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(4)

回本書目錄

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(4)

1.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

婦人懷妊,腹中㽲痛,當歸芍藥散主之。(㽲音鳩,又音朽)

當歸芍藥散方:當歸三兩,芍藥一斤,芎藭半斤(一作三兩),白朮四兩,茯苓四兩,澤瀉半斤。

上六味,杵為末,取方寸匕,酒和日三服。

此胞胎吸血以自養,血不足而因燥留飲,且以水氣應胞胎之候也。血不足則腹中之絡脈急痛;因燥留飲,而且以水氣應胞胎,則胎中之絡脈格痛。以下行內走,而善於養營之芍藥為君,而以辛溫補血之歸、芎兩佐之,則血足,而已有替去其水之地。然後以滋陰而善於利水之澤瀉為臣,而以培土燥濕之苓、術兩副之,則腹中與胞中之水氣俱去矣。其㽲痛寧有不愈者哉?

妊娠嘔吐不止,乾薑人參半夏丸主之。

乾薑人參半夏丸方:乾薑一兩,人參一兩,半夏二兩。

上三味,末之,以生薑汁糊為丸,如梧子大,飲服十二丸,日三服。

妊娠嘔吐,其因有二:分母體之氣血以養胎,於是母氣自虛,虛則生寒,而飲食之機不下運,因而上出者一也;又胞胎在下,其生氣潛滋暗長,有日增之勢,而上鼓上衝者,二也。妊娠嘔吐不止,是二者兼而有之。故重用降逆之半夏以止嘔吐之外,又佐乾薑、人參以溫補中氣而安胃,則一舉而兩得矣。蓋胎中之生氣,於五行為木,於四時為春,於方位為東。方中乾薑、半夏及姜糊為丸,俱辛辣之味。夫辛辣者,秋金之象,此所以能攝生氣,而使之下緝之義也。胞胎三十日如正月,六十日如二月,九十日如三月。其發生上鼓之氣,猶之三春之地氣上衝太虛之象。故嘔吐暈眩諸症,必見於六七十日者,此風箏之起於二三月之義也。若至四月,地氣平滿,風箏不起。故妊娠於百日之外,子氣平滿,而嘔吐、暈眩俱愈。我故曰:生氣如日增之勢,而上鼓上衝者此也。

妊娠小便難,飲食如故,歸母苦參丸主之。

歸母苦參丸方:當歸、貝母、苦參各四兩。

上三味,末之,煉蜜丸如小豆大,飲服三丸,加至十丸。

妊娠小便難,其因有三:血短於養胎,而諸腑以及經脈各借滋於水飲,而滲泄之氣化自緩和,一也;胞胎具一團陽氣,熱逼小腸膀胱之界,使氣壅所出之竅者,二也;又胞胎之生氣,浮縱而鼓塞於少腹,以挨擠膀胱,俾膀胱逼窄而嘗扁,不能容十分之二三,故水飲少入,即急滿而欲尿;既短而數,且擠其溺管狹小,而出又艱難者,三也。今妊娠小便難,又不渴悸而飲如故,不嘔滿而食如故。是小便之難,不當責上中二焦,而為胎熱胎脹無疑。故用貝母、苦參之苦寒者,殆寒以清火,苦以束胎也。然後合補血之當歸以潤血,而借滋之水飲,將得路而下滲矣。蓋貝母體輕色白,能開鬱滯之氣;苦參味苦性沉,能堅散漫之氣。故瘍家為散火消腫之專藥。夫母氣之鬱滯疏通,子氣之散漫攝伏,又血液自裕,而替下借滋之水,則小便復何留連阻滯,而尚有艱澀之苦乎?真神明之制也。嘗讀仲景妊娠諸條,並細按其病脈症治,而知婦人懷身十月,俱恩中生害,而前後方藥,卻又害中生恩者也。蓋母身之氣血自虛,則以不能蔭胎,而胎弱者,將為子病;幸而子胞之氣血自壯,則又以善能養胎,而胎盛者,復為母災。甚至子胎病虛,更加傷母;母災太甚,又復傷胎。非恩中之害而何?至其治法,於乾薑、人參、半夏丸,則純用西金辛辣之氣,以剋制其生機之上衝;於當歸、貝母、苦參丸,又純用苦寒收束之味,以堅攏其形質之放蕩。蓋權衡於母子之間,而以益母損子者為正治,則正保母以養子之意。故曰:害中之恩者此也。

白話文:

婦人妊娠病脈證治

孕婦懷孕期間,如果腹部悶痛,應該服用當歸芍藥散。

**當歸芍藥散的組成:**當歸(3兩)、芍藥(1斤)、川芎(半斤,有版本寫3兩)、白朮(4兩)、茯苓(4兩)、澤瀉(半斤)。

將以上六味藥材搗成粉末,每次取一小匙,用酒調和,一天服用三次。

這是因為懷孕時,胎兒需要吸取母體的血液來滋養自身。如果母體血液不足,就會因為乾燥而產生體內積液。而胎兒的發育也會影響體內的水液代謝。如果血液不足,腹部的經絡就會因為缺乏滋養而產生急迫性的疼痛。而體內積液,再加上胎兒發育,會使得腹內經絡產生不通暢的疼痛。因此,用能養血、滋養的芍藥作為主藥,再用辛溫、補血的當歸和川芎來輔助,這樣就能補充血液。當血液充足後,就能自行代謝體內積液。之後,再用能滋陰、利水的澤瀉作為輔助,並搭配能健脾、燥濕的茯苓和白朮,這樣就能去除腹部和子宮裡的水氣,腹痛自然就會痊癒。

如果孕婦孕吐不止,應該服用乾薑人參半夏丸。

**乾薑人參半夏丸的組成:**乾薑(1兩)、人參(1兩)、半夏(2兩)。

將以上三味藥材磨成粉末,用生薑汁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用開水吞服十二丸,一天服用三次。

孕婦嘔吐的原因有兩種:一是因為母體要分出氣血來養育胎兒,導致母體氣血不足,體質虛弱,產生寒氣,使得飲食難以消化,向上逆出,導致嘔吐。二是因為胎兒在下腹部,其生長發育的氣機不斷增長,向上衝擊,也會導致嘔吐。孕吐不止通常是這兩種原因同時存在。所以,要使用大量降逆止嘔的半夏來止吐,再用乾薑和人參來溫補中氣,安穩腸胃,這樣就能同時解決兩種問題。胎兒的生氣在五行中屬於木,在四季中屬於春,在方位中屬於東方。而方劑中的乾薑、半夏和生薑糊都屬於辛辣的性質,辛辣屬於秋金之象,能夠收斂生氣,使其向下。胎兒在三十天時,如同正月,六十天時如同二月,九十天時如同三月,其發生的向上衝擊的力量,就像春天大地的氣機向上衝擊一樣。所以,孕吐、頭暈等症狀通常在懷孕六七十天時出現,就像風箏在二三月起飛一樣。到了四月,地氣平穩,風箏就不再起飛。所以,懷孕超過百天後,胎兒的氣機平穩,嘔吐、頭暈等症狀也會自然痊癒。我之所以說胎兒的生氣會日益增長,並向上衝擊,就是這個原因。

如果孕婦小便困難,但飲食沒有受到影響,應該服用歸母苦參丸。

**歸母苦參丸的組成:**當歸(4兩)、貝母(4兩)、苦參(4兩)。

將以上三味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用開水吞服三丸,逐漸增加到十丸。

孕婦小便困難的原因有三種:一是因為母體的血液不足以養育胎兒,各個臟腑和經脈都需要藉助水液來滋養,導致滲泄功能減弱。二是胎兒本身是一團陽氣,其熱氣會逼迫小腸和膀胱的交界處,導致氣機壅塞,小便排出的通道不暢通。三是胎兒的生氣會浮動並衝擊下腹部,擠壓膀胱,使膀胱變窄變扁,無法容納足夠的尿液,所以喝一點水就想小便,尿量卻很少而且頻繁,同時,擠壓尿道,也會導致小便難以排出。現在孕婦小便困難,卻不感到口渴心悸,飲食也沒有受到影響,並且不嘔吐腹脹,說明小便困難不是上中焦的問題,而是因為胎熱胎脹引起的。因此,用貝母和苦參這種苦寒的藥材,用寒性來清除火氣,用苦味來約束胎氣。然後搭配補血的當歸來滋潤血液,讓藉助的水液有路可走,可以順利下滲。貝母性質輕,顏色白,能疏通鬱滯之氣;苦參味道苦,性質沉,能收斂散亂的氣機,所以常被用來治療瘡瘍,消退腫脹。如果母體的氣機鬱滯疏通了,胎兒散漫的氣機被收斂了,血液也充足了,那些要藉助的水液就會順利排除,小便自然就不會再有阻礙,排尿困難的痛苦也就不會再出現了。這真是非常巧妙的治療方法。我曾經研讀過張仲景關於妊娠的醫案,並仔細研究其中的病脈和治療方法,才知道婦女懷孕十個月,都是在恩惠中產生危害,而前後使用的方藥,卻又是在危害中產生恩惠。這是因為母體氣血虛弱,就無法滋養胎兒,使得胎兒虛弱,容易生病;而如果胎兒的氣血旺盛,就又會過度消耗母體的氣血,造成母體的災害。甚至胎兒虛弱也會連帶傷害到母體,母體災害嚴重又會反過來傷害到胎兒,這不是恩惠中產生的危害是什麼呢?至於治療方法,乾薑、人參、半夏丸完全使用西金辛辣之氣,來抑制胎兒生機的向上衝擊;而當歸、貝母、苦參丸則完全使用苦寒收斂的藥材,來收束胎兒形質的散漫。這都是在母體和胎兒之間權衡,以對母體有利、稍微損害胎兒為治療原則,這樣才能保證母體的健康,進而更好地養育胎兒。所以說,這就是在危害中產生的恩惠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