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治第十八 (3)
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治第十八 (3)
1.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治第十八
問曰:寸口脈微而澀,法當亡血。若汗出,設不汗者云何? 答曰:若身有瘡,被刀斧所傷,亡血故也。此合下條,言金瘡之病脈症治也。左寸,心與膻中,為血液之宗主;右寸,肺與胸中,為陽氣之根蒂。其脈微澀:微為陽氣虛;澀,為血液短可知。但陽附於陰,氣根於血;是此脈以責澀為首,責微為從。故診法為吐衄等之亡血,並若發汗而汗出之脈。以亡血汗出致陰虛故澀,遂因陰虛而陽亦虛,故微也。「設不汗出」句,並亡血亦互在內,猶云設若不曾汗出,及吐衄等亡血,則此脈當云因何而見也。答曰:此必身有瘡,且此瘡為刀斧所傷之金瘡,先經血氣暴亡,故其脈,與吐衄及汗出者同也。
病金瘡,王不留行散主之。
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(十分,八月八日採);蒴藋細葉(十分,七月七日採);桑東南根白皮(十分,三月三日採);黃芩、芍藥、厚朴、乾薑(各二分);甘草(十八分);川椒(三分,除目及閉口者妙,去汗)。
上九味,桑根皮以上三味,燒灰存性,勿令灰過。各別搗篩,合治之為散。服方寸匕。小瘡即粉之,大瘡但服之。產後亦可服。如風寒,桑東根勿取之。前三物,皆陰乾百日。
金瘡,即上條刀斧所傷,並跌撲亦在內,首卷所謂「不內外因」是也。其與瘡癰之瘡不同者:血液暴亡,氣奔傷處而多熱;熱則血液宣流,而輕易不可止遏者,一也。故用苦寒之黃芩,酸斂之芍藥,所以清其熱而斂其血也。又血液暴亡,血奔傷處,而經絡以血去而氣虛;氣虛則寒,寒則其氣不貫不密,而瘡口不能完合者,又一也。故用辛溫而生氣之乾薑,辛溫而固氣之川椒者,所以充貫其氣,而且使固密之也。王不留行,行血中之氣。蒴藋細葉,主絕傷而續筋骨。桑根白皮,形如絲麻,象同肌肉,具續絕完合之性。燒灰則色黑味鹹;黑則入血而止斂之,鹹則消腫而降潤之。莖葉取其秋成,故採於七八兩月;根皮取其生氣,故採於三月,而且擇向東南也。時日風寒,則生氣縮伏而不全,故以取為戒耳。三物皆陰乾百日,勿欲以烘曬及朽爛傷其藥性也。君甘草而佐以厚朴,且為散而連服渣質者,以氣血生於胃中之精悍;重用甘草,使全藥從其性而停留胃腑;配厚朴以寬展胸膈,並使運行傷處也。此王不留行一散,為金瘡之聖藥也。小瘡傷氣血者尚淺,故可就近末之,以取完合。大瘡傷經絡之氣血以掣臟腑,故必服之,從內外托,而遞及傷處也。產婦宜生新逐瘀,與金瘡同義,故亦可服。
浸淫瘡: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;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。
濕熱之毒,發於皮膚肌肉,其浸淫沿染,如淫佚之波靡者,故曰浸淫瘡。四肢於人身,有邊遠之象,譬之麼魔小寇,不足為社稷之害。口為飲食之所從入,其象如糧餉要路;且陽明之經氣,終於唇口。故從口流向四肢,而自內外散者,為可治;從四肢流來入口,而自外內犯者,為不可治。然言四肢與口,而內外可知;言浸淫瘡,而諸病可知矣。
白話文:
關於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象、症狀與治療的第十八篇
有人問:寸口的脈象微弱又澀滯,按照常理應該是失血的表現。如果沒有出汗,又該如何解釋呢?
答:如果身體有瘡傷,是被刀斧等利器所傷導致的失血,就會出現這種脈象。這跟後面要講的金瘡病脈象和治療是相關的。左寸脈對應心臟和膻中,是血液的根本;右寸脈對應肺和胸腔,是陽氣的根源。脈象微弱澀滯,微弱表示陽氣不足,澀滯表示血液虧少。陽氣依附於陰血,氣的根源在於血,所以這個脈象以澀滯為主要問題,微弱為次要問題。因此,這種脈象要考慮到吐血、流鼻血等失血情況,或者是因為發汗過多導致的脈象。因為失血和出汗過多會導致陰虛,繼而陽氣也會不足,所以脈象會微弱。如果沒有出汗的情況,或者沒有吐血、流鼻血等失血情況,那麼這種脈象又是怎麼回事呢?答案是,一定是身體有瘡傷,而且是刀斧等利器所傷的金瘡,導致氣血大量流失,所以脈象才會和吐血、出汗的情況相同。
治療金瘡,用王不留行散來治療。
王不留行散的配方如下:
王不留行(八月八日採摘) 蒴藋細葉(七月七日採摘) 桑樹東南根的白皮(三月三日採摘) 黃芩 芍藥 厚朴 乾薑(各取二分) 甘草(十八分) 川椒(取三分,去除黑色和閉口者,可除去汗液)
以上九味藥材,桑樹根皮以上三味藥材,燒成灰,保留藥性,不要燒過頭,分別搗碎篩過,混合均勻製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一方寸匕,小瘡可以外敷,大瘡則內服。產後也可以服用。如果是因風寒引起的,就不要用桑樹東南根的白皮。前面三味藥材都要陰乾一百天。
金瘡,指的是刀斧等利器所傷,也包括跌打損傷。這與首卷提到的內外因素無關。它和一般的瘡癰不同之處在於,金瘡是血液突然大量流失,氣血衝到傷口,所以會發熱,熱則血液會加速流動,不容易止住。這是其中一個原因。因此要用苦寒的黃芩和酸收斂的芍藥,來清熱止血。另外,血液大量流失,血流到傷口處,導致經絡因為失血而氣虛,氣虛就會產生寒,寒則氣血不能順暢流通,瘡口就難以癒合。這又是另一個原因。因此,要用辛溫的乾薑和川椒,來溫陽補氣,讓氣血流通,使瘡口能夠緊密。王不留行,可以疏通血液中的氣;蒴藋細葉,可以治療斷裂的傷口,續接筋骨;桑根白皮,形如絲線,與肌肉相似,有續斷癒合的功效。燒成灰後,顏色為黑色,味道為鹹味,黑色可以入血止血,鹹味可以消腫去濕。莖葉選取秋天成熟的,所以七八月採摘;根皮選取生機旺盛的,所以三月採摘,而且選擇向東南方向的。如果在惡劣的天氣採摘,藥性就會大打折扣。這三味藥都要陰乾一百天,避免烘曬或腐爛損壞藥性。甘草作為主要藥材,配以厚朴,而且製成散劑連渣一起服用,是因為氣血生於胃部的精華。重用甘草,使所有藥效都能停留在胃部,搭配厚朴可以寬胸利膈,使藥力運行至傷處。這個王不留行散,是治療金瘡的聖藥。小瘡傷氣血較淺,所以可以外敷以加速癒合;大瘡傷及經絡氣血,牽連臟腑,所以必須內服,從內外共同作用,將藥力送達傷處。產婦需要生新血、祛瘀血,和金瘡的道理相同,所以也可以服用。
浸淫瘡,如果從口部流向四肢,是可以治療的;如果從四肢流向口部,就無法治療。
濕熱之毒,發生在皮膚肌肉,其蔓延浸潤,如同淫蕩的波浪,所以稱為浸淫瘡。四肢在人體,有偏遠的象徵,就像邊遠地區的小賊,不足以危害國家;口是飲食的入口,如同糧草要道,而且陽明經的經氣,終於唇口。所以從口流向四肢,從內向外發散,是可以治療的;從四肢流向口,從外向內侵犯,是無法治療的。雖然這裡說的是四肢和口,但也可以從中理解內外關係,講浸淫瘡,也可以了解其他疾病的原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