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(2)
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(2)
1.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
三條 嘔家本渴,今反不渴者,以心下有支飲故也,此屬飲家。
經注俱見飲門二十八條。
四條 問曰:病人脈數,數為熱,當消穀引食,而反吐者,何也?師曰:以發其汗,令陽微,膈氣虛,脈乃數,數為客熱,不能消穀,胃中虛冷故也。
此言膈虛胃冷之吐也。仲景設言胃氣以溫熱消穀者,理也。病人脈數,數為內熱可知,當消穀引食矣,而反拒食而吐者,是何理也?答曰:此膈自熱,故脈數;胃自冷,故吐也。推原其理,此必因不當汗而發汗,汗乃胸中胃中之陽氣所化出者,陽氣既泄於汗,則膈虛胃冷而吐者,宜矣。至其脈數之故,以發表之藥不遠熱,且聚其氣以作汗,汗出而其熱勢未散,故脈數者,為遊行暫托之客熱,不主消穀之化,而胃中之真陽,其虛冷者自若,此脈數與吐互見矣。本條重脈數字,言吐有因於誤汗者,其脈如此。
五條 脈弦者,虛也,胃氣無餘,朝食暮吐,變為胃反,寒在於上,醫反下之,令脈反弦,故名曰虛。
此言胃虛之吐也。虛吐冷吐有辨,冷則如酒醞之不漚發而致酸,虛則如舟車之不勝載而致覆之象也。承上文冷吐而謂吐又有一種脈弦者,弦脈之體狀,細削而拘緊,細削,為陽氣不能擴充;拘緊,為陽氣不能柔養,皆氣虛之診,故曰虛也。夫胃氣無餘,則朝食不運,至暮便吐,久而吐機漸熟,變為胃反矣。寒在於上,即上條膈氣虛之義,言此胃反之來由,因其人膈氣原虛,不易化食,醫誤為積滯而攻下之,遂令胃愈虛而脈反弦,故名曰虛也。本條重脈弦字,言吐有因於誤下者,其脈又如此。
六條 寸口脈微而數,微則無氣,無氣則營虛,營虛則血不足,血不足則胸中冷。
此又推原上條寒在於上之故,而言此種脈症,萬勿誤行吐下,致成或數或弦之脈,而變為胃反也。如寸口之脈,所以外診經絡,內診胸中者也。倘其人脈微而數,數為客熱,已見四條,但就微論,則微為氣不能鼓之應,故知其無衛氣。夫營衛互相根抱者也,今微而無氣,則營虛可知。營陰,又為血中之精華所神化者,營虛,則周身之大血,其不足又可知。血不足,則宗氣無生化之源,而胸中冷矣。倘於此而以陽藥汗之,則脈數者愈數,而為四條之候;以陰藥下之,則脈微者變弦,而為五條之候,可不慎乎!
七條 趺陽脈浮而澀,浮則為虛,虛則傷脾,脾傷則不磨,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宿穀不化,名曰胃反,脈緊而澀,其病難治。
此言脾虛之吐也。趺陽之脈浮而澀,姑且不論澀,即從浮斷,夫浮以診腑,而浮之底面即診臟,浮脈底虛,趺陽之底虛,謂非脾氣受傷之故乎?脾傷,則胃受谷而脾不磨,於是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宿穀不化,敗壞上出,致成胃反者,又一也。緊者,弦緊之謂,趺陽弦緊,法當下逆為利,上逆為吐之脈,澀者,血不足以生氣之診也。言浮澀而胃反之脈,漸變緊澀,則緊為無陽,而吐不欲止;澀為無陰,而脾不受溫,故難治。合四條、五條及本條觀之,則胃反之症,因於膈虛者一,因於胃中虛寒者二,因於脾傷者三,應病用藥,而仲景之旨,不較然乎?
白話文:
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
三條 一般來說,嘔吐的人應該會口渴。如果反而不渴,是因為心下有停滯的痰飲的緣故。這種情況屬於因痰飲引起的。
(相關解釋請參考飲門的第二十八條)
四條 有人問:病人脈搏跳動很快,快代表有熱,應該會容易餓、想吃東西。但是病人卻反而嘔吐,這是為什麼呢?醫生回答說:是因為發汗過度,導致體內陽氣虛弱,膈(橫膈膜附近)的氣也虛了,脈搏才變快。這種快是虛熱,不是真正的熱,所以沒辦法消化食物,胃裡反而因為陽氣虛弱而發冷。
這段話說明了,膈虛、胃冷會導致嘔吐。仲景認為,胃氣溫熱才能消化食物是正確的。病人脈搏快,快代表體內有熱,應該會容易餓想吃東西。但病人反而拒絕進食還嘔吐,這又是什麼道理呢?回答是:這是因為膈是熱的,所以脈搏快;而胃是冷的,所以嘔吐。追究原因,一定是病人不應該發汗卻發汗了,汗是身體裡的陽氣轉化而來的。陽氣隨著汗液流失,導致膈虛、胃冷而嘔吐是理所當然的。至於脈搏跳動快的原因,是因為發汗的藥物本身就帶有熱性,而且還會讓體內氣都聚集起來形成汗。雖然出了汗,但熱的趨勢沒有消散,所以脈搏快是暫時的虛熱,並不能幫助消化。而胃裡的陽氣虛弱和寒冷依舊存在。這就出現了脈快和嘔吐同時存在的狀況。本條強調脈快的現象,說明嘔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誤用發汗導致,這種情況脈象就會如此。
五條 脈象呈現弦脈,代表體虛,是胃氣不足的表現。早上吃了東西,晚上就吐出來,久了就會變成胃反(胃部功能失常)。這是因為寒邪在上方(膈),醫生卻反而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導致脈象更加虛弱,所以才稱為虛。
這段話說明了胃虛也會導致嘔吐。虛吐和冷吐需要區分。冷吐像酒沒發酵好一樣,會吐出酸水;虛吐就像船車不能承載重物而翻覆一樣。接著上一條的冷吐,這裡說還有一種脈象是弦脈的嘔吐。弦脈的特徵是細、弱、拘謹。細弱代表陽氣不足,拘謹代表陽氣無法滋養,都是氣虛的表現。所以說「虛」。胃氣不足,早上吃的東西無法消化,到了晚上就吐出來。久而久之,嘔吐的機制變熟練,就會變成胃反了。寒在上方,就是上一條說的膈氣虛的意思,這裡解釋了胃反的原因。是因為這個人原本膈氣就虛弱,不容易消化食物,醫生卻誤以為是積滯而用瀉下藥物治療。導致胃更加虛弱,脈象也變成了弦脈,所以叫做虛。本條強調弦脈,說明嘔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誤用瀉下藥物導致,這種情況脈象就會如此。
六條 寸口脈(手腕處的脈搏)微弱且跳動快。微弱代表氣不足,氣不足則營氣虛弱,營氣虛弱則血液不足。血液不足則胸腔會發冷。
這裡又進一步解釋了上一條「寒在上方」的原因。說明這種脈象千萬不要誤用吐法或瀉法,否則可能會變成脈數或弦脈,進而變成胃反。寸口脈是用來診斷經絡和胸腔的。如果這個人的脈象是微弱且跳動快,跳動快代表是虛熱(已在第四條說過)。單就脈微來說,微是氣無法推動脈搏,代表衛氣不足。營氣和衛氣是互相依存的,現在脈象微弱,代表氣不足,營氣也虛弱。營氣是血液中的精華所化生,營氣虛弱,代表全身的血液也都不足。血液不足,則宗氣沒有生化的來源,胸腔就會發冷。如果這時候用溫熱的藥物發汗,脈搏跳動就會更快,變成第四條的狀況;如果用寒涼的藥物瀉下,脈象微弱就會變成弦脈,變成第五條的狀況。所以必須謹慎。
七條 趺陽脈(腳背處的脈搏)浮而且澀。浮代表虛,虛則會傷到脾。脾受到損傷,就無法磨碎食物。早上吃了東西,晚上就吐出來;晚上吃了東西,早上就吐出來,積累的食物無法消化,就叫做胃反。如果脈象變成緊而且澀,這種病就很難治療。
這段話說明了脾虛也會導致嘔吐。趺陽脈浮而且澀,暫且不論澀,先從浮來判斷。浮脈是診斷腑的,浮脈的底部診斷臟。浮脈的底部虛弱,趺陽脈的底部虛弱,不就是脾氣受損的表現嗎?脾受損,胃雖然接受了食物,但脾無法磨碎,所以會出現早上吃了晚上吐,晚上吃了早上吐,積累的食物無法消化,腐敗後向上吐出來,形成胃反。這是另一種胃反的原因。緊脈是弦緊的意思,趺陽脈弦緊,正常情況應該向下排泄(腹瀉),但現在向上逆反而嘔吐。澀脈是血液不足、氣血虛弱的表現。說明浮澀導致的胃反,如果漸漸變成緊澀的脈象,緊代表沒有陽氣,嘔吐會持續不止;澀代表陰血不足,脾臟無法接受溫養,所以很難治療。綜合第四條、第五條和本條來看,胃反的症狀,有的因為膈虛,有的因為胃中虛寒,有的因為脾傷。應根據不同的病因來用藥,仲景的用意是很明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