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(4)

回本書目錄

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(4)

1.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


九條:夫酒客咳者,必致吐血,此因極飲過度所致也。

酒性浮熱,熱則動血,浮則上氣。氣浮血熱,故咳則必致吐血也。夫飲食之邪,本經列為不內不外因,以極飲過度,而致咳而吐血,延至脈數有熱,不得睡臥,同歸死候,豈不大可惜哉?長沙揭此,其戒之耶?抑謂於方咳而未吐血時,或辛涼以解熱,降滲以平浮,猶得挽回生路耶?


十條:寸口脈弦而大。弦則為減,大則為芤。減則為寒,芤則為虛。寒虛相搏,此名曰革。婦人則半產漏下,男子則亡血失精。

寸口,應上焦。脈弦句,謂舉之見弦,按之見大也。或曰:右寸見弦,左寸見大,此說亦合。減者,瘦削之狀。脈體如圓莖,氣血之充也。今浮之而形細如絲絃,若沉之而仍弦,是浮沉俱細,雖細而不失其為圓莖之體矣。乃按之見大,則浮處之見弦,是兩肩減去其圓形,而成蕎麥之象,故曰弦則為減。非弦脈盡減,以浮弦而沉大,故知其上焦之氣,不能充滿脈體,而為減削之貌也。芤,為中空之草。凡物之中實者,則外氣內固,而形自堅小。今浮弦而沉處獨大,則大非本相,而為中虛散漫之象,故曰大則為芤也。減為上焦之陽氣虧空,故曰寒。芤屬下焦之精血耗損,故曰虛。上焦之陽氣虧空,則陰氣上乘;下焦之精血耗損,則陽精下降。陰陽之賊氣,與妄情相得,則夢接鬼交。肺腎之餘靈,與殘境相乖,則幻生驚怖。此寒虛相搏之道也。革者,鼓革之義。弦堅大空,有鼓革之象,故合狀之如此。半產,凡不滿十月者皆是。漏下,謂血崩及赤白帶下之類。亡血,指尿血、便血之下出者而言。失精,凡有夢無夢及滑脫者,皆在其中。夫在上之陽氣削弱,不能挈提;在下之陰津虛滑,不能握固。故見種種下脫之症也。

此是虛勞脈症,故入虛勞門者為正例。因有亡血一症而復入此者,鄭重之意也。


十一條:亡血不可發其表。汗出則寒慄而振。

亡血,凡吐衄便血者皆是。夫分而言之,雖有陰陽氣血之殊,其實則陽載陰中,氣根血分者也。亡血者氣亦虛,復發其表,則氣愈虛矣。且汗為血中之陽液,汗出則重傷其衛氣,一也。又氣血兩虛之人,其陰陽之氣,非極力交併於上,幾有不辨之勢。汗出則虛陽之極浮者,必反而為極伏,二也。寒慄而振,其能免乎?

亡血者發汗,煩躁者居多,然猶可借陽氣以生陰液。若傷氣而至寒慄,則為逆滋大矣,可不懼哉!


十二條:病人胸滿,唇痿,舌青,口燥,但欲漱水,不欲咽,無寒熱,脈微大來遲,腹不滿,其人言:我滿。為有瘀血。此及下文二條,症極錯雜,理極微奧,原難理會。注傢俱泛指心、肺、肝、脾,而終不辨血瘀何地,症屬何因,殊為夢夢。蓋不特心為神明之府,肺為宗氣之城,高貴清虛,略不可犯。瘀心,則惛亂猝死;瘀肺,則喘滿立絕。即或瘀脾瘀肝,亦必腫脹暈眩,苟延旦夕,豈止胸滿、唇痿等症已也!不知本文明明從上焦歷敘諸症,故作疑案,然後點出脈之微大來遲,而結穴於腹。夫大即洪脈,洪為陽明土腑之診;又大為虛脈,虛為胃家傷血之形。且腹本不滿,而其人自以為滿,則血之瘀於陽明胃絡。絡脈因阻而脹,故如腹滿耳。此古地仙隨龍而順覓穴之法,學者,便可得穴而逆步龍矣。胃之大絡貫於胸,胃絡脹而滿,故貫其滿於胸矣。唇痿者,謂重滯而不輕便,幾有不能收攝之狀。唇為胃之華,胃絡滯,故唇亦以痿頓外應也。李注,謂枯燥無血色,非痿字之義。舌青,非中寒中惡,猝厥而至危亡頃刻之青。特舌心不紅而青白,非重症也。蓋舌之本色,邊白而中青,外陽內陰者,離之象也。胃以後天精悍之氣充之,則紅潤而有色。以胃之別絡,系舌本而通釃泉之竅,故也。今絡瘀而血液不上滋,故舌青而且口燥者,亦此理也。津液干於上,故欲漱水。胃絡血瘀,不但不供津液於上,亦且不行水飲於下。中濕拒水,故不欲咽也。以上錯敘諸症,如此。當看下文。層層逼入微妙,真所謂獨見若神也。一層,以外症無寒熱,知非少陽。二層,以脈大,知在胃腑。三層,以脈大無力而微遲,知非陽明結熱,而但屬瘀血。四層,以腹本不滿,而自覺為滿,知結者不在胃中,而瘀在胃絡。故直斷之曰:為有瘀血也。蓋謂胸滿唇痿等六症,大似少陽風火之邪上逆,然少陽逆熱,必見寒熱,而此則無寒熱之表症。脈又非少陽之弦,而但微大而遲。大脈搏厚寬裕,其象為土而屬胃。胃中熱實之氣上衝,或見種種等候,然必脈至有力而不微,數而不遲,是為合診。今見微遲,則大非實熱可知。夫大為胃脈,又大則為芤,合斷之,明系胃中傷血之應。且微為氣體不充,遲為發機沉滯,俱壅塞之診。故知胃有瘀血。但血瘀胃中,法當䐜脹而腹滿。今腹不滿,而病人自以為滿,則知滿在胃絡,而為血瘀之所致也。

白話文:

第十六篇:驚悸、吐血、下血、胸悶、瘀血的病脈與治療

第九條 嗜酒的人如果咳嗽,很可能會導致吐血。這是因為過度飲酒所引起的。 酒的性質是浮動且燥熱的,熱就會使血液妄動,浮動就會使氣往上衝。當氣浮動且血熱時,咳嗽就必然會導致吐血。因為飲食不節制所造成的邪氣,本來被歸類為不屬於內因也不屬於外因。但是因為過度飲酒導致咳嗽和吐血,進而發展到脈象呈現數而有熱,無法安睡,這樣就跟走向死亡沒有差別,豈不是很可惜嗎?張仲景在此提出這個現象,是為了告誡世人嗎?還是說在剛剛開始咳嗽還沒有吐血的時候,可以用辛涼的藥物來解熱,用降泄滲利的藥物來平息上浮的氣,這樣還能夠挽救一條性命呢?

第十條 寸口的脈象呈現弦而大,弦代表減少,大代表中空。減少代表寒,中空代表虛。寒和虛互相搏擊,這就叫做革脈。婦女會發生半產或漏下,男子會出現亡血或遺精。

寸口這個脈象對應著上焦。脈弦是指輕輕一摸就感覺到脈象像弓弦一樣繃緊,按下去又覺得脈象很寬大。也有人說,右寸感覺到弦,左寸感覺到大,這個說法也合理。減少,指的是脈體變瘦削的狀態。脈象本來應該像圓形的莖一樣,氣血充足飽滿。現在輕輕一摸脈象細如絲線,如果按下去還是弦脈,就代表脈象無論浮在表面或沉在裡面都很細,雖然細但仍然沒有失去圓莖的形狀。然而按下去卻感覺到脈象變大,這就表示在浮在表面的弦脈,因為兩邊的減弱而失去了圓形,像是蕎麥一樣。所以說弦則為減,並不是說弦脈都代表減少,而是浮脈是弦,沉脈則大,因此知道是上焦的氣,不能夠充滿脈體而顯得減少。中空,是指中間空心的草。凡是內部充實的物體,外面的氣就會收斂緊固,形狀自然會堅實。現在浮脈是弦,沉脈卻很大,就表示這個大不是脈象原本的樣子,而是因為中間空虛散漫造成的現象,所以說大則為中空。減少代表上焦陽氣虧損,所以說是寒。中空屬於下焦精血耗損,所以說是虛。上焦陽氣虧損,陰氣就會乘虛而上;下焦精血耗損,陽精就會下降。陰陽互相賊害的氣,加上妄動的情緒相互影響,就會做夢夢到與鬼交合。肺腎殘餘的靈氣,和殘破的身體互相衝突,就會產生驚恐害怕的幻覺。這就是寒虛互相搏擊的道理。革,是鼓革的意思,弦、堅、大、空,有鼓革的象徵,所以綜合起來就是這個樣子。半產,凡是懷孕不滿十個月就生產的都算。漏下,是指血崩或赤白帶下等情況。亡血,是指尿血、便血等從下排出的情況。失精,凡是有夢遺精、無夢遺精或滑精都包括在其中。上部的陽氣衰弱,不能向上提攜,下部的陰液虛弱滑脫,不能固守,所以出現種種向下脫落的症狀。

這個屬於虛勞的脈象和症狀,所以列在虛勞篇章中是正常的。因為有亡血的症狀又再次列在這裡,表示對這個症狀的重視。

第十一條 失血的人不能發汗。如果發汗,會導致寒戰發抖。

失血,包括吐血、流鼻血、便血等情況。從陰陽氣血的角度來分析,雖然各有不同,但實際上,陽氣是承載陰氣的,氣的根源在血分。失血的人氣也虛弱,如果再發汗,氣就更加虛弱了。而且汗是血液中的陽液,發汗會嚴重損傷衛氣。這是一方面。另外,氣血兩虛的人,他們的陰陽之氣如果不是極力向上聚合,幾乎就會出現陰陽分離的狀況。發汗就會使虛浮的陽氣,反而沉伏下去。這又是另一方面。寒戰發抖的情況,怎麼能夠避免呢?

失血的人發汗,多數會出現煩躁不安的情況。但這樣還可以藉由陽氣來產生陰液。如果損傷了氣導致寒戰,那就更加糟糕了。不得不謹慎啊!

第十二條 病人胸悶,嘴唇乾枯,舌頭青紫,口乾舌燥,只想漱口不想吞嚥,沒有寒熱的感覺,脈象微弱而大且來得慢,腹部不脹滿。這個人自己說感覺脹滿,這表示有瘀血。這裡以及後面兩條所描述的症狀非常複雜,道理極其深奧,很難理解。註解的學者都泛指心、肺、肝、脾,而終究不能分辨瘀血在哪裡,病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,實在是糊塗。心是神明居住的地方,肺是宗氣聚集的場所,都應該是高貴清淨的,不能夠侵犯。如果瘀血在心,就會導致昏亂猝死;瘀血在肺,就會導致喘滿而立刻斷氣。即使是瘀血在脾或肝,也一定會腫脹暈眩,苟延殘喘,哪裡只是胸悶、嘴唇乾枯這些症狀而已呢?不知道原文明明是從上焦開始描述這些症狀,所以讓人懷疑,然後才點出脈象微弱而大且來得慢,最後歸結於腹部。大脈就是洪脈,洪脈是陽明土腑的脈象。大脈又是虛脈,虛脈是胃家傷血的表現。而且腹部明明不脹滿,這個人卻自己感覺脹滿,就表示血瘀在陽明胃的絡脈,絡脈因為阻礙而腫脹,所以感覺像腹脹一樣。這就像古代風水師尋找龍脈穴位的方法。學習的人,就能夠找到穴位,進而回溯龍脈的走向。胃的大的絡脈貫穿到胸部,胃的絡脈脹滿,所以胸部也感覺脹滿。嘴唇乾枯,是說血液運行不暢,無法滋養,幾乎無法收縮的樣子。嘴唇是胃的精華,胃的絡脈阻塞,所以嘴唇也會變得乾枯萎靡。李東垣註解說嘴唇是枯燥而沒有血色,這不是萎的意思。舌頭青紫,並不是說中寒或中惡,突然厥過去而立刻危險的那種青紫。而是舌頭的中心不紅潤而是青白色,並不是嚴重的病症。舌頭本來的顏色是邊緣白中間青,外陽內陰,是離卦的象徵。胃的後天精氣充養舌頭,就會紅潤有光澤,這是因為胃的絡脈,連接舌根並通過水液排出的通道。現在絡脈瘀阻,血液不能向上滋養,所以舌頭青紫而且口乾。津液在上面乾枯,所以想漱口。胃的絡脈血瘀,不僅不能向上供應津液,也不能向下運送水液,中焦濕邪拒絕水液,所以不想吞嚥。上面所描述的各種症狀,是這樣的。應該看下面的內容,會逐漸深入探討微妙之處,真可說是見解獨到。第一層,從外在症狀沒有寒熱,知道不是少陽病。第二層,從脈象大,知道是在胃腑。第三層,從脈象大而無力且來得慢,知道不是陽明實熱,而是屬於瘀血。第四層,從腹部明明不脹滿,卻自己感覺脹滿,知道瘀滯的地方不在胃中,而是瘀在胃的絡脈,所以直接判斷是瘀血。這是說,胸悶、嘴唇乾枯等六個症狀,很像是少陽風火邪氣上逆的樣子。然而少陽上逆發熱,必定會出現寒熱症狀,而這個病症沒有寒熱的外在症狀。脈象也不是少陽的弦脈,而是微弱而大且慢。大脈搏動寬厚,屬於土而對應胃。胃中熱實之氣上衝,也可能出現各種症狀,但是脈象必定有力而不微弱,數而且不慢,這樣才符合診斷。現在脈象微弱且慢,就可以知道大脈並不是實熱。大脈是胃脈,大脈也可能中空。綜合判斷,可以明顯知道是胃中傷血的反應。微弱代表氣體不充足,遲緩代表機體運行沉滯,都是阻礙不通暢的症狀。所以知道是胃有瘀血。但是血瘀在胃中,應該會腹部脹滿,現在腹部卻不脹滿,病人卻自己感覺脹滿,就知道脹滿是在胃的絡脈,是血瘀造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