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(3)

回本書目錄

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(3)

1.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

六條:衄家不可發汗。汗出必額上陷,脈緊急,直視,不能眴,不得眠。

衄家發汗,則額陷。注詳《傷寒論》。脈非單指手太陰也。由本文之言額、言視、言眴、言眠觀之,當指上部之天地人及人迎等處。以衄家傷巔頂之血尤多,故偏言頭上耳。緊急,亡陰躁疾之象。直視者,目系乾澀,失流動之神也。不能眴,不能合;不得眠,不得寢也。皆陰虛於上,而陽往從之之義。上文言春夏之衄屬太陽,恐人以發汗為太陽之治例,而誤投之於衄家,則逆矣,故戒。

七條:病人面無血色,無寒熱,脈沉弦者,衄;浮弱,手按之絕者,下血;煩咳者,必吐血。此條前三句,是就色、脈、症,而正言衄血之診法。下文脈浮弱兩段,古人借水疊橋,又即衄診而趁便及之,為下文吐、下條內之省筆也。臟腑之精華,浮於面而色紅且潤者,血之所榮也。六經外邪之症,惟少陽、厥陰屬木,而為陰陽之樞;屬木,故面色以青應;為陰陽之樞,故表症,闔則為寒,而闢則為熱也。又本脈弦急,故病此者之脈狀必弦。若病人面無血色而血不榮,又無寒熱之表症,是非少陽、厥陰之表邪為病,而其面以青色見也,可知。今脈又沉弦如厥陰,則必為衄病無疑矣。夫沉弦為肝家邪實之脈,且弦以沉見,是浮處未嘗弦也。以有餘彈射不足,則衄之上出如矢者,烏能禁哉!衄血之診法如此。若面無血色,而其人之脈,舉之但浮,取之則弱,重按之至沉處,則弱甚而絕。是浮為上焦有餘之邪火,憑凌胃中之血液,故中取之則弱;灌注大腸之虛脫而下,故按之絕也。則面無血色,又系陽明脫血以致脫氣者之診也。若面無血色,而脈又浮弱,按之即絕者,多煩咳一症。則其按之即絕,為下焦虛寒之應;其脈浮弱者,為虛寒之邪,上衝而致咳。咳多上頓,而氣亦升浮之應。血隨氣逆,合之面無血色,則其血之傷於上出,而見於吐者可必矣。此條當熟讀細玩,始見後文湯意之妙。否則,柏葉、黃土、赤豆、當歸及瀉心等湯,無從覓針線矣。

八條:夫吐血、咳逆、上氣,其脈數而有熱,不得臥者死。吐血、咳逆、上氣,勿作一症,當分三症看。因此條原是言吐血之死脈死症,其咳逆上氣兩症之死診,與吐血相同,故連及之。若以吐血、咳逆、上氣為一人之病,則何必以不得臥為短期耶?夫吐血有陽明胃實,上衝胃系一症,主麻仁丸,或調胃承氣湯可愈;有少陽風熱上逆一症,主小柴胡湯可愈;有厥陰風火,上衝心胸一症,主當歸四逆湯可愈。然陽明胃實之脈澀而浮,僅於日晡見潮熱;少陽風熱之脈弦而微大,但見往來之熱;厥陰風火之脈弦細而浮,小見微熱,或無熱而惡寒也。若吐血而脈數,且有或表或里之熱,則數為無陰,而陽氣有急疾之診;熱為離陰,而孤陽有浮脫之象,已成危候。所賴靜則生陰,猶得假一臥以留連其陽氣。若更不得臥,則氣不歸腎,而神莫棲;血不統肝,而魂欲散,其不死也得乎?咳逆者,忌邪實;上氣者,忌息高。脈數有熱,邪實息高之診,其不得臥與吐血者,同一下脫上絕而死也。

白話文:

第六條:鼻出血的人不可以發汗。如果發汗,額頭必定凹陷,脈象會變得急促,眼睛會直視,無法眨眼,無法入睡。

鼻出血的人發汗,就會導致額頭凹陷,具體詳情請參閱《傷寒論》。這裡說的脈,不單指手太陰肺經的脈,而是從本文提到的額頭、眼睛、眨眼、睡眠來看,應該是指頭部上方的天、地、人以及人迎等部位的脈象。因為鼻出血的人,頭頂的出血尤其多,所以才特別提到頭部。脈象急促,是陰液虧損、躁熱不安的徵象。眼睛直視,是因為眼部脈絡乾澀,失去了靈活的神采。不能眨眼、不能閉眼、不能入睡,都是上部陰液虛損,而陽氣上浮的表現。上文說春夏時節的鼻出血屬於太陽病,是怕人以為可以像治療太陽病那樣發汗,而誤用在鼻出血的病人身上,那就錯了。所以要告誡大家。

第七條:病人面色蒼白,沒有怕冷發熱的症狀,脈象沉而弦,這是鼻出血的徵象;脈象浮而弱,用手按下去感覺脈搏消失,這是下血的徵象;如果還伴有煩躁咳嗽,那一定是會吐血。這條的前三句,是從面色、脈象、症狀來正確說明診斷鼻出血的方法。後文的脈浮弱兩段,古人是借用水疊橋的手法,又藉由鼻出血的診斷,順便提到吐血和下血的情況,這是為了節省下文吐血、下血條文的筆墨。臟腑的精華,浮現在臉上,使臉色紅潤有光澤,這是血液所滋養的表現。六經外邪的病症中,只有少陽和厥陰經屬木,是陰陽的樞紐,屬木,所以面色會呈現青色;是陰陽的樞紐,所以有表證時,閉合則為怕冷,張開則為發熱。而且本來脈象是弦急的,所以得這種病的人的脈象一定是弦的。如果病人面色蒼白,沒有血液的滋養,又沒有怕冷發熱的表證,這就不是少陽、厥陰的表邪所致,而臉色卻呈現青色,由此可知,現在脈象又沉弦如同厥陰脈,那一定是鼻出血無疑了。沉弦是肝經邪氣實證的脈象,而且弦脈是沉在裡面的,說明浮在表面的地方並沒有弦脈,這是多餘的彈射不足,所以鼻血向上湧出的速度就像箭一樣,無法阻止。這就是診斷鼻出血的方法。如果面色蒼白,這個人的脈象,摸起來只是浮在表面,按下去則感覺虛弱,再用力按到最深處,則脈象虛弱到消失,這是因為浮脈是上焦有餘的邪火,侵擾胃部的血液,所以中間按下去會感到虛弱,下焦因為大腸虛脫而導致血液下流,所以按到最深處就會脈象消失。這時的面色蒼白,是因為陽明經失血導致氣也脫離的表現。如果面色蒼白,脈象又浮而弱,按下去就消失,並且伴有煩躁咳嗽的症狀,那麼這個按下去脈搏就消失的現象,是下焦虛寒的反應,脈象浮弱,是因為虛寒邪氣向上衝擊而導致咳嗽。咳嗽多是向上衝,而氣也上浮,血液隨著氣逆行,加上面色蒼白,那麼血液從上部出來,而表現為吐血,這是可以確定的。這一條應該仔細閱讀,反覆玩味,才能體會到後文湯劑的精妙,否則,柏葉、黃土、赤豆、當歸以及瀉心等湯劑的用法,就無從尋找線索了。

第八條:吐血、咳嗽氣逆、氣喘,如果脈象快而有熱,不能躺臥休息,就會死亡。吐血、咳嗽氣逆、氣喘,不要當作一種病症,要把它們分成三種病症來看。因為這一條原文是講吐血的死脈死症,而咳嗽氣逆和氣喘的死症與吐血相同,所以就連在一起說。如果把吐血、咳嗽氣逆、氣喘當作是同一種病,那為什麼要用不能躺臥來判斷時間長短呢?吐血有陽明胃實、向上衝擊胃系的病症,可以使用麻仁丸或調胃承氣湯來治療;有少陽風熱向上逆行的病症,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;有厥陰風火向上衝擊心胸的病症,可以用當歸四逆湯來治療。然而,陽明胃實的脈象是澀而浮的,只在午後出現潮熱;少陽風熱的脈象是弦而略大的,只出現往來發熱的現象;厥陰風火的脈象是弦細而浮的,略有發熱,或者沒有發熱反而怕冷。如果吐血而脈象快,而且有表熱或裡熱,那麼快脈是陰液不足的表現,陽氣有急促浮脫的徵象,已經到了危險的境地。所依靠的是靜養可以產生陰液,還能夠藉由躺臥來勉強留住陽氣,如果連躺臥都不能,那麼氣就不能歸於腎臟,而神無法依附;血不能統攝肝臟,而魂將要消散,這樣能不死嗎?咳嗽氣逆的人,忌諱邪氣實盛;氣喘的人,忌諱呼吸高聳。脈快而有熱,是邪氣實盛呼吸高聳的徵兆,他們無法躺臥的情況,與吐血的人一樣,都是上下脫離而導致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