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黃疸病脈證治第十五 (6)

回本書目錄

黃疸病脈證治第十五 (6)

1. 黃疸病脈證治第十五

十八條 諸病黃家,但利其小便。假令脈浮,當以汗解之,宜桂枝加黃耆湯主之。(方見水門。)

自此,至篇終,凡七條,因疸,而廣論諸黃之治例也。諸病黃家,皆系濕熱;小便利,則濕去而熱亦隨之,故以利小便為法也。假令脈浮,則濕熱在上在表,又當以汗解之,為便道矣。蓋桂枝本湯,泄汗以解熱;加黃耆,以助衛氣,而送濕出表;故宜主之。利小便,不特十五條之茵陳蒿湯、十九條之膏發煎、二十條之茵陳五苓散,凡水飲門之滲泄諸方,俱在其中。門人問曰:「黃症俱由熱濕,故疸病諸方,多用苦寒鹹寒,及克削之品,既聞其義矣。本條曰諸病黃家,則疸症似亦在內,而獨主辛溫而熱之桂枝湯,並加補氣之黃耆,以主脈浮者,不虞其熱以濟熱者,敢問何說耶?」答曰:「仲景之書,每條各有主症主見;苟不求其立言之旨,與方治針鋒逼對處,則問津無路矣。蓋本條以衛氣外虛,而先招濕水之候;濕水生熱,濕熱鬱於皮膚經絡而發黃者;是衛虛,為第一層病;濕,為第二層病;熱,為第三層病。請問衛氣虛者,有不宜桂枝之辛溫,及黃耆之補益者乎?且熱在濕中,濕為本而熱為虛假之標病;則遵汗例以去濕者為本治,而熱自無所容矣。下文十九條,為津血虛而生熱之黃;二十條,為胸先熱而招內水,及久蓄化熱之黃;二十一條,為中焦熱實,上衝下結之黃;二十三條,為中焦熱實,不沖中路胃脘,而沖兩旁脅下之黃;二十二、二十四、兩條,上焦之宗氣虛勞,不能傳送,因而便難,漸致下結上浮之黃。病因不同,故其主治亦別也。」

十九條 諸黃,豬膏亂髮煎主之。

豬膏亂髮煎方 豬膏(半斤) 亂髮(如雞子大三枚)

上二味,和膏中煎之,發消藥成,分再服。病從小便去。

諸黃中,又有一種津血短少,而陽氣偏勝者。夫津血短少,則勾留水氣而生濕;陽氣偏勝,則鬱蒸火氣而生熱;是濕熱又以津血虛竭為本病矣。則滋津血以替濕,而濕自下行;養陰血以潤氣,而氣自流轉;濕熱去,而黃將自散也。豬膏,生津;亂髮,補血;其主之也宜矣。

二十條 黃疸病,茵陳五苓散主之。

茵陳五苓散方 茵陳蒿末(十分) 五苓散(五分)

上二味,和。先飲食,服方寸匕、日三服。諸黃中,又有一種先因熱而致水,後又積水,而更化熱者;先因熱起,故從黃疸之病例而曰黃疸,亦從黃疸之治例而主茵陳;此熱黃、水黃相兼之症,故從兩治也。茵陳及五苓散義,各別見。

二十一條 黃疸,腹滿,小便不利而赤,自汗出。此為表和里病,當下之,宜大黃硝石湯。

大黃硝石湯方 大黃 硝石 黃柏(各四兩) 梔子(十五枚)

上四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。去滓,內硝更煮,取一升,頓服。

白話文:

黃疸病脈證治第十五

十八條

各種黃疸病,只要能順利排出小便,通常就會好轉。如果患者的脈象是浮脈,表示病邪在表,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,可以服用桂枝加黃耆湯。(藥方在水門篇有提到。)

從這裡開始到本篇結束,總共七條條文,都是因為黃疸這個病,而延伸討論各種黃疸的治療方法。各種黃疸病,多半是因為體內有濕熱。如果小便能夠順利排出,體內的濕氣就會跟著排出,熱也會隨之減輕,所以治療黃疸要以利尿為基本方法。如果脈象是浮脈,表示濕熱在身體的表面,就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,這也是一個排邪的途徑。桂枝湯本來就有發汗解熱的功效,加上黃耆可以幫助提升身體的防禦能力,把濕氣從體表排出,所以適合用來治療脈浮的黃疸。利小便的方法,不只是第十五條的茵陳蒿湯、第十九條的豬膏亂髮煎、第二十條的茵陳五苓散,所有在水飲篇中提到滲濕利水的藥方,都可以用在這裡。

有學生問道:「黃疸病都是因為體內有濕熱,所以治療黃疸的藥方,多半使用苦寒或鹹寒的藥材,還有一些瀉下的藥物。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了。但是本條說的『各種黃疸病』,似乎也包括了一般的黃疸,卻單獨用辛溫而且藥性偏熱的桂枝湯,還加上補氣的黃耆,來治療脈浮的黃疸。這樣不是用熱藥來治療熱病嗎?敢問老師這是為什麼?」

老師回答說:「張仲景的書,每一條條文都有它針對的主要症狀和病況。如果不能理解他立言的用意,以及藥方和病情之間的對應關係,就無法了解他的精髓了。本條的重點是,患者因為身體的防禦能力不足,導致濕氣侵入,濕氣又會生熱,濕熱積聚在皮膚經絡而引發黃疸。所以,身體防禦能力不足是第一層病因,濕氣是第二層病因,熱是第三層病因。請問,身體防禦能力不足的人,難道不適合用桂枝的辛溫和黃耆的補益嗎?況且熱是附著在濕氣之中,濕氣是根本,熱是虛假的表象。所以用發汗的方法來去除濕氣,才是根本的治療,熱自然就沒有存在的依據了。下面的第十九條,是針對津液血虛而生熱的黃疸;第二十條,是針對胸部先有熱,再引發體內積水,久積之後又化熱的黃疸;第二十一條,是針對中焦有實熱,向上衝逆,向下結聚的黃疸;第二十三條,是針對中焦有實熱,不是衝向胃部,而是衝向兩側脅肋的黃疸;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四條,是針對上焦的宗氣虛弱,無法正常傳送,導致排便困難,逐漸形成下焦結聚,上焦浮熱的黃疸。由於病因不同,所以治療方法也不一樣。」

十九條

各種黃疸病,可以使用豬膏亂髮煎來治療。

豬膏亂髮煎藥方:豬膏(半斤)、亂髮(像雞蛋大小三團)。

將以上兩味藥材放入豬油中煎煮,等到頭髮都融化了,藥就煎好了,分兩次服用。病症會隨著小便排出。

各種黃疸病中,還有一種是因為津液和血液不足,導致陽氣過盛。津液和血液不足,會使水液停留在體內而生濕,陽氣過盛則會使火熱鬱積。濕熱是次要的,津液和血液的虛弱才是根本原因。所以應該用滋養津液和血液的方法來代替濕氣,讓濕氣自然排出;用滋養陰血的方法來潤澤氣血,讓氣血能夠正常運行。濕熱去除,黃疸自然就會消退。豬膏可以滋養津液,亂髮可以補血,所以適合用來治療這種情況。

二十條

黃疸病,可以使用茵陳五苓散來治療。

茵陳五苓散藥方:茵陳蒿末(十分)、五苓散(五分)。

將以上兩味藥材混合,先吃點東西,然後服用一湯匙藥末,每天服用三次。

各種黃疸病中,還有一種是先有熱,然後才導致體內積水,積水之後又化熱的情況。由於是先有熱,所以從黃疸病的角度來稱呼它,也從治療黃疸的角度來使用茵陳。這是熱黃和水黃兼有的症狀,所以要兩種方法都用上。茵陳和五苓散的作用,在其他篇章中有詳細的說明。

二十一條

黃疸,腹部脹滿,小便不順暢而且顏色赤紅,並且會自汗,這是表裡都有病的狀況,應該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,適合使用大黃硝石湯。

大黃硝石湯藥方:大黃、硝石、黃柏(各四兩)、梔子(十五枚)。

將以上四味藥材加入六升水煎煮,煎到剩兩升時,去除藥渣,再加入硝石繼續煎煮,煎到剩一升時,一次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