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黃疸病脈證治第十五 (5)
黃疸病脈證治第十五 (5)
1. 黃疸病脈證治第十五
上三味,以水一斗,先煮茵陳,減六升,內二味,煮取三升,去滓,分溫三服。小便當利,尿如皂角汁狀,色正赤。一宿腹減,黃從小便去也。(以梔子、大黃利小便,真是奇制。)
此申言谷疸之症候治例也。寒熱,注見上條。發於陽部,蓋中焦胃濁,蒸於胸分,故其邪熱先發於此。夫宗氣與衛外之氣相貫,邪熱逼傷宗氣,則其衛氣有自敗之象,故寒。繼則衛從熱化,故寒而復熱也。不食及食即頭眩,詳二條注。心胸不安,即六條酒疸心下熱之義。茵陳味苦性涼,而氣最重。味苦,入心胸;性涼,除邪熱;氣重,則為氣分專藥。以之主陽部之疸,是欲其走心肺之夾空,而消散其氣分之瘀熱也。但因熱從膻中而上蒸,故配苦寒降潤之梔子;又因熱從脾胃而中發,故加苦寒攻下之大黃。至梔子、大黃,本為溏瀉之品;得茵陳之走氣分者,重用而先煮之,則梔、黃俱從茵陳之性,而以清涼之氣為化矣。故不利大便,而黃從小便去。三味藥中,恍如一天酷熱,恰逢秋氣半空,金風翼翼,玉露垂垂,而煩襟頓滌之象也。方藥云乎哉!
十六條 黃家,日晡所發熱,而反惡寒,此為女勞得之。膀胱急,少腹滿,身盡黃,額上黑,足下熱,因作黑疸。其腹脹如水狀。大便必黑,時溏。此女勞之病,非水也。腹滿者難治。硝礬散主之。
硝石礬石散方:硝石、礬石(燒各等分)
上二味,為散。以大麥粥汁,和服方寸匕。日三服。病從大小便去。小便正黃,大便正黑,是其候也。
此申言女勞疸之症候治例也。言發黃之家,但凡薄暮而日將晡時,便發熱者,大似陽明胃實之症;然胃實者,法當惡熱,而此則反惡寒者,此為陰虛於陰分,至其時而相火以無附而充熾,真陰不支亢烈,故發熱;衛氣不勝邪火,故惡寒。謂非得之女勞,不至此也。膀胱急十二句,所言諸症,見三條注。硝石鹹寒降潤,礬石酸涼斂抑。以之主火氣飛揚之候,允為至當。但酸、鹹之性,易於趨下;故以填心益氣之大麥,作粥汁而和服之,欲其少為留戀,俾礬石刮垢磨光之性,徐徐澄徹而下,則熱隨黃黑,從大小便而俱去矣。但三條曰「腹如水狀不治」,此條曰「腹滿者難治」;是女勞疸病,諸症具而腹不滿者,生;滿甚而如水腫狀者,死;腹若已滿,雖不甚,而生死即相半矣。此仲景論女勞疸之深意也。
十七條 酒黃疸,心中懊憹,或熱痛。梔子大黃湯主之。
梔子大黃湯方:梔子(十四枚)、大黃(一兩)、枳實(五枚)、豉(一升)
上四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分溫三服。
此申言酒疸之症候治例也。心中懊憹而熱,見四條注。痛則熱氣炰炙,而腔內懸強拘急之應;然即六條注中,所謂熱從浮見,浮則上炎之應。故以苦寒之梔子,降膻中之熱;苦寒之枳實,散胸中之滯;重用香豉者,所以滋胃液也;佐以大黃者,所以下胃熱也。但亦憑高潤下之劑,熱黃從大小便去者居多。舊注,謂為吐劑,則失之遠矣。按前人誤謂梔豉湯能吐者,因瓜蒂散中重用香豉,遂認吐為香豉之性;殊不知吐由瓜蒂,赤小豆特引瓜蒂,少為下行之使;香豉,用以滋陰安胃,恐吐後致煩,故預為伏案耳。詳瓜蒂散本注。願天下同志,留神試用,同為剝正,不令仲景叫冤,梔豉抱屈,則幸甚矣!
白話文:
黃疸病脈證治第十五
這個方子用了茵陳、梔子、大黃三味藥。先用一斗水煮茵陳,煮到剩下六升時,再放入梔子和大黃,一起煮到剩下三升。把藥渣濾掉,藥湯分成三次溫服。服藥後小便會順暢排出,尿液像皂角汁一樣,顏色很紅。如果服藥一晚,腹部脹滿的感覺會減輕,黃疸也會隨著小便排出。(用梔子和大黃來利小便,真是個神奇的配方。)
這是說明「谷疸」這種黃疸的症狀和治療方法。關於寒熱的症狀,可以參考上一條的說明。谷疸發病在身體的陽面,通常是因為中焦(脾胃)的濕濁之氣,蒸騰到了胸腔,所以邪熱會先從這裡開始發作。宗氣和身體表面的衛氣是相連的,當邪熱侵犯到宗氣時,衛氣也會跟著衰敗,所以會感到寒冷。接著,衛氣會轉化成熱,所以又會發熱。如果食慾不振,或是吃了東西就頭暈,可以參考前面第二條的說明。心胸不適,這跟第六條酒疸心下發熱的情況相似。茵陳味道苦,性寒涼,藥性很強。苦味可以進入心胸,寒涼的藥性可以清除邪熱,藥性強,所以是治療氣分病症的專用藥,用來治療身體陽面的黃疸。這是要讓藥力走心肺之間的空隙,來消散氣分中的瘀熱。但因為熱是從胸口向上蒸騰,所以搭配苦寒而能潤澤的梔子;又因為熱是從脾胃中間發出來的,所以加入苦寒而能攻下的大黃。梔子和大黃本來是容易導致腹瀉的藥,但因為加入了走氣分的茵陳,而且先煎煮茵陳,梔子和大黃就會跟著茵陳的藥性,轉化成清涼的藥力,所以不會導致大便溏瀉,而是使黃疸從小便排出。這三味藥合用,就像在酷熱的天氣中,突然刮起秋風,清涼的露水滴落,使人煩悶的心情頓時消散一樣。這真是個絕妙的藥方啊!
十六條
黃疸病人,如果每天下午發熱,反而怕冷,這是因為過度勞累所導致的「女勞疸」。患者會感到膀胱急迫、小腹脹滿、全身發黃、額頭發黑、腳底發熱,會形成黑疸,腹部脹得像水腫一樣,大便一定會發黑,而且時常腹瀉。這是女勞疸的症狀,不是因為水腫。腹脹難治,可以用硝礬散來治療。
硝石礬石散方
硝石、礬石(燒過,等量)
以上兩味藥磨成粉末,用大麥粥汁調和,每次服用一小勺,每天服用三次。疾病會隨著大小便排出,小便會呈現正常的黃色,大便會呈現正常的黑色,這就是疾病好轉的跡象。
這是說明女勞疸的症狀和治療方法。凡是得了黃疸的人,如果每天傍晚時分開始發熱,這很像陽明胃實證的症狀。但胃實證通常會怕熱,而這種情況反而怕冷,這是因為陰虛,到了傍晚陰氣衰弱,相火就會旺盛。陰氣不足,無法抑制亢盛的相火,所以會發熱。衛氣無法抵擋邪火,所以會怕冷。如果不是因為過度勞累,不會出現這種情況。膀胱急迫等症狀,可以參考前面第三條的說明。硝石味鹹性寒,可以降火潤燥,礬石味酸性涼,可以收斂抑制,用來治療相火妄動的情況,非常適合。但酸鹹的藥性容易往下走,所以用能補益心氣的大麥粥汁來調服,目的是讓藥力稍微停留在體內,讓礬石刮除污垢的藥性慢慢發揮作用,然後隨著熱氣和黃黑的顏色,一起從大小便排出。第三條說腹部像水腫一樣難治,而這裡說腹脹難治,這是說明女勞疸的病情,如果各種症狀都有,但是腹部不脹滿,就容易治好;如果腹部脹滿,而且像水腫一樣,就難以治好。如果腹部已經脹滿,即使不嚴重,生死也各有一半的機會。這就是張仲景論述女勞疸的深層含義。
十七條
因為喝酒導致的黃疸,會感到心中煩悶不安,或是發熱疼痛,可以用梔子大黃湯來治療。
梔子大黃湯方
梔子(十四枚)、大黃(一兩)、枳實(五枚)、豆豉(一升)
以上四味藥,用水六升煮到剩下二升,分成三次溫服。
這是說明酒疸的症狀和治療方法。心中煩悶不安而且發熱,可以參考第四條的說明。疼痛表示熱氣熾盛,導致身體內部有緊繃和拘束的感覺。這就如同第六條所說,熱從表面顯現,向上蔓延。因此,用苦寒的梔子來降低胸口的熱,用苦寒的枳實來消除胸中的淤積,大量使用豆豉,是為了滋潤胃液,再搭配大黃,來瀉下胃中的熱。這也是一個讓熱從下排出的方子,熱性的黃疸多半會從大小便排出。以前的註解認為這個方子是催吐的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以前的人誤以為梔豉湯可以催吐,是因為瓜蒂散中大量使用了豆豉,所以就認為催吐是豆豉的藥性,殊不知催吐是瓜蒂的功勞,赤小豆只是輔助瓜蒂向下走的藥引,而豆豉是用來滋陰安胃的,防止催吐後導致煩躁,所以預先使用的藥。希望天下同道,能夠仔細研究並嘗試使用,共同撥亂反正,不要讓張仲景受委屈,也不要讓梔豉蒙冤,那就太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