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黃疸病脈證治第十五 (4)

回本書目錄

黃疸病脈證治第十五 (4)

1. 黃疸病脈證治第十五

十條。師曰:病黃疸,發熱,煩喘,胸滿,口燥者,以病發時火劫其汗,兩熱所得。然黃家所得,從濕得之。一身盡發熱而黃,肚熱,熱在裡,當下之。

此言黃疸之治例,以汗為逆,以下為順也。蓋疸症之熱俱在內,故從內而蒸其黃於外,未有作表熱者。今發熱,則非其症矣;加之心中熱干而煩,肺中熱濕而喘,濕熱鼓塞於膈間則胸滿,津液不布於廉泉則口燥。此因病初發時,誤認汗可解熱,而火劫其汗,既傷其陰,而內外之兩熱交煽,且裡熱因汗而提之在表在上,故得此發熱等候矣。然單熱不能成疸,故黃家必從熱而生濕得之。今一身盡發熱而黃,是熱濕在肚內;夫熱濕在裡者,法當下;與濕黃在經表之宜汗者不同也。

十一條:脈沉,渴欲飲水,小便不利者,皆發黃。

沉為水脈;內水拒飲,本不當渴;乃渴欲飲水,是其水飲化熱,內燙上熏之所致也。然令小便自利,則熱飲下泄,其勢不聚;若再不利,則濕熱兩勝,故皆發黃。此因疸而泛論水飲之黃也。

十二條:腹滿,舌萎黃,躁不得眠,屬黃家。

此與谷疸相似,而實非谷疸者,以谷疸者先熱後濕,此則先濕後熱故也。腹滿為濕,舌黃為實;濕而熱實,則津液下掣,故胞精短,而其舌且萎頓而黃也;又熱實,則神機不能內伏,故躁不得眠。濕熱相蒙,此發黃之可必也,故屬黃家。敘症從腹滿起,故知先濕後熱;同是脾家寒濕,胃家熱實,故曰與谷疸相似,而實非者也。

十三條:黃疸之病,當以十八日為期;治之十日以上瘥,反劇者為難治。

黃疸為火土病;期者,生死之期也;土氣分旺各十八日,官旺之時,真氣猶在,故可乘其勝而攻去其亢熱,則愈;否則至其所不勝而死之理也,故以之為期。火生於二,而成於七,是九為火之合數也。治之十日以上,則火為退氣之候,故當瘥;反劇,則邪火成燎原之勢,而反常矣;且真陰有不支之懼,故難治。然則中宮之土氣,惟恐其或衰,而亢烈之火威,但虞其不熄;是為治疸之要義也。

十四條:疸而渴者,其疸難治;疸而不渴者,其疸可治。發於陰部,其人必嘔;陽部,其人振寒而發熱也。

疸而渴者,熱甚一也,陰虛二也,濕重三也,故難治;不渴之可治者,可想見矣。陰部,指中焦脾臟及下焦腎臟而言;陽部,指上焦胸中而言。發於脾腎,則熱邪從中下而上衝胃脘,故其人必嘔;發於胸中,則熱邪從胸膈而外犯衛氣,故其人先振寒而後發熱也。此與上文二條,統論三疸之死生微甚,及其所發之上下不同也。

十五條:谷疸之為病,寒熱,不食;食即頭眩,心胸不安;久久發黃,為谷疸。茵陳蒿湯主之。

茵陳蒿湯方:茵陳蒿(六兩),梔子(十四枚),大黃(二兩)。

白話文:

黃疸病脈證治第十五

第十條 醫師說:得了黃疸病,如果出現發燒、煩躁喘氣、胸悶、口乾等症狀,這是因為剛發病時,用火熱的方法去強迫發汗,導致身體內外都積熱的緣故。但通常黃疸病的成因是從濕邪引起的,如果全身都發熱並且出現黃疸,肚子也發熱,表示熱邪在身體內部,這種情況應該使用瀉下的方法治療。

這段話說明了治療黃疸病的原則,認為發汗是逆向操作,而瀉下才是順應病情的做法。因為黃疸病的熱邪都積聚在身體內部,所以才會從內向外將黃色蒸發出來,一般不會有表熱的症狀。現在出現發燒,就不是黃疸病常見的症狀了。再加上心中發熱乾燥而煩躁,肺中熱濕而導致喘氣,濕熱壅塞在胸膈之間,所以感到胸悶;體內津液不能輸送到口部,所以口乾。這些都是因為剛發病時,誤以為發汗可以解熱,用火熱的方法強迫發汗,既損傷了陰液,又導致體內外兩種熱邪互相煽動。而且體內的熱邪因為發汗而浮升到體表。因此才會出現發燒等症狀。然而單純的熱邪不能形成黃疸,所以黃疸病的成因必定是熱邪夾雜著濕邪。現在全身都發熱並且出現黃疸,表示熱邪和濕邪都積聚在肚子裡面。熱邪和濕邪積聚在體內時,應當使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這和濕邪在體表時適合用發汗的方法治療,是不同的。

第十一條 如果脈象沉細,並且口渴想喝水,小便又不順暢,這些都是會發生黃疸病的表現。

脈象沉細是水濕的脈象,體內有水液本來不應該口渴,現在反而口渴想喝水,這是因為水飲在體內化成熱邪,熱邪在體內向上蒸騰所導致的。如果小便順暢,那麼熱邪會隨著小便排出,不會積聚。如果小便不順暢,那麼濕熱兩種邪氣就會過盛,所以會發生黃疸病。這是從黃疸的角度,廣泛地討論了因水飲造成的黃疸病。

第十二條 如果出現腹部脹滿、舌苔萎黃、煩躁不安難以入眠等症狀,就屬於黃疸病。

這種情況與穀疸有些相似,但實際上並不是穀疸。因為穀疸是先有熱邪後有濕邪,而這種情況則是先有濕邪後有熱邪。腹部脹滿是因為濕邪,舌苔發黃是因為體內有實熱。濕邪和實熱結合,會導致津液下沉,導致小便短少,並且舌頭也會萎軟發黃。另外,由於體內有實熱,導致神經系統不能安定下來,所以會煩躁不安難以入眠。濕邪和熱邪相互影響,必然會發生黃疸病,所以屬於黃疸病。從腹部脹滿開始敘述,可以知道是先有濕邪後有熱邪。它們都是脾胃的寒濕和胃家的實熱所引起的,所以說與穀疸相似,但實際上不是。

第十三條 黃疸病一般以十八天為一個週期。治療十天以上如果病情好轉,否則反而加重,就屬於難治的病症。

黃疸病是火和土的病症。這裡說的週期,是指疾病的生死週期。土氣在每一段時間有不同的旺盛時期,每段約為十八天。在土氣旺盛的時期,體內的真氣還存在,因此可以乘著真氣旺盛的時機,去攻克體內的亢盛之熱,這樣病就可以治癒。如果錯過了時機,到了真氣衰弱的時候,就會導致死亡。所以說以十八天為一個週期。火的生數是二,成數是七,二加七是九,是火的合數。治療十天以上,代表火邪已經開始衰退,病情應該好轉。如果病情反而加重,就表示邪火已經形成燎原之勢,已經偏離了常軌。而且體內的真陰有衰敗的危險,所以很難治癒。因此,治療黃疸病時,要特別注意保護中焦脾胃的土氣,要避免其衰敗;要盡快消除體內的火邪,要避免其過於旺盛。這才是治療黃疸病最重要的原則。

第十四條 如果黃疸病人出現口渴,那麼這種黃疸病就比較難治;如果黃疸病人沒有口渴,那麼這種黃疸病就比較容易治癒。如果黃疸病發病在身體的陰部,病人一定會嘔吐;如果發病在身體的陽部,病人一定會先發冷戰慄,然後才發燒。

黃疸病人如果口渴,代表體內熱邪很嚴重,這是原因之一;還有陰液虛損,這是原因之二;再加上濕邪也很嚴重,這是原因之三。所以說這樣的黃疸病很難治癒。沒有口渴的黃疸病,就很容易治癒,這個道理應該可以理解。陰部指的是中焦脾臟和下焦腎臟;陽部指的是上焦胸中。如果病發在脾腎,那麼熱邪會從中下衝到胃部,所以病人一定會嘔吐;如果病發在胸中,那麼熱邪會從胸膈向外侵犯身體的衛氣,所以病人會先感到寒冷戰慄,然後才會發燒。這段和上面的兩條,都是在講述三種黃疸病的生死、輕重以及發病部位不同的情況。

第十五條 穀疸的症狀是:發冷發熱、沒有食慾、吃了東西就會頭暈、心胸不安,時間久了就會出現黃疸。這就是穀疸。可以用茵陳蒿湯來治療。

茵陳蒿湯的組成:茵陳蒿(六兩)、梔子(十四枚)、大黃(二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