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水氣病脈證治第十四 (14)
水氣病脈證治第十四 (14)
1. 水氣病脈證治第十四
三十三條
氣分。心下堅大如盤,邊如旋杯,水飲所作。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。
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方: 桂枝(三兩),麻黃(一兩),附子(一枚炮),細辛(一兩),甘草(二兩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。
上七味,以水七升,煮麻黃,去上沫,內諸藥,煮取二升,分溫三服。當汗出如蟲行皮中,即愈。
此即上文寸口脈遲而澀,趺陽脈微而遲之症治也。蓋寸口之膈氣虛寒,趺陽之胃氣亦虛寒,則水聚膈下胃上,而正當心之下矣。承上文而言氣分之症,心下堅大,其形如盤。旋杯旋盤,即車床刮刀旋轉所成之器,言其邊之圓轉如旋杯也。此係上中二焦之氣不能分運,故水飲聚於中上兩間之所作也。譬之太虛,陰雲濕霧,沉滯痞塞之象;不得風以鼓之,雨以泄之,太陽之真火照耀之,則此氣猝不可散。故其主桂枝湯者,鼓天地之大氣而發之以為風也;加麻黃者,振龍雷之起蟄,而沛為雨澤也;佐辛熱之附子、細辛者,風雨之後,雲開日朗,所以收水性之餘濕也。但其病在氣分,其部在心下,獨於桂枝湯中去酸收下行之芍藥者,所謂汗之而愈,仍從腰以上之例也。觀本條緊承氣分,而此及下條,俱曰水飲所作,是與黃汗何涉?而徐氏謂上條為泛論病機,又與本門何涉?惟置之血分以前,允為恰當。有識君子,當不以為妄耶?
三十四條
心下堅大如盤,邊如旋盤,水飲所作。枳實白朮湯主之。
枳實白朮湯方: 枳實(七枚),白朮(二兩)。
上二味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腹中耎,即水散也。
此非承接寸口遲澀,趺陽微遲之脈而言;乃就上條心下堅大,而言氣實致水,似同實異之變症也。但除診脈外,其外症頗難辨認。惟是氣中虛而致水者,其心下則中平而邊高;氣中實而致水者,其心下則中高而邊平,為少異耳。杯深而高,盤淺而低,故取以為辨也。然所謂氣實者,非充實之謂,乃即胸痹門之留氣。留氣實於心下,而水飲上升;於是氣以提飲,飲以附氣,留氣留飲,兩相搏結,而成堅大之形者。譬之干雲在天,其色常白,郁久不散;地氣上升,地乃濕氣,雲濕相併,其色漸黑,沉濃郁滯,懸而未下之象。故以破氣之枳實為君,先散留氣;以燥濕之白朮為佐,並去留飲;則氣泄而水自下注。故曰:「腹中耎,即水散矣」。若於寸口遲澀,趺陽微遲之脈,上焦中焦寒氣不足之症,投以破損高真之枳實,用至七枚,其不心憒憒而忙亂欲死者幾希矣!我故曰:此氣實致水之變症變治也。留氣,見胸痹注;留飲,見痰飲注。
白話文:
第三十三條
如果患者感覺心下(胃部附近)有堅硬腫塊,像一個盤子那麼大,邊緣像旋轉的杯子一樣圓,這是因為體內水液停滯造成的。這種情況可以用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來治療。
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的藥方:
桂枝三兩、麻黃一兩、炮製過的附子一枚、細辛一兩、甘草二兩、生薑三兩、大棗十二枚。
將以上七味藥材,加入七升水,先煮麻黃,撈出水面上的浮沫,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煮,煮到剩下二升。分三次溫服。服藥後應該會微微出汗,感覺像有蟲子在皮膚下爬動,這樣病就會好了。
這個方子是針對之前提到的寸口脈(手腕脈)搏動遲緩且澀滯,以及趺陽脈(足背動脈)微弱且遲緩的症狀。因為寸口脈所反映的膈(胸腔與腹腔之間的橫膈膜)部位氣虛寒冷,趺陽脈所反映的胃部氣機也虛寒,導致水液停聚在膈下、胃上,正好在心臟下方。承接上文所說的氣分(體內氣機)問題,心下部位堅硬腫大,形狀像個盤子,邊緣圓轉像旋轉的杯子,就像車床上的刮刀旋轉加工出來的器物一樣。這是因為上焦(胸腔)和中焦(脾胃)的氣機不能正常運轉,導致水液在中上部位積聚。這就像天空中陰雲濕霧沉滯不散,無法通過風來吹散、雨水來排泄一樣,如果沒有太陽的真火照耀,這種情況就很難消除。所以,這個方子中的桂枝湯,就是要鼓動天地間的大氣,像風一樣把它們發散出去;加入麻黃,就像雷聲震動,讓潛藏的陽氣升發,變成雨露一樣滋潤身體;再佐以辛熱的附子和細辛,就像風雨過後,雲開日出,用來收斂剩餘的水濕。但因為病在氣分,部位在心下,所以要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去掉酸味收斂下行的芍藥,這就像通過發汗來治療疾病,仍然遵循腰部以上的病症處理原則。可以看出,這一條緊接著氣分來描述,並且這一條和下一條都說是由水飲造成的,和黃汗病沒有關係。而徐氏卻認為上一條是泛論病機,和這一篇章也沒有關係。我認為應該把它放在血分之前,才比較合適。有見識的人應該不會認為我說的是錯的吧?
第三十四條
如果患者感覺心下有堅硬腫塊,像一個盤子那麼大,邊緣像旋轉的盤子一樣圓,這也是因為體內水液停滯造成的,這種情況可以用枳實白朮湯來治療。
枳實白朮湯的藥方:
枳實七枚、白朮二兩。
將以上兩味藥材,加入五升水,煮到剩下三升。分三次溫服。如果腹部變得柔軟,就表示水液已經散開了。
這個方子不是承接之前所說的寸口脈遲澀、趺陽脈微遲的脈象而來的,而是針對上一條所說的心下堅硬腫大,是氣機實滯導致水液停滯的變證,看起來相似但本質不同。但除了診脈之外,這個病的外在症狀很難分辨。一般來說,氣機虛弱導致水液停滯的,心下部位中間平坦而邊緣較高;而氣機實滯導致水液停滯的,心下部位中間較高而邊緣平坦。杯子深而高,盤子淺而低,可以用來作為區分的依據。然而,這裡所說的氣機實滯,並不是氣機充實的意思,而是指胸痹篇中所說的“留氣”。“留氣”滯留在心下,導致水液上行,這樣氣機牽引水液,水液附著於氣機,留氣和留飲互相搏結,形成了堅硬腫大的形狀。這就像天空中的乾燥雲朵,顏色常常是白色的,積聚很久不散,地氣上升,形成濕氣,與雲朵結合,顏色就逐漸變黑,沉悶濃重,停滯不下的樣子。所以,用破氣的枳實作為主藥,先疏散滯留的氣機,再用燥濕的白朮作為輔助藥,一起消除留飲。這樣氣機疏通,水液自然就會向下排出,所以說腹部變軟,就是水液已經散開了。如果對於寸口脈遲澀、趺陽脈微遲、上焦中焦寒氣不足的病症,使用破氣力很強的枳實,用量多達七枚,那患者不會感到心煩意亂、慌張得想要死才怪呢!所以我說,這是氣機實滯導致水液停滯的變證,用藥也應該跟著變化。所謂“留氣”的詳細情況,可參考胸痹篇的相關解釋;所謂“留飲”,可參考痰飲篇的相關解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