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玉函經》~ 校正《金匱玉函經》疏
校正《金匱玉函經》疏
1. 校正《金匱玉函經》疏
《金匱玉函經》與《傷寒論》同體而別名,欲人互相檢閱而為表裡,以防後世之亡逸,其濟入之心,不已深乎。細考前後,乃王叔和撰次之書。緣仲景有《金匱錄》,故以《金匱玉函》名,取寶而藏之之義也。王叔和西晉人,為太醫令,雖博好經方,其學專於仲景,是以獨出於諸家之右。
仲景之書,及今八百餘年,不墜於地者,皆其力也。但此經自晉以來,傳之既久,方證訛謬,辨論不倫,歷代名醫雖學之,皆不得彷彿。惟孫思邈粗曉其旨,亦不能修正之,況其下者乎。
國家詔儒臣校正醫書,臣等先校定《傷寒論》,次校成此《經》,其文理或有與《傷寒論》不同者,然其意義皆通。聖賢之法,不敢臆斷,故並兩存之。凡八卷,依次舊目,總二十九篇,一百一十五方。
白話文:
《金匱玉函經》與《傷寒論》內容相同但名稱不同,目的是讓後人互相參照,形成表裡相輔的關係,避免失傳。這樣的深慮,用心良苦。細細考究後,發現這是王叔和所撰寫的書。因為仲景有《金匱錄》,所以命名為《金匱玉函》,取其珍藏之義。王叔和是西晉人,曾擔任太醫令,雖然通曉各種醫方,但專門鑽研仲景的學說,因此在醫學界獨樹一幟。
仲景的著作,流傳至今八百多年,沒有失傳,都是王叔和的功勞。但是,這部經書自晉朝以來,流傳時間已久,方證多有誤傳,辨論也混亂不清。歷代名醫雖然鑽研此經,但都不得其門而入。只有孫思邈粗略領會了其要旨,但也無法加以修正,更何況後人。
朝廷詔令儒臣校正醫書,我們先校定了《傷寒論》,接下來校正這部《經》。它的文理可能與《傷寒論》不同,但其意義都是通暢的。聖賢之法,我們不敢妄自斷定,所以兩個版本都保留。全書共八卷,按舊目編排,總共分為二十九篇,收錄了一百一十五個方劑。
恭惟。
主上,大明撫運,視民如傷,廣頒其書,為天下生生之具,直欲躋斯民於壽域者矣。治平三年正月十八日。
太子右贊善大夫(臣)高保衡
尚書員外郎(臣)孫奇
尚書司封郎中秘閣校理(臣)林億
等謹上
白話文:
恭請主上鑒察:
您以仁慈之心治理天下,視百姓如傷痛,廣泛頒布書籍,使其成為天下生生不息的工具,真可謂是要將百姓帶往長壽之地啊!
治平三年正月十八日
太子右贊善大夫(臣)高保衡
尚書員外郎(臣)孫奇
尚書司封郎中秘閣校理(臣)林億
等謹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