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三 (34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三 (34)

1. 辨太陽病脈證治中第六

兩證虛實表裡不同,必當參看。觀子:過經不解,熱實在裡,於法當下,既下似難再下。殊不知譫語,反自利,脈和者,為內實,雖大便日幾行,而燥屎不去,皆由丸藥下之非法,故病不為解。夫下之不當,必再下除之。審視脈證,以除裡實可也。調冒承氣證,應列陽明,此過經不解,非他證己罷,專屬在腑之比。

故出太陽篇中。健曰:過經不解,裡熱譫語,已屬陽明。若小便利,大便硬者,法當與下,如以丸下之,不能盪滌邪穢,銷鎔渣滓,而反自利不解。脈若不微,此內證仍實,須調胃承氣,復下其燥屎,始解也。竊按醫以丸藥句,乃仲景示不可用丸,而法須湯下之之誡。)

太陽病不解,熱結膀胱,其人如狂,血自下,下者愈。其外不解者,尚未可攻,當先解外。外解已,但少腹急結者,乃可攻之,宜桃核承氣湯主之。(太陽,膀胱經也。太陽病,邪熱不解,隨經入腑,為熱結膀胱。其人如狂者,尚未至於狂,但不寧爾。經曰:其人如狂者,以熱在下焦。

太陽多熱,熱在膀胱,必與血相搏。右血不為蓄,為熱迫之,則血自下;血下,則熱隨血出而愈。若血不下者,則血為熱搏,畜積於下,而少腹急結,乃可攻之,與桃核承氣湯,下熱散血。《內經》曰:從外之內,而盛於內者,先治其外,後調其內,此之謂也。宇泰:此當作三證看,至下者愈,是一證,謂其自下也。

疑有闕文,至當先解其外,是一證。蓋其人如狂,是下焦血,非桃仁承氣證也。自外解,至末,又一證,恐是自下,只去得下焦血,而中焦道遠,未能盡去,尚留於少腹耳。故以桃核承氣湯主之。)

傷寒八九日,下之,胸滿煩驚,小便不利,譫語,一身盡重,不可轉側者,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。(傷寒八九日,邪已成熱,而復轉陽經之時,下之虛其里,而熱不除。胸滿而煩者,熱客胸中也。驚者,心惡熱,而神不守也。小便不利者,裡虛,津液不行也;譫語者,胃熱也。

一身盡重,不可轉側者,陽氣內行於里,不營於表也。與柴胡湯,以除胸滿而煩,加龍骨牡蠣鉛丹,收斂神氣而鎮驚;加茯苓,以行津液,利小便;加大黃,以遂胃熱、止譫語;加桂枝以行陽氣,和解身重。錯雜斯悉,愈矣。健曰:證非應下,而誤下之,則邪從內陷,故胸滿煩驚。

蓋下則津液內耗,熱邪擾攘於中,正氣不能下濟,故小便不利。陰血不能內榮,故一身盡重。表裡皆病,捋成陰極陽亢之象,豈宜桂枝之辛溫,大黃之盪滌,鉛丹之利,龍骨之澀,皆非中病之品。後人亦難效法,投之必有奇禍。去此五味,而入歸身、紅花、木瓜、鉤藤、木通、石膏之屬,庶乎陰血得行,而津液自回,諸患悉可解矣。)

白話文:

這兩種情況,虛證和實證、表證和裡證不同,一定要仔細參看。觀察這種情況:疾病經過一段時間沒有好轉,熱邪已經進入體內,並且真實存在,按照法則應該使用瀉下藥。但如果已經用過瀉下藥,似乎很難再用。要知道,出現胡言亂語,反而腹瀉,但脈象平和的情況,是體內有實熱的表現。即使一天大便好幾次,但乾硬的糞便仍然排不出來,這都是因為使用丸藥瀉下的方法不對,導致病情沒有得到解決。如果用瀉下藥不恰當,就必須再次使用瀉下藥來清除它。仔細觀察脈象和症狀,以清除體內的實熱。調胃承氣湯的適應症,應該歸類為陽明病。這是疾病經過一段時間沒有好轉,而不是其他疾病,完全屬於腑內的問題,所以放在太陽病篇中討論。書中說,疾病經過一段時間沒有好轉,體內有熱,出現胡言亂語,就屬於陽明病。如果小便正常,大便卻很硬,按照法則應該使用瀉下藥。如果用丸藥瀉下,不能清除體內的污穢,融化掉腸道內的乾硬糞便,反而導致腹瀉卻無法解決問題。如果脈象不虛弱,這就說明體內仍然有實證,必須用調胃承氣湯,再次瀉下乾硬的糞便,才能使疾病得到解決。我認為,書中說到用丸藥,是仲景告誡大家不要用丸藥,而應該使用湯藥瀉下。

太陽病沒有好轉,熱邪結聚在膀胱,病人會出現像發狂一樣的表現,還會出現便血,便血後病情就會好轉。如果外表的症狀沒有解除,就不能使用瀉下藥,應該先解決外表的症狀。外表的症狀解除後,如果只是少腹部感覺急迫而結聚,這時才能使用瀉下藥,應該使用桃核承氣湯來治療。(太陽經也對應膀胱經。太陽病的邪熱沒有解除,會隨著經脈進入腑,形成熱結膀胱。病人像發狂一樣的表現,其實還沒有到發狂的程度,只是會感到煩躁不安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病人像發狂一樣,是因為熱在下焦。太陽經多熱,熱在膀胱,一定會和血相搏。血液並不是蓄積在那裡,而是被熱邪逼迫,就會從下面排出。血排出後,熱邪也會隨著血一起排出而得到治癒。如果血排不出來,血就會被熱邪所搏擊,積蓄在下腹部,導致少腹部感覺急迫而結聚,這時才可以使用瀉下藥,用桃核承氣湯來瀉熱散血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疾病從外進入體內,在體內盛行,就要先治療外表的疾病,再調理體內的疾病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宇泰認為:這裡應該看作是三種情況,直到「便血後病情就會好轉」這是一證,說的是自己排出血。可能是文章有缺失,從「應該先解決外表的症狀」到「外表的症狀解除後」是一證。大概是病人像發狂一樣,是因為下焦有血,而不是桃核承氣湯的適應症。從外表症狀解除,到最後又是一證,可能是說自己排血,只能去除下焦的血,而中焦距離遠,不能完全清除,還會殘留在少腹部,所以用桃核承氣湯來治療。

傷寒病八九天,如果使用瀉下藥,會導致胸悶、心煩、驚悸、小便不暢、胡言亂語、全身沉重、不能轉動身體等症狀。應該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來治療。(傷寒病八九天,邪氣已經化熱,正處於從陽經轉到陰經的時候,如果用瀉下藥會導致體內虛弱,而熱邪沒有解除。胸悶心煩是因為熱邪侵犯胸中。驚悸是因為心臟不耐熱,導致神志不安。小便不暢是因為體內虛弱,津液運行不暢。胡言亂語是因為胃有熱。全身沉重,不能轉動身體,是因為陽氣向體內運行,不能滋養體表。應該用柴胡湯來解除胸悶心煩,加龍骨牡蠣鉛丹來收斂神氣,鎮定驚悸;加茯苓來運行津液,使小便通暢;加大黃來瀉胃熱,停止胡言亂語;加桂枝來運行陽氣,緩解身體沉重。這些藥物綜合起來,就可以使病情痊癒。書中說,這些症狀不是適合使用瀉下藥的,如果誤用了瀉下藥,邪氣就會向體內深入,導致胸悶煩躁。是因為使用瀉下藥會導致津液損耗,熱邪在體內擾亂,正氣不能下行,導致小便不暢。陰血不能滋養體內,導致全身沉重。表裡都有病,形成了陰虛陽亢的局面。不應該用桂枝的辛溫,大黃的瀉下,鉛丹的銳利,龍骨的收澀,這些都不是對症的藥物。後人也很難效法,如果用這些藥物一定會有災禍。應該去除這五味藥,加入歸身、紅花、木瓜、鉤藤、木通、石膏等藥物,這樣才能使陰血運行,津液恢復,各種疾病都能得到解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