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三 (31)
《傷寒直指》卷三 (31)
1. 辨太陽病脈證治中第六
正邪分爭,往來寒熱,休作有時,默默不欲飲食,臟腑相連,其痛必下,邪高痛下,故使嘔也。小柴胡湯主之。(人之氣血,隨時盛衰,當月郭空時,則為血弱氣盡,腠理開疏之時也。邪氣乘虛,傷人則深。《針經》曰:月郭空,則海水東盛。人血氣虛,衛氣去,形獨居,肌肉減,皮膚緩,腠理開,毛髮殘,焦理薄,煙垢落。
當是時,遇風,則其深入者,是矣。邪因正虛,自表之裡,而結於脅下,與正分爭,作往來寒熱,默默不欲飲食,此為自外之內。經絡臟腑相連,邪氣隨經,必傳於裡,故曰其痛下。痛一作病,邪在上焦,為邪高,邪漸傳裡,為病下。裡氣與邪氣相傳,逆而上行,故使嘔也。
與小柴胡湯,以解半表半裡之邪。)服柴胡湯已,渴者,屬陽明也,以法治之。(服小柴胡湯,表邪已而渴者,里邪傳於陽明也,以陽明治之。三陽曰:前條渴者,去半夏,柴胡證已具,未服柴胡湯,先見渴證者也。此條渴者,已服柴胡湯,外證已除,而又渴者也。)得病六七日,脈遲浮弱,惡風寒,手足溫,醫二三下之,不能食而脅滿痛,面目及身黃,頸項強,小便難者,與柴胡湯,後必下重。本渴而飲水嘔者,柴胡湯,不中與也,食谷者,噦。
(六七日脈遲浮弱,惡寒,手足溫,則邪在半表半裡,未為實,反二三下之,虛其胃氣,損其津液,邪蘊於裡,故不能食而脅下滿痛。胃虛為熱蒸之,熏發於外,面目及身悉黃也。頸項強者,表仍未解也。小便難者,內亡津液也。雖本柴胡湯證,然以裡虛,下焦氣澀,而小便難,若與柴胡,又走津液,後必下重也。
不因飲水而嘔者,柴胡湯證。若本因飲而嘔者,水停心下也。《要略》曰:先渴卻嘔者,為水停心下,此屬飲家。飲水,水停而嘔;食谷者,物聚而噦,噦者,皆非柴胡湯所宜,不可不識也。觀子:此本柴胡證,以過下之,遂成壞證,與或以過飲而嘔,或以食谷而噦,皆不可用柴胡湯也。健曰:治病無論傷寒雜證,須從重而治。
重者去,而輕者自愈。此因不當下而下之,則脾胃虛,濕熱反聚,故不能食,而諸證皆作,原非柴胡證矣。當與茵陳,合四苓,利濕清熱可己。若更飲,則更惡濕而嘔。食谷,則壅滯難化而噦,此噦非比病深之噦,似作噯氣窒塞耳。下重者,少腹緊急,因小柴胡中有參,反補其濕故也。
成氏謂又走津液,更非。)傷寒四五日,身熱惡風,頸項強,脅下滿,手足溫而渴者,小柴胡湯主之。(身熱惡風,頸項強,表未解也。脅下滿而渴,里不和也。邪在表,則手足通熱;邪在裡,則手足厥寒。今手足溫,知邪在表裡間也,與小柴胡,以解表裡之邪。亮宸:此有身熱惡風項強,則太陽之證猶多,宜兼桂枝更妙。
白話文:
正氣與邪氣互相抗爭,導致時而發冷時而發熱,這種情況會間歇性地發作,而且病人會默默地不想吃東西。因為臟腑之間是互相連接的,所以如果身體疼痛,疼痛的部位一定會向下延伸。邪氣如果高於身體的正常位置,痛感就會向下,所以會導致嘔吐。這種情況適合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(人的氣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盛衰的變化,當月亮空缺的時候,人的血氣會比較虛弱,導致皮膚的紋理變得鬆散。邪氣會趁著虛弱的時候入侵人體,並且會深入體內。《針經》裡說:「月亮空缺的時候,海水會向東邊漲潮。」人體在血氣虛弱的時候,防衛的氣也會離開,形體獨自存在,肌肉會減少,皮膚會變得鬆弛,皮膚紋理會變得鬆散,毛髮會枯落,皮膚的紋理也會變得稀薄,皮膚上的污垢也會脫落。
在這個時候,如果遇到風,邪氣就會深入體內。因為正氣虛弱,邪氣從身體的表面進入到內部,聚集在兩脅之下,與正氣相互抗爭,導致時而發冷時而發熱,病人會默默地不想吃東西,這是一種從外部進入到內部的疾病。經絡和臟腑是互相連接的,邪氣會隨著經絡傳遞,必定會傳到體內,所以說疼痛會向下延伸。這裡的“痛”也可以理解為“病”,如果邪氣在上焦,就稱為“邪高”,邪氣逐漸傳到內部,就稱為“病下”。體內的氣與邪氣互相作用,向上逆行,所以會導致嘔吐。
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來解除這種半表半裡的邪氣。)如果服用柴胡湯之後,病人感到口渴,這表示邪氣已經傳到陽明經,應該用治療陽明經的方法來治療。(服用小柴胡湯後,如果表面的邪氣已經解除,卻出現口渴的症狀,表示邪氣已經傳到了陽明經,應該用治療陽明經的方法來治療。《三陽論》中提到:前面說的口渴是指在服用柴胡湯之前就已經出現的口渴,那是柴胡證已經具備,但還沒服用柴胡湯的情況。這裡說的口渴是指已經服用過柴胡湯,外面的症狀已經解除,卻又出現口渴的情況。)如果得病六七天,脈象呈現遲緩、浮弱,怕風怕冷,手腳卻是溫熱的,醫生用瀉下的方法治療了兩三次,病人仍然不能進食,而且兩脅脹滿疼痛,臉色、眼睛和身體都發黃,脖子僵硬,小便困難,這種情況應該給予柴胡湯,之後一定會出現裡急後重的感覺。如果原本就口渴,喝水後反而嘔吐的,則不宜使用柴胡湯;如果能吃東西卻出現呃逆的,也不宜使用柴胡湯。
(如果得病六七天,脈象遲緩浮弱,怕冷,手腳溫熱,這表示邪氣停留在半表半裡,還沒有實化,但醫生卻用了兩三次瀉下的方法,導致胃氣虛弱,津液受損,邪氣鬱積在體內,所以病人不能進食,並且兩脅脹滿疼痛。胃氣虛弱會產生熱氣,蒸發到體外,導致臉色、眼睛和身體都發黃。脖子僵硬表示表證還沒有解除。小便困難表示體內的津液已經不足。雖然原本是柴胡湯證,但是因為體內虛弱,下焦的氣機不暢,導致小便困難,如果再用柴胡湯,會更加損耗津液,之後必定會出現裡急後重的感覺。
如果不是因為喝水而嘔吐的,則是柴胡湯證。如果本來就是因為喝水而嘔吐的,是因為有水停留在心下。《要略》中說:「先口渴然後嘔吐的,是因為有水停留在心下,這種情況屬於飲邪引起的。」喝水後,水停留在體內而導致嘔吐;吃東西後,食物聚積在體內導致呃逆。這些情況都不適合使用柴胡湯,必須要辨別清楚。從這裡可以看出:這個病本來是柴胡證,但因為過度使用瀉下法,導致病情惡化。還有一些是因為飲水過多而嘔吐,或者因為吃東西而呃逆,這些情況都不可以使用柴胡湯。簡而言之,治療疾病不論是傷寒還是雜病,都要從嚴重的方面入手。
先把嚴重的問題解決了,輕微的就會自己痊癒。這個案例是因為不應該使用瀉下法卻用了,導致脾胃虛弱,濕熱反而聚集,所以病人不能進食,並且出現各種症狀,這已經不是柴胡證了。應該用茵陳蒿湯合五苓散,來利濕清熱。如果再飲水,會使濕氣更加嚴重而導致嘔吐。如果吃東西,會導致壅滯難化而引起呃逆,這種呃逆並非是因為病情深入導致的呃逆,而是像打嗝一樣的窒塞感。裡急後重是因為小柴胡湯中有人參,反而補了濕氣。
成氏說再使用柴胡湯會更加損耗津液,這是錯誤的。)如果傷寒四五天,身體發熱怕風,脖子僵硬,兩脅脹滿,手腳溫熱而且口渴,這種情況適合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(身體發熱怕風,脖子僵硬,表示表證還沒解除。兩脅脹滿而且口渴,表示裡氣不和。邪氣在表,手腳就會發熱;邪氣在裡,手腳就會冰涼。現在手腳溫熱,說明邪氣在表裡之間,適合用小柴胡湯來解除表裡的邪氣。亮宸認為:這裡有身體發熱怕風、脖子僵硬的症狀,說明太陽經的症狀還是比較多,如果能配合桂枝湯效果會更好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