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19)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19)
1. 風溫
萎蕤湯(《活人》)
治風溫,或冬溫,或春月中風傷寒,發熱頭眩,咽乾舌強,胸內痞疼,腰背強。萎蕤(二錢半),石膏(三錢),羌活,麻黃,白薇,杏仁,川芎(各一錢),葛根(二錢),木香,甘草(各五分,炙),水煎。
又方(《蘊要》),石膏(三兩),萎蕤,麻黃,杏仁,川芎,白薇,獨活,木香,甘草(各一兩),水煎,三服取汗。(健曰:凡兼溫者,必以涼解為主,故用石膏為君,發汗解肌,而涼瀉溫熱之毒也。今人不辨藥性,視其有白虎之名,畏不敢用。此等之證,墮誤莫挽,寧死而醫家病家,均不醒悟。
白話文:
萎蕤湯(《活人》)
治療風寒,或冬季溫病,或春季中風傷寒,出現發熱、頭暈、喉嚨乾澀、舌頭僵硬、胸部疼痛、腰背僵硬等症狀。
用藥:萎蕤(二錢半)、石膏(三錢)、羌活、麻黃、白薇、杏仁、川芎(各一錢)、葛根(二錢)、木香、甘草(各五分,炙),水煎服。
另一方劑(《蘊要》):
用藥:石膏(三兩)、萎蕤、麻黃、杏仁、川芎、白薇、獨活、木香、甘草(各一兩),水煎服,服用三劑以發汗。
(健曰:凡是兼有溫熱症狀的疾病,必須以涼解為主,所以用石膏為君藥,發汗解肌,同時清涼瀉下溫熱之毒。現在的人不辨別藥性,看到方劑中有「白虎」之名,就害怕不敢使用。遇到此類證候,如果誤診誤治,後果不堪設想,但患者和醫家卻都渾然不覺。)
眼見時行溫疫,用膏者多活,不用者則死,察此則知宜用而不宜畏矣。要在施之及其時耳,遲早輕重,尤當酌量。如不應用而用之,亦能害事也。)
知母葛根湯(《活人》)
風溫,身體灼熱甚。石膏(三錢),葛根(二錢),萎蕤,知母(各錢半),麻黃(有汗去之),羌活,防風,南星(生用),黃芩,升麻,人參(各一錢),杏仁,甘草(各七分),川芎,木香(各五分),煎。(健曰:此方藥味混雜,不合風溫灼熱之證,川芎、木香,均屬辛溫有礙。)
白話文:
當時瘟疫流行,用膏藥的人大多活下來,不用膏藥的人就死了,由此可知應該用膏藥而不應該害怕。關鍵是要在適當的時間使用,早晚輕重都要根據情況調整。如果本不應該用卻用膏藥,也可能造成傷害。
「知母葛根湯」適合風溫症,患者身體發熱嚴重。方劑用石膏、葛根、萎蕤、知母各一錢半,麻黃(有汗就去除),羌活、防風、南星(生用)、黃芩、升麻、人參各一錢,杏仁、甘草各七分,川芎、木香各五分,煎服。
防己湯
風溫脈浮身重,汗出惡風。防己,白朮(各二錢),黃耆(二錢半),人參,甘草(炙,各一錢),姜(三片),棗(二枚),每五錢,水煎服。被覆取汗。(《蘊要》有防風錢半。)
防己黃耆湯
風溫身重。防己(一兩),黃耆(兩二錢),白朮(七錢半),甘草(五錢),每五錢,加姜(四片),棗(一枚),煎服。後當如蟲行皮膚中,腰以下如冰,坐被上,再以被圍之,得微汗出,瘥。喘加麻黃。胃中不和加芍藥。氣上衝加桂。下有陳寒加細辛。
白話文:
風寒感冒,脈浮,身體沉重,出汗怕風,可以用防己湯治療。防己、白朮各二錢,黃耆二錢半,人參、甘草(炙)各一錢,生薑三片,大棗二枚,加水煎服,服用後蓋被取汗。如果還有風寒症状,可以加防風錢半。
防己黃耆湯主要用於風寒感冒,身體沉重。防己一兩,黃耆兩二錢,白朮七錢半,甘草五錢,加生薑四片,大棗一枚,煎服。服用後,感覺如同蟲子在皮膚中爬行,腰部以下如同冰块,坐在被子上,再用被子圍住,微微出汗,病就會好。如果出現喘息,可以加麻黃。如果胃不舒服,可以加芍藥。如果氣往上衝,可以加桂枝。如果有寒邪停留,可以加細辛。
栝蔞根湯
風溫灼熱大渴。栝蔞根(三錢),石膏,乾葛,人參(各二錢),防風,知母(各錢半),甘草(一錢),水煎。
葛根龍膽湯(仁齋)
風溫脈弱,身重汗出。萎蕤(三錢),葛根,升麻(各二錢),大青,白芍(各一錢),膽草,桂枝(各一錢),甘草(炙,七分),石膏(三錢),生薑(三片),煎。(健曰:此方寒熱並用,最難師法,非有得於中者,不能如此。見淺者,易於引誤。)
白話文:
風溫導致發熱口渴,可以用栝蔞根湯治療。此湯方用栝蔞根、石膏、乾葛、人參、防風、知母、甘草等藥材煎煮而成。
風溫伴隨脈象虛弱、身體沉重、出汗等症狀,可以用葛根湯治療。此湯方用萎蕤、葛根、升麻、大青、白芍、膽草、桂枝、甘草、石膏、生薑等藥材煎煮而成。此方寒熱並用,需經驗豐富的醫師才能正確運用。
2. 濕溫
茯苓白朮湯(《活人》)
茯苓,乾薑(各一錢),白朮(錢半),桂枝(七分),甘草(五分,炙),水煎。
麻黃杏子薏苡甘草湯
一身盡痛,發熱晡劇,風濕。麻黃,薏苡(各兩半),甘草(一錢),杏仁(炒,十粒),每(四錢),水煎。
白話文:
茯苓白朮湯 (《活人》)
方劑組成:
- 茯苓:一錢
- 乾薑:一錢
- 白朮:一錢半
- 桂枝:七分
- 甘草:五分(炙)
將以上藥材加水煎服。
麻黃杏子薏苡甘草湯
適用症狀:
一身疼痛,發熱,傍晚加重,屬於風濕症。
方劑組成:
- 麻黃:兩半
- 薏苡:兩半
- 甘草:一錢
- 杏仁:十粒(炒)
每次取四錢,加水煎服。
3. 痙
栝蔞桂枝(《金匱》)
濕家汗之,成痙。栝蔞根(二錢),桂枝,芍藥(各二錢半),羌活,獨活,甘草(各一錢),姜(三片),棗(二枚),水煎。
防風當歸散(《難知》)
汗多亡血,成痙。防風,人參,當歸,川芎(各二錢),生地,白芍,羌活(各錢半),甘草(炙,一錢),水煎。惡風自汗,加桂枝(一錢),白朮(二錢)。
白話文:
栝蔞(桂枝)(《金匱要略》)
因為濕氣而發汗,導致抽筋。栝蔞根(兩錢),桂枝、芍藥(各兩錢半),羌活、獨活、甘草(各一錢),生薑(三片),棗(兩枚),加水煎煮。
防風當歸散(《難經》)
汗出過多,耗損氣血,導致抽筋。防風、人參、當歸、川芎(各兩錢),生地黃、白芍、羌活(各半錢),炙甘草(一錢),加水煎煮。怕冷、自發汗,加入桂枝(一錢),白朮(兩錢)。
4. 時行疫癘
清熱解肌湯(丹溪)
溫暑之月,病天行瘟疫,熱病兼治。羌活(三錢),石膏(錢半),黃芩,知母,白芍(三味酒炒),升麻,乾葛,人參(各一錢),甘草(七分),黃連(酒炒),生地(酒洗,各五分),姜(三片),水煎。胸膈滿悶,痰涎壅塞,加枳實、半夏(各一錢),薑汁(四五匙),脾胃不實,加朮(炒,錢半)。
白話文:
清熱解肌湯(丹溪)
在炎熱潮濕的月份,流行瘟疫時,治療熱病。
(成分):
- 羌活(三錢)
- 石膏(半錢)
- 黃芩
- 知母
- 白芍(用酒炒過,三味)
- 升麻
- 乾葛
- 人參(各一錢)
- 甘草(七分)
- 黃連(用酒炒過)
- 生地(用酒洗過,各五分)
- 生薑(三片)
(用法): 用清水煎煮。
(加味):
- 如果胸膈滿悶,痰液阻塞,則加入枳實、半夏(各一錢),薑汁(四五匙)。
- 如果脾胃虛弱,則加入炒過的朮(半錢)。
人中黃丸
大黃,黃芩,黃連,人參,桔梗,防風,蒼朮,廣皮,滑石,人中黃,取末,曲糊為丸。分氣血與痰作湯水。氣虛,四君子湯下。血虛,四物湯下。痰多,二陳湯下。熱甚,童便下。
神效沃雪湯
傷寒陰陽二證未辨,及時行疫癘,惡氣相感,服之效如沃雪。蒼朮(炒),乾薑(炮),甘草(炙,各三兩),厚朴(炒),防風,白芍,乾葛(各二兩),每四錢水煎,熱服。身體微潤,即愈。如患疫氣正盛,或相傳染,每用二錢,清晨服。
白話文:
人中黃丸
大黃、黃芩、黃連、人參、桔梗、防風、蒼朮、廣皮、滑石、人中黃,研為細末,用麥芽糊製成丸劑。分別加入氣血或痰飲中煎服。若氣虛,與四君子湯同服。若血虛,與四物湯同服。若痰多,與二陳湯同服。若發熱嚴重,用童便送服。
神效沃雪湯
治療傷寒陰陽兩證未分,以及時疫瘟疫,由惡氣侵襲而發作的疾病。藥方:蒼朮(炒)、乾薑(炮)、甘草(炙,各三兩),厚朴(炒)、防風、白芍、乾葛(各二兩),每四錢水煎,熱服。身體微微出汗,即可痊癒。若瘟疫正盛,或相互傳染,每服二錢,清晨服用。
普濟消毒飲(東垣)
時行大頭瘟疫。黃芩,黃連(各五錢),人參(三錢),元參,橘紅,柴胡,桔梗,甘草(各二錢),連翹,白芷,鼠黏子,板藍根(或藍葉,或青黛五分代之),馬勃(各一錢),殭蠶(炒),升麻(各七分),細末,或加當歸、薄荷、防風,每五錢,水煎服。大便硬,加酒煨大黃(一二錢),微利之。腫勢盛者,兼砭刺之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叫做「普濟消毒飲」,是由元代醫學家李杲所創,用於治療當時流行的傳染病,主要表現為頭部腫脹等症狀。方子中包含了多種中藥材,包括黃芩、黃連、人參、元參、橘紅、柴胡、桔梗、甘草、連翹、白芷、鼠黏子、板藍根、馬勃、殭蠶、升麻等。將這些藥材研成細末,加水煎服,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適量加入當歸、薄荷、防風等藥材。如果患者大便乾燥,可以加入酒煨大黃來通便。如果患者腫勢較重,可以配合針灸治療。
漏蘆湯(丹溪)
臟腑積熱,發為腫毒,時疫疙瘩,頭面浮腫,咽喉填塞,水藥不下,及一切危惡疫癘。升麻(錢半),漏蘆(二錢),黃芩,藍葉(各錢半),元參,牛蒡子,連翹,桔梗,甘草(各一錢),大黃(酒浸,酌用),水煎。
清涼救苦散(《蘊要》)
治證同上。芙蓉葉,桑葉,白蘞,白芨,紫河車(草藥),大黃,黃芩,黃連,黃柏,白芷,雄黃,赤小豆,芒硝(等分),為末,蜜水調塗。或萬病解毒丹,人生薄荷汁磨服。並塗腫處,咽喉腫痛,磨濃,點入喉中,亦良。
白話文:
漏蘆湯(朱丹溪方)
臟腑積熱,導致腫毒,時疫疙瘩,頭面浮腫,咽喉腫脹,無法吞嚥藥物,以及其他危急的瘟疫疾病。
配方:升麻(半錢),漏蘆(二錢),黃芩、藍葉(各半錢),元參、牛蒡子、連翹、桔梗、甘草(各一錢),大黃(用酒浸泡,適量使用),水煎服。
清涼救苦散(《醫學蘊要》)
治療證狀同漏蘆湯。
配方:芙蓉葉、桑葉、白蘞、白芨、紫河車(草藥)、大黃、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白芷、雄黃、赤小豆、芒硝(等分),碾成細末,用蜂蜜水調和塗抹患處。或服用萬病解毒丹,用人參薄荷汁磨服。也可以把藥末濃縮後點入喉嚨,治療咽喉腫痛,效果良好。
消毒丸(即救苦消毒飲)
時毒疙瘩惡疫。大黃,殭蠶,牡蠣(等分),煉蜜丸,如彈子大。新汲水化下,內加桔梗、甘草、牛蒡子,更妙。
救苦丹
治時疫。皂角,元參,乾葛(各一兩),大黃(九制,二兩),水泛丸,湯下。
雞子湯
時氣熱盛,狂妄欲走。雞子(七枚),芒硝(一兩),入井花水(一升),攪千遍服。取微利。
白話文:
消毒丸(即救苦消毒飲)
適用於時疫引起的毒瘡、疙瘩和惡疫。將大黃、殭蠶、牡蠣 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製成丸劑,大小如彈珠。服用時,用新汲取的清水送服,並加入桔梗、甘草、牛蒡 子,效果更佳。
救苦丹
治療時疫。取皂角、元參、乾葛各一兩,大黃(經過九次炮製)二兩,混合研磨成粉末,用清水調製成丸劑,用湯藥送服。
雞子湯
適用於時氣熱盛,患者神志不清,躁動不安的情況。取雞子 七枚,芒硝一兩,加入井水一升,攪拌一千次後服用。此方可引發輕微腹瀉。
解一切疫,甘草(五兩),細切,微炒,量人能飲若干,取無灰酒,研,去渣服。當大瀉,毒隨出。雖大渴,勿飲水,飲即難救。治天行時疫熱毒。臘雪磁器收盛服之,最良。
又方,半天河服之,亦佳。(《本草衍義》謂:即爛樹頭中水也。)
人中黃,飯杵和丸,如綠豆大,水下十五丸,最解瘟疫。
聖散子
時毒流行,不問陰陽之感,一切可治。草豆蔻十個,(煨),石菖蒲,獨活,麻黃,藁本,柴胡,防風,細辛,良薑,蒼朮,藿香,厚朴,茯苓,豬苓,枳殼,白朮,芍藥,半夏,澤瀉,甘草,吳茱萸(洗),熟附子(等分),每五錢,水煎。(宇泰:此治時行疫氣,必與傷寒證同者,始可用熱藥。
白話文:
解一切疫氣
甘草(五兩),切細,稍微炒過,按病人能喝的量,取無灰酒,研磨,去除渣滓後服用。會導致大瀉,將毒素隨便排出。即使很渴,也不要喝水,喝了就難以救治。治療天行時疫熱毒。用臘雪瓷器盛裝服用,效果最佳。
另一方劑
服用半天河水,效果也很好。(《本草衍義》中說:指腐敗樹木中收集的水。)
人中黃,用飯杵揉成丸子,如同綠豆大小,用水送服十五丸,最能解除瘟疫。
聖散子
時疫流行時,無分陰陽之感,所有情況都可治療。草豆蔻十個(煨),石菖蒲、獨活、麻黃、藁本、柴胡、防風、細辛、良薑、蒼朮、藿香、厚朴、茯苓、豬苓、枳殼、白朮、芍藥、半夏、澤瀉、甘草、吳茱萸(清洗)、熟附子(等量),每次五錢,水煎。(宇泰:此方用來治療時行疫氣,必須與傷寒症狀相同的人,才能使用熱藥。)
至謂不問陰陽,無不取效,決無是理。後世以過信蘇長公,故施聖散子,殺人者屢矣。嗟乎!可不慎哉。健曰:凡時疫流行,必兼溫暑,法當清涼解毒,豈宜辛熱助勢?此或為寒疫而設,偶爾得中,留為成方。若輕用之,必禍不旋踵。)
老君神明散(《活人》)
闢疫法。烏頭(四兩,炮),桔梗(二錢半),白朮(一錢),為末,絳囊盛佩之,同居閭里,皆不染疫。或酒服方寸匕,取汗,即瘥。
藜蘆散(即《千金》之赤散)
白話文:
古人曾說,如果不瞭解陰陽學理,卻能獲得療效,這理論是不成立的。後世因過度相信蘇長公,結果使用「聖散子」這種藥方,導致許多生命喪失。唉,我們真的要謹慎啊。我認為,在流行病期間,必定會伴隨著溫熱暑邪,治療原則應當是清涼解毒,怎麼能用辛熱藥物增加病勢呢?這些方法或許僅適用於寒邪引起的疾病,偶然有效,才被保存為固定的方劑。但如果輕率使用,必定會帶來災難。
老君神明散(出自《活人》)
防範疫病的方法。使用烏頭(四兩,炮製),桔梗(二錢半),白朮(一錢),研磨成粉,放入紅色布袋中佩戴,與同住社區的人一起佩戴,大家都不會感染疫病。也可以用酒服用一小匙,出汗後,病情就會痊癒。
藜蘆散(即《千金》中的赤散)
硃砂(另研),桂枝,附子(各六兩),丹皮,皂角(各兩六銖),乾薑,羊躑躅,藜蘆(各一兩),細辛(十八銖),為末,絳囊佩方寸匕於臂,男左女右。已病者,納米大(一粒),於鼻中,酒服一錢,取汗。
務成子螢火丸(一名武威丸)
闢疫癘惡氣,百鬼狼虎,蛇虺蜂蠆諸毒,及五兵盜賊凶害。雄黃,雌黃(各二兩),羚羊角,鍛灶灰,鐵捶柄(入鐵處燒焦者各兩半),螢火蟲,鬼箭羽,刺蒺藜,礬石(各一兩),為末。以雞子黃,並雄雞冠一具,搗和丸,如杏仁大。作三角絳囊,盛五丸,係臂上,並掛門戶上。
白話文:
【硃砂(另外研磨)、桂枝、附子(各自6兩)、丹皮、皁角(各自2.6銖)、乾薑、羊躑躅、藜蘆(各自1兩)、細辛(18銖),研磨成粉末,用紅色布袋包好,放入口袋裡,男性放在左側,女性放在右側。已經生病的人,放入米粒大小(一粒)於鼻孔中,用酒服用一分錢,直到出汗。】
【務成子螢火丸(又名武威丸)
防禦瘟疫、邪氣、百鬼、狼虎、蛇、蠍、蜜蜂等各種毒物,以及五種武器、盜賊、兇險之物的傷害。雄黃、雌黃(各自2兩)、羚羊角、鍛造的竈灰、鐵棒頭(在鐵部分燒焦後的)各半兩,螢火蟲、鬼箭羽、刺蒺藜、礬石(各自1兩),研磨成粉末。使用雞蛋黃和一具雄雞的冠,搗碎混合成丸,大小如杏仁。製作成三角形的紅色布袋,放入五顆丸子,繫在手臂上,同時掛在門戶上。】
屠蘇酒(《千金》)
大黃,川椒,桔梗,桂心,防風(各五錢),川烏,白朮,菝葜(各一錢),銼碎,絳囊盛之。除夕懸井中,令沉至泥,元旦出之,將囊浸酒中,略煎,向東方飲之,從小者先飲而上,仍棄囊於井中。(菝葜,即澤蘭,詩謂:採蘭水上,以拔除不祥。)
孔聖闢疫丹(彭氏)
臘月念四夜五更,取井水,盛淨器,量人口數,取乳香塊,如數浸水中,至歲朝五更燉溫。從幼至長,每人以乳香一小塊,飲水三呷嚥下,則一年不患時疫。(此方孔氏用之,至今不轍。)
白話文:
古人過年時有喝屠蘇酒的習俗,是用大黃、川椒、桔梗、桂心、防風、川烏、白朮、菝葜等藥材製成,並在除夕夜將藥材包在布袋裡投入井中,元旦取出浸酒加熱,從小孩開始依序飲用,最後將布袋丟回井裡。另一種辟疫方法是用乳香浸泡在井水裡,到元旦清晨加熱後,每人喝一小塊乳香,就能避免瘟疫。
闢瘟丹
蒼朮,絳香,青木香,安息香,桃木香,柏葉,白芷,皂角,虎頭骨(等分),棗肉搗和丸,如彈子大,硃砂為衣。除夕及元旦,慢火焚之。
外臺闢疫方,硃砂(一兩),研細,白蜜和丸,麻子大。元旦平明,向東,一家大小,各吞三七丸。忌食諸肉,並勿近齒。
(肘後方),正月上寅日,取女青末(三兩),紅絹縫三角囊,盛系帳前,即闢疫。(一方)東行桃枝,細銼,煮湯,閤家澡浴佳。(一方)水磨雄黃,塗鼻上,或水飛雄黃末,吹鼻孔中。(一方)光明雄黃,研細,以筆蘸點鼻內兩旁陷中,則疫不能入。雖與病者同床,亦不相染。
白話文:
闢瘟丹:
蒼朮、絳香、青木香、安息香、桃木香、柏葉、白芷、皁角、虎頭骨(等量),紅棗肉搗成丸,大小如彈子,硃砂包裹。除夕及元旦,用慢火焚之。
外臺闢疫方,硃砂(一兩),研細,與白蜂蜜混合成丸,大小如芝麻。元旦黎明時分,面向東方,全家老小各自吞下三十七丸。忌食各種肉類,且不要接近牙齒。
(肘後方),正月上寅日,取女青粉(三兩),用紅綢縫製三角囊,盛放並掛在帳前,即可闢除疫病。(一方)向東行進的桃枝,細細切碎,煮成湯,全家人沐浴效果佳。(一方)用水磨雄黃,塗抹在鼻子上,或者將雄黃粉用水飛過,吹入鼻孔中。(一方)使用光明雄黃,研細,用筆蘸取點在鼻腔兩側的凹陷處,這樣疫病就不能進入。即使與病人共牀,也不會被傳染。
(一方)明雄黃(一塊),絳囊盛,系頂心。(重五錢可用。)一方赤小豆同黏米,浸入水缸中,每日取飲。(一方)貫仲浸水,日汲飲。(一方)上好香油,塗鼻中。
五症丹(《醫統》)
治疫如神。黃芩(乙庚年為君),黃柏(丙辛年為君),黃連(戊癸年為君),山梔(丁壬年為君),甘草梢(甲已年為君),香附,紫蘇(俱為臣),上七味,生研末,(除當年為君者,倍用,余各減半。)再以大黃(三倍)濃煎,去渣,熬膏,和藥搗丸如雞子大。加硃砂雄黃(等分)為末,為衣,再裹金箔於外。
白話文:
將雄黃研磨成粉末,用紅色布袋包好,繫在頭頂。也可以用赤小豆與黏米一起浸泡在水缸中,每天取水喝。此外,將貫仲浸泡在水中,每天喝水。最後,用上好的香油塗抹鼻腔。
五症丹是用黃芩、黃柏、黃連、山梔、甘草梢、香附、紫蘇等七味藥材製成的藥丸,可以治療瘟疫。其中每年的主藥不同,例如乙庚年用黃芩為主藥,丙辛年用黃柏為主藥,以此類推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根據年份調整藥材比例,再用大黃濃煎去渣,熬成膏狀,與藥粉混合製成雞蛋大小的藥丸。最後用硃砂和雄黃等量研磨成粉末作為藥丸的外衣,再用金箔包裹。
每用(一丸)泉水(七碗)浸化,可服七人。(病者愈,不病者不染。)
雄黃丸(潔古)
雄黃(一兩),丹參,赤小豆(炒),鬼箭羽(各二兩),為末,蜜丸桐子大,溫水下(五丸)。雖與病人同寢,亦不染。
又方,紅棗(全用),蒼朮(等分),共搗為丸,彈子大。置爐中燃之,亦闢瘟氣。
又方,疫氣行時,每日五更,投黑豆一大握,於井中,勿使人見。凡飲此水之家,俱不染疫,功德無量。或投自己缸內飲之,保全一家。
白話文:
每服一丸雄黃丸,用七碗泉水浸泡溶化後,可供七人服用。服藥者痊癒,未生病者也不會感染。雄黃丸的製作方法是用一兩雄黃,二兩丹參、赤小豆(炒)、鬼箭羽,研磨成粉末,製成桐子大小的蜜丸,溫水服用五丸。即使與病人同睡,也不易感染疫病。 此外,也有用紅棗(全用)和蒼朮等分,搗碎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,放在爐中燃燒,也能驅除瘟疫。另外,在疫病流行時,每天五更時,將一大把黑豆投入井中,不可被人看見。凡是飲用此井水的人家,都不會染上疫病,功德無量。也可以將黑豆投入自家水缸中飲用,以保全一家人的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