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三 (10)
《傷寒直指》卷三 (10)
1. 辨太陽病脈證治上第五
且自汗便數等證,為表裡俱虛,治法為先復其陰陽不足之正氣,非乾薑、芍藥、甘草不可。至正氣已復,而內有所主則雖胃燥譫語,不過大便內結,大黃、芒硝潤而去之,則正氣內強,不致下脫結燥而得安矣。以上用藥次第,先熱後寒,先補後瀉,似逆而實順,非仲景之妙,孰能至是!後之學者,不以推廣而應變,又何暇辨病家之謬謗也耶。復庵:此證為一陽中寒,蓋邪中膀胱經虛寒也,宜桂枝加附子湯則愈。
健曰:此條病情舛錯,方治無倫,即曰仲景原論,亦是設辭,未必有是證也。縱有之,須在誤與桂枝便厥上看,總非可溫之證矣。夫厥有陰陽寒熱之分。經曰:厥深熱深,厥微熱微,乃大法也。此言與桂枝便厥者,其為熱厥明甚。且得之便咽乾,煩躁,吐逆,熱證蜂起。而復與甘草、乾薑,姜雖止吐而礙咽,甘草反作嘔而引吐,因其皆可和胃,故得厥愈足溫。
但更熱甚譫語,如舌無胎,腹無垢,何可遽投承氣,至重發汗,復燒針者,氣血兩耗,陰衰陽亢,而更與四逆,非補養氣血之劑,寒熱混施,汗下失序,豈是仲景原文?獨嗣真以為非仲景之妙,孰能至是,此未明根柢之言也。就此而論,屬陽明家病,不當列於太陽篇中。脈浮自汗,無頭痛發熱者,非太陽中風也,故與桂枝而便厥,其誤明矣。
顯系熱邪內郁陽明,津液空乏,故咽乾煩躁,便數譫語,腳攣諸證畢具。皆因以熱犯熱,營衛受傷,陽明失其總司。法惟清熱潤燥,人參白虎為宜。若云姜附四逆,必致孤陽獨亢,而成厥竭者已。復庵又謂為一陽中寒,說更謬矣。夫一陽,少陽也。少陽乃中清之腑,無中寒證,且以一陽為膀胱虛寒,其認經已誤,豈能復察病情。
況中寒從無便數、心煩、脈浮自汗之理,愚者尚不出此,乃斯言之玷也。
問曰:證象陽旦,按法治之而增劇,厥逆咽中干,兩脛拘急而譫語。師曰:言夜半手足當溫,兩腳當伸,後如師言,何以知此?答曰:寸口脈浮而大,浮則為風,大則為虛。觀子:(夫桂枝證,脈浮緩也,緩則風邪。今脈浮而大,則為虛豁可知。)風則生微熱,虛則兩脛攣,病證象桂枝,因加附子參其間,增桂令汗出,附子溫經亡陽,故也。厥逆咽中干,煩躁,陽明內結,譫語,煩亂,更飲甘草乾薑湯。
夜半陽氣還,兩足當熱,脛尚微拘急,重與芍藥甘草湯。爾乃脛伸,以承氣湯微溏,則止其譫語,故知病可愈。(陽旦,桂枝別名也。前證脈浮自汗出,小便數,心煩,微惡寒,腳攣急,與桂枝證相似,是證象陽旦也。與桂枝而增劇,得寸口脈浮大,浮為風邪,大為血虛,即於桂枝湯,加附子以補虛,增桂今汗出,以祛風。其有治之之逆而增厥者,與甘草乾薑湯,陽復而足溫。
白話文:
這個病症出現自汗、大便次數多等現象,是因為身體的表裡都虛弱,治療方法應該先恢復陰陽不足的正氣,必須使用乾薑、芍藥、甘草。等到正氣恢復後,如果體內有其他問題,即使出現胃燥、胡言亂語,也不過是大便內結,用大黃、芒硝潤滑腸道排出即可,這樣正氣強盛,就不會因為大便乾燥而導致虛脫。以上用藥的順序,先用熱藥後用寒藥,先補後瀉,看似相反,其實是順應病情發展的,如果不是張仲景的精妙醫術,誰能做到這樣?後世的學者,如果不靈活運用,又怎能辨別病人的錯誤說法呢?
復庵認為:這是因為陽氣受到寒邪侵襲,邪氣侵入膀胱經的虛寒所致,應該用桂枝加附子湯就能治好。
健認為:這段內容的病情和治療方法都錯亂,即使說是張仲景的原文,也只是假設的說法,未必真的有這種病症。即使有,也應該從誤用桂枝導致手腳冰冷(厥)的角度來看,總之不是適合用溫藥治療的。手腳冰冷(厥)有陰寒和陽熱之分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手腳冰冷(厥)的程度深,熱象也深;手腳冰冷(厥)的程度輕,熱象也輕,這是治療大法。這裡說的和桂枝導致手腳冰冷(厥)的情況,很明顯是屬於熱厥。而且出現口咽乾燥、煩躁、噁心嘔吐等熱象,卻用甘草、乾薑,乾薑雖然能止吐,但會妨礙吞嚥,甘草反而會引起嘔吐。因為這些藥都有和胃的功效,所以手腳冰冷(厥)的症狀能夠好轉,足部能溫暖。
但病情更嚴重,出現胡言亂語,如果舌苔正常,腹部沒有積滯,怎麼能馬上用承氣湯?更嚴重的是發汗,甚至用燒針療法,這會導致氣血兩耗、陰虛陽亢,反而用四逆湯,這種寒熱藥混用,發汗和瀉下藥使用沒有順序的治療方法,怎麼可能是張仲景的原意呢?只有嗣真認為這是張仲景的精妙之處,這是不了解醫理根源的說法。從這個病症來說,屬於陽明經的病症,不應該列在太陽篇中。脈浮、自汗,沒有頭痛發熱,不是太陽中風,所以使用桂枝湯後導致手腳冰冷(厥),是錯誤的。
明顯是熱邪鬱積在陽明經,導致津液匱乏,所以出現口咽乾燥、煩躁、大便次數多、胡言亂語、腿腳抽筋等症狀。都是因為用熱藥治療熱症,損傷了營衛之氣,導致陽明經失去正常的運作功能。應該用清熱潤燥的藥物,人參白虎湯比較適合。如果用乾薑附子這類溫熱的藥物,一定會導致陽氣過於亢奮,形成陰竭陽脫的危險。復庵說是因為陽氣受寒邪侵襲,更是錯誤的說法。所謂的一陽,指的是少陽,少陽是清虛的腑,不會有中寒的症狀,而且將一陽認為是膀胱虛寒,這種經絡的認識已經錯誤了,怎麼可能正確判斷病情?
況且中寒沒有大便次數多、心煩、脈浮自汗的道理,即使是沒有醫學知識的人也不會犯這種錯誤,這是復庵的污點。
問:病症表現像陽旦證(桂枝證),按這個方法治療卻加重,出現手腳冰冷(厥)、口咽乾燥、兩條小腿拘攣和胡言亂語。醫生說:夜晚子時手腳應該會溫暖,兩腿會伸直,後來果然像醫生說的這樣。您怎麼知道的?答:寸口脈浮而且大,浮是風邪,大是虛弱。你看(桂枝證的脈象是浮而緩,緩就是風邪,現在脈象是浮而大,說明是虛弱)。風邪會產生微熱,虛弱會導致兩腿拘攣,病症表現像桂枝證,因為加入附子,使桂枝的發汗作用增強,附子溫經的作用反而使陽氣喪失,所以出現手腳冰冷(厥)、口咽乾燥、煩躁、陽明內結、胡言亂語、心煩意亂等症狀,再用甘草乾薑湯。
到夜半陽氣恢復,雙腳應該溫熱,小腿還是有點拘攣,再用芍藥甘草湯,然後小腿伸直,再用承氣湯稍微瀉下大便,胡言亂語就會停止,所以知道病會好轉。(陽旦是桂枝的別名。前面提到的脈浮自汗、小便次數多、心煩、稍微怕冷、腳抽筋等症狀,與桂枝證相似,所以這個病症表現像陽旦證。使用桂枝湯後病情加重,出現寸口脈浮大,浮是風邪,大是血虛。所以在桂枝湯的基礎上,加入附子來補虛,加強桂枝的發汗作用以祛風。由於治療方法不對反而導致手腳冰冷(厥),所以再用甘草乾薑湯,陽氣恢復,手腳會變得溫暖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