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三 (8)
《傷寒直指》卷三 (8)
1. 辨太陽病脈證治上第五
至於大汗出後,大煩渴,脈洪大一條,尤為白虎證具矣。然但邪熱者,白虎湯證,元氣已傷,津液已涸者,加人參湯證也。白虎與葛根,俱陽明要藥,此以外帶表邪,及從太陽以入陽明,故遂出太陽篇中。其陽明篇,反缺二湯之證,則知仲景書,遺扶多矣。健曰:觀子論精理,切大汗後脈洪大而煩渴不解,乃血耗津枯,得白虎加參,清熱止渴,陰陽兩益者矣。)
太陽病,發熱惡寒,熱多寒少,脈微弱者,此無陽也,不可更汗,宜桂枝二越婢一湯。(宇泰:前脈微緩,以各半湯小汗之者,猶未弱也。此脈微弱,則虛於前證矣,雖小汗亦不宜,故曰不可更汗,決辭也。然病在陽,表證未罷,桂枝之藥終不可無,但不令汗而已。亮宸:夫發熱惡寒者,宜汗解,其熱多寒少,為陽邪盛。
若單用麻桂辛熱之劑以取汗,則邪氣愈盛,而不散,正氣愈閉,而不舒。故用石膏於桂枝湯中,少佐麻黃取其涼以散之,使邪氣易解,而脾氣得越,故曰越婢也。然亦須審脈浮數,或浮大者,方宜此。若脈微弱,是陽氣虛也。陽既虛,再用麻桂,能無蹈汗多亡陽,肉瞤筋惕之逆乎?故曰:此無陽不可更汗。
又所以重誡之耳。卿子:無陽二字,宜審,謂脾氣不發越耳。又云寒少,故桂枝少;熱多,故石膏多。健曰:此證發熱惡寒,熱多寒少,脈微弱,而曰不可更汗。是已經發汗於前,而熱不解,寒猶在之謂也。又曰:此無陽,謂其脈微也。乃元氣不充,發熱惡寒之證,應與小柴胡和之可解。
何必列於太陽篇中,而以越婢為治,令人不解。
服桂枝湯,或下之,仍頭項強痛,翕翕發熱,無汗,心下滿,微痛,小便不利者,桂枝湯去桂,加茯苓、白朮湯主之。(頭項強痛,翕翕發熱,雖經汗下,為邪氣仍在表也。心下滿,微痛,小便利者,則欲成結胸。今外證未罷,無汗,小便不利,心下滿,微痛,為停飲也。與桂枝湯以解外,加茯苓白朮利小便,行留飲。
觀子:病在表者,固頭痛項強,發熱無汗。然水飲內畜,致經絡不利者,亦頭項強痛,翕然無汗,是病異而證頗同也。夫何以知留飲之為患耶?以服桂及下後,其證仍在,則非太陽為邪明矣。證兼心下滿,微痛,小便不利,非內有飲畜而何?桂枝去桂者,病不在表也,加茯苓白朮法專行水也。
宇泰:或問頭項強痛,此邪在表之恙,雖經汗下而未解,何故去桂加茯苓白朮,是無意於表矣。曰此非桂枝證,乃屬飲家也。夫頭項強痛,既經汗下而不解,心下滿而微痛,小便不利,此為水飲內畜,邪不在表,故去桂而加苓朮。若得小便利,水飲行,胸滿減,而熱自除,則頭項強痛悉愈矣。
且如十棗湯證,頭亦痛,乃邪熱內畜而有伏飲,故不須攻表,但宜逐飲,飲盡,則病安矣。健曰:此證蓋太陽風濕為病,既經汗下,而仍發熱,頭項強痛,胸滿,小便不利者,何也?想因病熱之際,恣飲水漿,或平昔多酒挾濕,或體肥,向有痰飲,壅於中焦,則胃之清陽不能上升而頭痛,濁陰不能下降而溺澀,法當清痰燥濕。仲景雖未明言留飲,而用苓朮,其旨微矣。
白話文:
如果大汗之後,出現極度口渴、脈搏呈現洪大且有力的情況,這就更明顯是白虎湯證的症狀了。但如果只是單純的邪熱,就用白虎湯治療;如果是元氣已經受損、體液耗竭的狀況,則需要使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。白虎湯和葛根湯都是治療陽明病的重要藥方,會出現在太陽病篇中,是因為它們可能與太陽病的表邪同時存在,或是由太陽病轉入陽明病。反而陽明病篇中卻沒有這兩個方劑的相關說明,可見張仲景的書中遺漏的地方很多。有人認為:觀察你的論點很精闢,大汗之後脈搏洪大且口渴不止,是血耗津液枯竭的現象,使用白虎加人參湯可以清熱止渴,同時補益陰陽。
太陽病,出現發熱、怕冷,但熱多於冷,脈搏微弱的情況,這是身體陽氣不足的表現,不可以再用發汗的方法治療,應該使用桂枝二越婢一湯。之前脈象只是稍微緩慢,可以用各半湯稍微發汗,但現在脈搏微弱,就表示比之前更虛弱了,即使是稍微發汗也不合適,所以說不可以再發汗。雖然病在陽經,表證還沒有解除,桂枝這個藥還是必須使用,只是不要讓它發汗就好。發熱怕冷,應該用發汗的方式解決,但如果熱多於冷,代表陽邪很盛。
如果單純使用麻黃、桂枝這種辛溫發散的藥物來發汗,反而會讓邪氣更旺盛,無法消散,正氣被鬱閉而無法舒展。所以在桂枝湯中加入石膏,少量佐以麻黃,利用石膏的寒涼來散邪,使邪氣容易消解,讓脾胃的氣機能夠疏通,所以稱為越婢湯。但也必須審視脈象是浮數還是浮大,才適合使用這個方子。如果脈搏微弱,代表陽氣虛弱。陽氣已經虛弱了,再用麻黃、桂枝,難道不怕因為發汗過多而導致陽氣耗盡,出現肌肉顫動、筋脈跳動等症狀嗎?所以說「此無陽,不可更汗」,這是再次強調不可發汗。有人認為,「無陽」這兩個字需要仔細審視,指的是脾氣無法疏通。又說寒少,所以桂枝要少用;熱多,所以石膏要多用。有人認為:這個病症出現發熱、怕冷,但熱多於冷,脈象微弱,所以說不能再發汗。應該是之前已經發汗過,但發熱沒有解除,怕冷的感覺還在。又說「此無陽」,是指脈象微弱,是元氣不足的表現,這種發熱怕冷的症狀應該用小柴胡湯來調和,就可以解決。
為何要把這個病症列在太陽病篇中,卻用越婢湯來治療,讓人無法理解。
服用桂枝湯,或是使用攻下的方法治療後,仍然出現頭部、頸部僵硬疼痛、身體微微發熱、沒有汗、心下滿悶、輕微疼痛、小便不利的情況,應該使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來治療。頭部、頸部僵硬疼痛,微微發熱,即使經過發汗或是攻下,表示邪氣還在體表。心下滿悶、輕微疼痛、小便不利,則有可能形成結胸。但現在外證還沒有解除,沒有汗,小便不利,心下滿悶、輕微疼痛,是體內有停飲的表現。所以用桂枝湯來解表,加上茯苓、白朮來利小便,排除體內停滯的水飲。
有人認為:病在體表,本來就會出現頭痛、頸部僵硬、發熱、沒有汗的症狀。但水飲積聚在體內,導致經絡不暢通,也會出現頭部、頸部僵硬疼痛、微微發熱、沒有汗的症狀,這是不同的病因卻有相似的症狀。要如何判斷是體內有停飲的狀況呢?因為服用桂枝湯或攻下後,症狀仍然存在,就表示不是單純的太陽表邪。加上心下滿悶、輕微疼痛、小便不利,不是體內有水飲積聚是什麼呢?桂枝湯去掉桂枝,是因為病不在體表,加入茯苓、白朮是專門用來利水的。
有人問,頭部、頸部僵硬疼痛,這是邪在體表的病症,即使經過發汗或是攻下仍然沒有解除,為什麼要去掉桂枝,加入茯苓、白朮,這看起來好像無意於治療表證。回答說,這不是桂枝證,而是屬於有水飲積聚的狀況。頭部、頸部僵硬疼痛,既然經過發汗或是攻下都沒有解除,加上心下滿悶、輕微疼痛、小便不利,這就是體內有水飲積聚,邪不在表,所以去掉桂枝而加入茯苓、白朮。如果小便能夠順暢,水飲排出,胸悶減輕,發熱就會自然消除,頭部、頸部僵硬疼痛也都會痊癒。
例如十棗湯證,頭也會痛,是因為邪熱積聚在體內,同時有潛伏的水飲,所以不需要攻表,只需要排除水飲,水飲排盡,病自然就會痊癒。有人認為:這個病症大概是太陽風濕造成的疾病,已經經過發汗或是攻下,仍然發熱、頭部頸部僵硬疼痛、胸悶、小便不利,是為什麼呢?可能是因為生病發熱時,過量飲用水分,或是平時喜歡喝酒,體內濕氣過重,或是體型肥胖、原本就有痰飲的問題,停留在中焦,導致胃的清陽無法上升到頭部而造成頭痛,濁陰無法下降而造成小便不暢。治療方法應該清化痰濕。張仲景雖然沒有明確說明是停飲,但是使用茯苓、白朮,已經暗示了治療的重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