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12)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12)
1. 不大便
歸菀湯(五法)
紫菀,當歸,桃仁,蔞仁,牛膝,或入生薑(少許),傷寒燥屎閉結,大劑紫菀潤之,有用至一二兩者,余藥佐之益佳。若餘熱未清,加柴胡、黃芩;按之中焦硬痛者,加枳實。
更衣丸仲醇
硃砂(五錢),蘆薈(七錢),酒為丸。酒服一錢,朝服暮通,暮服朝通。(健曰:此只治老年人血枯腸燥,及虛弱內熱便結,為雜病門方。非傷寒實熱在裡,秘結行便之法。)
白話文:
歸菀湯(五法)
歸菀、當歸、桃仁、蔞仁、牛膝,或加入生薑(少許)。用於傷寒,大便乾燥不通,用重劑歸菀潤澤,有用至一兩或二兩者,其他藥材輔助效果更佳。若餘熱未清,加入柴胡、黃芩。若按壓中焦有疼痛,加入枳實。
更衣丸 仲醇
硃砂(五錢),蘆薈(七錢),用酒製成丸劑。每次服用一錢,早上服用晚上通便,晚上服用早上通便。(健曰:此方只治療老年人血虛腸燥,及虛弱內熱大便不通,為雜病門方。非傷寒實熱在體內,導致大便不通之法。)
2. 衄血
犀角地黃湯(《活人》)
傷寒及溫病,應汗不汗,內有瘀血、衄血、吐血,面黃便黑,此方能消化瘀血。又治瘡疹太盛,以此解之。地黃(三錢),芍藥,丹皮,犀角(鎊,無則升麻代之,各一錢),水煎。有熱加黃芩(二錢),脈大而遲,腹不滿自言滿,為無熱,不加。(健曰:此方只治傷寒溫熱,時行疫癘等見諸血證者。
然其力微功緩,須加紫草、石膏、蘆根、茅根、童便,方能退熱止血。若但熱甚而無血證者,未可浪施。不謂近習荒唐,一遇神昏譫語,或斑點不化,或舌刺唇焦,大便秘結,竟忘仲景入腑下法,輒以犀角地黃為養陰退熱妙劑。豈知陽邪實熱在裡,服此沉陰之藥,遂致陽陷入陰,往往害事。
白話文:
犀角地黃湯(出自《活人書》)
寒熱病,應發汗卻不汗,體內有瘀血,出血不止、咳血,面色蠟黃、大便發黑,這個方子能化解瘀血。又治療瘡疹過於嚴重,用它來緩解。地黃(三錢),芍藥,丹皮,犀角(研磨成粉,沒有的話用升麻代替,各一錢),水煎。有熱症加上黃芩(二錢),脈搏大而緩慢,肚子不滿卻自覺肚子滿,表示沒有熱症,不加黃芩。(註:這個方子只治療寒熱病、熱病、流行傳染病等出現血證的情況。但是這個方子的藥效緩慢,需要再加上紫草、石膏、蘆根、茅根、童便,才能退熱止血。假如只有熱症而沒有血證,不適合隨意使用。不料近年來的人大意,一遇到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,或者斑點不退,或舌尖紅紫、嘴脣焦黑,大便祕結,就忘記仲景進入臟腑治療的方法,竟把犀角地黃當作補陰退熱的靈丹妙藥。殊不知陽邪實熱在體內,服用了這種屬陰的藥物,就會導致陽氣虛弱而陷入陰氣之中,往往會造成危害。)
果遇陰證,又忘仲景溫經散寒之法,亦以地黃為務,恆見下咽口噤,肢冷脈沉,其死甚速。噫!陽證滋陰,既誤矣。陰證滋陰,更誤矣。仲景大法幾廢,草營人命,慘莫甚矣,故不得不明白曉暢以告之。要知傷寒及外感溫疫之可用犀角地黃輩者,惟衄血、吐血、便血、溺血、瘀血、熱入血室,六證而已。非取其養陰以退熱也,特取其涼血化瘀以止之耳。
如無血證,而擅用之,則沉陰膩滯,壅遏邪氣,無有不變者也。舉今之世,莫說傷寒,一切外感之死於此弊者,十之六七。夫乃天之劫數使然歟,抑人之猥鄙,而趨附末流之習歟!但聖賢經論,猶未泯滅。豈容妄事非法而為醫劊可乎?有智慧者,亟宜猛醒,尚可立地成佛。)
白話文:
如果遇到陰證,卻忘記仲景溫經散寒的法則,一味地使用地黃,常常見到病人喉嚨緊閉、四肢冰冷、脈搏沉細,死亡速度極快。唉!陽證滋陰,已經是錯誤了,陰證再滋陰,更是錯誤!仲景的精妙醫術幾乎被廢棄,草菅人命,真是令人痛心!因此不得不清楚明白地告知大家。要知道傷寒以及外感溫疫可以用犀角地黃之類藥物的,只有鼻出血、吐血、便血、尿血、瘀血、熱入血室這六種情況而已。不是因為它們能滋陰退熱,而是因為它們能涼血化瘀止血。
如果沒有血證,卻擅自使用這些藥物,就會造成陰寒凝滯,阻塞邪氣,沒有不加重的。現在這個時代,不說傷寒,所有因外感而死的人,十之六七都是因為這種錯誤的治療方法。難道這是上天注定嗎?還是因為人們愚蠢淺薄,盲目追隨潮流呢?但聖賢的醫書論著,依然存在,怎麼能胡亂違背醫理,成為殺人醫生呢?有智慧的人,應該立即警醒,還來得及改正錯誤,立地成佛。
(海藏)仲景脈浮緊者,麻黃湯;浮緩者,桂枝湯。又言衄家不可發汗,蓋為脈微也。脈已微,既二藥不可用,宜犀角地黃湯主之。(立齋)去瘀之劑,抵當湯最緊,桃仁承氣次之,犀角地黃又次之。緊者主下焦,次者主中焦,緩者主上焦。此方行中有補,血家中和之藥。
(一方《拔萃》)
地黃(二錢),黃芩,黃連,丹皮(各錢半),大黃(三錢),水煎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認為脈象浮緊的病人,適合服用麻黃湯;脈象浮緩的病人,適合服用桂枝湯。他還說,鼻子出血的人不能發汗,因為他們的脈象微弱。脈象已微弱,麻黃湯和桂枝湯都不能用,應該用犀角地黃湯來治療。立齋說,用來去除瘀血的藥方中,抵當湯效果最顯著,桃仁承氣湯次之,犀角地黃湯再次之。脈象緊的病症主要在身體的下焦,次之是中焦,緩的病症主要在上焦。這個方劑既能行血,又能補血,是調和血氣的良藥。
一方《拔萃》中記載的地黃湯的組成:地黃兩錢,黃芩、黃連、丹皮各一錢半,大黃三錢,用水煎服。
加味犀角地黃湯陶氏
首方加桔梗,陳皮,當歸,紅花,甘草
茅花湯《活人》
衄不止。茅花(一把,水三盞,煎服。如無花,以根代。)
生地芩連湯節庵
鼻衄成流不止,或熱毒入深,吐血不止。犀角,地黃,芍藥,黃芩,黃連,山梔,柴胡,桔梗,當歸,甘草,薑棗煎。臨服,入茅根汁,或藕汁,京墨汁均可。吐血者,去桔梗、柴胡,加阿膠。
白話文:
加味犀角地黃湯(陶氏)
原方中添加了桔梗、陳皮、當歸、紅花、甘草。
茅花湯(《活人》)
鼻血止不住。茅花(一把,加三碗水煎服。若沒有花,可以用茅根代替。)
生地芩連湯(節庵)
鼻血如流水般止不住,或熱毒深入,吐血不止。犀角、地黃、芍藥、黃芩、黃連、山梔、柴胡、桔梗、當歸、甘草、薑棗煎服。服藥前,加入茅根汁、藕汁或京墨汁。吐血的人去除桔梗、柴胡,加入阿膠。
生地黃連湯節庵
治失血過多,而涸燥,熱氣未除,循衣摸床,撮空不省人事,揚手擲足,錯語失神,脈弦浮而虛,氣粗鼻乾,此為難治,急服此。又婦人血風,因崩漏大脫血而患前證,並宜服之。生地,川芎,當歸(各七錢),赤芍,桅子,黃芩黃連(各三錢),防風(一兩),為末,每(三錢)。水煎。
大承氣,氣藥也,自外而之內者,用之。(又曰:自氣而之血,血而復之氣者,大承氣湯下之。)生地黃黃連湯,血藥也,自內而之外者用之。(自血而之氣,氣而復之血者,生地黃黃連湯主之。)氣血合病,循衣撮空者同治之。因俱不大便,乃承氣湯對子,及與三黃石膏湯相表裡,皆三焦包絡,虛火之用也。
白話文:
生地黃連湯加節庵
**治療:**失血過多,導致身體乾涸燥熱,熱氣未退,胡亂抓衣服摸牀,茫然無知,亂揮手亂踢腳,胡言亂語,神志不清,脈搏細而有力,氣息粗重,鼻子乾澀。此為難治之症,應急用此方。此外,婦女血風,因崩漏大量失血而出現上述症狀,也適宜服用。
**組成:**生地黃、川芎、當歸(各七錢),赤芍、桅子、黃芩、黃連(各三錢),防風(一兩),研成細末,每次(三錢)。水煎服。
大承氣湯為氣藥,自外而入內者,使用此方。(又曰:自氣而入血,血而復入氣者,大承氣湯下之。)生地黃黃連湯為血藥,自內而外者,使用此方。(自血而入氣,氣而復入血者,生地黃黃連湯主之。)氣血合病,胡亂抓衣服,茫然無知者,同治之。因俱不大便,故與承氣湯對應,並與三黃石膏湯表裡相合,皆為三焦包絡,虛火之用。
病既危急,只得以此湯,降血中之火耳。脈實者,加大黃。(健按:此稱去血過多,而致危急,理應補血止血。何尚事川芎、赤芍破血,防風散表耗血耶?又稱與承氣對於,夫乃犯虛虛之戒矣,未為允當。)
(仲醇:)陽明病衄血,此緣失於發汗。荊芥(一錢),丹皮(錢半),蒲黃(炒黑),側柏葉(炒,各二錢),地黃,葛根(各三錢),麥冬(五錢),茅根(二兩),濃煎,兼飲童便佐之。(健按:此方乃雜病手足陽明齒衄便血之藥。欲用於傷寒陽明病衄之證,不能瀉其經邪之熱,反有膩滯之患。何似葛根、白虎,加紫草、茅根之去邪也。)
白話文:
病情危急,只能用這個方劑來降低血液中的熱氣。脈象實的人,要加大黃的用量。(編者按:這句話認為出血過多導致危急,應該補血止血。為什麼還要用川芎、赤芍等活血藥,以及防風散這種耗血的藥呢?而且還說與承氣湯相類似,這可是犯了虛虛實實的禁忌,不甚妥當。)
(仲醇說:)陽明病出現鼻衄,這緣於發汗不當。荊芥(一錢),丹皮(半錢),炒黑蒲黃,炒側柏葉(各兩錢),地黃,葛根(各三錢),麥冬(五錢),茅根(兩兩),濃煎,同時輔以飲用童便。(編者按:這個方劑是用於雜病手足陽明齒衄便血的。如果用於傷寒陽明病的鼻衄證,不能瀉除陽明經的熱邪,反而有助於滯膩。不如使用葛根、白虎湯,加上紫草、茅根來去除邪氣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