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11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11)

1. 譫語

升陽散火湯(陶氏)

譫語昏沉,不省人事,及循衣摸床,此失汗,熱乘肺金,元氣虛,不能自主持,名撮空。小便利者可治,不利者不治。人參,白朮,當歸,白芍,麥冬,陳皮,茯神,柴胡,黃芩,甘草,姜(三片),棗(二枚),有痰,加薑汁製半夏;泄瀉,加升麻;便實發渴,加大黃。(健曰:如上等證,而腹實便秘,舌焦,胎黑,下證居多者,不宜驟用此方。)

竹瀝(仁齋)

傷寒熱甚,心煩有痰,神昏譫語者。竹瀝(一盞),天花粉汁(一盞),和服。或加金器同煎。

白話文:

【譫語】

升陽散火湯(陶氏)

患者出現譫語、精神恍惚、意識不清,以及無目的的摸索衣服與牀鋪,這通常是由於出汗不足,導致熱氣侵襲肺部,加上元氣虛弱,無法自我調節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撮空」。如果患者小便順暢,治療有望;反之,若小便不順,則療效較差。藥方包括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白芍、麥冬、陳皮、茯神、柴胡、黃芩、甘草,另加生薑三片、紅棗兩顆。若患者有痰,可再加入薑汁處理過的半夏;若是腹瀉,則應加入升麻;倘若有便祕且口渴,則需加入大黃。(健曰:對於上述症狀,如果患者腹部脹滿、便祕嚴重、舌頭乾燥且舌苔厚黑,且這些症狀佔大多數,則不宜立即使用此方。)

竹瀝(仁齋)

對於感染熱病、心煩且有痰、精神混亂且伴有譫語的患者,可用竹瀝(約一小杯)與天花粉汁(約一小杯)混合服用。或者,也可在煎煮時加入金屬器具一同熬煮。

2. 水結胸

小半夏加茯苓湯(《活人》)

諸嘔噦,心下堅,膈間有痰水。半夏(泡,五錢),茯苓(三錢),姜(四錢,取汁),水煎。次入薑汁數沸服。

赤茯苓湯(《活人》)

傷寒嘔噦,心下滿,胸間有停水,頭眩心悸。赤茯苓人參(各二錢),半夏(制),川芎,白朮,橘紅(各一錢),姜(五片),水煎。(健曰:此應去川芎之辛溫,入竹茹、枳實各一錢,始佳。)

白話文:

【水結胸】

[小半夏加茯苓湯]

各種嘔吐,胸口感覺硬邦邦的,胸膈之間有痰水。用半夏(泡過的,五錢),茯苓(三錢),生薑(四錢,榨汁),用水煎煮。最後加入薑汁再滾幾次後服用。

[赤茯苓湯]

感冒後出現嘔吐,胸口悶滿,胸部有積水,會頭暈和心悸。使用赤茯苓、人參(各二錢),半夏(製過的),川芎,白朮,橘紅(各一錢),生薑(五片),用水煎煮。(有人認為:這應該去掉川芎的辛溫特性,加入竹茹、枳實各一錢,這樣更好。)

3.

桔梗枳殼湯(《活人》)

痞氣胸滿欲絕。桔梗,枳殼(炒,各一兩),水煎。傷寒本無痞,應汗反下遂成痞,枳實理中丸最良。審知是痞,先用枳桔湯尤妙,緣二味行氣下膈,用之蚤無不驗也。

桔梗半夏湯

傷寒冷熱不和,心腹痞滿疼痛,用此順陰陽,消痞結。桔梗,半夏(制),橘皮(各二錢),枳實(麩炒,一錢),水煎。

白話文:

【痞】

【桔梗枳殼湯】

這是來自《活人》書中的方子,用於治療因痞氣導致的胸悶欲絕的情況。使用的方法是:桔梗與炒過的枳殼各一兩,用水煎煮服用。

原本感冒並無痞氣的症狀,但若應當發汗卻反覆用下法治療,便可能形成痞氣。這種情況下,使用枳實理中丸最為有效。如果確定是痞氣,先用枳桔湯會有更佳的效果,因為這兩種藥材能幫助氣血運行,使藥效達至胸膈部位,早點使用,效果顯著。

【桔梗半夏湯】

用於治療因感冒而引發的冷熱不調,心腹部位有痞滿疼痛的狀況。此方可以調節陰陽,消除痞結。使用方法是:桔梗、製過的半夏以及橘皮各二錢,炒過的小麥粉的枳實一錢,用水煎煮服用。

4. 腹痛

人參養胃湯(《和劑》)

半夏,厚朴,橘紅(各八分),藿香,白朮,茯苓,人參(各五分),甘草(三分),姜(五片),烏梅(半個)。

白話文:

「人參養胃湯,出自《和劑》這本書。其配方包含:半夏、厚朴、橘紅各使用八分,藿香、白朮、茯苓、人參則各用五分,甘草使用三分,再加入五片薑及半個烏梅。」此處的「分」為古代藥材計量單位,並非現代公制單位。

5. 下利

薤白湯(《活人》)

傷寒下利如爛肉汁,赤白滯下,伏氣腹痛,結熱毒利。豆豉(半升),薤白(一把),梔子(七個),水煎。

黃連阿膠湯

熱毒入胃,下利膿血。梔子(一錢),黃柏,阿膠(炒,各二錢),黃連(四錢),水煎。

地榆散

傷寒熱毒不解,日晚壯熱,腹痛,便膿血。地榆(炒黑),犀角,黃連,黃芩,茜根(各錢六分),梔子(八枚),薤白(五寸),水煎。

調中湯

夏月初秋,忽有暴寒折其盛熱之氣,熱結四肢則壯熱頭痛,寒傷於胃則下利或血或水,迷悶脈數。葛根,芍藥,黃芩,藁本,白朮,桔梗,茯苓,炙甘草(各一錢),大黃(錢半),水煎。再服,得快利愈。治陽病因下遂協熱利不止,及不因下自利,表不解而脈浮數,及治風溫,皆去大黃服。

又云:夏秋旱熱日積,或暴寒折之,熱無可散,多著肌中作壯熱。胃為六腑之表,最易為暴寒所傷,虛冷人不作壯熱,但下利,或霍亂也,便不宜服此。惟壯實人,以此和其胃氣。

防風芍藥湯(仁齋)

瀉利身熱,脈弦頭痛,自汗腹痛。防風,芍藥,黃芩,水煎。

三黃熟艾湯(《活人》)

傷寒四五日,大下熱利,服白通湯諸藥不效者,宜服此除熱止利。黃連,黃芩,黃柏,熟艾,水煎。

仲醇六一散

陽明協熱下利,心下痞者,黃連栝蔞湯調服。太陽陽明合病,協熱下利,黃連湯調服。

七味人參白朮散

脾胃虛弱,協寒下利,或口乾發熱。人參,白朮(上),茯苓,葛根,藿香(中),木香,炙甘草(下),姜(三片),水煎。

增損(四順湯《活人》)

少陰下利,手足冷,無熱證者。人參,炙草,龍骨(各二錢),乾薑,黃連(各一錢),附子(六分),水煎。腹痛加當歸;嘔加橘皮。

白話文:

[痢疾]

薤白湯(《活人》)

患傷寒導致腹瀉,糞便像爛肉汁一樣,呈現紅白混雜的症狀,體內有潛藏的氣引起腹痛,或是熱毒引起的腹瀉。使用半升的豆豉,一把薤白,七個梔子,用水煎煮服用。

黃連阿膠湯

熱毒侵入胃部,導致腹瀉帶有膿血。使用一錢的梔子,黃柏,阿膠(炒制,各兩錢),黃連(四錢),用水煎煮服用。

地榆散

傷寒熱毒未解,到了傍晚出現高熱,腹痛,排泄物爲膿血。使用炒黑的地榆,犀角,黃連,黃芩,茜根(各六分),梔子(八枚),五寸的薤白,用水煎煮服用。

調中湯

夏季初秋時,突然的寒冷折損了旺盛的熱氣,熱氣積聚在四肢則會出現高熱頭痛,胃部受寒則會腹瀉,可能伴有出血或水樣便,精神迷糊脈搏快速。使用葛根,芍藥,黃芩,藁本,白朮,桔梗,茯苓,炙甘草(各一錢),大黃(一錢半),用水煎煮服用。再次服用,如果能夠順暢排便則痊癒。治療因陽熱引起的腹瀉不止,以及非因腹瀉而自行出現的腹瀉,表症未解而脈搏浮數,以及治療風溫,都應去掉大黃服用。

另外,夏季秋季乾旱炎熱,或者突然的寒冷折損熱氣,熱氣無法散發,大多會在肌肉中形成高熱。胃是六腑的外層,最容易被突然的寒冷傷害,體質虛弱的人不會出現高熱,只會腹瀉,或者出現霍亂,這種情況下不適合服用此方。只有體魄強壯的人,可以藉此調和胃氣。

防風芍藥湯(仁齋)

腹瀉並伴隨身體發熱,脈象弦硬,頭痛,自汗,腹痛。使用防風,芍藥,黃芩,用水煎煮服用。

三黃熟艾湯(《活人》)

傷寒四五天後,大瀉熱利,服用白通湯等藥物無效,應該服用此方清除熱毒,止住腹瀉。使用黃連,黃芩,黃柏,熟艾,用水煎煮服用。

仲醇六一散

陽明協熱引起的腹瀉,心下痞滿的,用黃連栝樓湯調服。太陽陽明合病,協熱下利的,用黃連湯調服。

七味人參白朮散

脾胃虛弱,協寒下利,或口乾發熱。使用人參,白朮(上),茯苓,葛根,藿香(中),木香,炙甘草(下),生薑(三片),用水煎煮服用。

增損(四順湯《活人》)

少陰下利,手足冰冷,無熱證的。使用人參,炙草,龍骨(各兩錢),乾薑,黃連(各一錢),附子(六分),用水煎煮服用。腹痛時加入當歸;嘔吐時加入橘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