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凡例
《傷寒直指》凡例
1. 《傷寒直指》凡例
一凡古聖賢載道之書,辭雖簡而意義深,不以錯雜為體。仲景醫方法祖,立言豈肯如棼絲斷梗者乎?乃《傷寒論》緣散佚之餘,叔和編次失序,故奧旨難明,學者艱於措手。蓋條理既差,則病象迥異。世降智卑,更多以訛傳誤。浙西林觀子,討究有得,立心濟世,將仲景書,彙集諸家注論,纂《折衷》二十卷,為傷寒善本,仲景之功臣也。不謂板毀祝融,世未盡窺其要,以識仲景之微,徒嘆望洋。
(健)不揣譾陋,凜承師訓,(先業師姓李,字揆文,明太醫。與參先生之孫,修之先生之子。本籍浙寧,流寓上海,世為名醫。家著《證治匯補》,舊德堂醫案行世)。感切向往。閱歷之久,稍知箇中底蘊。乃校林本,去浮取實而補輯之,以政有道。素怪術家著作,類多隱晦,或因假手於人,或系坊間剿襲,最足誤世。
白話文:
古時候聖賢寫的書,雖然文字簡潔,但意義深遠,不會用複雜的文風。張仲景是醫學的祖師爺,他的著作怎麼可能像雜亂無章的絲線斷梗呢?只是《傷寒論》因為散失,加上後人整理失誤,所以很多精華不易理解,學者們都很難掌握。因為條理混亂,導致病症描述也不一致。隨著時間推移,人們的智慧也下降了,錯誤的理解不斷流傳。浙江西部的林觀子先生,深入研究後有所得,立志救世,將張仲景的書以及各家注釋彙集起來,編寫了《折衷》二十卷,成為研究傷寒的最佳典範,是張仲景的功臣。可惜的是,書稿毀於火災,世人未能完全理解它的精髓,只能仰望張仲景的醫術,感嘆自己的無能。
我雖然才疏學淺,但謹記師傅的教誨,(我的老師姓李,字揆文,是明代的太醫,是參先生的孫子,修之先生的兒子。他們原本住在浙江寧波,後來遷居上海,世代都是名醫,家中寫有《證治匯補》,還有舊德堂的醫案流傳。)我對此充滿敬意。經過多年的學習,我稍微了解了一些醫學的奧秘。於是,我校對林觀子的版本,去除冗余內容,補充了一些實用的知識,希望能做到治病救人。我一直覺得一些醫術著作,大多隱晦難懂,可能是因為假借他人之手,或者只是坊間抄襲拼湊,最容易誤導世人。
茲皆出自心裁,言則必窮根抵,直指是非。故名書曰《直指》。
一林氏《折衷》,意在分門別類。將叔和原本移前掇後,聚證就方,未嘗無當。然念仲景書既散怯,賴叔和編輯成帙,以垂不朽。即有舛錯,其來已舊。比之儒書錯簡,朱子尚不敢易。此亦法祖遺經,安可任意更張?倘百世而下再有變動,則傷寒論不可問矣。茲仍宗叔和條目,存古制也。
一成氏注,乃《傷寒論》之嚆矢。引經據證,辭意雖未盡當,然亦十得六七。悉載原注,略節其間字,貴簡練耳。
一林本《集解》最備,未免雷同重複,恐反滋惑。今補其精而刪其謬,俾讀者一往即詣,毋事旁羅貽隙也。
白話文:
這些都是出自作者的心思,說話必定追根究底,直接指出對與錯。因此命名這本書為《直指》。
一、林氏的《折衷》,意在分門別類。他將叔和原本的內容移前移後,並將證據聚集到藥方中,並沒有不妥的地方。然而,考慮到仲景的書已經散佚,幸虧叔和編輯整理,使其得以流傳千古。即使有些錯誤,也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。如果與儒家的書籍相比,朱子都不敢輕易更改。這是遵循祖先的經典,怎麼可以隨意更改呢?如果百世之後再有變動,那麼《傷寒論》恐怕就無法問答了。現在仍遵循叔和的條目,保持古制。
二、成氏的注釋,是《傷寒論》的開端。引用經典根據證據,雖然言語表達可能不太完全合適,但大約有六七成的正確。全部載入原始注釋,稍節省一些字句,旨在簡潔明瞭。
三、林氏的《集解》最為齊全,但也不免有些雷同重複,擔心反而會混淆。現在補充其中精確的部分,刪除錯誤的部分,讓讀者一次就能明白,避免冗長羅列產生誤解。
一傷寒最難發明,前輩論言充棟,後學安能遍較短長。試觀儒理,尚有齟齬。況乎醫道,更可標異。大率自欲翻案,不難放倒前人。而穿鑿不遺餘力,如喻嘉言之以禪說醫,幾成魔錄。又限以法律,非膠柱鼓瑟乎?先哲云:醫者,意也,理也。若證論悖理,烏足以發?是本取意理之當者集之,少有不逮,補《直指》以決之。倘未盡淵微,將俟後之君子。
一傷寒原方一百一十有三,而失其一。古本即列病條之下,與證論互見。恐妨讀法,因檢出,另匯一卷,冀便覽焉。
一望色,寓神明之鑑,醫道第一層功夫。傷寒書略而未備。今遵《內經》大旨,採集一篇,以便參究。至舌法圖象,乃傷寒之指南,表裡、虛實、陰陽、寒熱、死生明驗在是,悉依《金鏡》繪注,合為一卷。
白話文:
一、傷寒最難辨證,歷代名醫的論述很多,後輩如果要一一比較,實難以盡其詳。就如儒家學說,尚且會有爭論,更何況醫學。一般自以為是的人,很容易輕視前人。但是過於鑽研故紙堆而忽略臨牀實踐,就好比喻嘉言用禪宗解釋醫學,幾乎變成了一種魔道。又受到條條框框的限制,不就像膠柱鼓瑟一樣嗎?前賢講過:醫學乃意理之學,也就是要道理一致。如果證據和道理相悖,怎能以此為依據?因此,本書取用符合意理的記載,如有不足,則從《直指方》中補充。如果本書仍有不足,希望後來的仁人君子能夠加以補充。
一、傷寒原方有 113 個,但現在少了一味。古籍就把方劑列在病條的後面,和證據論述並列。但這會妨礙閱讀,所以特地檢索出來,單獨編為一卷,方便查閱。
一、望色,是醫道的最高境界,是醫道第一層的工夫。傷寒書略有提及,但尚未完備。現在遵照《內經》的要旨,蒐集一篇,供大家參究學習。至於舌象圖,是傷寒的指南,可以清楚地顯示表裡、虛實、陰陽、寒熱、生死。全部按照《金鏡》繪注,合為一卷。
一類證,創自《活人書》,而備於《準繩》。為帙既廣,則難研究。若《傷寒括要》等,又覺太簡。坊本雖多,未必盡善。茲宗林本,選集諸家證治,繁簡適中,而變通之法頗備,堪與仲景書相表裡。倘遇證變錯雜之際,提綱挈領,多所裨益。此傷寒頭緒,所宜究也。
一傷寒諸家名論,玉石不同。今擇其善者集之,最能資助見識,羽翼大道。
一附方,乃諸先哲治傷寒變通良法,從類證,及增補條注錄出,匯成一卷。以備因時制宜,有裨運用。
一六經形證,文情互出,不逐一結束,學者難窺頭項。如上下文病象不相涉者,另起段界之;句法前用空格;緊要精切處用空格;諸家注述亦用空格以標出。各有眉目易覽。
白話文:
這本書收集了各家醫書中的傷寒證治方法,內容詳實而不冗長,簡潔而不失精髓,可以與《傷寒論》互相補充。當遇到病情變化錯綜複雜時,可以藉此書提綱挈領,獲益匪淺。這正是學習傷寒醫學應當深入研究的內容。
本書選取了歷代醫家關於傷寒的精華論述,有助於提升醫學見識,完善醫學理論。
本書收錄了歷代醫家治療傷寒的變通方法,並根據證候類型和補充說明整理成冊,方便臨床上因時制宜,靈活運用。
為了方便學習,本書對六經證候的描述,將文字和病症相互交織,避免單純羅列,讓學習者更容易理解。對於上下文病症無關的內容,會另起段落區分;句法上會使用空格進行區分;對於重要精華的內容,也會使用空格標記;各家注釋也會用空格標出,方便閱讀。
一仲景序《傷寒論》,合十六卷,因遇散失,叔和編為十卷。後世諸家增注,分卷不一,先後詳略,皆非仲景之舊。今從叔和原本編次。辨平脈法一卷,傷寒序例一卷,六經形證五卷,原方一卷,望色舌法一卷,類證四卷,附方一卷,諸家名論二卷,共合一十六卷。
白話文:
《傷寒論》原為仲景所著,共有十六卷,但後來有部分內容遺失,叔和將其整理成十卷。後世許多醫家增補註解,將書籍分卷方式改動,內容詳略不一,都與仲景原來的版本有所差異。現今版本依據叔和的原本編排順序。全書共十六卷,分別為:辨平脈法一卷、傷寒序例一卷、六經形證五卷、原方一卷、望色舌法一卷、類證四卷、附方一卷、諸家名論二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