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3)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3)
1. 變通白虎湯
白虎湯(《活人》)
石膏(五錢),知母(三錢),甘草(一錢),粳米(一撮),水煎米熟為度。虛人、老人及春、秋月,宜以竹葉石膏湯代之。白虎湯治中暑與汗後一解肌藥耳。夏月陰氣在內,或患熱病,氣虛者妄投白虎,往往成結胸,以白虎性寒故也。(蘄水)夏至以後,雖宜白虎,自非新中暍與暑變後,汗出不解,或冬春寒甚之時,因汗下後,變狂躁不解,當作內熱,用白虎治之。又不拘於時令也。
白話文:
白虎湯
方劑來源: 《活人》
組成: 石膏(五錢)、知母(三錢)、甘草(一錢)、粳米(一撮)
用法: 水煎,米熟為度。
註解:
- 虛弱的人、老年人以及春季、秋季,建議使用竹葉石膏湯代替白虎湯。
- 白虎湯主要用於治療中暑和出汗後肌膚不適。
- 夏天陽氣盛,陰氣藏於內,如果患熱病,氣虛的人貿然使用白虎湯,容易導致胸中氣結,因為白虎湯性寒。
- 夏至之後,雖然可以服用白虎湯,但只有在以下情況下才適合使用:
- 新中暑或暑氣變化的時候,出汗但體內熱氣未解。
- 冬春季節寒氣重,出汗後出現狂躁、精神不振,可以視為內熱,用白虎湯治療。
- 此外,使用白虎湯不受季節限制。
(觀子:俱屬陽明病,何以有葛根、白虎之殊?蓋葛根治病之在經者,若邪已入胃,作大熱,非白虎不除也。雖入胃,而又非結聚成實之比,石膏滌熱之中,復具解肌之妙,所以合宜。其內本無熱者,必犯如上所云之戒矣。)
竹葉石膏湯(《活人》)
陽明汗多而渴,衄而渴,差後渴,及虛羸少氣,氣逆欲吐。石膏(三錢),麥冬(一錢),人參,甘草(炙,各五分),半夏(七分),竹葉(廿片),粳米(一撮),嘔,加生薑汁(二匙)。
白話文:
觀子:都屬於陽明病,為什麼會出現葛根湯和白虎湯的區別呢?因為葛根治病屬於經絡階段,如果邪氣已經侵入胃部,導致大熱,就必須要用白虎湯來去除。雖然邪氣侵入胃部,但它還沒有凝結形成實質性的病變,石膏可以清熱,同時又具有解肌的功效,所以很適合。但如果病人內部本質上沒有熱症,就一定要遵循上面提到的禁忌。
竹葉石膏湯
(出自《活人書》)
陽明經病症表現為:出汗多且口渴、鼻出血且口渴、病後口渴,以及虛弱瘦弱、氣短、氣逆想嘔吐。
組成:石膏(三錢)、麥冬(一錢)、人參、甘草(炙,各五分)、半夏(七分)、竹葉(二十片)、粳米(少許),嘔吐加生薑汁(兩匙)。
註釋
- 陽明病: 中醫病名,指胃腸積熱導致的病症。
- 葛根湯: 中醫方劑,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,頭痛、發熱、肌肉痠痛等症。
- 白虎湯: 中醫方劑,主要用於治療陽明經熱證,口渴、發熱、煩躁等症。
- 經絡: 中醫理論中的經脈,是人體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。
- 解肌: 中醫術語,指疏解肌表寒邪,使腠理開泄。
- 石膏: 中藥材,性寒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的功效。
- 麥冬: 中藥材,性微寒,具有養陰生津、潤肺清心、除煩止渴的功效。
- 人參: 中藥材,性溫,具有補氣益氣、生津止渴、安神益智的功效。
- 甘草: 中藥材,性甘,具有補脾益氣、和中緩急、解毒生津的功效。
- 半夏: 中藥材,性微溫,具有燥濕化痰、降逆止嘔、和胃止痛的功效。
- 竹葉: 中藥材,性寒,具有清熱除煩、生津止渴、利尿的功效。
- 粳米: 大米。
簡而言之
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陽明病的兩個主要治療方法:葛根湯和白虎湯,並解釋了兩者在應用上的區別。此外,還列出了竹葉石膏湯的藥方,以及適合治療的陽明病症狀。
白虎加桂枝湯(海藏)
傷寒脈黃柏俱長,自汗大出,身表如冰石,脈傳裡細小,其人動作如故。
白虎加梔子湯
治老幼及虛人,傷寒五六日,昏冒譫妄,小便淋,或澀,起臥無度,或煩不得眠,並加梔子一錢。
白虎加人參蒼朮湯(河間)
傷寒汗下後,自汗虛熱不止,於本湯加二味服之,汗止身涼,至妙至神。一方加半夏、橘皮。一方加半夏、桔梗。一方加苓、術。一方加麻根、浮麥。一方合解毒湯。一方合涼膈散。
白話文:
白虎加桂枝湯(海藏)
傷寒,(病者)脈象與(服用)黃柏一樣細長,自汗大量外出,身體表面如同冰石般冰冷,脈象傳至體內細小,(病者)動作舉止卻與平常一樣。
白虎加梔子湯
治療年老、年幼和身體虛弱者,傷寒五、六天,神志昏沉、胡言亂語,小便淋漓或澀滯,起居沒有節制,或煩躁不安無法入睡,都另外添加梔子一錢。
白虎加人參蒼朮湯(河間)
傷寒出汗後,自汗虛熱不止,加入本湯中的兩味藥服下,汗液停止,身體涼爽,妙不可言。一方添加半夏、橘皮。一方添加半夏、桔梗。一方添加茯苓、蒼朮。一方添加麻根、浮麥。一方合併解毒湯。一方合併涼膈散。
如神白虎湯(節庵)
石膏,知母,人參,麥冬,粳米,甘草,山梔,五味子,生薑(一片),水煎。心煩,加竹葉、竹茹。心煩,背微惡寒,大渴,去山梔加花粉。小便短,加滑石。嘔,加薑汁半夏。頭微痛,眼眶痛,去山梔加乾葛。
三黃石膏湯(陶氏)
治熱邪傳裡極甚,為陽毒發斑發黃,身如塗彩,眼睛如火,狂叫欲走,六脈洪數,煩渴欲死。表裡皆熱,欲發其汗,病熱不退,又復下之,大便遂頻,小便短赤或不利,五心煩熱,鼻乾面赤,齒黃大渴,及過經譫妄,不知人事,已成壞證,亦有錯治溫病而成此者。
白話文:
如神白虎湯
藥材:
- 石膏
- 知母
- 人參
- 麥冬
- 粳米
- 甘草
- 山梔子
- 五味子
- 生薑(一片)
**用法:**用上述藥材水煎。
**功效:**治療心煩。
加味:
- 心煩:加入竹葉、竹茹。
- 心煩、背部微寒、口渴:去除山梔子,加入花粉。
- 小便短:加入滑石。
- 嘔吐:加入薑汁半夏。
- 頭部微痛、眼眶痛:去除山梔子,加入乾葛。
三黃石膏湯
適應症: 治療熱邪深入體內,達到極端嚴重的程度,表現為陽氣過盛導致皮膚發斑發黃,全身皮膚像塗了顏色一樣,眼睛像火一樣紅,狂叫躁動,脈搏洪數,煩渴欲死。表裡皆熱,需要發汗驅邪,但疾病熱度不退,又使用瀉法,導致大便頻繁,小便短赤或不利,手足心煩熱,鼻乾面赤,牙齒發黃口渴,以及過渡發燒導致譫妄,失去意識,病情已發展到嚴重的地步,也有因誤治溫病而導致此病的。
又八九日已經汗下後,脈洪數,體壯熱,拘急沉重,欲治其內,其表未解;欲發其表,里證已急,趦趄不能措手,待斃而已,殊不知熱在三焦,閉塞經絡,津液枯竭,營衛不通,遂成此證。若或發狂,躁渴斑黃,大便燥實,脈數有力者,則宜三黃巨勝湯。舌卷囊縮者,毒氣深入於臟,難治也,權以此劫之。
石膏(五錢),黃芩,黃連,黃柏(各二錢半),山梔(七個),豆豉(一撮),麻黃(一錢),生薑(一片),棗(二枚)
白話文:
患者在發汗後八九天,脈搏洪大而數,身體壯熱,肢體拘急沉重,想要治療內熱,但表證尚未解除;想要發散表邪,卻發現裏證已經急迫,進退兩難,不知如何是好,只能等死,殊不知熱邪停滯在三焦,阻塞經絡,津液枯竭,營氣衛氣不通,因此才出現這種症狀。如果患者出現發狂、煩躁口渴、斑點泛黃、大便乾硬、脈搏數而有力等情況,則應該使用三黃巨勝湯。如果患者舌頭捲縮如囊,則說明毒氣已經深入臟腑,難以治療,只能用此方暫時控制。
藥方如下:
- 石膏(五錢)
- 黃芩(二錢半)
- 黃連(二錢半)
- 黃柏(二錢半)
- 山梔(七個)
- 豆豉(一撮)
- 麻黃(一錢)
- 生薑(一片)
- 棗(二枚)
三黃巨勝湯
即上方去麻黃、豆豉,加大黃、芒硝、枳實。(仲醇:)陽明病發狂,登高而歌,棄衣而走,此陽明實也。大承氣亟下之。便不結者,大劑白虎湯灌之。
白虎專解陽明邪熱,若勞役人病此,元氣先虛者,可加人參,名人參白虎湯。
發斑陽毒盛者,白虎湯,加竹葉、麥冬、知母。
若自汗煩躁,遍身疼,頭疼不解。羌活(一錢),白芍(二錢),桂枝(七分),甘草(炙,八分),知母(三錢),麥冬(六錢),石膏(一兩二錢),竹葉(一百二十片)
白話文:
三黃湯
就是上方的湯劑去掉麻黃、豆豉,加上大黃、芒硝、枳實。(仲景說:)陽明經的熱性病導致發狂,登上高處唱歌,脫掉衣服亂跑,這是陽明經實證。用大承氣湯緊急瀉下。大便不通的,用一大碗白虎湯灌下去。
白虎湯專門解除陽明經的邪熱,如果因勞累過度而得此病,元氣本來就虛弱的,可以加上人參,稱為「人參白虎湯」。
發出紅色斑點,陽毒盛的,白虎湯加上竹葉、麥冬、知母。
如果自汗煩躁,全身疼痛,頭痛不退。用羌活(一錢),白芍(二錢),桂枝(七分),炙甘草(八分),知母(三錢),麥冬(六錢),石膏(一兩二錢),竹葉(一百二十片)。
陽明病不大便,自汗、潮熱、口渴、鼻乾、咽乾,或乾嘔,目眩不得眠,畏人聲木聲,畏火,不惡寒反惡熱,甚則譫語狂亂,循衣摸床,脈洪長而大,宜急解其表,竹葉石膏湯大劑與之。不嘔無汗葛根湯,表證罷脈緩,小便利愈矣。陽明病,心下硬滿,此邪未入於腹中,慎勿下之。竹葉石膏加栝蔞(一個,碎)、桔梗(二錢)、黃連(一錢)。
三陽合病,腹滿身重,譫語遺尿,白虎湯加百合。
三陽合病,脈大上關上,但欲睡,目合則汗。百合(一兩),麥冬(五錢),知母,花粉,白芍(各二錢),鱉甲(三錢),甘草(一錢),竹葉(五十片)
白話文:
陽明病患者如果便秘,伴隨自汗、潮熱、口渴、鼻乾、咽乾,甚至乾嘔、頭昏眼花、失眠、怕吵鬧、怕火,不畏寒反而怕熱,嚴重時還會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、摸衣摸床,脈象洪大有力,就應該趕緊解表,用竹葉石膏湯大劑量服用。如果沒有嘔吐,也不出汗,可以服用葛根湯。表證解除後脈象轉緩,小便通暢,病就好了。陽明病患者如果心下硬滿,表示邪氣尚未進入腹中,切勿使用瀉下藥物。竹葉石膏湯可以加栝樓、桔梗、黃連。
三陽合病,腹脹身體沉重,神志不清、遺尿,可以用白虎湯加百合。
三陽合病,脈象洪大有力,上關脈浮,病人昏昏欲睡,閉眼就出汗,可以使用百合、麥冬、知母、花粉、白芍、鱉甲、甘草、竹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