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三 (10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三 (10)

1. 婦人傷寒

天地陰陽,各有分位。婦人傷寒,與男子不同,治難一例也。況婦人情志嗜欲,倍於男子,又有胎產經血之證,雜於其間。凡婦人傷寒,及諸寒熱氣滯,須問經產若何?有孕當安胎為急,產必問惡露多少,方可用藥。雖汗、吐、下、溫、清、補之法頗同,藥味須當分別,不可混投也。慎之哉。

(節庵:)婦人經水適來適斷而傷寒者,晝則明瞭,暮則譫語,如見鬼狀,為熱入血室,無犯胃氣,及上、中二焦。(小柴胡湯,無犯胃氣,不可下也。無犯上焦,不可汗也。無犯中焦,不可下也。)若行湯遲,則熱入胃,令津液燥,上焦、中焦不榮,成血結胸。(須刺期門。

白話文:

天地陰陽各自有其位置,女性患傷寒與男性不同,治療方法也無法一概而論。尤其女性的情志慾望比男性更強烈,再加上懷孕、生產、月經等獨特生理現象,更增加了治療的複雜性。因此,女性患傷寒或其他寒熱氣滯的病症,必須先詢問其經期、生產狀況。若懷孕,則安胎為首要之務;生產完畢,則需了解惡露的多少,才能決定用藥。雖然治療方法如發汗、吐瀉、溫補等在某些方面與男性相似,但用藥劑量與成分必須區別對待,不可混淆使用。務必謹慎小心。

若女性經期正常,卻因傷寒而出現白天清醒,晚上神志不清,宛如見到鬼魅般的症狀,這是熱邪侵入血室,但尚未傷及胃氣,以及上、中焦的表現。這種情況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,不可使用瀉下藥,因為未傷及胃氣,也不可使用發汗藥,因為未傷及上焦,也不可使用瀉下藥,因為未傷及中焦。如果延誤治療,熱邪就會侵入胃部,導致津液枯燥,上、中焦失於濡養,最終形成血結胸症。此時需針刺期門穴。

)婦人傷寒,發熱惡寒,四肢拘急,口燥舌乾,經水凝滯,不得往來,(桂枝紅花湯。)口燥舌乾,不思飲食,(黃芩芍藥湯。)喘急煩躁,戰而作寒,陰陽俱虛,不可下也。(小柴胡湯。)瘥後餘熱不去,謂之遺血,久則成虛勞。(生地黃連湯。)

(士材:)婦人傷寒,治法皆與男子同。但熱入血室,與胎前產後,則不同耳。熱入血室,(小柴胡加生地、丹皮、歸尾、枳殼。)妊孕傷寒,安胎為主,不可過於汗下。有表者,(四物湯加羌活、蘇葉、蔥頭、蒼朮。)燥渴便閉,(四物加枳殼酒炒大黃、厚朴。)汗下太過,遂變鬱冒昏迷瞤惕,(八珍湯加乾薑。)

白話文:

)女性傷寒,發燒畏寒,四肢拘緊,口乾舌燥,經水滯留,不能暢通,(可用「桂枝紅花湯」)。)口乾舌燥,不想飲食,(可用「黃芩芍藥湯」)。)氣喘煩躁,身體戰慄而發寒,陰陽兩虛,不可使用瀉下法。(可用「小柴胡湯」)。)病癒後仍有餘熱不退,稱為「遺血」,久則會變成虛勞。(可用「生地黃」煎湯服用。)

(醫生建議:)女性傷寒的治療方法與男性大致相同。但如果熱邪進入血室,以及在懷孕或產後,則治療方法不同。熱邪進入血室,(可用「小柴胡」加生地黃、丹皮、歸尾、枳殼)。)懷孕期間傷寒,以安胎為主,不可過度發汗或瀉下。有表證者,(可用「四物湯」加羌活、蘇葉、蔥頭、蒼朮)。)口渴便祕,(可用四物湯加炒枳殼、大黃、厚朴)。)發汗、瀉下過度,導致鬱悶昏迷驚惕,(可用「八珍湯」加乾薑)。)

(仁齋:)凡妊娠傷寒,六經治例皆同,但要安胎為主。藥有犯胎者,則不可用。如藿香正氣散、十味芎蘇飲、小柴胡湯,皆有半夏犯胎,用須去之。若痰多嘔逆必用者,以半夏曲代之,如無以沸湯泡七次,薑汁拌制,乃可。又川烏、附子、天雄、側子、肉桂、乾薑、大黃、芒硝、蕪花、甘遂、大戟、蜀漆、水蛭、虹蟲、丹皮、桃仁、乾漆、代赭、瞿麥、牛膝、滑石等,皆動胎忌用。凡制湯劑,須加黃芩、白朮二味,或以四物佐之,庶可保胎除熱。

白話文:

(王肯堂:)懷孕時得傷寒,治療方法與一般情況相同,但必須以保住胎兒為首要目標。有會傷害胎兒的藥物,則不可使用。例如藿香正氣散、十味芎蘇飲、小柴胡湯,都含有半夏,會傷害胎兒,必須去除。如果痰多嘔吐,非用不可,則可以用半夏曲代替,沒有的話,可以用沸騰的水泡七次,再用薑汁拌勻,這樣才能使用。此外,川烏、附子、天雄、側子、肉桂、乾薑、大黃、芒硝、蕪花、甘遂、大戟、蜀漆、水蛭、虹蟲、丹皮、桃仁、乾漆、代赭、瞿麥、牛膝、滑石等藥物,都會動胎,忌用。凡是煎煮湯劑,都要加入黃芩、白朮這兩味藥,或者以四物湯佐助,這樣才能保住胎兒,清除熱邪。

(健曰:婦人之病,無論傷寒雜證,凡遇妊身,必安胎為先。藥中犯胎之品,何止上件,猛利如斑蝥、麝香輩,人所共知也。其平淡隨常之味,人易忽略,信手用之,竟有失錯,而致隕墜者,醫家、病家,恬不之覺。而識者旁觀,明知其犯,以戕人命,豈不哀哉。曾見一醫,治一胎氣,腹滿少食,誤認為傷暑停食。

連進枳、樸、山楂、藿香、木香、滑石等,三四劑,而五月男胎墜下。其家世代單傳,從此遂斬其宗。其婦鬱郁而成黃病,年餘而逝,其醫亦絕後嗣。可勿畏哉!蓋因未明妊娠證脈,未能深悉藥性故耳。間有藥性難忌,而病在必須者,用之不礙,《內經》云:有故無隕也。然必察其本原,寧可換味而投,方是良工妙用。

白話文:

(健曰:婦人的疾病,不論是傷寒還是其他雜症,一旦懷孕,必須以保胎為首要任務。藥物中會影響胎兒的品項,不僅是上面提到的那些,像斑蝥、麝香等猛烈藥物,大家都很清楚。那些平淡無奇的藥味,人們很容易忽略,隨手使用,便可能發生錯誤,導致流產,醫者和病人卻渾然不覺。旁觀者卻看得清楚,明知道藥物會影響胎兒,卻害了人命,豈不悲哀。

我曾經見過一位醫生,治療一位懷孕婦女的胎氣,腹滿不思飲食,他誤以為是傷暑停食。連續吃了枳實、厚朴、山楂、藿香、木香、滑石等藥物,三四劑後,懷胎五個月的男胎就流產了。這位婦人的家族世代單傳,從此斷了香火。這位婦女鬱鬱寡歡,最終得了黃疸病,一年多後就去世了。那位醫生也斷了後代。這難道不可怕嗎?這都是因為不懂得妊娠的證候和脈象,也不夠瞭解藥性所致。有時藥性難以忌諱,而病情又必須使用時,使用也不會妨礙胎兒,《黃帝內經》說:有原因就不會流產。但是必須查明本源,寧可更換藥味再使用,這纔是醫術高明的表現。

如川芎、香附、赤芍、枳殼、枳實、厚朴、山楂、檳榔、神麯、蘇梗、木通、苡仁、貝母、丹參、紅花、歸尾、蘇木、鬱金、薑黃、三稜、莪蒁、蒲黃、五靈脂、益母草、延胡索、澤蘭、茜根、大、小薊等,皆屬破氣破血,損孕下胎之藥。世人往往用之而無妨者,此證之當用,或本原之堪受也。

白話文:

川芎、香附、赤芍、枳殼、枳實、厚朴、山楂、檳榔、神麯、蘇梗、木通、苡仁、貝母、丹參、紅花、歸尾、蘇木、鬱金、薑黃、三稜、莪蒁、蒲黃、五靈脂、益母草、延胡索、澤蘭、茜根、大薊、小薊等藥材,都具有破氣破血的功效,會導致墮胎。一般人使用這些藥材可能不會有影響,這是因為這些藥材適合她們的體質或她們的身體狀況可以承受。

有用之而陰受其害者,是證之不宜用,或人之體弱而難受也。要知應用,則宜輕,宜暫,尤在生熟多少之間,斟酌盡善,中病即止。毋使過之,傷其胎矣。)

(蘭谷:)妊婦傷寒,仲景書散落而無治法。要其發表攻裡,溫經和解,與男子略同不可因其胎而緩治之。若邪熱內攻,則反傷胎矣。《內經》曰:有故無殞,亦無殞也。所謂母安子亦安也。但當佐以安胎之藥,是其法也。

(自明:)傷寒者,時令嚴寒,或非時暴寒而成。輕者灑淅惡寒,翕翕發熱,微咳鼻塞。重者頭痛惡寒,體疼發熱,久而不愈,必傷胎矣。白朮散。(白朮、黃芩炒各二錢,薑棗煎。)妊娠傷寒熱病,宜先以此散安胎,後隨經施治。護胎法,(井底泥,青黛、伏龍肝等分,加面少許,井花水調塗臍下二寸許,干則易之。)

白話文:

雖然某些藥物對胎兒有益,但也有可能對胎兒造成暗中的危害,這是因為這種藥物並不適宜使用,或者孕婦體質虛弱,難以承受。要了解如何正確使用藥物,則應輕量使用,時間不宜太長,特別要注意藥物生熟的劑量比例,適當斟酌,如果症狀改善了就應該停止用藥。不要過量用藥,以免損害胎兒。

(蘭谷:)懷孕婦女患上傷寒,仲景的醫書中沒有記載治療方法。但需要發散藥物,攻下體內的病邪,溫經和解,與男子治療方法基本相同,不能因為胎兒而延緩治療。如果邪熱向內侵襲,反而會傷及胎兒。《內經》說:「沒有意外,就不會流產。」指的便是母親安好,胎兒也會安好。不過,應該佐以安胎藥,這纔是正確的方法。

(自明:)傷寒是指受嚴寒天氣影響,或是在非時節突然受寒所致。輕症患者會出現發抖惡寒、發熱、輕微咳嗽、鼻塞等症狀。重症患者會出現頭痛惡寒、全身疼痛、發熱,久治不癒,必定會傷及胎兒。[白朮散](白朮、黃芩各兩錢,炒製,用薑棗煎服)。懷孕婦女患上傷寒熱病,應該先服用此散安胎,然後根據病情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。保護胎兒的方法是(井底泥、青黛、伏龍肝各等分,加入少量麵粉,用井花水調和後敷在肚臍下方兩寸處,待乾後換新的)。

(節庵:)妊娠傷寒,保胎,(阿膠散。)散寒邪,(白朮湯。)憎寒壯熱,宜發其汗,(芍藥湯。)或中時行,灑淅寒熱,振慄而悸,加噦,(蘇術湯。)或傷熱,默默欲眠,不欲食,脅痛嘔逆,痰氣;及產後傷鳳,熱入胞宮,寒熱如瘧;及經水適來適斷,病後勞復,餘熱不解,(並用黃龍湯。)妊婦頭目眩運,壯熱心煩,(旋覆花湯。

)妊婦發斑,(梔子大青湯。)

白話文:

節庵說

懷孕期間染上傷寒,要保胎,可以用 阿膠散 來散寒邪。

如果出現畏寒發熱的症狀,可以用 白朮湯 來治療。

如果症狀是畏寒發熱,並且伴隨有發汗,可以用 芍藥湯 來治療。

如果出現寒熱交替,發冷發熱,顫抖心悸,還伴有呃逆,可以用 蘇術湯 來治療。

如果出現傷熱的症狀,例如默默想要睡覺,不想吃飯,肋骨疼痛,嘔吐反胃,痰多等,以及產後受涼,熱氣進入子宮,出現寒熱交替像瘧疾一樣的症狀,還有經期不定,病後勞累,餘熱不退,這些情況都可以用 黃龍湯 來治療。

懷孕期間出現頭暈目眩,發熱心煩,可以用 旋覆花湯 來治療。

懷孕期間出現發斑,可以用 梔子大青湯 來治療。

(陳氏:)凡證候危急,非毒藥不能攻之,又值懷孕,當如之何?夫危急者,病之變也。變則死在須臾,宜權變救母,不救子。若必救胎,並母亦不全矣。經曰:有故無殞,亦無殞也。又大積大聚,衰其大半而止,有故,母病也。無殞,無損母也,亦無殞,子亦無損也。言毒藥止攻去邪氣,邪去病愈,子亦安,故曰不損也。

衰其大半止者,如發表不宜盡汗,攻裡不宜盡下,不然胎氣亦損矣。可見孕婦之藥,難用如此。

(《蘊要》:)新產後傷寒,不可輕易發汗。有生產勞傷發熱,去血過多發熱,惡露不去發熱,三日蒸乳發熱,早起勞動,飲食停滯,一切發熱,皆狀類傷寒。要在細審詳辨,不可便發散也。況產後大血空虛若汗之,變筋惕肉瞤,或鬱冒昏迷不醒,或抽搐不定,或大便閉塞,其害非輕也。

白話文:

(陳氏:)所有症狀危急、非毒藥不能治療的,又遇上懷孕的時候,應該怎麼辦?危急的情況,是疾病的變化。一旦變化,很快就會死亡,應該權衡變通,先救母親,不救胎兒。如果一定要保住胎兒,母親也無法保全了。經典上說:有危險的情況下不流產,也不會流產。又說:大積大聚,損傷大半就會停止,這是因為母親的病。不流產,就是不損傷母親,也不會流產,就是不損傷胎兒。說明毒藥只用於清除邪氣,邪氣消除,疾病痊癒,胎兒也會安然無恙,所以說不損害。

損傷大半就會停止的,比如發汗不應該全部發出汗來,攻裡不應該全部攻下,否則胎氣也會損傷。可見孕婦的藥物,使用起來如此困難。

(《蘊要》:)新產後得傷寒,不可輕易發汗。有生產勞傷發熱、失血過多發熱、惡露不去發熱、三日蒸乳發熱、早起勞動、飲食停滯引起的發熱,所有發熱,都類似於傷寒。必須細心審慎辨別,不可隨便發散汗液。何況產後大出血虛弱,如果發汗,會導致筋骨痙攣肌肉顫抖、或鬱悶昏迷不醒、或抽搐不止、或大便閉塞,其危害不輕。

凡有發熱,且與四物湯,以芎、歸最多為君;酒炒芍藥、酒浸地黃為佐;或加軟苗柴胡、人參、乾薑為使。如惡露未淨者,益母丸、黑神散兼用,胃虛食少者,加茯苓、白朮,有痰嘔逆者,加半夏、陳皮。其餘六經治例,斟酌損益而用。產後才見身熱,不可即與發表,並一切苦寒之藥。

必用乾薑治大發熱,輕者茯苓淡滲其熱。乾薑之辛熱,能引血藥入血分,氣藥入氣分且能去惡養新,有陽生陰長之道。以熱治熱,溫能除大熱,又深合《內經》之旨,用之則效也。(又云:藥中必加四物,為養血務生之主。)新產傷寒,氣血兩虧,不可尋常視之。如當汗下,必佐以調養氣血之藥。

白話文:

凡是發燒,都用四物湯治療,其中川芎和當歸用量最多,作為君藥;用黃酒炒過的芍藥和用黃酒浸泡過的熟地黃作為佐藥;或者加上軟苗柴胡、人參和乾薑作為使藥。如果惡露未淨,則同時使用益母丸和黑神散;如果胃氣虛弱、食慾不振,則加入茯苓和白朮;如果有痰液嘔吐,則加入半夏和陳皮。其他六經的治療方法,根據病情增減藥物使用。產後纔出現發燒,不能立即使用發散的藥物,以及一切苦寒的藥物。

必須使用乾薑治療發高燒,發燒輕微的,用茯苓淡滲熱氣即可。乾薑的辛熱性,可以引導血藥進入血液中,氣藥進入氣分中,還能祛除惡血、養護新血,具有陽生陰長的作用。以熱治熱,溫熱可以去除高熱,又與《內經》的旨意相符,用起來效果顯著。(另有說法:藥物中必須加入四物湯,作為養血生新的主藥。)新產婦患上傷寒,氣血兩虧,不能同平常人一樣看待。如果需要發汗治療,必須配伍調養氣血的藥物。

凡產後憎寒壯熱之證,與傷寒壞病同看,知是何逆。用小柴胡加減,以鱉甲佐之。(《良方》:產後天行,從增損柴胡,雜病,從增損四物,同傷寒壞證而治。)產後傷風,數日不解,頭痛惡寒,時時熱,心下堅,乾嘔汗出,(桂枝湯加黃芩。)產後傷風,發熱面赤而喘,頭痛,(竹葉防風湯。

)產婦亡津,大便多秘,或譫語煩躁,(神功丸。)產後頭疼身熱,腹內急,疼痛,(桂心牡蠣湯。)

白話文:

產後病症的中醫治療方法:

產後怕冷發熱的症狀,與傷寒、感冒病症相似,需辨別病因,對症下藥。

若產後畏寒發熱,可參考小柴胡湯加減,並配合鱉甲來治療。 (《良方》中提到,產後疾病應根據傷寒、雜病的增減情況來調整,如同傷寒、雜病的治療方法。)

產後傷風,持續數日不愈,伴隨頭痛、怕冷、時而發熱、心口發悶、乾嘔、出汗等症狀,可服用桂枝湯加黃芩來治療。

產後傷風,發熱、臉紅、喘不過氣、頭痛等症狀,可服用竹葉防風湯來治療。

產婦體液流失,大便秘結,或出現神志不清、煩躁不安等症狀,可服用神功丸來治療。

產後頭痛、發熱、腹脹、腹痛等症狀,可服用桂心牡蠣湯來治療。

(《良方》:)產後發熱頭疼,身如傷寒時氣,雖當用發表,亦不可輕易。如早起勞動,為寒所傷,則淅淅惡寒,翕翕發熱,頭項肩背骨節皆痛,至七八日乃瘥。若大便堅,作嘔不能食,(小柴胡加乾薑、地黃。)凡產後頭疼發熱,身痛,不可便作感冒治。或是血虛,或是敗血作梗,宜以平和之劑治之。

如玉露散,或四物加柴胡等分。若便以小柴胡、竹葉、石膏之類,致不救者多矣。

審系產罷,外感風寒,頭疼發熱體痛,自汗無汗,輕則治產藥中人防風、天麻,重則四物兼仲景本證方一二味,合而治之。(海藏,治妊娠傷寒,亦合諸湯,皆具此意。)

白話文:

(良方:)

產後發燒頭痛,身體像傷寒時氣,雖然應該發汗,但不能掉以輕心。如果產後過早勞動,受寒所傷,就會怕冷、發燒,頭、頸、肩、背、骨節都痛,要到七、八天才會痊癒。如果大便不通,嘔吐不能進食,(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乾薑、地黃。)

所有產後頭痛發燒、全身疼痛的,不能馬上當成感冒治療。可能是氣血虛弱,或敗血阻滯,應該用平和的藥方治療。

例如玉露散,或四物湯加上柴胡等分量。如果直接使用小柴胡湯、竹葉、石膏之類的藥物,導致病情無法改善的例子很多。

仔細分辨產後是否外感風寒,頭痛發燒全身疼痛,有汗或無汗,輕微的可以在產藥中加入防風、天麻,嚴重的可以將四物湯與仲景的本證方中的一、兩個藥方合併治療。

(海藏指劉海蟾,治療妊娠產後傷寒,也合併各種藥方,所表達的意思相同。)

(立齋:)產後遍身疼痛,發熱頭疼,兼感寒傷食,(五積散。)若誤作傷寒,發汗後抽搐厥冷,發痙者,大補氣血為主。產後頭痛,由風寒所傷,(補中益氣湯,加川芎。健按:諸家所論,皆諄誡之辭。無論傷寒雜證,臨於胎前產後,經來經止之際,必察其本原。果邪輕而正虛者,方可帶養血之藥兼治。

若邪重而正不虛,先以去邪為急,未可以乾薑、地黃為務,及補中四物,往往誤人。若產後時行,或感溫熱,病少陽陽明,耳聾譫語,斑疹並現,齒燥舌焦者,非小柴胡加乾葛、石膏、紫草輩,何以制化其邪。若胸滿胃實便結者,非小陷胸、調胃承氣等,何以消導其垢。所謂有是病肌是藥,去邪即所以保正也。

白話文:

(立齋:)產後全身疼痛,發燒頭疼,兼有感受寒氣和飲食積滯,(服用五積散。)如果誤認為傷寒,發汗後出現抽搐、厥冷、痙攣,應以大補氣血為主。產後頭疼,是由風寒所傷,(服用補中益氣湯,加川芎。)各家所討論的,都是誠懇告誡的話。不論是傷寒還是雜症,在懷孕前、生產後、月經來潮或結束時,必須仔細觀察其根本原因。如果邪氣輕微而正氣虛弱,才能用兼顧養血的方劑治療。

如果邪氣重而正氣不虛,應先以祛除邪氣為先,不能把重點放在服用乾薑、地黃和補中四物湯,否則常常會誤人。如果產後流行疾病,或感染溫熱之氣,病症在少陽陽明經,出現耳聾、胡言亂語、斑疹並發、牙齒乾燥、舌頭發焦,如果不服用小柴胡湯加上乾葛、石膏、紫草等藥物,怎麼能制止、化解這些邪氣?如果胸悶、胃滿、大便乾結,如果不服用小陷胸湯、調胃承氣湯等藥物,怎麼能消散和導出這些積垢?所謂有相應的病症就會有相應的藥物,祛除邪氣也就是保全正氣。

若泥於舊說,產後百病從末治之句,而專務滋補,不治外邪,則邪反結滯,壅塞惡露,以致昏亂潰憊者,不少也。曾見兩醫,治兩婦,居相近,而病同時,皆產後外感,身熱咳嗽,嘔惡,欲發痧疹者。一醫用鼠黏子湯,加前胡、杏仁、木通、蟬蛻、甘枯、檉柳發其疹,而一婦愈。

一醫起手即投四物,並炮薑、茯苓等,而嘔甚熱盛,面腫,惡露閉塞,煩躁。復用羌、防發散,無汗不解。仍用地黃、丹皮、歸尾、香附等滋陰破血,惡露不通,疹伏不發,熱甚一日,反復半月,遂致昏悶而死。可知產後感冒風寒,乃天地六淫之氣,必從外達,量其輕重宣泄之,則應手可愈。

白話文:

如果拘泥於舊說,認為「產後百病從末治」,而只專注於滋補,不處理外在病邪,那麼邪氣反而會滯留體內,阻隔惡露排出,導致昏迷虛脫的情況發生,這種例子並不少見。

我曾見過兩個醫生,分別治療兩名產婦,她們住在相鄰的地方,生病的時間也差不多,都是產後受了外寒,出現發熱、咳嗽、嘔吐、想要發出痧疹的症狀。一位醫生使用了鼠黏子湯,加入前胡、杏仁、木通、蟬蛻、甘枯、檉柳等藥材,幫助發出疹子,一位產婦很快就痊癒了。

而另一位醫生在治療一開始就使用了四物湯,還加上炮薑、茯苓等藥材,結果產婦嘔吐加劇、發熱更嚴重、面部浮腫、惡露閉塞、煩躁不安。醫生又使用了羌活、防風宣散邪氣,但仍然沒有出汗,病情未見好轉。之後又使用了地黃、丹皮、歸尾、香附等滋陰破血的藥材,但惡露仍然不通,疹子也無法發出,發熱的情況持續一天,反覆發作半個月,最終導致產婦昏迷不醒而死亡。

由此可知,產後感冒風寒是由天地間的六淫之氣導致的,必須從外在著手治療,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宣泄病邪,這樣纔能有效治癒。

如依前人之說,先事滋補,勢必反助其邪,益加熾橫,留連不退,無有不失,誤盡天下蒼生而莫之挽也。觀斯二者,即知治病用藥之誤,與不誤皎然矣。產後百病從未治,而以乾薑、地黃、補中四物為妙者,只可與雜證血虛發熱言,未可與傷寒時氣言也。)

白話文:

如果按照前人的说法,事先滋补身体,势必会反过来助长邪气,使邪气更加猖獗横行,久久不退,没有不失败的,最终会误尽天下苍生而无法挽回。观察这两个例子,就能明白治疗疾病用药的正确与错误,一目了然。产后百病从没有治愈过,而以干姜、地黄、补中四物汤为妙的,只适用于杂症血虚发热的情况,不能用于伤寒时气的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