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六 (7)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六 (7)
1. 辯證
本經腹滿自利不渴,屬臟寒,加味理中飲。(士材:初起身不熱,頭疼畏寒,腹痛吐瀉,手足冷,小便白,或嘔呃者,本經直中寒也,理中湯。若不熱不疼,手足冷,氣口脈沉細,內傷生冷也,治中湯。)本經腹硬滿燥渴,或腹痛大便實,桂枝大黃湯。
本經身目黃,口乾燥,小便赤,茵陳五苓散。其黃不退者,茵陳將軍湯。
少陰經
發於陰則少陰為先,六經惟此難治。見證舌乾口燥,是足少陰腎經受邪,指甲青而身冷者,標病,口燥而渴者,本病。(初起身熱脈沉,麻黃附子湯證,為標本俱病。又身熱煩躁,面赤足冷,虛陽發躁者,亦標本俱病。口燥咽乾,譫渴,熱邪傳入者,本病。無熱惡寒,面青肢冷,脈沉吐利,腹脹不受藥,直中寒者,本病。
)須分直中傳經,可溫可下,不必拘於日數。但見少陰證在,直攻少陰,但見真寒,直攻真寒,是為活法。若見口燥咽乾而渴,手足乍冷乍溫,內實腹滿,譫語便閉,反惡熱者,皆為熱證,急當下之。或見腹滿,泄瀉清穀,不渴,或嘔吐惡寒,引衣蜷臥,四肢厥冷,或下利身痛,手指甲唇青,或乾嘔,小便清白,皆為寒證,急當溫之。脈沉實有力而渴,知其熱,沉遲無力不渴,知其寒。
(諸脈沉無力者,為裡虛可溫;沉而有力緊實,為裡實可下。)
本經口乾咽燥,急當下之,六一順氣湯,以救腎家將絕之水,以存津液。
本經自利純清水,心下硬痛,譫語燥渴者,急當下之,六一順氣湯。胃中自有燥屎,結熱於內,雖利清水,乃旁流非內寒也,故下之。
本經繞臍硬痛,燥渴,不大便,內有燥屎也,急下之。
本經先起頭疼惡寒,發熱方除,以後變出四肢厥冷,乍溫,大便閉,燥渴譫語者,乃因邪氣傳裡,陽極似陰,反兼水化,謂之陽厥。譬如物極而反,急用六一順氣下之,正謂亢則害其物,承以制其極也。(以上皆傳經熱證。)
本經初起惡寒,或腹痛,或吐瀉,不渴,引衣自蓋,蜷臥沉重,小便清白,厥冷戰慄,面如刀刮,脈沉細無力,無身熱頭痛者,急溫之。輕則加味理中飲,重則回陽救急湯。(此少陰直中寒邪。)
本經初起,無熱惡寒,四肢厥冷,過乎肘膝,兼之瀉利昏沉,或腹痛,此為陰厥,急當溫之,四逆湯。(或面青小腹絞痛,蜷臥不渴,腹脹不受藥,脈沉者,此夾陰傷寒也,人參四逆湯。)
本經不煩,便作躁悶,身冷,脈來沉遲無力,飲水不得入口,此陰盛格陽,回陽救急湯冷服,其躁便止。(或陰躁欲坐泥水中,與水飲不受,面赤足冷,脈雖大,按之如無,陰極發躁也,宜四逆湯,合生脈。若身熱煩躁,面赤足冷,脈數大無力,陽虛伏陰也,五積散加減。)
本經初起手指甲唇青,腹痛嘔吐,身如被杖,脈細沉重,怕寒,謂之陰毒,急用回陽救急湯溫之。外灸關元、氣海,以復陽氣,不效即死。
白話文:
[辯證]
關於腹脹、腹瀉但不口渴的情況,這是因為體內臟腑虛寒,需要用加味理中飲來調理。(有醫家認為,如果剛起床時沒有發熱,反而頭痛、怕冷、腹痛、上吐下瀉、手腳冰冷、小便清白,甚至有噁心、打嗝的症狀,這是寒邪直接侵入體內,要用理中湯來治療。如果沒有發熱、頭痛,但手腳冰冷,脈象沉細,是因內傷、吃了生冷食物所致,用治中湯來處理。)如果腹脹、腹硬、乾燥口渴,或者腹痛、大便乾硬,則要用桂枝大黃湯來治療。
如果出現身體和眼睛發黃、口乾舌燥、小便赤黃,則用茵陳五苓散來處理。如果黃疸沒有消退,則要用茵陳將軍湯。
少陰經
疾病從陰經開始,少陰經是首當其衝,也是六經中最難治療的。如果看到病人舌頭乾燥、口乾舌燥,這是足少陰腎經受到邪氣侵襲的表現;如果指甲發青、身體發冷,這是表面的症狀;如果口渴,則是疾病的根本。(如果剛起床時發熱、脈象沉,這是表裡都生病的狀況,要用麻黃附子湯治療。又如果出現發熱、煩躁、臉紅、腳冷,這是虛陽外散的表現,也是表裡都生病。如果出現口乾舌燥、想喝水,甚至說胡話,這是熱邪傳入體內的表現。如果沒有發熱反而怕冷、臉色發青、四肢冰冷、脈象沉、上吐下瀉、腹脹且不接受藥物,則是寒邪直接侵入體內。)
要區分寒邪是直接侵入還是經由其他經絡傳來。可以根據病況使用溫熱或寒涼的藥物,不必拘泥於發病的天數。只要確定是少陰經的症狀,就直接針對少陰經來治療;只要確定是真正的寒證,就直接用溫熱藥。這是活用的方法。如果看到病人口乾舌燥想喝水、手腳時而冷時而熱、肚子脹滿、說胡話、大便不通,反而怕熱,這些都是熱證,要趕快用寒涼的藥物來瀉熱。如果看到病人肚子脹滿、腹瀉且瀉出清稀的液體、不口渴,或者嘔吐、怕冷、蜷縮著身體蓋著被子、四肢冰冷,或者腹瀉、身體疼痛、指甲和嘴唇發青,或者乾嘔、小便清白,這些都是寒證,要趕快用溫熱的藥物來溫陽。如果脈象沉實有力且口渴,就是熱證;如果脈象沉遲無力且不口渴,就是寒證。
(脈象沉且無力,表示體內虛弱,要用溫藥;脈象沉而有力且緊實,表示體內實證,要用瀉藥。)
如果出現口乾咽燥,要趕快用寒涼藥物來瀉熱,可以用六一順氣湯,來保住腎臟即將枯竭的水液,以保存津液。
如果出現腹瀉且瀉出清澈的水,心下硬痛,說胡話且口渴,要趕快用寒涼藥物來瀉熱,可以用六一順氣湯。因為是胃中有燥屎,熱結在裡面,雖然拉出清稀的液體,但那是旁流,並非體內虛寒,所以要用瀉法。
如果出現肚臍周圍疼痛且硬,口乾舌燥,大便不通,這是體內有燥屎,要趕快用瀉法。
如果剛開始是頭痛怕冷,發熱的症狀才消失,之後又出現四肢冰冷、時而溫熱、大便不通、口乾舌燥、說胡話,這是因為邪氣傳到體內,陽氣極度衰弱而像陰虛的表現,反而是因為體內水液失調,稱為陽厥。就像事物到了極端反而會朝反方向發展,要趕快用六一順氣湯來瀉熱,正所謂「亢則害之,承乃制之」。(以上皆為經絡傳變的熱證)。
如果剛開始是怕冷,或者腹痛,或者上吐下瀉,不口渴,喜歡蓋被子,蜷縮著身體、全身無力,小便清白,四肢冰冷且發抖,臉色蒼白,脈象沉細無力,沒有發熱和頭痛,要趕快用溫藥。症狀輕微的用加味理中飲,嚴重的用回陽救急湯。(這是少陰經直接受到寒邪侵襲)。
如果剛開始是沒有發熱但怕冷,四肢冰冷超過手肘和膝蓋,同時還腹瀉、精神昏沉,或者腹痛,這是陰厥,要趕快用溫藥,用四逆湯。(或者臉色發青、小腹絞痛、蜷縮著身體、不口渴、肚子脹滿不接受藥物、脈象沉,這是夾雜陰寒的傷寒,要用人參四逆湯)。
如果病人不煩躁,但突然躁動不安,身體發冷,脈象沉遲無力,水喝不進去,這是陰寒太盛,把陽氣格拒在外,要用回陽救急湯冷服,躁動就會停止。(或者陰寒太盛,想要坐在泥水中,而且喝水也喝不進去,臉色發紅但腳冰冷,脈象雖然大,但按下去感覺虛弱,這也是陰寒極盛發躁,適合用四逆湯合生脈飲。如果身體發熱煩躁、臉色發紅但腳冰冷、脈象快而大卻無力,這是陽虛而陰寒伏藏,適合用五積散加減)。
如果剛開始是指甲和嘴唇發青、腹痛嘔吐、身體像被鞭打一樣疼痛、脈象細沉重、怕冷,這稱為陰毒,要趕快用回陽救急湯來溫陽。還要用艾灸關元、氣海穴,以恢復陽氣,如果沒有效果就會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