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六 (6)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六 (6)
1. 辯證
本經腹痛,小建中湯;痛甚,桂枝大黃湯,此痛隨利減法。
陽明經
見證目痛鼻於不眠,是足陽明胃經受邪,標病在經。以後傳裡,渴而譫語,發狂斑黃,潮熱自汗,大便實,反惡熱,為正陽陽明,本病在腑。(目痛鼻乾不眠者,標病。身熱渴而引飲,惡熱脈洪數者,本病。便實、譫、渴者,腑病。)凡目痛鼻乾,身熱不眠無汗者,宜解肌。
大便實而潮熱,或自汗譫語燥渴者,宜下之。脈見微洪無力,病在經,宜解肌;沉實有力,病在腑,宜下之。
本經目痛鼻乾,微惡寒,身熱無汗,柴葛解肌湯。渴而有汗不解,或經汗過,渴不止,宜如神白虎湯。
本經發渴潮熱,自汗譫語,揚手擲足,揭去衣被,大便閉實,三一承氣湯去芒硝。甚者,六一順氣湯。更衣者,止後服。如不更衣,轉失氣,大便未通者,宜再服,以利為愈。
本經渴而漱水不欲咽,為畜血,宜犀角地黃湯。
本經但頭汗,劑頸而還,身目俱黃,燥渴,小便不利,為濕熱發黃,宜茵陳大黃湯。其黃未盡除者,茵陳五苓散利之。
本經陽毒發斑,狂躁,兩目如火,大渴叫喊,登高罵詈,大便閉實者,當急下之,六一順氣湯。如不大狂,止面赤譫語,斑黃身如錦紋,手指俱青者,三黃石膏湯。又小水自利,大便黑,小腹滿硬,發斑而狂者,畜血也,宜桃仁承氣對子。本經陽毒咽痛發斑,用升麻元參湯。
本經自汗,潮熱喘滿而不惡寒者,內實也,六乙順氣湯去厚朴。渴而飲水過多,發喘,胸滿,水停心下,宜豬苓湯。
本經潮熱自汗多,而胃汁干,宜急下以存津液,恐承氣愈竭其內,宜蜜導法。不得不下者,六一順氣湯。
本經喜忌善飢,必有畜血在內,宜桃仁承氣對子。
少陽經
見證耳聾脅痛,寒熱嘔而口苦,足少陽膽經受邪,為半表半裡證。發熱者標病,惡寒者本病,止有小柴胡湯隨證加減,以和解之,更無別藥。膽無出入,有三禁焉:不可汗,汗之犯太陽;不可下,下之犯陽明;不可利,利之犯少陰。脈見弦數,病在中,中者即表裡之間。
本經嘔而胸滿者,乃邪在本經,未入於腑,故滿悶而嘔,裡氣上逆,宜小柴胡加枳、桔以治其悶。未效,以前湯對小陷胸,一服如神。
本經往來寒熱,似瘧非瘧,柴胡雙解飲加桂枝。雖有寒熱,若不嘔,清便自可;脈緩者,自愈。
本經自汗出者,屬半表半裡證,知膽家有熱也,宜柴胡雙解飲加桂枝。
太陰經,見證腹滿自利,津不到咽者,是足太陰脾經受邪。身目發黃者標病,腹滿咽乾者本病。(身熱腹滿咽乾,或自利不渴者,標病。腹滿痛渴,小便赤大便閉者,本病。)須分寒熱治,勿令誤也。腹滿痛,自利清穀,不渴,屬寒者,宜溫之。腹滿咽乾而渴,或身目黃,大便實者,宜下之。脈沉遲無力,為裡寒;沉實有力,為裡熱。
白話文:
[辯證]
腹痛
如果是因為經絡引起的腹痛,用小建中湯治療;如果疼痛劇烈,則用桂枝大黃湯,這種疼痛會隨著排便而減輕。
陽明經
如果出現眼睛痛、鼻子乾燥、失眠等症狀,這是足陽明胃經受到邪氣的影響,是表面的病症。如果病情進一步發展到體內,出現口渴、說胡話、發狂、皮膚出現斑疹發黃、潮熱自汗、大便乾結、反而怕熱等情況,這就是正陽陽明的病症,是體內臟腑的病變。(眼睛痛、鼻子乾燥、失眠是表面病症;身體發熱、口渴且大量喝水、怕熱、脈搏洪數是根本的病症;大便乾結、說胡話、口渴是臟腑的病症。)凡是出現眼睛痛、鼻子乾燥、身體發熱、失眠且沒有汗的情況,應該用解肌的方法治療。
如果出現大便乾結且潮熱,或者自汗、說胡話、口渴等情況,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。如果脈象微洪無力,說明病在經絡,應該用解肌的方法治療;如果脈象沉實有力,說明病在臟腑,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。
如果出現眼睛痛、鼻子乾燥、輕微怕冷、身體發熱無汗等症狀,可以用柴葛解肌湯治療。如果口渴且有汗但病情沒有緩解,或者出汗過多但口渴不止,應該用白虎湯之類的藥方。
如果出現口渴、潮熱、自汗、說胡話、手舞足蹈、掀開被子、大便乾結等情況,可以用三一承氣湯去掉芒硝來治療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用六一順氣湯。如果排便後病情好轉,就停止服藥;如果沒有排便,而且出現失氣的情況,但大便仍然不通,應該再次服藥,以排便為痊癒的標準。
如果口渴但漱口水後不想吞嚥,這是體內有瘀血,應該用犀角地黃湯治療。
如果只有頭部出汗,且汗水只到頸部,身體和眼睛都發黃,口渴,小便不暢,這是濕熱引起的黃疸,應該用茵陳大黃湯治療。如果黃疸沒有完全消除,可以用茵陳五苓散利尿來治療。
如果是陽毒發斑,出現狂躁、兩眼通紅如火、口渴大叫、爬高罵人、大便乾結等症狀,應該立即用六一順氣湯瀉下治療。如果沒有那麼狂躁,只是臉色發紅、說胡話、皮膚出現斑疹發黃如錦紋、手指發青等症狀,可以用三黃石膏湯治療。如果出現小便順暢、大便黑色、小腹脹硬、發斑且狂躁等症狀,這是體內有瘀血,應該用桃仁承氣湯對子來治療。如果是陽毒引起的咽喉疼痛和發斑,可以用升麻元參湯來治療。
如果出現自汗、潮熱、喘滿且不畏寒等症狀,這是體內有實邪,可以用六乙順氣湯去掉厚朴來治療。如果口渴且喝水過多,出現喘氣、胸悶、水停留在心下等症狀,應該用豬苓湯治療。
如果潮熱自汗多,而且胃液不足,應該用瀉下的方法來保護津液,以免承氣湯耗盡體內津液,可以用蜜導法。如果不得不瀉下,可以用六一順氣湯。
如果出現容易餓且喜歡吃東西的情況,肯定是體內有瘀血,應該用桃仁承氣湯對子來治療。
少陽經
如果出現耳聾、脅肋疼痛、寒熱交替、嘔吐、口苦等症狀,這是足少陽膽經受到邪氣的影響,屬於半表半裡的病症。發熱是表面的病症,怕冷是根本的病症,只能用小柴胡湯隨證加減來調和治療,沒有其他藥物可以使用。膽經沒有出入的通道,有三種禁忌:不可以發汗,發汗會侵犯太陽經;不可以瀉下,瀉下會侵犯陽明經;不可以利尿,利尿會侵犯少陰經。如果脈象弦數,說明病在中間,也就是表裡之間。
如果出現嘔吐和胸悶,說明邪氣在膽經,還沒有進入臟腑,所以出現胸悶和嘔吐,是體內氣機上逆,應該用小柴胡湯加上枳實和桔梗來治療胸悶。如果效果不明顯,可以用之前的湯藥配合小陷胸湯,效果非常好。
如果出現寒熱往來,像瘧疾但又不是瘧疾,可以用柴胡雙解飲加上桂枝來治療。即使有寒熱,如果沒有嘔吐,大便正常,脈搏緩和,就會自行痊癒。
如果出現自汗,屬於半表半裡的病症,說明膽經有熱,應該用柴胡雙解飲加上桂枝來治療。
太陰經
如果出現腹脹滿、腹瀉、口乾舌燥等症狀,這是足太陰脾經受到邪氣的影響。身體和眼睛發黃是表面的病症,腹脹滿和口乾是根本的病症。(身體發熱、腹脹滿、口乾,或者腹瀉但不口渴,是表面的病症;腹脹痛、口渴、小便赤黃、大便乾結是根本的病症。)需要分清寒熱來治療,不能弄錯。如果腹脹痛、腹瀉且排泄物為未消化食物、不口渴,屬於寒證,應該用溫熱的藥物治療。如果腹脹滿、口乾且口渴,或者身體和眼睛發黃、大便乾結,應該用瀉下的藥物治療。如果脈象沉遲無力,是體內寒證;如果脈象沉實有力,是體內熱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