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五 (5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五 (5)

1. 傷寒同異

以寒為本臟之寒欽,抑當熱邪傳裡入深之時,反獨見寒而不見熱者,且所用溫熱藥,能不助傳經之熱邪乎?以寒為外邪之寒歟,則在三陽已成熱矣。豈有傳至三陰而反為寒者哉?成氏能潛心於此,則必別悟其所以然矣。自仲景作傷寒論以來,靡不宗之弗遺。至異同之論興,而漁者走淵,樵者走山矣。

宜乎後人不能決於似是而非之處。或謂今世無真傷寒病,又或以為今人所病,俱是內傷。至昧者,又謂《傷寒論》中,諸溫藥,悉為傳經熱邪而設,以三陰經屬陰故也。其大謬者,又曰論中凡有寒字,皆當作熱字看。嗚呼!末流之弊,一至於此。於是澄心靜慮以涵泳之,一旦劃然,若有所悟,然亦未敢必其當否也。

姑試陳之,以正有道。夫三陽之病,其寒邪之在太陽者,寒鬱其陽,陽不得越而成熱,陽雖人身之正氣,既鬱則為邪矣。用麻黃髮表,以逐其寒,則脈理通而鬱熱泄,得汗則愈。苟或不汗,熱不外泄,則必里入,傳陽明,傳少陽,而或人腑也。

若夫三陰之病,則或寒或熱者,何哉?蓋寒邪之在人也,或在太陽鬱熱,以次遞傳而入陰經者;或有太陽不傳陽明少陽,而便傳三陰經者;或有寒邪不從陽經,而直傷陰經者;或有雖從太陽始而不及鬱熱,即入少陰,而獨見少陰證者;或有自太陽邪入少陰,而太陽不能以無傷者;或有直傷即入而變寒熱,及始寒而終熱者;其鬱熱傳陰,與寒便變熱者,則為熱證。其直傷陰經,及從太陽即入少陰者,則為寒證。

其太陽不能無傷,見少陰脈證,而兼太陽標病,其始為寒,而終變熱,故先見寒證,而後見熱證。此三陰病之所以或寒或熱也。能就三陰經諸條玩繹求之,理自出矣。然其或傳經,或直傷,或即入,或先寒後熱者,何耶?邪氣卒暴,本無定情,而傳變不常耳。經曰:邪之中人也,無有常,或中於陽,或中於陰。

夫守真絕類離倫之士也,豈好為異說以惑人哉?由其以溫暑為傷寒,而仲景之方,每不與溫暑對,故略乎溫暑之劑,而例寒涼。概以傷寒為熱而無寒,遂謂仲景四逆湯為寒藥誤下表熱里和之證,及為表熱裡寒自利之證而設。又謂溫里止利,急解其表,又謂寒病止為雜病。嗟乎!仲景《傷寒論》,為中而即病之傷寒作,不為不即病之溫暑作,故每有三陰之寒證,而溫熱之劑所以用也。以病則寒,以時則寒,其用之也固宜。

後人不知此意,愈求愈遠,而說愈鑿,若知此意,則猶疱丁解牛,動中款矣。且如寒藥誤下而成裡寒者固有,不因誤下而自為裡寒者,其可謂之必無乎?殊不知陰經之見寒證者多,蓋由寒邪不由陽經直傷於此,與在太陽而不及鬱熱,即入於此而致者同也。其或因寒藥誤下而致者,甚少。

白話文:

傷寒的異同

關於傷寒,有人認為它是體內臟腑的寒冷所致,但當熱邪傳入體內深處時,反而只見寒象不見熱象,這樣使用溫熱藥,難道不會助長傳經的熱邪嗎?如果說是外感風寒,在三陽經階段就已經轉為熱證了,難道會傳到三陰經反而變成寒證嗎?如果能靜下心來思考這個問題,必定能明白其中的道理。自從張仲景寫了《傷寒論》以來,人們都遵循他的理論,沒有人敢遺漏。等到出現對傷寒不同看法的學說後,學醫的人就各執己見,各走極端了。

所以後人難以分辨這些似是而非的說法。有人說現在沒有真正的傷寒病了,也有人認為現在的人得的都是內傷病。更糊塗的人,又說《傷寒論》中所有的溫熱藥,都是為了對付傳經的熱邪而設的,因為三陰經屬陰。最離譜的,還說書中凡是有「寒」字的地方,都應該當作「熱」字來看。唉!醫學末流的弊端,竟然到了這種地步。於是,我靜下心來仔細研究,好像有所領悟,但也不敢肯定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。

現在姑且試著說出來,以供各位高明指正。三陽經的病,寒邪侵犯太陽經,寒氣鬱阻陽氣,陽氣不能發散而轉為熱證。陽氣雖然是人體的正氣,但被鬱積後也會成為邪氣。使用麻黃發汗,把寒邪驅逐出去,經脈就會暢通,鬱積的熱氣就能散發,出了汗病就好了。如果不出汗,熱邪不能向外發散,就一定會傳入體內,傳入陽明經或少陽經,甚至進入臟腑。

至於三陰經的病,有的寒,有的熱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寒邪侵犯人體,有的是在太陽經鬱積成熱,然後依次傳入陰經;有的沒有經過陽明經和少陽經,直接傳入三陰經;有的寒邪不從陽經走,直接侵犯陰經;有的雖然從太陽經開始,但還沒來得及轉為鬱熱,就直接進入少陰經,只見少陰證;有的從太陽邪入少陰,但太陽經並沒有痊癒;還有的直接侵入就出現寒熱交替,或是先寒後熱的症狀。那些鬱熱傳入陰經,或者寒邪馬上轉成熱的,就屬於熱證。而那些直接侵犯陰經,或是從太陽經直接進入少陰經的,就屬於寒證。

那些太陽經沒有完全痊癒,又出現少陰脈象和症狀,同時兼有太陽經的症狀,一開始是寒證,後來轉為熱證的,所以先出現寒證,然後出現熱證。這就是三陰病的寒熱表現不同的原因。如果能仔細研究三陰經的相關條文,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。但為什麼會有傳經、直傷、即入、先寒後熱等不同的情況呢?因為邪氣來得突然,沒有固定的規律,傳變也無常。正如《內經》所說:「邪之中人也,無有常,或中於陽,或中於陰。」

那些堅持自己的觀點,不與他人苟同的人,難道是喜歡發表怪論來迷惑大眾嗎?因為他們把溫暑之邪當成傷寒,而張仲景的方劑,又不是專門針對溫暑的,所以就忽略了溫暑的治療方法,只用寒涼的藥物。他們認為傷寒都是熱證沒有寒證,就說張仲景的四逆湯是治療因寒涼藥物誤用,導致內寒的,或者是治療表熱裡寒的腹瀉。還說要溫養內裡止住腹瀉,要急著解除表證。甚至說寒病都屬於雜病。唉!張仲景的《傷寒論》,是針對馬上發病的傷寒而寫的,不是針對不是馬上發病的溫暑之邪而寫的,所以書中才會有許多三陰經的寒證,需要使用溫熱藥物。從病來看是寒證,從時令來看也是寒,使用溫熱藥物本來就很合理。

後人不懂得這個道理,越鑽研越遠,說法也越來越偏頗。如果能明白這個道理,就好像庖丁解牛一樣,能夠把握要點了。而且因為誤用寒涼藥導致體內虛寒的確有,但不因為誤用寒涼藥而自己產生內寒的,就說必定沒有嗎?實在是不知道,陰經出現寒證的情況很多,多是因為寒邪不經過陽經,直接侵犯陰經,或是停留在太陽經,沒有轉成鬱熱就進入陰經而導致的。而因為誤用寒涼藥而導致的,其實很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