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7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7)

1. 附易窗歷效方

救急解毒湯(《易窗》)

傷寒時氣,感冒風邪疫毒,陡發喉風及咽痛臚脹,惡寒發熱,咳嗽嘔惡,兼發斑疹,緊急危證。牛蒡子(炒,研,三錢),薄荷葉(一錢),桔梗(錢半),生甘草,橘紅,木通,射干(各一錢),殭蠶(洗,炒,研,二三錢),石膏(生搗,六、七錢),河水輕煎,熱服,二三劑即愈。

如咳者,加杏仁(去皮、尖,研,二錢);壯熱頭痛鼻塞,傷風聲重者,加荊芥、防風(各一錢);寒熱欲嘔者,加柴胡一錢;咳而嘔惡,疹現未透者,加前胡、蟬蛻(各一錢),杏仁(二錢),檉柳(三錢);熱甚嘔吐,現斑者,加豆豉、蟬退、升麻(各一錢),乾葛(錢半),解托之;斑疼現而難發,或發而熱甚難化,或咽喉腐爛,臭穢痛甚,俱加重石膏(至二三兩),併入連翹(錢半),花粉元參(各二三錢),知母(酒炒,錢半);若斑色紫赤,並加紫草(酒拌,三錢),青黛(一錢),以化之,兼保咽喉;風涎壅盛,腫甚欲閉者,必加全蠍(去尾勾,酒洗,炙脆,研,五七枚);痛甚湯水難嚥者,加山豆根(一錢);痰鳴氣喘,加葶藶(隔紙焙研,一錢),並前胡、杏仁;腐爛不能收口,加川貝母,(去心研末,調下二錢);如兼口疳齒腐,加青黛,倍石膏;外邪輕,而本原陰虛火炎咽痛者,去□□殭蠶,重用元參(三四錢),黃柏(鹽水炒一錢),知母(鹽水炒錢半);咽喉腐爛,外無寒熱,但內火上熏,本原虛,而清之不退,飲食不進,倦怠脈虛,可加人參(三、五分);若喉證舌強,或口噤不語,昏憒躁擾,循衣撮空,妄見鬼神,二便自遺,不知人事者死。如咽喉腫閉,口緊,藥飲難入者,取雞翎抄後方奪命散,探入喉中,攪去涎痰。

外用紫蘇、長蔥、檉柳煎湯,大手中蘸濕,乘熱揉其兩腮,圍其頸項,使藥氣侵入,亦可寬鬆。然後可進湯藥。健曰:咽喉要害之地,為病最危,雖輕亦當慎重。若誤投藥石,妄施刀針,不禁葷酒,鮮不害命。方書論證不一,須辨內傷外感。咽痛喉證各別,皆因五志之火內郁,六淫之邪外觸。

從內傷者勢緩,從外感者勢急。發於喉,則痰壅氣閉而悶絕。發於咽,則腐痛不食而暴亡。若猝然陡發,頃刻畢命者,別感惡厲之氣,雖有神丹,亦難救也。其四時不正,流行傳染,及傷寒伏熱上僭,致患斯證。寒熱交作,或斑疹並現,總以半表半裡論治。究足少陽陽明,手太陰三經為主。

不可相循俗習,擅用荊、防、麻、桂,足太陽辛溫之表劑。又不可妄投芎、歸、芍、地,足厥陰酸溫之斂劑。更不可浪進芩、連、梔、柏,手足三陰苦寒之瀉劑。並不可憑仗刀、針,驟開瘡口,使先引爛,難以收拾。法惟辛涼以散邪,解肌以化毒,大忌辛溫香燥,貽人夭殃。

白話文:

救急解毒湯(出自《易窗》)

這帖藥方是用來治療傷寒、時氣(流行性疾病)、感冒風邪疫毒引起的,突然發作的喉風(急性咽喉腫痛)和咽痛、腹脹,同時伴有怕冷發熱、咳嗽噁心,甚至還會出現斑疹等危急重症。

藥方組成:炒過的牛蒡子(磨成粉,約11克)、薄荷葉(約4克)、桔梗(約6克)、生甘草(約4克)、橘紅(約4克)、木通(約4克)、射干(約4克)、洗淨炒過的殭蠶(磨成粉,約8-11克)、生石膏(搗碎,約23-28克)。用清水稍微煎煮,趁熱服用,通常服用二三劑就能痊癒。

根據不同症狀加減藥物:

  • 如果咳嗽,加入杏仁(去皮尖,磨成粉,約8克)。
  • 如果發高燒、頭痛、鼻塞、感冒聲音變重,加入荊芥和防風(各約4克)。
  • 如果忽冷忽熱、想吐,加入柴胡(約4克)。
  • 如果咳嗽、噁心、疹子剛出來還沒完全透發,加入前胡、蟬蛻(各約4克),杏仁(約8克)和檉柳(約11克)。
  • 如果高燒很厲害,嘔吐,已經出現斑疹,加入豆豉、蟬蛻、升麻(各約4克)和葛根(約6克)來幫助解毒透疹。
  • 如果斑疹出來得很慢、或者出來了但熱度不退、或者咽喉潰爛、有惡臭而且疼痛劇烈,要大量增加石膏的用量(約75-110克),同時加入連翹(約6克)、花粉和玄參(各約8-11克)、以及用酒炒過的知母(約6克)。
  • 如果斑疹呈現紫紅色,加入用酒拌過的紫草(約11克)和青黛(約4克)來幫助消退,同時保護咽喉。
  • 如果痰涎很多、腫脹嚴重、快要堵塞,必須加入全蠍(去掉尾巴和勾,用酒洗過,炙烤到酥脆,磨成粉,約5-7個)。
  • 如果疼痛劇烈,喝水都困難,加入山豆根(約4克)。
  • 如果痰鳴氣喘,加入葶藶子(隔紙焙乾,磨成粉,約4克),同時搭配前胡和杏仁。
  • 如果潰爛的傷口不能收口,加入川貝母(去掉心,磨成粉,調和後服用約8克)。
  • 如果同時有口瘡和牙齦腐爛,加入青黛,並加倍石膏的用量。
  • 如果外感邪氣比較輕,但本身是陰虛火旺導致的咽喉疼痛,去掉殭蠶,大量使用玄參(約11-15克),加上用鹽水炒過的黃柏(約4克)和用鹽水炒過的知母(約6克)。
  • 如果咽喉潰爛,但身體沒有寒熱症狀,只是體內虛火上炎,無法用清熱藥物退熱,並且食慾不振、疲倦乏力、脈象虛弱,可以加入人參(約2-3克)。
  • 如果喉嚨有問題導致舌頭僵硬,或者牙關緊閉、無法說話、神志不清、煩躁不安、胡言亂語、亂抓亂摸、看到不存在的東西、大小便失禁、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,那就要死了。如果咽喉腫脹堵塞、嘴巴緊閉、藥汁難以進入,就用雞毛沾取後面的「奪命散」,探入喉嚨,攪動去除痰液。

外用方法:

用紫蘇、長蔥、檉柳煎湯,用大塊布巾浸濕,趁熱揉搓兩頰和脖子周圍,讓藥氣滲透,也能緩解症狀,然後再服用湯藥。

總結:

咽喉是人體要害部位,發病非常危險,即使是很輕微的症狀也要慎重對待。如果誤用藥物、隨意使用刀針、不忌葷腥酒,很容易危及生命。醫書上的論述不盡相同,必須區分內傷和外感。咽痛和喉症的病因各不相同,都是因為情志內傷化火,又遭受外邪侵襲導致。

從內傷引起的症狀會比較緩慢,從外感引起的症狀會比較急促。病發於喉嚨,會導致痰液壅塞、呼吸困難而昏厥;病發於咽喉,則會導致潰爛疼痛、無法進食而猝死。如果突然之間發病,很快就死亡的,是感染了更厲害的疫氣,即使有神丹妙藥也很難救治。這種病症通常是季節不正、流行傳染,或者傷寒引起的伏熱上攻導致。寒熱症狀交替出現,或者同時出現斑疹,總的來說要按照半表半裡的原則治療。主要涉及足少陽膽經、陽明胃經和手太陰肺經。

不能按照俗套的做法,隨意使用荊芥、防風、麻黃、桂枝這些足太陽膀胱經的辛溫發散藥。也不可以濫用川芎、當歸、芍藥、地黃這些足厥陰肝經的酸溫收斂藥。更不能隨意使用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黃柏這些手足三陰經的苦寒瀉火藥。也不可以輕易使用刀針,立刻切開瘡口,這樣只會導致潰爛蔓延,難以收拾。治療的原則應該是使用辛涼藥來散邪,解肌化毒,最忌諱辛溫燥烈的藥物,這樣會導致病人夭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