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5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5)

1. 小兒

惺惺散(云岐)

小兒寒邪,及時氣瘟疫,頭痛體疼,壯熱多眠,潮熱煩渴,痰實咳嗽,瘡疹等證。羌活,獨活,柴胡,川芎,枳殼,茯苓,人參(各一錢),前胡,桔梗,天麻,地骨皮,甘草(各五分),生薑(一片),棗(半個),薄荷(少許),煎。(健曰:此方夾雜,雖無大犯,而未為穩當。)

薄荷散

夾驚傷寒,熱極生風。薄荷葉(五分),羌活,麻黃(各一分半),全蠍(去尾鉤,酒洗瓦上炙,二個),天竺黃,殭蠶,白附子(各二分半),每末(一分),水煎服。或加竹瀝少許,鉤藤湯調服亦可。

紅綿散

小兒四時感冒發熱,諸驚丹毒,變蒸等熱。人參(二錢半),天麻,殭蠶,麻黃,全蠍(各二錢),甘草,辰砂(各一錢),每(一錢),入綿胭脂少許煎服。(健曰:此方治小兒本虛邪盛頗精。)

連翹飲《撮要》

三焦積熱,大小便不利,瘡瘍蘊毒各證。連翹,瞿麥,滑石,牛蒡子,車前子,木通,山梔,當歸,黃芩,荊芥,柴胡,赤芍,蟬退,甘草(等分),每二錢,水煎。補遺(健增)

防風通聖散(河間)

風寒暑濕諸邪,表裡三焦壅熱,癰瘍腫瘡,面赤耳疼,頭痛昏暈,二便秘澀皆治。大黃,芒硝,防風,荊芥,麻黃,梔子,芍藥,連翹,甘草,桔梗,川芎,當歸,石膏,滑石,薄荷,黃芩,白朮,分兩隨證酌量,水煎。

羌活勝濕湯(《局方》)

濕氣在表,腰脊重痛,一身盡痛,微熱昏倦,傷風頭痛,通用之方。羌活,川芎,獨活,炙甘草,蔓荊子,藁本,防風,防己,附子,水煎。(濕重者,可加蒼朮、木通。)

獨活湯(丹溪)

風虛瘛瘲,昏憤寒熱,兼治風溫。獨活,羌活,防風,川芎,當歸,細辛,桂心,半夏,人參,石菖蒲,白薇,茯神,遠志,炙甘草,姜,棗,水煎。

小續命湯(《千金》)

剛柔二痙。(健曰:兼治痙證,然亦不見效驗。),桂枝,川芎,人參,附子,麻黃,杏仁,芍藥,防風,防己,黃芩,炙甘草,水煎。

清暑益氣湯(東垣)

太陽中暍,發熱惡寒,身重疼痛,脈弦細芤遲。人參,黃耆,麥冬,五味子,當歸,神麯,黃柏,橘皮,炙甘草,葛根,蒼朮,白朮,青皮,升麻,澤瀉,姜,棗煎。(健曰:方中去神麯、青皮、白朮,加鮮藿香、黃連、滑石為妙。)

八正散(《局方》)

濕熱下注,咽乾口燥,飲水多而小便不利。車前子(炒,研),木通,大黃,萹蓄,甘草梢,山梔,滑石,瞿麥,燈心,水煎。(一方加木香。)

涼膈散(《局方》)

中焦燥實,煩熱斑黃,口渴吐衄,大小便秘。芒硝,大黃,梔子,連翹,黃芩,薄荷,甘草,竹葉,水煎,加蜜服。

清心蓮子飲

士材治腎虛有熱,小便不利,口苦咽乾。石蓮,人參,地骨皮,黃耆,柴胡,赤茯苓,炙甘草,麥冬,車前子,水煎。

白話文:

【小兒】

[惺惺散]

雲岐子的惺惺散用於治療小兒受寒邪侵襲,或遭遇時節瘟疫,症狀包括頭痛、全身疼痛、高燒嗜睡、潮熱煩渴、痰多咳嗽、出疹等。藥方成分包括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川芎、枳殼、茯苓、人參各一錢,前胡、桔梗、天麻、地骨皮、甘草各五分,生薑一片,大棗半個,以及少量薄荷,將其一同煎煮。但有評論指出,這方藥材混雜,雖然沒有大問題,但也不算非常妥當。

[薄荷散]

適用於因驚嚇導致的傷寒,高燒引發抽搐的情況。藥方由薄荷葉五分,羌活、麻黃各一分半,全蠍(去尾鉤,酒洗瓦上烤)二個,天竺黃、僵蠶、白附子各二分半組成,每次取藥末一分,用水煎煮服用。或者加入少許竹瀝,以鉤藤湯調服也是可以的。

[紅綿散]

用於治療小兒四季感冒發熱,各種驚嚇、丹毒、變蒸等熱性疾病。藥方包含人參二錢半,天麻、僵蠶、麻黃、全蠍各二錢,甘草、辰砂各一錢,每次使用一錢,加入少量綿胭脂一同煎煮服用。評論認為,此方對於治療小兒體質虛弱,邪氣旺盛的情況十分精確。

[連翹飲]

根據《撮要》記載,此方用於治療三焦積熱,大小便不暢,瘡痍毒素等症狀。藥方成分為連翹、瞿麥、滑石、牛蒡子、車前子、木通、山梔、當歸、黃芩、荊芥、柴胡、赤芍、蟬蛻、甘草,各藥等量,每次使用二錢,用水煎煮。

[防風通聖散]

河間的防風通聖散用於治療風寒暑濕等邪氣,表裡三焦壅熱,以及膿腫、面部紅腫、耳痛、頭痛、頭暈、二便不通等症狀。藥方成分為大黃、芒硝、防風、荊芥、麻黃、梔子、芍藥、連翹、甘草、桔梗、川芎、當歸、石膏、滑石、薄荷、黃芩、白朮,各藥份量需根據病情酌情調整,用水煎煮。

[羌活勝濕湯]

《局方》中的羌活勝濕湯適用於濕氣在表,腰部和脊椎沉重疼痛,全身疼痛,輕微發燒、昏沉倦怠,風邪導致的頭痛,是一種通用的治療方式。藥方成分為羌活、川芎、獨活、炙甘草、蔓荊子、藁本、防風、防己、附子,用水煎煮。若濕氣較重,可添加蒼朮和木通。

[獨活湯]

丹溪的獨活湯適用於治療風虛瘛瘲,昏沉乏力、寒熱交錯,同時也能治療風溫。藥方成分為獨活、羌活、防風、川芎、當歸、細辛、桂心、半夏、人參、石菖蒲、白薇、茯神、遠志、炙甘草,配合薑、棗,用水煎煮。

[小續命湯]

《千金》中的小續命湯用於治療剛柔兩種痙證。藥方成分為桂枝、川芎、人參、附子、麻黃、杏仁、芍藥、防風、防己、黃芩、炙甘草,用水煎煮。

[清暑益氣湯]

東垣的清暑益氣湯用於治療中暑,症狀包括發熱怕冷、身體沉重疼痛、脈象弦細芤遲。藥方成分為人參、黃耆、麥冬、五味子、當歸、神麴、黃柏、橘皮、炙甘草、葛根、蒼朮、白朮、青皮、升麻、澤瀉,配合薑、棗煎煮。評論建議方中去掉神麴、青皮、白朮,加入新鮮藿香、黃連、滑石效果更佳。

[八正散]

《局方》中的八正散適用於濕熱下注,咽喉乾燥、口渴且喝水多但小便不順的情況。藥方成分為炒車前子(研磨)、木通、大黃、萹蓄、甘草梢、山梔、滑石、瞿麥、燈心,用水煎煮。(另一配方會加入木香。)

[涼膈散]

《局方》中的涼膈散用於治療中焦燥熱實症,症狀包括煩躁、皮膚出現斑點、黃疸、口渴、吐血、鼻出血、大小便不通。藥方成分為芒硝、大黃、梔子、連翹、黃芩、薄荷、甘草、竹葉,用水煎煮後加入蜂蜜服用。

[清心蓮子飲]

士材的清心蓮子飲用於治療腎虛有熱,小便不順,口苦喉乾。藥方成分為石蓮、人參、地骨皮、黃耆、柴胡、赤茯苓、炙甘草、麥冬、車前子,用水煎煮。

[胃苓湯]

宇泰的胃苓湯用於治療燻黃。藥方成分為蒼朮、厚朴、炙甘草、陳皮、豬苓、澤瀉、茯苓、肉桂,配合薑、棗煎煮。(此方是將平胃散和五苓散結合,因此得名。)

[歸脾湯]

《濟生》中的歸脾湯用於補益心脾,特別適用於傷寒後期汗出、下痢,心神恍惚,食慾減退,恢復期調理的妙方。對時節外感、各種疾病後的康復都適合。藥方成分為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當歸、棗仁、茯神、遠志、炙甘草、木香、龍眼肉,配合薑、棗一同煎煮。同時適用於勞累過度後的恢復,以及精神疲憊。

[三拗湯]

適用於表寒喘咳。藥方成分為麻黃、杏仁、炙甘草,用水煎煮。

[八珍湯]

用於同時補氣血。即是將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的藥方完全結合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