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4)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4)
1. 婦人
桂枝紅花湯(《活人》)
婦人傷寒,發熱惡寒,拘急,口燥舌乾。桂枝,芍藥,甘草(炙,各三兩),紅花(一兩),每五錢,加姜煎。
阿膠散(《活人》)
妊孕傷寒,安胎。阿膠(炒),桑寄生,白朮,茯苓,人參(等分),細末。每二錢,黏米飲調服,日再。
(白朮散),治證同上。白朮,黃芩(等分),為末。每三錢,入姜三片,棗一枚,煎服。惟四肢厥冷,陰證忌服。
蘇木湯
妊娠傷寒,或中時氣,灑浙寒慄,悸噦。蘇木,赤芍,橘皮,黃芩,黃連,炙甘草(各一兩),每五錢,水煎。(健曰:妊娠傷寒時氣,不論寒熱,必以保胎,為無傷動其氣血。此蘇木、赤芍,專工破血,豈可用乎?成方中,常有混雜之弊,而《活人書》方法更多謬誤,此斷不可用也。
黃龍湯(《活人》)
妊娠傷寒,寒熱脅痛,嘔逆痰氣,及經水適來適斷,產後風入胞宮,寒熱如瘧。即小柴胡去半夏薑棗。(一方)柴胡(五錢),黃芩,甘草(各二錢),赤芍(三錢),水煎。(健曰:柴胡少則升,中則和,多則降,妊娠豈可重用乎?赤芍破血狠味,更不宜用。於此見朱奉議之所學,往往多謬,無足取。
旋覆花湯
妊娠傷寒,頭目旋疼,壯熱,心躁。旋覆花,赤芍,甘草(炙,各五錢),白朮,黃芩,人參,麻黃(各七錢半),前胡,石膏(各一兩),每(四錢),姜(三片),煎。(健曰:此方去赤芍用。)
芍藥湯
妊娠傷寒,自利腹痛,脈沉,太陰病。芍藥(酒炒),白朮(土炒),茯苓,炙甘草(各二錢半),水煎。
桂心牡蠣湯
產後頭痛發熱,及腹內拘急,疼痛。桂心(六錢),牡蠣(煅),白芍,地黃(各一兩),黃芩(四錢),每五錢,水煎服。
竹葉防風湯
產後傷風,發熱面赤,喘,頭疼。竹葉(半把),葛根(兩半),防風,桔梗,桂枝,人參,炙甘草(各五錢),每四錢,姜(三片),棗(二枚),煎。
神功丸
三焦氣壅,六腑風熱,大便不通。大黃(三兩),河子皮(二兩),麻仁(五兩),人參(五錢),蜜丸梧子大。溫水下二十丸,日三服。產後大便秘者,米飲下十丸。
黑神丸
溫疫時氣,有積食者。巴豆(一兩,急流水二碗,浸一宿,煮三五十沸,冷取,去心膜,拭乾,研如膏。厚紙包,重物壓去油,取淨粉。)五靈脂(研細末),杏仁(炒),大戟(去皮,生用),三稜(各五錢),豆豉(二兩,研),共為極細末,入巴豆、杏仁同研勻,入飛面(半匙),井花水調如糊,杵二三千下,丸綠豆大,曬乾收藏。傷寒有積食,脈沉結,身體不熱者,即下之,薑棗湯吞數丸。
若身熱,服此即為結胸痞氣。(健曰:此猛利之藥,不宜浪用。)
白話文:
【婦人】
- 桂枝紅花湯(出自《活人》)
婦女罹患感冒,出現發燒畏寒、身體緊繃、口乾舌燥的症狀。藥方包括桂枝、芍藥、炙甘草各90克,紅花30克,每次取5錢,加入薑一同煎煮。
- 阿膠散(出自《活人》)
懷孕婦女感染風寒,需安胎。藥方包括炒過的阿膠、桑寄生、白朮、茯苓、人參,份量相同,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2錢,以粘米飲調和服用,每日兩次。
-
白朮散,治療病症與上述相同。藥方包括白朮和黃芩,份量相同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3錢,加入薑三片、棗一枚,煎煮服用。但四肢冰冷、陰證患者忌服。
-
蘇木湯
懷孕婦女感染風寒或季節性流行病,出現寒戰、心跳加速、噁心的症狀。藥方包括蘇木、赤芍、橘皮、黃芩、黃連、炙甘草各30克,每次取5錢,用水煎煮。
- 黃龍湯(出自《活人》)
懷孕婦女感染風寒,出現寒熱交錯、脅痛、嘔吐、痰多的症狀,或是月經突然來臨或停止,產後風邪進入子宮,寒熱如瘧疾。藥方是小柴胡湯去掉半夏、薑、棗。柴胡5錢,黃芩、甘草各2錢,赤芍3錢,用水煎煮。
- 旋覆花湯
懷孕婦女感染風寒,出現頭痛、眼花、高熱、心煩的症狀。藥方包括旋覆花、赤芍、炙甘草各15克,白朮、黃芩、人參、麻黃各22.5克,前胡、石膏各30克,每次服用12克,加入薑3片煎煮。
- 芍藥湯
懷孕婦女感染風寒,出現腹瀉腹痛,脈象沉,屬於太陰病症。藥方包括酒炒的芍藥、土炒的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各6.25克,用水煎煮。
- 桂心牡蠣湯
產後頭痛發燒,以及腹部緊繃疼痛。藥方包括桂心18克,煅牡蠣、白芍、地黃各30克,黃芩12克,每次取15克,用水煎煮服用。
- 竹葉防風湯
產後受風,出現發燒臉紅、喘息、頭痛。藥方包括半把竹葉,葛根30克,防風、桔梗、桂枝、人參、炙甘草各15克,每次服用12克,加入薑3片、棗2枚煎煮。
- 神功丸
三焦氣滯,六腑風熱,大便不通。藥方包括大黃90克,河子皮60克,麻仁150克,人參15克,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溫水送服20丸,每日三次。產後大便乾結者,以粘米飲送服10丸。
- 黑神丸
溫疫時節,有食物積滯。藥方包括巴豆30克(急流水浸泡一夜,煮沸數十次,冷卻後去心膜,擦乾,研成膏狀,用厚紙包裹,重物壓榨去除油脂,取出純淨粉末)、五靈脂(研磨成細末)、杏仁(炒)、大戟(去皮,生用)、三稜各15克,豆豉60克(研磨),混合所有材料研磨至極細,加入巴豆、杏仁一起研磨均勻,再加入飛面(半匙),用井花水調成糊狀,攪拌數千下,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曬乾保存。感染風寒且有食物積滯,脈象沉結,身體不發熱者,即可服用,薑棗湯吞服數丸。
如果身體發熱,服用此藥會導致胸痞氣結。此為強烈的藥物,不宜隨意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