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2)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2)
1. 時行疫癘
至謂不問陰陽,無不取效,決無是理。後世以過信蘇長公,故施聖散子,殺人者屢矣。嗟乎!可不慎哉。健曰:凡時疫流行,必兼溫暑,法當清涼解毒,豈宜辛熱助勢?此或為寒疫而設,偶爾得中,留為成方。若輕用之,必禍不旋踵。)
老君神明散(《活人》)
闢疫法。烏頭(四兩,炮),桔梗(二錢半),白朮(一錢),為末,絳囊盛佩之,同居閭里,皆不染疫。或酒服方寸匕,取汗,即瘥。
藜蘆散(即《千金》之赤散)
硃砂(另研),桂枝,附子(各六兩),丹皮,皂角(各兩六銖),乾薑,羊躑躅,藜蘆(各一兩),細辛(十八銖),為末,絳囊佩方寸匕於臂,男左女右。已病者,納米大(一粒),於鼻中,酒服一錢,取汗。
務成子螢火丸(一名武威丸)
闢疫癘惡氣,百鬼狼虎,蛇虺蜂蠆諸毒,及五兵盜賊凶害。雄黃,雌黃(各二兩),羚羊角,鍛灶灰,鐵捶柄(入鐵處燒焦者各兩半),螢火蟲,鬼箭羽,刺蒺藜,礬石(各一兩),為末。以雞子黃,並雄雞冠一具,搗和丸,如杏仁大。作三角絳囊,盛五丸,係臂上,並掛門戶上。
屠蘇酒(《千金》)
大黃,川椒,桔梗,桂心,防風(各五錢),川烏,白朮,菝葜(各一錢),銼碎,絳囊盛之。除夕懸井中,令沉至泥,元旦出之,將囊浸酒中,略煎,向東方飲之,從小者先飲而上,仍棄囊於井中。(菝葜,即澤蘭,詩謂:採蘭水上,以拔除不祥。)
孔聖闢疫丹(彭氏)
臘月念四夜五更,取井水,盛淨器,量人口數,取乳香塊,如數浸水中,至歲朝五更燉溫。從幼至長,每人以乳香一小塊,飲水三呷嚥下,則一年不患時疫。(此方孔氏用之,至今不轍。)
闢瘟丹
蒼朮,絳香,青木香,安息香,桃木香,柏葉,白芷,皂角,虎頭骨(等分),棗肉搗和丸,如彈子大,硃砂為衣。除夕及元旦,慢火焚之。
外臺闢疫方,硃砂(一兩),研細,白蜜和丸,麻子大。元旦平明,向東,一家大小,各吞三七丸。忌食諸肉,並勿近齒。
(肘後方),正月上寅日,取女青末(三兩),紅絹縫三角囊,盛系帳前,即闢疫。(一方)東行桃枝,細銼,煮湯,閤家澡浴佳。(一方)水磨雄黃,塗鼻上,或水飛雄黃末,吹鼻孔中。(一方)光明雄黃,研細,以筆蘸點鼻內兩旁陷中,則疫不能入。雖與病者同床,亦不相染。
(一方)明雄黃(一塊),絳囊盛,系頂心。(重五錢可用。)一方赤小豆同黏米,浸入水缸中,每日取飲。(一方)貫仲浸水,日汲飲。(一方)上好香油,塗鼻中。
五症丹(《醫統》)
治疫如神。黃芩(乙庚年為君),黃柏(丙辛年為君),黃連(戊癸年為君),山梔(丁壬年為君),甘草梢(甲已年為君),香附,紫蘇(俱為臣),上七味,生研末,(除當年為君者,倍用,余各減半。)再以大黃(三倍)濃煎,去渣,熬膏,和藥搗丸如雞子大。加硃砂雄黃(等分)為末,為衣,再裹金箔於外。
白話文:
關於時疫,如果說不論體質陰陽都有效,那絕對沒有道理。後世因為過於相信蘇東坡,所以使用聖散子,導致很多人因此喪命。唉!這實在是不可不謹慎啊!我認為,凡是時疫流行,必定兼帶溫熱暑氣,治療方法應當以清涼解毒為主,怎麼能用辛辣溫熱的藥來助長邪氣呢?聖散子或許是為了寒疫而設,偶爾用對了,就把它當成了固定的藥方。如果輕易使用,災禍很快就會降臨。
老君神明散(出自《活人》)
這是一個避疫的方法。用炮製過的烏頭四兩、桔梗二錢半、白朮一錢,磨成粉末,裝在紅色的布袋裡佩戴,即使與疫病流行地區的人同住,也不會被傳染。也可以用酒送服一小勺,使身體發汗,病就會好。
藜蘆散(也就是《千金方》中的赤散)
用另外研磨的硃砂、桂枝、附子各六兩,丹皮、皂角各兩六銖,乾薑、羊躑躅、藜蘆各一兩,細辛十八銖,磨成粉末,裝在紅色布袋中,佩戴在手臂上,男性戴左臂,女性戴右臂。已經生病的人,將像米粒大小的藥粉塞入鼻中,再用酒送服一錢,使身體發汗。
務成子螢火丸(又名武威丸)
這個藥丸可以驅除疫病邪氣,以及各種鬼怪、野獸、毒蟲的侵害,還有盜賊和兵器的傷害。用雄黃、雌黃各二兩,羚羊角、燒過的灶灰、鐵鎚柄(燒焦鐵接合處的部份)各兩半,螢火蟲、鬼箭羽、刺蒺藜、礬石各一兩,磨成粉末。加入雞蛋黃和一個雄雞冠,搗爛混合做成丸子,像杏仁那麼大。用紅色的布做成三角形的袋子,裝五個藥丸,繫在手臂上,也可以掛在門戶上。
屠蘇酒(出自《千金方》)
用大黃、川椒、桔梗、桂心、防風各五錢,川烏、白朮、菝葜各一錢,將這些藥材切碎,裝在紅色的布袋中。在除夕夜將布袋沉入井底的泥中,元旦取出,將布袋放入酒中稍微煎煮,然後向東方飲用,從年紀最小的人開始喝,由小到大,喝完後把布袋扔回井中。(菝葜就是澤蘭,詩經裡說:「採蘭水上,可以去除不祥。」)
孔聖闢疫丹(彭氏提供的方子)
在臘月二十四的晚上五更時分,取井水,用乾淨的容器盛裝。按照家裡的人數,取相同數量的乳香塊浸泡在水中,到元旦五更時分加熱溫熱。從年紀最小的人到年紀最大的,每人取一小塊乳香,喝水三口嚥下,這樣一年都不會得時疫。(這個方子孔氏使用過,至今仍然有效。)
闢瘟丹
用蒼朮、絳香、青木香、安息香、桃木香、柏葉、白芷、皂角、虎頭骨等分,磨成粉末,再用棗肉搗爛混合做成丸子,像彈珠大小,外面裹上一層硃砂。在除夕和元旦,用慢火焚燒。
《外臺秘要》中的避疫方
用硃砂一兩,磨成細粉,加入白蜂蜜混合做成丸子,像麻子那麼大。在元旦清晨,面向東方,全家大小每人吞服二十一粒。忌吃各種肉類,而且不要讓藥丸碰到牙齒。
《肘後方》中的避疫方法
正月上旬的寅日,取女青末三兩,用紅色的絲綢縫製成三角形的袋子,裝起來掛在帳前,就可以避開疫病。(另一個方法)取向東生長的桃枝,切碎煮湯,全家用來沐浴。(另一個方法)用水磨雄黃塗在鼻子上,或者把水飛雄黃末吹入鼻孔中。(另一個方法)把明雄黃磨成細粉,用毛筆蘸著點在鼻孔兩旁的凹陷處,這樣疫病就不能侵入。即使和病人同床,也不會被傳染。
(另一個方法)用一塊明雄黃,用紅色的布袋裝起來,繫在頭頂。(五錢重就可以用。)另一個方法)把紅小豆和黏米一起浸泡在水缸中,每天取水飲用。(另一個方法)用貫仲浸泡在水中,每天取水飲用。(另一個方法)用上好的香油塗在鼻孔中。
五症丹(出自《醫統》)
這個藥丸治療疫病非常有效。黃芩(乙庚年為君藥)、黃柏(丙辛年為君藥)、黃連(戊癸年為君藥)、山梔(丁壬年為君藥)、甘草梢(甲己年為君藥),加上香附和紫蘇(都為臣藥),以上七味藥材,研磨成粉末。(除了當年為君藥的藥材,加倍使用,其他藥材都減半)。再用大黃(三倍)濃煎,去除藥渣,熬成膏狀,和藥粉混合搗成丸子,像雞蛋那麼大。再加入硃砂和雄黃(等分)磨成粉末做成藥丸的外衣,最後在外層裹上金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