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22)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22)
1. 壞病
鱉甲散(《活人》)
八九日不差,諸藥不效,名壞證。鱉甲,升麻,前胡,黃芩,犀角,烏梅,枳實(各七分),生地(一錢),甘草(五分),水煎。
羊肉湯(韓氏)
當歸,白芍,牡蠣(各一兩),姜(二兩),桂(七錢),龍骨(五錢),附子(四錢),共搗,每末一兩,精羊肉四兩,蔥白五寸,水煎將半,絞汁服。
白話文:
【壞病】
若病情持續八九天未見好轉,各種藥物治療也無效果,這被稱為「壞病」。治療上可用「鱉甲散」:所需藥材有鱉甲、升麻、前胡、黃芩、犀角、烏梅、枳實各七分,生地一錢,甘草五分,用水煎煮服用。
另外,還有「羊肉湯」可用於治療:所需藥材有當歸、白芍、牡蠣各一兩,薑二兩,肉桂七錢,龍骨五錢,附子四錢,將這些藥材研磨後,每次取一兩的份量,加上四兩的精羊肉和五寸長的蔥白,用水煎煮至一半,然後絞汁服用。
2. 吐蛔
理中安蛔飲(節庵)
人參(三錢),白朮,茯苓,乾薑(各錢半),川椒(十四粒),水煎。若末止,再加黃連、黃柏(各五分)、川椒(甘四粒);足冷甚者,加附子(五分),至二三錢,量病酌用。
白話文:
【治療蛔蟲引起的嘔吐】
使用理中安蛔飲來進行治療(此方由節庵提供)
所需藥材及劑量如下:
- 人參:約9公克
- 白朮、茯苓、乾薑:各約4.5公克
- 川椒:14粒 先用水煎煮以上藥材。
如果症狀未見好轉,可再加入:
- 黃連、黃柏:各約1.5公克
- 川椒:再加4粒 對於肢體極度冰冷的人,還可以加入:
- 附子:從1.5公克開始,最多可加到6至9公克,具體劑量需根據病情來決定。
3. 兩感
大羌活湯(東垣)
兩感元氣實,感之輕者,猶可治之。羌活,獨活,防風,防己,黃芩,黃連,蒼朮,白朮,細辛,炙草(各六分),川芎,知母,生地(各二錢),水煎,熱服,連用二三劑。若有他證,遵仲景法。
沖和靈寶飲(節庵)
兩感傷寒,陽先起受病多者,以此探之。上方去獨活、防己、蒼朮、黃連、白朮、知母,增柴胡、乾葛、白芷、石膏。
白話文:
【兩感】
大羌活湯(東垣)
當兩感且元氣充足,感染病情較輕時,仍有治療的可能性。藥方如下: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防己、黃芩、黃連、蒼朮、白朮、細辛、炙草各六分,川芎、知母、生地各二錢,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,連續使用二至三劑。若出現其他症狀,應遵循張仲景的治療原則。
沖和靈寶飲(節庵)
對於兩感的傷寒情況,如果陽氣先受損且病情較重,可用此方進行治療。以上方去掉獨活、防己、蒼朮、黃連、白朮、知母,加入柴胡、乾葛、白芷、石膏。
4. 狐惑百合目赤黑
甘草瀉心湯(《金匱》)
較傷寒論中方,多人參三兩。
雄黃熏法
雄黃為末,二瓦合之燒,向肛熏。
治狐惑湯(《千金》)
黃連,薰草(各四兩),白酢漿(一斗),漬一宿,煮二升,分三眼。
百合知母湯(《金匱》)
百合(七枚,擘),知母(三兩),先以水洗百合,漬一宿,去白沫,更以泉水二升,煮取一升,去渣。別以泉水二升,煮知母取一升,去滓。合和煎取一升五合,分溫再服。
滑石代赭湯
百合(七枚,擘),滑石(三兩,碎),代赭石(如彈子大一塊碎),先以水如上法漬洗百合,煎取一升,去滓,別以泉水二升煎二石,取一升,濾去屑,合和重煎。取一升五合,分溫再服。
百合雞子湯
百合(七枚,擘),雞子黃(一枚),先以水如上法,漬百合,煎取一升,去滓,內雞子黃攪勻,煎五分,溫服。
百合地黃湯
百合(七枚,擘),生地(一斤,搗汁),以水如上法,漬百合,煎取一升,去渣。內地黃汁,煎取一升五合,分溫再服。中病,勿更服,大便當如漆。
百合洗方
百合(一升),水一斗,漬一宿。以洗身,洗已,食煮餅,勿以鹽豉也。(取汁浸病人身,忌食鹽醬,則可食白粥與白湯也。
栝蔞牡蠣散
栝蔞根,牡蠣(熬,等分),為細末,飲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
百合滑石散
百合(一兩,炙),滑石(三兩),共為細末,飲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當微利者,止服,熱則除。(大小便已利,則止服,此方本治小便赤澀,臍下堅急。)
赤小豆當歸散
赤小豆(三升,浸出芽曬乾),當歸(三兩),共杵為散。漿水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
雄黃銳散(《活人》)
下部䘌瘡。雄黃,苦參,青葙子,黃連(各兩半),桃仁(二錢半),為末,生艾汁丸如棗核。綿裹內下部。
雄黃丸
狐惑上攻下蝕,及便膿血。雄黃,當歸(各七錢半),蘆薈,麝香(各二錢半),檳榔(五錢),共末,麵糊丸梧子大。粥飲下十五丸,日三服。
桃仁湯(《活人》)
治䘌。槐子,艾葉,桃仁(炒,各二錢),棗(三枚),煎。
黃連犀角湯
傷寒及諸病後,有瘡出下部。黃連(五錢),犀角(一兩),木香(二錢半),烏梅(七個),水煎。
百合病腹中滿痛方(仁齋)
百合(二兩),炒黃為末,白湯下二錢,日三服。
柴胡百合湯(節庵)
百合勞復,食復及瘥後,昏沉發熱,錯語失神。柴胡,黃芩,人參,甘草,知母,生地,陳皮,百合(一方無生地、陳皮,入芍藥、茯苓、鱉甲、薑、棗煎),渴加花粉;煩躁加山梔;微頭疼加羌活川芎;嘔吐,加薑汁製半夏;滿悶,加枳、桔;水停心下,加豬苓;腹中如雷鳴,加煨姜;有表證,去茯苓,加蒼朮、川芎微汗之,有里證,去茯苓、知母,加大黃。陽毒(即極熱證。
白話文:
狐惑病、百合病、眼睛紅腫發黑的治療方法
甘草瀉心湯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
這個方子和《傷寒論》中的甘草瀉心湯相比,人參的用量增加到三兩。
雄黃熏法
將雄黃磨成粉末,放在兩個瓦片中一起燒,然後用煙熏肛門部位。
治療狐惑病的藥湯(出自《千金方》)
黃連、薰草各四兩,加入白醋漿一斗浸泡一夜,然後煮沸成兩升,分三次服用。
百合知母湯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
百合七枚(掰開),知母三兩。先用水洗百合,浸泡一夜,去除白沫,再加入泉水兩升煮成一升,去除藥渣。另外用泉水兩升煮知母,取一升,去除藥渣。將兩種藥汁混合在一起煎煮成一升五合,分溫服。
滑石代赭湯
百合七枚(掰開),滑石三兩(搗碎),代赭石一塊(如彈子大小,搗碎)。先用水像之前的方法一樣浸泡清洗百合,煎煮成一升,去除藥渣。另外用泉水兩升煎煮代赭石,取一升,過濾去除雜質,將兩種藥汁混合在一起再次煎煮。取一升五合,分溫服。
百合雞子湯
百合七枚(掰開),雞蛋黃一個。先用水像之前的方法一樣浸泡百合,煎煮成一升,去除藥渣,加入雞蛋黃攪拌均勻,再煎煮五分即可溫服。
百合地黃湯
百合七枚(掰開),生地一斤(搗汁)。先用水像之前的方法一樣浸泡百合,煎煮成一升,去除藥渣。加入生地黃汁,煎煮成一升五合,分溫服。病癒後,不要再服用,大便應像漆一樣黑。
百合洗方
百合一升,加入水一斗浸泡一夜。用來洗身,洗完後,吃煮餅,不要加鹽和豆豉。(將藥汁浸泡病人身體,忌食鹽醬,則可以吃白粥和白湯。)
栝蔞牡蠣散
栝蔞根和煅燒過的牡蠣等量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小勺(方寸匕),每天三次。
百合滑石散
炙烤過的百合一兩,滑石三兩,一起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小勺(方寸匕),每天三次。如果出現輕微腹瀉,就停止服用,熱症就會消除。(大小便通暢後就停止服用,這個方子本來是治療小便赤澀、肚臍下部堅硬緊迫的。)
赤小豆當歸散
將赤小豆三升浸泡發芽後曬乾,當歸三兩,一起搗成散。用米漿水服用一小勺(方寸匕),每天三次。
雄黃銳散(出自《活人書》)
治療下部生瘡。雄黃、苦參、青葙子、黃連各二兩半,桃仁二錢半,一起磨成末,用新鮮艾葉汁做成棗核大小的丸子,用棉花包裹後塞入下部。
雄黃丸
治療狐惑病向上侵犯、向下侵蝕,以及大便帶膿血。雄黃、當歸各七錢半,蘆薈、麝香各二錢半,檳榔五錢,一起磨成末,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用粥水送服十五丸,每天三次。
桃仁湯(出自《活人書》)
治療肛門生瘡。槐子、艾葉、桃仁(炒過)各二錢,紅棗三枚,一起煎煮。
黃連犀角湯
治療傷寒或其他疾病後,下部長瘡。黃連五錢,犀角一兩,木香二錢半,烏梅七個,用水煎煮。
百合病腹中脹滿疼痛的方子(出自《仁齋直指方》)
百合二兩,炒黃磨成末,用白開水送服二錢,每天三次。
柴胡百合湯(出自《醫學節庵》)
治療百合病康復後,因勞累或飲食不當復發,出現昏沉、發熱、胡言亂語、精神失常等症狀。柴胡、黃芩、人參、甘草、知母、生地、陳皮、百合(有的方子沒有生地和陳皮,加入芍藥、茯苓、鱉甲、生薑、紅棗煎煮),如果口渴,加入花粉;如果煩躁,加入山梔;如果輕微頭痛,加入羌活、川芎;如果嘔吐,加入用薑汁炮製過的半夏;如果胸悶,加入枳實、桔梗;如果心下停滯水液,加入豬苓;如果腹中雷鳴,加入煨過的生薑;如果有表證,去掉茯苓,加入蒼朮、川芎微微發汗;如果有里證,去掉茯苓、知母,加入大黃。陽毒(指極熱的病症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