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11)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11)
1. 變通抵當方
代抵當丸
大黃(四兩),桃仁(六十個,炒,研),芒硝,生地,歸尾,穿山甲(炒,各一兩),桂(三錢),為末,煉丸梧子大,畜血在上,丸如芥子大。仰臥去枕以津咽之。中焦食遠,下焦空心,俱煎百勞水下。如血成積,攻之不動,去歸、地,加廣茂一兩、桂七錢。
生地黃湯(韓氏)
病人七八日後,脈沉遲微細,膚冷臍下滿,或喜忘,或狂躁,大便實而色黑,小便自利畜血也。老年及虛弱人,俱宜此。生地黃(自然汁一升,無則用乾者,末,二兩),生藕(自然汁半升,無則用刺薊汁半升,無則薊末一兩),藍葉(一握,或乾末一兩,此藍,應是紅藍),虻蟲(三十個,炒,去翅、足),水蛭(十個,炙),大黃(一兩),乾漆(炒,令煙盡),桃仁(各五錢,炒,研),水三升,慢火熬至二升,分三服,冷飲。至半日許,未下,再服。
無二汁,增水煎。(宇泰:抵當丸,其中虻蟲、水蛭,性猛厲,不若四物湯,加酒浸大黃各半下之之妙。)
海蛤散(《活人》)
婦人傷寒,血結胸膈,按之痛不可近。海蛤,滑石甘草(炙,各一兩),芒硝(半兩),共細末,每二錢,雞子清調下。小腸通利,則胸膈血散;膻中血聚,則小腸壅,故血不流行。服此,小便利而血行矣。然後桂枝紅花湯,發其汗則愈。
婦人血結胸,法當刺期門,仲景治法疑無此方,然其言頗有理,姑存焉。
白話文:
[變通抵當方]
代抵當丸:大黃四兩,桃仁六十個(炒過並研碎),芒硝,生地,歸尾,穿山甲(炒過,各一兩),桂三錢,磨成粉末後,製成梧桐籽大小的藥丸。如果畜血在上方,則製成芥菜籽大小的藥丸。平躺無枕頭,以口水吞服。在中焦食消化後,或下焦空腹時,都可用百勞水煎煮服用。如果血塊凝固,一般的治療方法無法消解,去掉歸、地,增加廣茂一兩和桂七錢。
生地黃湯(韓氏):病人在病後七八天,脈象沉遲且微細,皮膚冰冷,肚臍下方脹滿,可能健忘,或出現狂躁,大便硬且色黑,小便卻正常,這是蓄血的症狀。老年人或體質虛弱的人,都適合使用這個方子。生地黃(自然汁一升,若沒有可使用乾燥品,磨成末,二兩),生藕(自然汁半升,若沒有可使用刺薊汁半升,若亦無,則使用薊末一兩),藍葉(一把,或乾燥品,磨成末,一兩,此藍應該是指紅藍),虻蟲(三十個,炒過,去掉翅膀和腳),水蛭(十個,烤過),大黃(一兩),乾漆(炒過,讓煙完全散盡),桃仁(各五錢,炒過並研碎),用水三升,用慢火熬至剩兩升,分成三次服用,冷飲。約半日後,如果還未排泄,可以再次服用。
如果沒有前述的兩種汁液,可以增加水量來煎煮。(宇泰:抵當丸中的虻蟲和水蛭性質猛烈,不如四物湯加上酒浸泡的大黃一半來得有效。)
海蛤散(《活人》):婦女得了風寒,血液在胸膈部凝結,按壓會感到疼痛。海蛤,滑石,炙甘草(各一兩),芒硝(半兩),共同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雞蛋清調和吞服。小腸通暢,胸膈的血液就會分散;膻中部位血液聚集,小腸就會阻塞,所以血液無法正常流動。服用此藥,小便會變得順暢,血液也就開始流動了。之後再服用桂枝紅花湯,發汗就能痊癒。
婦女的血液在胸部凝結,根據醫理應當針刺期門穴。仲景的療法治法或許並無此方,然而他所說的確實有道理,暫時保留這個療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