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8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四 (8)

1. 變通白通通脈四逆湯

加味四逆湯(仁齋)

附子(一枚,炮去皮臍),炮姜(三錢),人參(二錢),炙甘草(一錢),水煎溫服。如煩躁嘔逆,作渴,水浸冰冷與之。面赤者,加蔥(九莖)。

霹靂散(《活人》)

傷寒陰盛隔陽,身熱面赤,煩躁不能飲水,脈沉細,或伏絕。附子(一枚炮),細茶(三錢),水煎,入蜜二匙,待冷服之,須臾得睡,汗出立愈。

(孫兆方:)附子(一枚),燒存性,為末,作一服,蜜水調下。此藥能通散寒氣,然後熱氣上行,汗出而愈。又云:陰極發躁,欲坐井中,或欲投水中,脈沉微,足冷,復不能飲水者,孫氏此散救之。再以艾湯下硫黃末二三錢,熏洗,霎時汗出而愈,此方救人最驗。健曰:陽煩陰躁,極難分別,須察脈微足冷,不能飲水,方是陰躁,始可投此。

破陰丹(《本事》)

火焰散(《活人》)

返陰丹(《活人》)

丹砂丸(《活人》)

回陽丹(《活人》)

半硫丸(《活人》)

金液丹(《活人》)

黑錫丹(《活人》)

健按:上方,《活人書》稱能治傷寒直中諸四逆陰證,為神妙之藥。然其中金石猛烈之味居多,非王道之法。雜病尚難用之,何況傷寒危急之候?仲景書所不載。而硫黃、水銀、太陽、太陰、玄精等石,皆燥熱悍劑,考之《本草》,絕與傷寒陰證無涉,投之豈能有效?若制煉不精,必致惹禍匪輕,萬不可著相於此,而率意妄行,功則未必,害即隨之。因前輩既有諸方,但存其名,而不錄其藥者,恐後來之士,好奇弄巧,浪試以誤人耳。

慎之!

蔥熨法

治氣虛陽脫,體冷無脈,氣息欲絕,不省人事。及傷寒陰厥,百藥不效者。

用大蔥以線纏如臂大,切去根葉,存白,長二寸許。先以火灼一面,令通熱,乃以熱面,熨病人臍上、臍下。次以熨斗貯火,熨蔥上面,令蔥氣入肌肉中。須作三四餅,壞即易之,良久病人當漸醒,手足溫,有汗即瘥。更服四逆輩以溫其內。(昔有人傷寒,冥不知人,四體堅冷如石,藥不可入,用此而瘥。

熨而手足不溫者,不治。)一法,取蔥白搗爛作餅,先以麝香半分,填臍中,放蔥餅熨之,連換四餅,稍蘇,灌以薑汁,服回陽急救湯。如不醒,再灸關元、氣海二三十壯,使熱氣通於內,逼其寒邪外出,以復陽氣。

艾灸法

陰毒沉困之極,六脈附骨,按之方有,舉之即無,一息八至以上,或不可數,至此,則藥亦難效矣。但於臍下灼艾二三百壯;如手足不和緩者,不可治矣。倘得和緩,以還陽散及熱藥助之。若陰氣散,陽氣轉,則漸減熱藥而和之。

又法陰證面如刀刮,四逆,爪甲青,面黑,身體如冰,灸氣海(臍下一寸五分)丹田(臍下二寸)關元(臍下三寸),艾炷各五十壯,甚者至二百壯,以手足漸溫,人事漸省為可治。又曰:積陰盛於下,則微陽消於上,故其候爪甲青面黑,四肢沉重逆冷,腹痛轉甚,或咽喉不利,或心下結硬,脹滿躁渴,虛汗不止,或時狂言,六脈沉細,而一息七至。此證速於氣海、關元二穴,灸二三百壯,以手足溫暖為效。

白話文:

變通白通通脈四逆湯

加味四逆湯(出自《仁齋直指》)

炮附子一枚(去皮臍),炮薑三錢,人參二錢,炙甘草一錢,以水煎煮後溫熱服用。若出現煩躁、嘔吐、口渴等症狀,可將藥液冷卻後服用。若有面色發紅,可加入九根蔥白。

霹靂散(出自《活人書》)

用於傷寒陰盛格陽,症狀為身體發熱、面色發紅、煩躁卻無法飲水,脈象沈細或微弱至幾乎無法觸及。炮附子一枚,細茶三錢,水煎後加入兩匙蜂蜜,冷卻後服用。服用後不久即能入睡,出汗後病即痊癒。

(孫兆方:)

將一枚附子燒至焦黑存性,研成粉末,一次服用,以蜜水調和服用。此藥能驅散寒氣,使熱氣上升,發汗後病癒。另有一說:陰極生躁,患者可能欲坐井中或跳入水中,脈象沈微,足部冰冷且不能飲水,可用孫氏此散救治。再以艾湯送服硫黃粉末二三錢,並用艾湯熏洗,短時間內出汗即癒,此方救治效果極佳。

健按:陽煩與陰躁難以區分,需觀察脈象微弱、足部冰冷且不能飲水,方可判斷為陰躁,才可使用此藥。

(以下方劑名稱僅列舉,未錄藥方內容)
破陰丹(出自《本事方》)
火焰散(出自《活人書》)
返陰丹(出自《活人書》)
丹砂丸(出自《活人書》)
回陽丹(出自《活人書》)
半硫丸(出自《活人書》)
金液丹(出自《活人書》)
黑錫丹(出自《活人書》)

健按:以上方劑,《活人書》稱其能治傷寒直中陰證、四肢逆冷等重症,視為神妙之藥。然而其中多含金石類猛烈藥物,非溫和之法。普通雜病尚且難以使用,何況傷寒危急之症?仲景醫書中未曾記載。且硫黃、水銀、太陽石、太陰石、玄精石等皆屬燥熱峻烈之品,《本草》記載中與傷寒陰證無關,使用未必有效。若製煉不精,甚至可能引發嚴重後果,切勿盲目嘗試。因前人已有記載,故僅存其名,不錄其藥,以防後人好奇妄用,誤人性命。

蔥熨法

治療氣虛陽脫,身體冰冷無脈搏,氣息微弱,昏迷不醒,以及傷寒陰厥,百藥無效者。

將大蔥以線纏繞成手臂粗細,切除根葉,保留蔥白部分,約二寸長。先將蔥的一面燒熱,以熱面貼熨患者臍上及臍下,再用熨斗裝火炭,加熱蔥的另一面,使蔥氣滲入肌膚。需準備三四塊蔥餅,燒壞即更換。若患者逐漸清醒,手足轉溫且出汗即癒。再服用四逆湯類藥物溫補內臟。(過去有人傷寒昏迷,四肢冰冷如石,無法服藥,用此法治癒。若熨後手足仍不轉溫,則無法救治。)

另一方法:將蔥白搗爛成餅,先在臍中填入麝香半分,再放上蔥餅熨燙,連續更換四塊蔥餅。稍清醒後,灌服薑汁,並服用回陽急救湯。若仍不醒,可灸關元、氣海二三十壯,使熱氣通入體內,逼出寒邪,恢復陽氣。

艾灸法

用於陰毒重症,脈象沈伏,按之方有,舉之即無,呼吸急促,每分鐘八次以上甚至無法計數,此時藥物已難見效。可在臍下直接灸二百至三百壯艾炷;若灸後手足未轉溫暖,則無法救治。若恢復溫熱,可使用還陽散及熱性藥物輔助。待陰氣消散、陽氣回轉後,逐漸減少熱藥並調和。

另一方法:陰證患者面如刀刮,四肢逆冷,指甲發青,面色發黑,身體冰冷,可灸氣海(臍下一寸五分)、丹田(臍下二寸)、關元(臍下三寸),每穴各灸五十壯,重症可灸至二百壯,以手足漸溫、神志漸清為可治之兆。另外說法:陰寒積聚於下,陽氣微弱消散於上,症狀為指甲青、面色黑、四肢沈重逆冷、腹痛加劇,或咽喉不暢、心下硬結、腹脹煩躁、虛汗不止,甚至狂言,脈象沈細,每分鐘七次。此症需快速灸氣海、關元二穴二百至三百壯,以手足轉溫為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