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三 (26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三 (26)

1. 雜合邪

健曰:謂非一經所定之病,故為雜合邪。

(丹溪:)絮矩新書,謂有雜合邪者,當以雜合法治之。譬如惡寒發熱,得之感冒,明是外合之邪,已得浮數之脈,而氣口又緊盛,明為食所傷,病者又倦怠,脈重按俱有豁意,而胸膈痞滿,間引兩脅,其脈輕取似乎弦,此又平昔多怒肝邪之所為也。細取左尺數、大、沉、弱,此又平昔房勞之故也。

治法以感冒一節放後。先視其形色,強弱厚薄,且與補中、化食行滯、清涼胃火。而以薑辣行之,則中氣稍回,傷滯稍去,津液得和,通體得汗,外感之邪自解。醫者不能詳審求之,只顧表散外邪,又不推究,兼見之邪勝,亦不窮問所得之病因,與性情之執著,巧施雜合治法,將見正氣日虛,邪氣愈固,皆拙工之過也。(健曰:萬物總歸於土,人之脾胃,乃後天之本,所病之邪雜合,則知非六經專主之邪矣。

而人自倦怠,理當從脾胃究藥。氣、血、痰、食,俱賴以運行,即有外感之微邪,亦必從宣泄而愈矣。)

白話文:

雜合邪

所謂「雜合邪」,是指病症並非單純由某一經脈所引起,而是由多種因素混合而成。(丹溪)在《絮矩新書》中提到,治療雜合邪時,應當採用綜合療法。例如,患者出現惡寒發熱的症狀,明顯是外感風邪所致,脈象浮數,但同時氣口緊盛,顯示又有飲食積滯的問題。此外,患者倦怠無力,重按脈搏時發現脈象虛弱,胸膈痞滿,並牽連兩脅,輕取脈象似弦,這是平時情緒鬱怒、肝氣不舒所致。再細究左尺脈,見數、大、沈、弱之象,則又反映患者過去房事過度耗傷腎氣。

治療時,應先擱置外感部分,觀察患者體質強弱,先以補中益氣、消食化滯、清胃火為主,並佐以生薑辛辣之性助藥力運行。如此,中氣得以恢復,積滯漸消,津液調和,全身汗出,外感之邪自然解除。若醫者未能詳加審察,一味發散表邪,又不深究其他致病因素,如患者的性格偏執或生活習慣,即便勉強採用雜合治法,也容易導致正氣日虛,邪氣愈固,這都是醫術不精的過失。(健曰:萬物皆依賴脾胃運化,人的脾胃乃後天之本,當病症複雜難辨時,便可知並非單純六經之邪所致。患者若表現倦怠,應從脾胃入手調理。氣、血、痰、食的運行皆需脾胃主導,即便夾雜輕微外邪,也應通過調理脾胃,使氣機暢通,病症自然緩解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