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三 (22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三 (22)

1. 暑暍

健曰:暑為陰邪,其傷入心脾經。面垢汗出,身熱須渴。暍為陽邪,其傷中太陽經,汗出身熱而渴。應分二證,為治各異。

(蘭谷:)中暍、中熱、中暑,一也。但其脈證有虛實耳。類於傷寒,時又同乎熱病。故《傷寒論》,恐以太陽中暍,誤為夏月傷寒,特舉三經以明之。曰:太陽中熱者,暍是也。其人汗出惡寒,身熱而渴,此暑邪由表外入,表裡俱熱。熱氣散漫,不離乎表,非純入里,故屬太陽。

(《要略》以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)此證雖不言脈,吾知其脈當洪大也。如系太陽中風,汗出惡寒,身熱不渴。如系溫熱病,發熱而渴,不惡寒而無汗,故知其各異也。又太陽中暍者,身熱疼重,而脈微弱。此夏月必傷冷水,水行皮中所致。疼重者,水也。脈微弱者暍。(《要略》以瓜蒂散主之。

)如傷寒身熱而疼,則脈必盛而不微弱,故知其各異也。又太陽中暍者,發熱惡寒,身重疼痛,脈弦細芤遲,小便已,洒洒然毛聳,手足逆冷,小有勞身即熱,口開,前板齒燥。傷寒發熱惡寒,則身疼脈盛,而不弦細芤遲。溫熱則不惡寒,而脈亦盛。故知其各異也。觀子發汗,則惡寒甚之句,知未發汗之前,不過因熱而腠理開,不任風寒,或用扇當風則惡耳。非若傷寒之欲得衣被也。

若居帷帳之中,便增煩悶,故東垣曰:大惡熱,以熱傷氣,愈熱則氣愈傷,傷熱惡熱自然之理也。然則豈可以溫針助熱乎?大凡暑之傷也有二,或暑邪中太陽,外開腠理,奪正氣,使隨汗大泄,邪不深入於裡。是《素問》所謂精氣奪則虛也。其發熱者,虛故也,脈乃弦細芤遲,宜扶正氣以去暑邪,(香薷生脈散、清暑益氣湯、十味香薷飲類。)正勝而邪自除。

或暑邪中太陽,外開腠理,奪正氣而汗大泄,邪又深入於裡。是《素問》所謂邪氣盛則實也。其發熱者實邪也。脈必洪大而盛,宜祛邪以帶扶正。(黃連香薷飲,白虎湯,白虎加人參湯。)辨其脈證虛實,然後參以治暑諸方可也。又有飢困勞役,肌膚躁熱,大渴引飲,目赤面紅,晝夜不息,脈洪大而虛,重按全無者。

此血虛發熱,證似白虎,惟脈不長實為辨耳。(須服當歸補血湯。若誤服白虎則死。)此又似中暑而非中暑也。籲!暑證類傷寒,又有類暑證者,可不明辨哉。

(潔古:)清邪中上,濁邪中下,風寒濕皆地之氣,系濁邪,所以俱中足經。惟暑乃天之氣,系清邪,所以中手少陰心經也。其證與傷寒相似,但渴與傷寒異,脈亦不同耳。夫傷寒雖發熱惡寒,初病未至於煩渴。暑則不然,初病即渴,且傷寒之脈必浮盛,中暑之脈虛弱,或弦細芤遲。經曰:脈盛身寒,得之傷寒,脈虛身熱,得之傷暑是也。

(仁齋:)中暍者,即中熱也。其邪中太陽經,與傷寒相似。中暑者,熱傷於心脾經,而不在太陽。中熱者,其人汗出身熱而渴,(白虎湯倍人參。)若身重而疼,(人參敗毒散加黃連、香薷。)中暑者,面垢汗出,身熱煩渴,脈虛,或背微惡寒,蓋暑喜傷心,心不受邪。其包絡本相火,以火投火,則熱甚而昏不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