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三 (11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三 (11)

1. 熱病

)陽明經,(升麻葛根湯加黃芩。)熱甚燥渴脈大者,(白虎湯加人參。)少陽經,(小柴胡湯隨證增損。)夾暑,(加黃連香薷。)熱而大便自利,小便不利,煩渴,(五苓散去桂,加葛根、黃連、香薷、滑石類。)若表裡俱熱,自利,脈浮數,小便不利,(小柴胡合四苓散。

)不解,或傳經變證,或裡實可下,或陰寒可溫,或斑黃等證,皆從正傷寒條例治之。

凡熱病,一二日,泄利腹滿,熱甚者死。三四日,目昏譫語,熱甚脈小者死。四五日,脈小足冷者死。五六日,汗不出,譫語昏沉,脈急促者死。六七日,舌本焦黑燥者死。七八日,衄、吐血、躁熱,脈大者死。九日,發痙,搐搦昏亂者死。熱病脈促結代沉小者,皆難治。

(宇泰:)傷寒,即發於天令寒冷之時,寒邪在表,閉其腠理,故非辛、甘、溫之劑,不足以散之。此仲景桂枝、麻黃等湯之必用也。溫病、熱病,後發於天令暄熱之時,怫然自內而達於外,郁其腠理,無寒在表,故非辛涼,或苦寒、酸苦不足以解之。

白話文:

熱病

陽明經的熱病,如果用升麻葛根湯效果不佳,可以加入黃芩。如果熱勢很盛,口渴難耐,脈象又大而有力,就改用白虎湯,並加入人參。少陽經的熱病,可以用小柴胡湯,並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藥物。如果是夾雜暑氣引起的熱病,可以加入黃連和香薷。如果發熱且大便自行排出,小便不暢,煩躁口渴,可以用五苓散去掉桂枝,加入葛根、黃連、香薷、滑石等藥物。如果出現表裡都有熱,又拉肚子,脈象浮而快,小便不暢的情況,可以用小柴胡湯合四苓散。

如果這些方法都無法解決,病情可能會發生變化,例如可能會傳到其他經絡,或者出現裡實證需要瀉下,或者出現陰寒證需要溫補,或者出現斑疹、黃疸等情況,這些都按照一般的傷寒病來治療。

凡是熱病,如果病程一兩天就出現腹瀉、腹脹,且熱勢很盛,就可能導致死亡。如果病程三四天出現眼睛昏花、胡言亂語,熱勢很盛,但脈象卻很微弱,也可能導致死亡。如果病程四五天脈象微弱且手腳冰冷,就可能死亡。如果病程五六天沒有汗出,胡言亂語、意識模糊,脈象急促,就可能死亡。如果病程六七天舌頭焦黑乾燥,就可能死亡。如果病程七八天出現流鼻血、吐血、躁熱,脈象又大而有力,就可能死亡。如果病程九天出現抽搐、痙攣、意識混亂,就可能死亡。熱病出現脈象急促、間歇、沉而弱小的,都難以治療。

(宇泰的觀點:)傷寒病,通常發生在天氣寒冷的時候,寒邪侵入人體,閉塞了皮膚的毛孔,所以必須用辛味、甘味、溫性的藥物,才能將寒邪驅散出去。這就是為什麼張仲景的桂枝湯、麻黃湯等方劑是必須要使用的。而溫病、熱病,通常發生在天氣溫熱的時候,熱邪從體內向外發散,導致毛孔鬱結,並沒有寒邪在體表,所以必須用辛涼,或者苦寒、酸苦的藥物才能解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