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三 (9)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三 (9)
1. 溫病
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,是邪卻而精勝,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。熱者邪氣也,汗者精氣也,汗出復熱,邪勝也。不能食者,精無俾也。汗出而熱留者壽可立而傾也。汗出脈尚躁盛者,脈不與汗相應,不勝其病也。狂言失志者死。有三死不見一生,雖愈必死矣。
(《難經》:)溫病之脈,行在諸經,不知何經之動也?各隨其經所主而取之。
人一呼脈三動,一吸脈三動而躁,尺熱者曰病溫。尺膚熱甚,脈盛躁者病溫。(健曰:尺膚,乃尺脈後之膚也。此處熱,則通身皆熱。)
白話文:
現在邪氣與身體的肌肉骨骼互相抗爭,如果能流汗,代表邪氣被驅逐而身體的精氣戰勝了,精氣旺盛自然就能恢復食慾,也不會再發熱。發熱是邪氣造成的,流汗則是身體的精氣發揮作用。如果流汗後又發熱,代表邪氣又戰勝了。如果不能進食,代表身體的精氣已經耗盡。流汗後仍然發熱,壽命可能很快就結束了。流汗後脈象仍然急促強盛,代表脈象與流汗的反應不一致,身體無法戰勝疾病。如果出現胡言亂語、神志不清的情況,就代表生命垂危。有三種情況出現都看不到任何生機,即使表面上好轉,最終還是會死亡。
(《難經》說:)溫病的脈象,會表現在全身的經絡中,難以判斷具體是哪個經絡的異常。應該根據脈象所對應的經絡來判斷病症。
正常人呼吸一次,脈搏跳動六次(一呼三次,一吸三次),如果脈象急躁,而且尺部(手腕內側)發熱,就稱為溫病。如果尺部皮膚發熱嚴重,而且脈搏強盛急躁,也代表是溫病。(張介賓解釋說:尺膚,就是尺脈後面的皮膚。這個部位發熱,代表全身都發熱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