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三 (1)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三 (1)
1.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三
2. 類證四
3. 汗吐下後
去傷寒之邪,不過汗吐下三法。三法得當,病勢易衰,三法失宜,病變危惡,誠可慮也。或邪氣未盡,或熱邪傳裡,或乘虛壅塞,或正氣已乖,先賢謂能知邪氣之虛實,發汗、吐下之不差,溫、清、補、針、艾之適當,則萬全之功其收必矣。慎之哉。
發汗已解,復煩,脈浮數,(桂枝湯更發汗。)發汗後,不可更行桂枝。汗出而喘,無大熱,(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。)服桂枝湯,大汗出,脈洪大,與桂枝湯如前法。(此與已解半日復煩,脈浮數證,同為表證猶在,故當再表之。)若如瘧,日再發,汗出必解,(桂技二麻黃一湯。
)服桂枝湯,大汗出後,大煩渴,不解,脈洪大,(白虎加人參湯。)發熱汗出不解,心中痞硬嘔吐下利,(大柴胡湯。)太陽發汗不解,蒸蒸發熱,胃實也。(調胃承氣湯,發汗後,但惡熱者同。)煩熱汗出則解,又如瘧狀,日晡發熱,陽明也。脈浮虛,(桂枝湯。)脈實,(大承氣湯。
)發汗後大汗出,欲飲水,少少與之,(令胃氣和,則愈。)汗後脈浮,小便不利,微熱消渴,(五苓散。)汗解後,胃中不和,心下痞硬,乾嘔食臭,腹中雷鳴,下利。(生薑瀉心湯。)發汗後,腹脹滿,(厚朴生薑人參湯。)發汗後,身疼痛,脈沉遲,(桂枝芍藥生薑人參湯。
)發汗後,臍下悸,欲作奔豚,(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。)發汗漏不止,惡風,小便難,四肢急難屈伸,(桂枝加附子湯。)發汗多,亡陽,譫語者,不可下。和營衛以通津液,自愈。(柴胡桂枝湯。)發汗過多,叉手冒心,心下悸,(桂枝甘草湯。)發汗病不解,反惡寒虛也。
(芍藥甘草附子湯。)發汗不解,仍發熱,心悸頭眩,身瞤動,振振欲擗地,(真武湯。)汗家重發汗,必先恍惚心亂,小便已,陰疼,(禹餘糧湯。)陽明發汗不解,腹滿痛,急下之。(大承氣湯。)太陰病,脈浮,可發汗。(桂枝湯。)大汗出,熱不去,內拘急,四肢疼,下利厥逆惡寒。
(四逆湯。)大汗,若大下利,而厥冷,(四逆湯。)
太陽外證未解,不可下,下之為逆。(桂枝湯。)太陽下後,微喘,表未解。(桂枝加厚朴杏仁湯。)下後脈促胸滿,(桂枝去芍藥湯。)若微惡寒,(去芍藥,方中加附子湯。)不大便六七日,頭痛有熱,下之,小便清,仍在表也。(桂枝湯。)先發汗不解,復下之,不愈,脈猶浮,(桂技湯。
)太陽下後,氣上衝,(桂枝湯。)下後汗出而喘,無大熱,(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。)桂枝證反下之,利不止,脈促,喘而汗出,表未解也。(葛根黃芩黃連湯。)外證未除,數下之,協熱利不止,心下痞硬,表裡未解。(桂枝人參湯。)下之胸滿煩驚,小便不利,譫語,一身盡重,不可反側,(柴胡加龍骨牡蠣湯。
白話文:
治療傷寒病邪,主要通過發汗、催吐、瀉下三種方法。若運用得當,病情易消退;若運用不當,則可能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危及生命,實需謹慎。有些情況如邪氣未除盡、熱邪傳入體內、因體虛而氣機壅塞,或正氣已亂,前賢指出:若能判斷邪氣的虛實,準確運用發汗催吐瀉下之法,並恰當選擇溫補、清熱、針灸等療法,必能取得最佳療效。務必慎重!
發汗後的各種情況與對應方劑:
- 發汗後症狀緩解,但又出現煩躁、脈浮數,可再服桂枝湯發汗。
- 已發汗後,不可再用桂枝湯。若出汗伴氣喘且無高熱,改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。
- 服桂枝湯後大量出汗、脈洪大,仍可再服桂枝湯(與半日後復發煩躁、脈浮數同理,屬表證未解,需再解表)。
- 症狀如瘧疾般每日反復發作,出汗可解,用桂枝二麻黃一湯。
- 服桂枝湯後大量出汗,仍大煩渴不解、脈洪大,用白虎加人參湯。
- 發熱出汗後症狀未解,伴心窩痞硬、嘔吐腹瀉,用大柴胡湯。
- 太陽病發汗後未解,持續發熱屬胃實熱,用調胃承氣湯(若僅惡熱同理)。
- 煩熱出汗暫解,後如瘧狀午後發熱屬陽明病。脈浮虛用桂枝湯;脈實用大承氣湯。
- 發汗後大汗、口渴欲飲水,少量給予以調和胃氣自愈。
- 汗後脈浮、小便不利、微熱口渴,用五苓散。
- 汗解後胃氣不和,心窩痞硬、乾嘔、腸鳴腹瀉,用生薑瀉心湯。
- 發汗後腹脹滿,用厚朴生薑人參湯。
- 汗後身痛、脈沈遲,用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湯。
- 汗後臍下悸動似奔豚發作,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。
- 發汗後汗漏不止、惡風、小便難、四肢僵直,用桂枝加附子湯。
- 發汗過多致亡陽譫語,不可瀉下,需調和營衛、通津液(如柴胡桂枝湯)。
- 汗過多後手護心口、心悸,用桂枝甘草湯。
- 發汗後病未解反惡寒屬虛,用芍藥甘草附子湯。
- 汗後仍發熱、心悸頭暈、肌肉顫動跌倒感,用真武湯。
- 本易出汗者再發汗,可能出現心神恍惚、小便後陰部疼,用禹餘糧湯。
陽明病處理:
21. 陽明病發汗未解、腹滿痛,急用大承氣湯瀉下。
太陽病誤下後的應對:
22. 太陽外證未解時誤下屬逆治(應先解表用桂枝湯)。
23. 誤下後微喘表未解,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湯。
24. 下後脈促胸滿,用桂枝去芍藥湯;若微惡寒則去芍藥加附子。
25. 便秘多日伴頭痛發熱,若小便清仍屬表證,用桂枝湯。
26. 先發汗無效又誤下,脈仍浮者再用桂枝湯。
27. 誤下後氣上衝,仍用桂枝湯。
28. 下後汗出而喘無大熱,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。
29. 本應桂枝湯證卻誤下,導致腹瀉不止、脈促、喘汗,表未解用葛根黃芩黃連湯。
30. 表證未除卻多次誤下,致發熱腹瀉、心窩痞硬,表裡俱病用桂枝人參湯。
31. 誤下後胸滿煩驚、小便不利、譫語、身重,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