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二 (19)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二 (19)
1. 振戰慄
其所用藥,不過升麻、甘草、鱉甲、當歸而已,並不用大熱大寒之劑也。乃知仲景所謂陽毒者,感天地惡毒之氣,入於陽經,則為陽毒,入於陰經,則為陰毒。故其立方,但用解毒之品,未嘗以桂、附、薑、茱治陰,芩、連、硝、黃治陽也。後人不深察仲景之旨,遂以陽毒為陽證之甚者,而用寒涼。
陰毒為陰證之甚者,而用溫熱。殊不知仲景論治,陽證狀極其熱,而藥極其寒。陰證狀極其寒,而藥極其熱。已無餘蘊,而何必別出名色乎。至其治陽毒反投蜀椒者,椒本解毒之物,從其類而治之也。陰毒反去蜀椒者,為升麻、鱉甲,既屬清涼,覺蜀椒為贅矣。若以陽毒為熱極,何不投涼劑而反入蜀椒耶?若以陰毒為寒極,何不投溫劑而反去蜀椒耶?是知上五證,皆奇異罕見者,故《金匱》總論於一條之中。必深思明辨,庶入仲景之室耳。
王氏:後人所敘陰毒,與仲景所敘陰毒,自是兩般,豈可混論。後人所謂陰毒,只是內傷冷物,或不正暴寒所中,或過服冷藥所變,或內外俱傷於寒而成。非若仲景所敘天地惡毒異氣所中者也。
陰陽易
傷寒未全瘥,因於交合,而無病之人,反得病也。易者,邪毒之氣,交相換易也。男子病新瘥,婦人與之交而得病,名曰陽易。婦人病新瘥,男子與之交而得病,名曰陰易。所以呼為易者,以陰陽相感,動其毒氣,著人如換易也。其候身重氣怯,百節解散,頭重不舉,目中生花,熱上衝胸,火浮頭面,憎寒壯熱。
在男子,則陰腫,少腹絞痛。在婦人,則裡急,連腰胯內痛。甚者手足冷蜷攣,男子卵陷入腹,婦人痛引陰中,皆難治也。其有不即死者,筋脈緩弱,氣血虛,骨髓竭,恍恍惚惚,氣力轉小,著床不能動搖,起止仰人,或牽引歲月方死。節庵曰:夫外感六氣,內傷七情,其為害若是。
可籲,可畏焉。
易病陽證。(燒褌散,竹皮湯。)陰證。(豭鼠糞湯,當歸白朮湯。)大便不通,昏亂驚惕。(妙香丸。《醫林》:陰陽易病,得離經脈者死。夫脈太過而一呼三至,曰至不及。一呼一至,曰損。此離於經常之脈也,惟易病有之。海藏:陰陽易,得陰脈,當隨證用之。脈在厥陰,當歸四逆湯,送燒褌散。
脈在太陰,四順理中丸,送燒褌散。脈在少陰,通脈四逆湯,送燒褌散。各隨其經,而效自速。若有熱者,豭鼠糞,竹茹湯類,送燒褌散。損庵:不病人,與病新瘥人,交合陰陽,而不病人,因病者,曰易病。若新瘥人自病,則曰房勞復。其治亦可同易病用燒褌散,以誘安其氣。
夫易病者,由合陰陽而動餘邪。其人正氣本虛,故能染著。觀小腹絞痛引陰道,病後房欲而入,非有外邪感之也。仁齋:侯國華病傷寒,四五日,身微斑,渴欲飲。診之,脈弦欲絕,厥陰脈也。脈湯藥數日不已,又以薑、附等藥,覺陽微回,脈生。因渴,私飲水一杯,脈復退,頭不舉,目不開,問之先犯陰易。
白話文:
振戰慄
這個病所使用的藥物,不過就是升麻、甘草、鱉甲、當歸而已,並不是用大熱或大寒的藥物。由此可知,張仲景所說的「陽毒」,是指感受天地間的惡劣毒氣,進入陽經就形成陽毒,進入陰經就形成陰毒。因此他開的藥方,只用解毒的藥物,從來不用桂枝、附子、生薑、吳茱萸來治療陰毒,也不用黃芩、黃連、芒硝、大黃來治療陽毒。後人不深入研究張仲景的用意,就認為陽毒是陽證的極度表現,而用寒涼藥;陰毒是陰證的極度表現,而用溫熱藥。殊不知張仲景論治疾病,陽證的症狀表現極熱,但用的藥物卻極為寒涼;陰證的症狀表現極寒,但用的藥物卻極為溫熱。這已經把道理說盡了,又何必另外取個病名呢?至於治療陽毒反而用蜀椒,是因為蜀椒本來就有解毒的功效,這是依據病證的性質來用藥。治療陰毒反而不用蜀椒,是因為升麻、鱉甲已經屬於清涼的藥物,覺得蜀椒是多餘的了。如果認為陽毒是熱到極點,為什麼不用寒涼藥而反而用蜀椒呢?如果認為陰毒是寒到極點,為什麼不用溫熱藥而反而不用蜀椒呢?由此可知,以上說的五種病症,都是罕見的奇異疾病,所以《金匱要略》把它們總括在一條中。必須深入思考,仔細辨別,才能真正理解張仲景的醫學思想。
王氏說:後人所描述的陰毒,與張仲景所描述的陰毒,根本是兩回事,怎麼可以混為一談呢?後人所說的陰毒,只是因為內傷吃了寒涼的食物,或是突然遭受寒冷的侵襲,或是過量服用寒涼的藥物,又或者是內外都受寒邪所傷而造成的。並不是像張仲景所說的,是因為感受天地間的惡劣毒氣所致。
陰陽易
傷寒還沒完全痊癒,因為進行性行為,反而讓原本沒病的人也生病了。所謂「易」,是指邪毒之氣互相交換傳染。男子病剛痊癒,女子與他發生性行為而得病,叫做「陽易」;女子病剛痊癒,男子與她發生性行為而得病,叫做「陰易」。之所以叫做「易」,是因為陰陽互相感應,觸動了殘留的毒氣,傳染給人就像換過一樣。
它的症狀是身體沉重乏力,全身關節鬆散,頭部沉重抬不起來,眼睛會出現幻影,熱氣向上衝到胸部,火氣浮在頭面部,怕冷又發熱。在男子,會陰部腫脹,小腹絞痛;在女子,會感到腹部痙攣,連帶腰部和胯部內部疼痛。嚴重時,手腳冰冷蜷曲,男子睾丸會縮入腹部,女子則會疼痛牽引到陰部,這些情況都很難治療。即使沒有立即死亡,也會出現筋脈虛弱,氣血虧虛,骨髓耗竭,精神恍惚,體力越來越差,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動彈,需要別人照顧起居,甚至拖延數年才會死亡。
節庵說:外感六氣,內傷七情,造成的危害竟然如此嚴重,實在令人感嘆又感到害怕。
易病屬於陽證的,可以用燒褌散、竹皮湯來治療。屬於陰證的,可以用豭鼠糞湯、當歸白朮湯來治療。如果大便不通,神志不清、驚慌不安,可以用妙香丸。
《醫林》說:陰陽易病,如果脈象脫離正常經脈的,就會死亡。脈搏過快,一呼三至,稱為至不及;一呼一至,稱為損,這些都是脫離常規的脈象,只有易病才會出現這種情況。
海藏說:陰陽易,如果出現陰脈,應當根據證狀用藥。脈象在厥陰經的,可以用當歸四逆湯送服燒褌散;脈象在太陰經的,可以用四順理中丸送服燒褌散;脈象在少陰經的,可以用通脈四逆湯送服燒褌散。根據不同的經脈來用藥,效果會比較快。如果有發熱,可以使用豭鼠糞湯、竹茹湯之類的藥物送服燒褌散。
損庵說:沒有生病的人,和剛痊癒的人發生性行為,結果自己反而生病了,這就是易病。如果是剛痊癒的人自己又發病,就叫做房勞復發。治療方法可以和易病一樣,使用燒褌散來引導正氣安穩。
所謂的易病,是因為行房事而觸動了殘留的邪氣。由於病人本身正氣虛弱,所以容易被傳染。從病人出現小腹絞痛、疼痛牽引到陰道等症狀來看,是因為病後性慾而導致發病,並不是外感邪氣造成的。
仁齋說:侯國華患了傷寒,四五天後,身上出現輕微斑點,口渴想喝水。診斷後發現,他的脈象微弱,幾乎摸不到,屬於厥陰脈。服用湯藥數日都沒有好轉,又用薑、附等藥,感覺陽氣稍微恢復,脈象開始出現。因為口渴,私自喝了一杯水,脈象又退回去了,頭抬不起來,眼睛也睜不開。問過之後才知道,他之前犯了陰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