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二 (17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二 (17)

1. 振戰慄

《保命集》曰:內傷於寒,外感於風;或內傷於風,外感於寒;或先傷於濕,後感於風,或先傷於風,後傷於濕;或先傷於寒,而後傷於食之類。此亦內外俱病,表裡俱傷,乃大羌活湯所能治者。不然,易老、丹溪,豈賢於仲景哉?景岳按門人錢禎曰:兩感者,表裡同病。人皆以外邪而言,實有未盡然者。

蓋內外俱傷,便是兩感。凡見少陰先潰於內,而太陽繼之於外者,即縱情肆欲之兩感也。太陰受傷於裡,而陽明重感於表者,即勞倦竭力,飲食失調之兩感也。厥陰氣逆於臟,少陽復病於腑者,必七情不慎,筋疲血乏之兩感也。大概以兩感為傷寒,而不知傷寒之兩感,內外俱困,病斯為劇。

但傷有重輕,醫有賢否,死生系之,豈可忽乎。或謂兩感之證不多見者,蓋推廣之未盡耳。斯言最切,誠發人之所未發,信足指迷者也。健按:兩感之證,必其人平素本虛,陰陽不固,而寒邪殺厲之氣,兼乘其表裡,病及乎臟腑,而曰兩感。猝急之勢,救表不及,救里不及,多為死證。

仲景雖曰治有先後,而無方劑者,想因證急難處,非成法所能懸斷,以待隨機斟酌爾。後賢圖維壽世,各推情理,多方設法,皆屬婆心,然核之總未得《內經》大旨。欲明其要,須在兩感於寒四字上參悟,則知寒邪所感,於臟於腑,孰輕孰重,後重先治。大抵以溫散陰寒為急,始得《內經》大旨。

而合仲景先後之法,庶幾挽救一二。嗣真非《活人》四逆桂枝,為以火濟火,是認作兩感於寒,為傷寒傳邪論,誤矣。東垣大羌活湯,即《保命集》所云內傷外感之法,與兩感於寒之證,無相涉也。若真兩感於寒,當審三陰三陽,臟腑表裡之邪正盛衰,而以救陰散寒為務,宗《活人書》而酌之為良是。《內經》云: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,寒邪乘虛,兼入臟腑,故曰:兩感。

而非經病,明矣。其致病之由,觀錢氏論則知其根抵,而無稍失之矣。

百合病

無分經絡,百脈一宗,悉致病也。嘗嘿嘿然,欲食不能食,欲臥不能臥,欲行不能行,如寒無寒,如熱無熱,口苦小便赤,諸藥不能治,得藥則吐利而劇,如有神靈。身形雖如和,其脈微數,無溺時頭痛者,六十日愈。溺時頭不痛,漸漸然者,四十日愈。若溺時快然,但頭眩者,二十日愈。

體證或未病而預見,或病四五日而出,或病二十日,一月而微見,各隨證治之。

百合病汗後者,(百合知母湯。)下後者,(滑石代赭湯。)吐後者,(百合雞子湯,)不經吐汗下者,(百合地黃湯。)一月不解變成渴者,(百合洗湯。不差者,栝蔞牡蠣湯。)百合病,變發熱者,(百合滑石湯。)百合病見於陰者,以陽法救之。見於陽者,以陰法救之。

白話文:

振戰慄

《保命集》說:身體內部受到寒邪侵襲,同時外部又感受到風邪;或是內部受到風邪侵擾,外部又感受到寒邪;也可能是先受濕邪侵襲,之後又感受到風邪;或是先受風邪侵擾,之後又感受到濕邪;或者先受寒邪侵擾,然後又因為飲食不當而生病等等。這些情況都是內外同時生病,表裡都受到損傷,可以用大羌活湯來治療。如果不是這樣,難道李杲和朱丹溪會比張仲景更厲害嗎?張景岳認為他的弟子錢禎說:所謂的「兩感」,是指表裡同時生病。一般人都只認為是外來的邪氣所致,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。

實際上,內外都受到損傷,就是「兩感」。凡是看到少陰經的病先在內部潰敗,而太陽經的病又接著在外部發作的,通常是因為縱慾過度所導致的「兩感」。太陰經在內部受損,而陽明經又在外部受到侵襲的,通常是因為過度勞累、飲食失調所導致的「兩感」。厥陰經的氣在內臟逆亂,而少陽經又在腑發病的,一定是情緒不穩定、筋骨疲勞、氣血衰弱所導致的「兩感」。一般都把「兩感」當作傷寒來治療,卻不知道傷寒的「兩感」,是內外都非常困頓,病情非常嚴重。

但是,病情的輕重不同,醫生的醫術也有高低,病人的生死都取決於此,怎麼可以輕忽呢?有人說「兩感」的病症不常見,那是因為沒有充分推廣的緣故。這個說法非常中肯,確實揭示了前人沒有揭示的地方,足以引導人們走出迷途。我認為,「兩感」的病症,一定是這個人平時體質就虛弱,陰陽不協調,而寒邪侵襲的力量非常強大,同時從內外侵入,病邪侵犯到臟腑,所以才叫做「兩感」。這種病發作很突然而且危急,救治表面的病症來不及,救治內部的病症也來不及,大多是死症。

張仲景雖然說治療有先後順序,但是沒有具體的藥方,可能是因為病情危急難以處理,無法用固定的方法來判斷,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對。後世的醫家為了救助世人,都根據道理,想出各種辦法,都是一片苦心,但是仔細研究,都未能掌握《內經》的精髓。想要明白其中的要點,必須從「兩感於寒」這四個字入手,才能了解寒邪侵犯臟腑的輕重程度,然後先治療嚴重的部分。大概來說,以溫散體內的陰寒為最緊急的要務,才能符合《內經》的宗旨。

這樣才能符合張仲景先後治療的方法,或許可以挽救一二。後世醫家錯把「活人書」的四逆湯和桂枝湯當作用火來攻火,是把「兩感於寒」當作傷寒傳變的理論,是錯誤的。李東垣的大羌活湯,是《保命集》所說的治療內傷外感的方法,和「兩感於寒」的病症沒有關係。如果真的是「兩感於寒」,就應該仔細觀察三陰三陽、臟腑表裡的邪氣盛衰,以溫養陰氣、散寒為要務,參考《活人書》的理論來斟酌用藥是最好的。《內經》說:「邪氣侵入的地方,一定是正氣虛弱的地方。」寒邪趁著虛弱侵入,同時進入臟腑,所以叫做「兩感」,而不是經絡病,這是很明顯的。至於導致疾病的原因,看了錢禎的理論就可以了解其中的根本,不會有什麼失誤了。

百合病

百合病不分經絡,全身的經脈都受到影響,導致發病。病患常常默默不語,想吃東西卻吃不下,想睡覺卻睡不著,想走路卻走不動,感覺像寒冷又不像寒冷,感覺像發熱又不像發熱,口中發苦,小便發紅,用各種藥都無法治好,吃了藥反而會吐瀉,病情更加嚴重,就像有神靈在作怪一樣。身體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,但是脈象卻微弱而頻數。如果小便時沒有頭痛的,大約六十天會痊癒。小便時沒有頭痛,但症狀逐漸好轉的,大約四十天會痊癒。如果小便時感覺很舒服,只是頭暈的,大約二十天會痊癒。

有些病患可能在還沒生病時就預見到,有些可能在生病四五天後才出現症狀,有些可能在生病二十天或一個月後才稍微出現症狀,應該根據不同的症狀來治療。

百合病在發汗後出現其他病症的,用百合知母湯來治療。在瀉下後出現其他病症的,用滑石代赭湯來治療。在嘔吐後出現其他病症的,用百合雞子湯來治療。沒有經過發汗、瀉下、嘔吐治療而出現其他病症的,用百合地黃湯來治療。如果一個月都沒有好轉,變成口渴的,用百合洗湯來治療。如果還沒有好轉的,用栝蔞牡蠣湯來治療。百合病轉為發熱的,用百合滑石湯來治療。百合病表現為陰虛症狀的,用溫陽的方法來治療。表現為陽虛症狀的,用滋陰的方法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