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二 (14)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二 (14)
1. 振戰慄
少陰四逆,小便自利,或色白。(四逆湯。)小便不利,大便自利,四肢沉重,痛,腹痛,有水氣也。或小便利,(真武湯去茯苓。)既吐且利,小便複利,大汗出,下利清穀,裡寒外熱,脈微欲絕。(四逆湯。此屬霍亂。)嘔而脈弱,小便複利,微熱見厥,難治。(上方。)熱少厥微,煩躁,數日後小便自利,色白,熱除也。欲得食,其病為愈。
脈浮自汗,小便數,心煩,微惡寒,腳攣急。(誤與桂枝,必厥。)太陽寸緩關浮,脈弱發熱汗出,惡寒罷而渴,屬陽明也。小便數者,大便必硬,不更衣十日,無所苦也。渴欲飲水,(少少與之。)渴不止,(五苓散。)
趺陽脈浮而澀,浮則胃氣強,澀則小便數。浮澀相摶,大便則難,脾約也。(麻仁丸。)汗吐下微煩,小便數,大便因硬,和之則愈。(小承氣湯。士材:凡小便不利者,初硬後必溏,不可下也。已利而汗多,津液已竭,不可下也。小便不利,而少腹硬者,溺也,當滲泄之。
小便利,而少腹硬者,非血即屎也,當通利之。發黃而小便利,則為可治。若腹滿而小便利,則為欲解。濕熱而小便利,則不能發黃。譫語至循衣摸床,而小便利,為可治。是小便之當察也,審矣。小便數者,本太陽陽明,治各有條。若腎虛有熱者,清心蓮子飲、生脈散,加知、柏、麥冬、蓮子類。
脾腎俱虛者,補中益氣,加生脈知柏而法亦可用也。節庵:小便自利,為津液偏滲,大便小硬,宜微下之。陽明自汗,復發汗,津液內竭,故不可攻。若自汗而小便難,雖有表證,不可用桂枝,謂重亡其津液也。故厥。《活人》:小便數者,腎與膀胱俱虛,而客熱乘之。虛則不能制水,熱則水道行澀,故小便不快而頻數也。
)
遺溺
遺溺者,小水自出而不知也。夫膀胱所以瀦水者也,下焦虛,不能約束,故遺也。
三陽合病,腹滿身重,口中不仁,面垢遺尿,譫語,自汗出。(白虎湯。)邪中下焦,陰氣為慄,足膝逆冷,便溺妄出。(四逆湯。)風溫誤下,小便不利,直視失溲。(詳風溫。)
太陽火熨其背,大汗出,譫語振慄,下利,欲小便不得,反嘔而失溲。(此為欲解。)遺溺狂言,目反直視。(此為腎絕。)
仁齋:陽證熱甚,神昏而遺溺者,易治。陰證逆冷,脈沉微而遺溺者,難治。宜附子湯加乾薑、益智仁,以溫其下。若厥陰囊縮,逆冷脈微,遺溺者,四逆加吳茱萸。陽不回者死。汗下後,陰虛火動而遺溺者,宜人參三白湯加知、柏,或參、朮、芍藥、甘草、知、柏。經曰:水泉不止,膀胱不藏也。
腎虛則膀胱之氣,不能約束,要在滋補膀胱之氣。東垣又謂遺溺,屬肺金氣陷,當補肺氣。宜補中益氣湯合生脈知、柏。更以他證及色脈詳之,而自無遁情矣。
白話文:
[振戰慄]
少陰病症出現四肢冰冷,小便卻正常或呈淡白色。(用四逆湯治療。)如果小便不暢,反而大便次數多,四肢沉重疼痛,腹痛,可能是體內有水濕停滯。也可能出現小便正常(可用真武湯去除茯苓)。如果又吐又拉,小便也多,大量出汗,腹瀉如水,身體內部寒冷而外部發熱,脈搏微弱到快要消失(用四逆湯治療。這屬於霍亂)。如果嘔吐且脈搏虛弱,小便又多,出現輕微發熱和手腳冰冷,就難以治療。(用上面的方子)如果發熱輕微,手腳冰冷也輕微,感到煩躁,幾天後小便正常,顏色變淡,發熱也消退。如果想吃東西,病就快好了。
脈象浮現且容易出汗,小便次數多,心煩,微微怕冷,腳部抽筋。(如果誤用桂枝湯,必定會手腳冰冷)。太陽病脈象寸部緩慢而關部浮現,脈搏虛弱,發熱出汗,怕冷解除但口渴,這是陽明病。小便次數多,大便必定乾燥,如果十天不大便,沒有其他不適,只是口渴想喝水。(可以少量給水)如果口渴不止(可用五苓散)。
趺陽脈浮而澀,浮脈表示胃氣強盛,澀脈表示小便次數多。浮脈和澀脈同時出現,大便就會困難,這是脾約症(可用麻仁丸)。如果稍微出汗、嘔吐或腹瀉,小便次數多,導致大便乾燥,調理一下就能好轉。(可用小承氣湯。醫生說:小便不暢的人,開始大便乾燥,之後一定會變稀,不可用瀉藥。如果已經腹瀉且大量出汗,津液已經耗竭,也不可用瀉藥。如果小便不暢,且小腹脹硬,這是尿液積留,應該用滲濕的方法來疏導。
如果小便正常,但小腹脹硬,不是因為血液問題就是因為糞便堆積,應該用通利的方法來疏通。如果出現黃疸且小便正常,就表示可以治癒。如果腹部脹滿但小便正常,表示病情快要解除。如果因為濕熱導致小便正常,就不能出現黃疸。如果出現胡言亂語甚至摸索床邊,但小便正常,表示可以治癒。可見小便的狀況是需要仔細觀察的。小便次數多,是太陽和陽明病症,治療方法各有不同。如果因為腎虛有熱,可用清心蓮子飲、生脈散,並加入知母、黃柏、麥冬、蓮子之類的藥材。
如果脾腎都虛弱,可用補中益氣湯,並加入生脈散的知母、黃柏,效果也很好。有醫生認為:小便正常,是因為津液過度滲透,導致大便稍微乾燥,應該稍微用瀉藥。陽明病自汗後又發汗,津液耗竭,所以不可用瀉藥。如果自汗但小便困難,即使有表證,也不可用桂枝湯,因為會更加消耗津液,導致手腳冰冷。古書記載:小便次數多,是因為腎臟和膀胱都虛弱,外邪侵入。虛弱則不能控制水分,熱則水道阻塞不暢,所以小便不順且頻繁。
[遺尿]
遺尿是指小便自己流出而自己不知道。膀胱是儲存尿液的器官,下焦虛弱,不能約束,就會遺尿。
三陽經合併病症,腹脹身體沉重,口中麻木,面色污垢,遺尿,胡言亂語,自汗。(用白虎湯治療。)如果邪氣侵犯下焦,陰氣受寒而顫抖,腳和膝蓋冰冷,大小便失禁。(用四逆湯治療。)如果溫病誤用下法,小便不暢,眼睛直視,小便失禁。(詳見溫病篇)
太陽病熱氣薰蒸背部,大量出汗,胡言亂語且身體顫抖,腹瀉,想小便卻排不出來,反而嘔吐並小便失禁。(這是病情快要好轉的徵兆)。如果出現遺尿,說胡話,眼睛翻白直視(這是腎氣耗竭的徵兆)。
有醫生說:陽證熱盛,神志不清而遺尿,容易治療。陰證虛寒,脈搏沉微且遺尿,很難治療。應該用附子湯並加入乾薑、益智仁,來溫補下焦。如果厥陰病陰囊收縮,手腳冰冷,脈搏微弱,出現遺尿,就用四逆湯加入吳茱萸。如果陽氣不能恢復,就難以救治。如果發汗或用下法後,陰虛火旺而遺尿,應該用人參三白湯並加入知母、黃柏,或者用人參、白朮、芍藥、甘草、知母、黃柏。古書說:尿液不止,是膀胱不能儲存尿液。
腎虛導致膀胱氣虛,不能約束,需要滋補膀胱之氣。有醫生認為遺尿是因為肺氣虛陷,應該補肺氣。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生脈散的知母、黃柏。還要根據其他症狀和脈象來詳細辨別,就能了解病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