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二 (12)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二 (12)
1. 振戰慄
太陽八九日,如瘧,發熱惡寒,熱多寒少,不嘔,清便自可,日二三度發,脈微緩。(為欲愈。)脈微惡寒,陰陽俱虛。(不可更汗吐下。)面反有熱色,不得小汗,身必癢。(桂枝麻黃各半湯。)服桂枝湯,大汗出後,如瘧,日再發,汗出必解。(桂枝二麻黃一湯。)發熱惡寒,熱多寒少,脈微弱,無陽也。不可更汗,(桂枝二越婢一湯。)
病人煩熱,汗出則解,又如瘧狀,日晡發熱,陽明也。脈浮虛,(桂枝湯。)脈實,(大承氣湯。)
婦人熱人血室,其血必結,故使如瘧狀。(小柴胡湯。節庵:熱多寒少,陽乘陰也。若脈遲為血少,先以黃耆建中湯,養其營衛,候尺脈不遲,卻以小柴胡桂枝二越婢一湯選用。厥陰脈浮緩,囊不縮,發熱惡寒似瘧,為欲愈,桂枝麻黃各半湯。溫瘧脈和平,身無寒熱,骨節煩疼,時嘔,白虎加桂枝。渴者,柴胡加人參栝蔞根湯。)
小便不利,小便難
因汗而小便不利者,津液亡於外也。因下而小便不利者,津液耗於內也。痞證或發黃,或熱病而小便不利者,皆熱鬱所致也。風溫相摶,與陽明中寒,小便不利者,寒邪所乘也。其小便難者,亦由汗下所致也。)
傷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氣,乾嘔發熱而咳,小便不利,少腹滿。(小青龍去麻黃加茯苓。)大汗後,胃干,煩躁不眠,欲飲水。(少少與之愈。)若脈浮,小便不利,微熱消渴。(脈浮者,五苓散;不浮者,豬苓湯。)服桂枝湯或下後,仍頭項強痛,發熱無汗,心下滿,微痛,小便不利。
(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。)心下痞,與瀉心湯。痞不解,渴而躁煩,小便不利。(五苓散。)往來寒熱,胸脅滿,不欲飲食,心煩喜嘔,或心下悸,小便不利。(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茯苓。)已汗復下,胸脅滿,微結,小便不利,渴而不嘔,但頭汗,寒熱心煩。(柴胡桂枝幹薑湯。
)下之,胸滿煩驚,小便不利,譫語,一身盡重,不可轉側。(柴胡加龍骨牡蠣湯。)
陽明中風,誤下後,脈浮發熱,渴欲飲水,小便不利。(豬苓湯。)小便不利,大便乍難乍易,微熱喘冒,不能臥,有燥屎也。(大承氣湯。)但頭汗,小便不利,渴飲水漿,熱不得越,必發黃。(茵陳蒿湯。)身黃如橘,小便不利,腹微滿。(上方。)無汗小便不利,心中懊憹,必發黃。
(五苓散加茵陳。)陽明被火,額上微汗,小便不利,發黃。(五苓散加茵陳、山梔。)中寒不能食,小便不利,手足汗出,欲作痼瘕。(建中湯。)
少陰小便不利,大便自利,腹痛,四肢沉重,痛有水氣也。(真武湯。)四逆或小便不利,(四逆散加茯苓。)腹痛,小便不利,下利不止,便膿血。(桃花湯。)噦而腹滿,前部小便不利。(脈浮,五苓散;不浮,豬苓湯。)陰證小便不利,手足厥冷,脈微細。(不宜複利小便,藥惟四逆救陰,或灸氣海,或行蔥灸法。)
白話文:
振戰慄
太陽病發病八九天,症狀像瘧疾,發熱怕冷,發熱的感覺多,怕冷的感覺少,不嘔吐,大便正常,一天發作兩三次,脈象微弱而和緩。(這是快要痊癒的現象。)如果脈象微弱又怕冷,表示陰陽兩虛。(不可以再用發汗、催吐或瀉下的方法治療。)臉上反而出現紅潤的顏色,卻無法微微出汗,全身一定會發癢。(可以用桂枝麻黃各半湯。)如果服用桂枝湯後,大量出汗,但症狀又像瘧疾,一天發作兩次,出汗後症狀就會解除。(可以用桂枝二麻黃一湯。)如果發熱怕冷,發熱的感覺多,怕冷的感覺少,脈象微弱無力,這是陽氣不足的表現。不可再用發汗的方法治療。(可以用桂枝二越婢一湯。)
病人覺得煩熱,出汗後症狀就會解除,但又像瘧疾一樣,在午後發熱,這是陽明經的問題。如果脈象浮而虛弱,(可以用桂枝湯。)如果脈象實而有力,(可以用大承氣湯。)
婦女的熱邪進入血室,血液一定會凝結,所以會出現類似瘧疾的症狀。(可以用小柴胡湯。節庵認為:發熱的感覺多,怕冷的感覺少,這是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。如果脈象遲緩,表示血虛,要先用黃耆建中湯來補養營衛之氣,等尺脈不再遲緩時,再從小柴胡、桂枝、二越婢一湯中選用適合的方劑。如果厥陰經脈浮而和緩,陰囊不收縮,發熱怕冷像瘧疾一樣,這是快要痊癒的現象,可以用桂枝麻黃各半湯。如果溫瘧的脈象平和,身體沒有忽冷忽熱,只是關節煩痛,時常嘔吐,可以用白虎加桂枝湯。如果口渴,可以用柴胡加人參栝蔞根湯。)
小便不順暢,小便困難
因為發汗而導致小便不順暢,這是因為體內的津液從體表流失。因為瀉下而導致小便不順暢,這是因為體內的津液在內部損耗。如果胸腹痞滿或出現黃疸,或因為熱病而導致小便不順暢,這些都是因為熱邪鬱結所導致。如果風溫與陽明中寒同時發生,導致小便不順暢,這是因為寒邪侵襲所致。小便困難也是因為發汗或瀉下所導致。
傷寒表證沒有解除,心下有水氣,乾嘔、發熱、咳嗽,小便不順暢,小腹脹滿。(可以用小青龍去麻黃加茯苓湯。)如果大量出汗後,胃部乾燥,煩躁不安無法入睡,想喝水。(可以少量多次的給予飲水,症狀就會改善。)如果脈象浮,小便不順暢,微微發熱並口渴。(脈象浮的可以用五苓散;不浮的可以用豬苓湯。)如果服用桂枝湯或瀉下後,仍然頭項僵硬疼痛,發熱無汗,心下痞滿,輕微疼痛,小便不順暢。(可以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。)如果心下痞滿,可以用瀉心湯。如果痞滿沒有解除,又口渴煩躁,小便不順暢。(可以用五苓散。)如果忽冷忽熱,胸脅脹滿,不想吃東西,心煩想吐,或者心悸,小便不順暢。(可以用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茯苓。)如果發汗後又瀉下,胸脅脹滿,輕微的結塊,小便不順暢,口渴但不嘔吐,只有頭部出汗,忽冷忽熱心煩。(可以用柴胡桂枝乾薑湯。)
如果瀉下後,胸部脹滿,煩躁驚恐,小便不順暢,胡言亂語,全身沉重,無法翻身。(可以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。)
陽明中風,誤用瀉下後,脈象浮,發熱,口渴想喝水,小便不順暢。(可以用豬苓湯。)如果小便不順暢,大便時而困難時而容易,微微發熱、喘氣,無法躺臥,是因為有燥屎。(可以用大承氣湯。)如果只有頭部出汗,小便不順暢,口渴想喝水,熱邪無法發散,一定會出現黃疸。(可以用茵陳蒿湯。)如果身體黃得像橘子一樣,小便不順暢,腹部微微脹滿。(可以用茵陳蒿湯。)如果沒有出汗,小便不順暢,心中煩悶,一定會出現黃疸。(可以用五苓散加茵陳。)如果陽明經被火邪所傷,額頭微微出汗,小便不順暢,出現黃疸。(可以用五苓散加茵陳、山梔。)如果因為寒邪而無法進食,小便不順暢,手腳出汗,可能會形成痼瘕。(可以用建中湯。)
如果少陰病小便不順暢,大便反而順暢,腹痛,四肢沉重,這是體內有水氣。(可以用真武湯。)如果出現四肢冰冷或者小便不順暢,(可以用四逆散加茯苓。)腹痛,小便不順暢,下痢不止,大便有膿血。(可以用桃花湯。)如果噁心,腹脹,前陰小便不順暢。(脈象浮的可以用五苓散;不浮的可以用豬苓湯。)如果陰證小便不順暢,手腳冰冷,脈象微細。(不宜再利小便,藥物只能用四逆湯來救陰,或者灸氣海穴,或者進行蔥灸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