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一 (20)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一 (20)
1. 各兼證
既結胸有寒實熱實之殊,則痞證亦有陰陽之邪,不為異也。外有痞而硬者,或桂枝人參湯溫之,或用大柴胡湯、十棗湯下之,亦自一律也。
臟結
臟結,臟氣閉結不得流通也。外證如結胸狀,但飲食如故,時時下利,舌上白胎為異耳。夫邪結於腑者,微而淺,結於臟者,病已深,故難治。然猶為熱結,若冷結,與無陽反靜者,不更危乎?
如結胸狀,飲食如故,時時下利,寸脈浮,關脈小細沉緊,曰臟結。(舌上白胎滑者,難治。)脅下有痞氣,連在臍旁,痛引少腹陰筋,此冷臟結。(必死。)臟結無陽證,不往來寒熱,其人反靜,舌上胎滑,不可攻也。(茱萸四逆湯,兼灸關元。節庵:臟結者,臟氣閉結,不得流布也。
一息不運則機緘窮,一毫不續則穹壤判,臟其可結乎?宜灸關元,仍以小柴胡加生薑與之。)
心下滿硬
謂正當心下,高起而滿硬也。不經下後者,有吐下之殊,看邪之高下而泄之。下後者,有結胸痞之別,審邪之虛實而治之。
太陽病,外證未除,數下之,遂協熱利,心下痞硬,表裡不解。(桂枝人參湯。)五六日,頭汗出,微惡寒,手足冷,心下滿,不欲食,便硬脈細。(小柴胡湯。)傷寒發熱,汗出不解,心下痞硬,嘔吐下利。(大柴胡湯。)過經十餘日,嘔不止,心下急,鬱郁微煩。(上方。
)服桂枝或下後,仍頭項強痛,發熱無汗,心下滿,微痛,小便不利。(桂枝去桂,加茯苓白朮湯。)太陽下利嘔逆,頭痛汗出,不惡寒心下痞,硬滿脅痛,乾嘔短氣,表解里未和也。(十棗湯。)吐下後,心下逆滿,氣上衝胸,頭眩,脈沉緊,發汗則動經,身振振搖。(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。
)柴胡證,以他藥下之,心下滿而硬痛者,結胸。(大陷胸湯。)但滿而不痛者痞。(半夏瀉心湯。)
二三日,脈弱,無太陽柴胡證,煩躁,心下硬,至四五日,雖能食。(少與小承氣微利之。)陽明心下硬滿者,不可攻,攻之利遂不止者死。利止者愈。(或用瀉心湯。此條為邪氣猶淺,未全入腑,蓋食猶在胃,故不可下。次條則宿矢已在胃腑,故必下除之。)脈浮大,心下反硬,有熱。(屬臟者,有燥矢可攻。屬腑者,小便不利,忌再走津液。)
太陽少陽並病,或結胸,心下痞硬,下利不止,煩。(生薑瀉心湯,小陷胸湯。)太陽少陽並病,頭項強痛,或眩冒,時如結胸,心下痞硬。(刺大椎第一間、肝俞、肺俞。)
厥陰手足厥冷,脈乍緊,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,飢不能食。(瓜蒂散。仁齋:凡心下滿者,正在胃之上,心之下也。此自滿耳,非下之所致。昔下早心下滿者,為痞氣。心下滿以手按之,則散而軟者,氣虛也。不發熱,木香和中湯;發熱者,小柴胡加枳實、姜炒黃連,去黃芩,減人參之半。
白話文:
既然結胸有寒實和熱實的區別,那麼痞證有陰邪和陽邪的區別,也不奇怪。有的痞證表現為痞塞而且堅硬,可以用桂枝人參湯來溫養,或者用大柴胡湯、十棗湯來攻下,都是一樣的處理原則。
臟結
臟結,指的是臟腑之氣閉塞不通。外在症狀像結胸,但是飲食正常,時常腹瀉,舌苔呈現白色是它的區別。邪氣結在腑,症狀輕微而表淺;邪氣結在臟,病情就比較深重,因此比較難治療。然而,如果是熱邪結在臟,還算好處理;如果是冷邪結在臟,加上陽氣虛衰而導致安靜不活動,那就更加危險了。
像結胸一樣,飲食正常,時常腹瀉,寸脈浮,關脈細小而沉緊,這就叫做臟結(舌苔白而滑膩的,難以治療)。如果脅下有痞塞感,連到肚臍旁邊,疼痛牽引到下腹部和陰部,這是冷邪導致的臟結(必定死亡)。臟結如果沒有陽氣虛衰的症狀,沒有寒熱往來,反而表現得安靜,舌苔滑膩,就不能用攻下的方法來治療(可以用吳茱萸四逆湯,配合艾灸關元穴。節庵認為:臟結是臟腑之氣閉塞,無法運行。一息之間氣機不運行,身體機能就停滯;一絲氣息沒有接續,天地也會崩裂,臟腑怎麼可以堵塞呢?應該艾灸關元穴,同時給予小柴胡湯加生薑來治療)。
心下滿硬
指的是正當心下部位,隆起而感覺飽脹堅硬。沒有經過攻下治療的,症狀有嘔吐和腹瀉的區別,要看邪氣在高處還是低處來疏導。經過攻下治療的,要區分是結胸還是痞證,辨別邪氣的虛實來治療。
太陽病,外在症狀還沒有解除,多次用攻下藥,導致邪熱與腸道之氣結合而腹瀉,心下痞塞堅硬,表裡之邪都沒有解除。(可以用桂枝人參湯。)發病五六天,頭部出汗,稍微怕冷,手腳冰涼,心下飽滿,不想吃飯,大便堅硬,脈搏細微。(可以用小柴胡湯。)傷寒發熱,出汗後沒有解除,心下痞塞堅硬,嘔吐腹瀉。(可以用大柴胡湯。)病程超過十幾天,嘔吐不止,心下急迫,煩悶不安。(可以用上面的方子。)
服用桂枝湯或者攻下之後,仍然頭頸僵硬疼痛,發熱沒有汗,心下飽滿,稍微疼痛,小便不利。(可以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。)太陽病腹瀉嘔吐,頭痛出汗,不惡寒,心下痞塞,堅硬飽滿,脅肋疼痛,乾嘔氣短,這是表證解除而裡證沒有調和。(可以用十棗湯。)吐下之後,心下氣逆而飽滿,氣往上衝到胸部,頭暈,脈搏沉緊,如果發汗就會擾動經脈,身體顫抖。(可以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。)
屬於柴胡證的病,用其他藥物攻下,心下飽滿而且堅硬疼痛,這是結胸。(可以用大陷胸湯。)如果只是飽滿而不疼痛,那就是痞證。(可以用半夏瀉心湯。)
發病二三天,脈搏虛弱,沒有太陽病和柴胡證的症狀,感到煩躁,心下堅硬,到四五天,雖然能吃東西。(可以稍微給予小承氣湯來輕微地通便。)陽明病,心下飽滿堅硬的,不可以攻下,如果攻下導致腹瀉不止的就會死亡。腹瀉停止的就能痊癒。(可以用瀉心湯。這一條講的是邪氣還比較淺,沒有完全進入腑,還在胃裡,所以不能攻下。下一條講的是宿便已經進入胃腸,所以必須攻下清除。)脈搏浮大,心下反而堅硬,有熱。(屬於臟的,如果有乾燥的糞便可以攻下。屬於腑的,如果小便不利,要避免再次耗損津液。)
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病,或者形成結胸,心下痞塞堅硬,腹瀉不止,煩躁不安。(可以用生薑瀉心湯或者小陷胸湯。)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病,頭頸僵硬疼痛,或者頭暈,時常像結胸,心下痞塞堅硬。(可以針刺大椎穴第一間、肝俞穴和肺俞穴。)
厥陰病,手腳冰冷,脈搏時緊時鬆,邪氣結在胸部中心,心下飽滿煩躁,飢餓卻不能吃東西。(可以用瓜蒂散。仁齋認為:凡是心下飽滿,都是在胃的上部,心的下部。這是自己產生的飽滿,不是因為攻下造成的。過去攻下過早而心下飽滿的,是痞氣。心下飽滿,用手按壓就散開而且柔軟的,是氣虛。如果不發熱,可以用木香和中湯;如果發熱,可以用小柴胡湯加枳實、姜炒黃連,去掉黃芩,減少一半的人參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