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一 (18)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一 (18)
1. 各兼證
《要略》曰:病人無寒熱,短氣不足以息者,實也。大抵心腹脹滿短氣者,邪在裡為實;心腹濡濡不短氣者,邪在表為虛,及停飲心下,令短氣也。)
結胸,痞,支結
經曰:病發於陽,而反下之,熱入,因作結胸。病發於陰,而反下之,因作痞。以下之早故也。所謂陰陽者,指表裡而言。在表當汗,而反下之,因作結胸。在裡尚未入腑,而輒下之,因作痞也。結胸有大、小、寒、熱、水、血、痰、食八者之異。而痞則所傳猶淺,但一氣凝聚耳。
若未經下者,不名結胸,或痰,或食,或熱,隨證施治。節庵曰:表證誤下,正氣內虛,陽邪陷入心胸之間,輕則為懊憹,重則為結胸。心下滿硬而痛者,為實,為結胸。滿硬而不痛者,為虛,為痞。不滿不硬,但煩悶者,為支結。《保命集》云:脾不能行氣於四肢,氣結而不散,則為痞。
大抵諸痞皆熱也,故攻痞之藥,皆寒劑。其一加附子者,以辛熱佐寒涼,欲令開發痞之怫鬱結滯,非攻寒也。
不按自痛,為大結胸。(大陷胸湯。太陽病發汗,若下,不大便,舌上燥渴,小潮熱,從心下至少腹硬滿,痛不可近。表未解下之,膈內拒痛,短氣,躁煩懊憹,陽氣內陷,心下石硬,脈沉緊,並大結胸。)按之乃痛,為小結胸。(小陷胸湯。正在心下,按之乃痛,脈浮滑。
)煩渴便閉,為熱結胸,(大陷胸加黃連。)不熱渴,小便清白,為寒結胸。(枳實理中湯。)怔忡,但頭微汗出,無大熱,揉之有聲,為水結胸。(小半夏茯苓湯。)胸滿痛,漱水不咽,喜忘如狂,大便黑,小便利,為血結胸。(犀角地黃湯。婦人傷寒,胸脅痛不可近,亦為血結胸。
)脈滑喘嗽,為痰結胸。(黃芩半夏生薑湯,加枳實。)氣口脈大,為食結胸。(小陷胸加枳實、厚朴。)結胸加斑黃狂呃者,最重,脈沉小者死。結胸證具,煩躁者亦死。
傷寒中風,誤下之,下利,乾嘔心煩,痞硬。(甘草瀉心湯。)本柴胡證,誤下之,成痞,但滿而不痛,無別證。(半夏瀉心湯。)發汗後,胃不和而痞,乾噫食臭,下利。(生薑盡心湯。)痞而虛熱甚,關上脈浮。(大黃黃連盡心湯。)陽虛惡寒,汗出而痞滿。(附子盡心湯。
)吐汗下後,心下痞,但噫氣,不下利者。(旋覆代赭湯。)心下痞,下利,服瀉心湯,利不止,與理中湯,利益甚,此利在下焦。(赤石脂禹餘糧湯。)
惡寒微發熱,支節煩疼,外證未去,微嘔,心下滿者,為支結。(柴胡桂枝湯。節庵:結胸之證,今人不分曾下與未下,但見心內滿悶,便呼為結胸,便與枳桔湯,蓋朱春議之說耳。有頻與之,反成結胸者。殊不知結胸,乃因下早而成,未經下者,如結胸也。表邪傳至胸中,未入於腑,證雖滿悶,尚屬在表,為少陽部分,宜小柴胡加枳桔以治之。
白話文:
各兼證
《醫學簡要》說:病人沒有發冷發熱的症狀,只是呼吸短促,覺得氣不夠用,這種情況是體內有實邪。大致來說,心腹脹滿,呼吸短促的,是邪氣在裡,屬於實證;心腹感覺悶脹,但不覺得呼吸短促的,是邪氣在表,屬於虛證,還有就是體內有停滯的水飲,也會導致心下部位堵塞,令人呼吸短促。
結胸、痞、支結
《黃帝內經》說:病邪從陽經發作,反而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會使熱邪內陷,導致結胸。病邪從陰經發作,反而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就會形成痞症。這是因為瀉下的時間太早所導致的。這裡所說的陰陽,是指表裡而言。病在表,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,反而用瀉下的方法,就會形成結胸。病在裡,但還沒進入腑,就用瀉下的方法,就會形成痞症。結胸有大、小、寒、熱、水、血、痰、食八種不同的情況。而痞症則病情傳變較淺,只是氣機凝滯而已。
如果沒有經過瀉下,就不能稱為結胸,可能是痰、食積、或者熱邪等原因,需要根據具體的證狀來治療。節庵說:表證誤用了瀉法,導致正氣虛弱,陽邪陷入心胸之間,輕微的會感到煩躁不安,嚴重的就會形成結胸。心下部位脹滿而且疼痛的,屬於實證,是結胸;脹滿但不疼痛的,屬於虛證,是痞。不脹滿也不疼痛,只是感到煩悶的,是支結。《保命集》中說:脾不能將氣輸送到四肢,氣機鬱結而不能疏散,就會形成痞症。
一般來說,各種痞症都是屬於熱的,所以治療痞症的藥物大多是寒涼性質的。其中有一種藥方加了附子,是用辛熱的藥物來輔助寒涼藥,目的是為了疏通痞症的鬱結,而不是為了攻散寒邪。
如果不用手按壓也覺得疼痛,是屬於大結胸。(可以使用大陷胸湯來治療。如果太陽病發汗,卻用了瀉法,導致沒有大便,舌頭乾燥口渴,稍微發熱,從心下到小腹都脹滿僵硬,疼痛不能讓人靠近。表證沒有解除就用了瀉法,導致膈內拒絕按壓,短氣,煩躁不安,陽氣內陷,心下像石頭一樣堅硬,脈象沉緊,這些都是大結胸的表現。)如果按壓時才覺得疼痛,是屬於小結胸。(可以使用小陷胸湯來治療。疼痛部位正在心下,按壓時才痛,脈象是浮滑的。)
如果感到煩渴,大便不通暢,是屬於熱結胸(可以使用大陷胸湯加黃連來治療)。如果不覺得口渴,小便清澈,是屬於寒結胸(可以使用枳實理中湯來治療)。如果感到心悸,只是頭部微微出汗,沒有高燒,按壓腹部時能聽到聲音,是屬於水結胸(可以使用小半夏茯苓湯來治療)。如果胸部脹滿疼痛,漱口水卻咽不下去,容易忘事,精神恍惚像發狂一樣,大便發黑,小便正常,是屬於血結胸(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來治療。婦人傷寒,胸脅部位疼痛不能讓人靠近,也是屬於血結胸)。
如果脈象滑數,喘氣咳嗽,是屬於痰結胸(可以使用黃芩半夏生薑湯,並加枳實)。如果寸口脈象洪大,是屬於食積結胸(可以使用小陷胸湯,並加枳實、厚朴)。結胸的同時還出現斑疹,黃疸,狂躁,打嗝等症狀,是最嚴重的,如果脈象沉細微弱,就會有生命危險。結胸的症狀都具備,而且感到煩躁不安,也會有生命危險。
傷寒或者中風,誤用了瀉法,導致腹瀉,噁心想吐,心煩,痞滿僵硬(可以使用甘草瀉心湯來治療)。本來是柴胡湯證,卻誤用了瀉法,導致形成了痞,只是感到滿悶而不疼痛,沒有其他症狀(可以使用半夏瀉心湯來治療)。發汗後,胃氣不和而形成了痞,打嗝時有腐臭味,腹瀉(可以使用生薑盡心湯來治療)。痞證而且虛熱嚴重,關脈浮起(可以使用大黃黃連盡心湯來治療)。陽虛怕冷,出汗而且感到痞滿(可以使用附子盡心湯來治療)。
吐、汗、瀉之後,心下部位痞滿,只是打嗝,沒有腹瀉(可以使用旋覆代赭湯來治療)。心下部位痞滿,腹瀉,服用了瀉心湯,腹瀉不止,改用理中湯,腹瀉反而更嚴重,這是因為腹瀉的原因在下焦(可以使用赤石脂禹餘糧湯來治療)。
怕冷,稍微發熱,四肢關節煩躁疼痛,外感症狀還沒解除,輕微噁心,心下部位滿悶,是屬於支結(可以使用柴胡桂枝湯來治療)。節庵說:現在的人不區分是否用過瀉法,只要看到心內感到滿悶,就稱為結胸,就用枳桔湯來治療,這其實是朱春議的說法。如果經常這樣用藥,反而會形成結胸。實際上,結胸是由於過早使用了瀉法而造成的,沒有用過瀉法的,就算有結胸的症狀,也是表邪傳到胸中,但還沒入腑,症狀雖然是滿悶,但還屬於表證,是屬於少陽經的病變,應該用小柴胡湯加枳桔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