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一 (11)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一 (11)
1. 厥陰經
四逆湯、理中湯、通脈四逆湯、當歸四逆湯類,隨證選用。熱厥者,初病必身熱頭痛,外別有陽證。數日後,方發厥,厥至半日,卻身熱。蓋熱氣深,方能發厥,是以在二三日後也。其脈雖沉伏,按之滑,里有熱也。其人或畏寒,或飲水,或楊手躑足,煩躁不得眠,大便閉,小便赤,外證多昏聵者,知其熱厥也。或頭上有汗,雖厥冷,手足心溫,或手雖冷,指甲微溫,或雖冷,復有時溫暖,法當清之。
白虎湯、承氣湯,隨證用。有下證悉具,而見四逆者,是失下,氣血不通,四肢便厥。若不識,誤為陰厥,復進熱藥,禍如反掌,須承氣下之。諸手足逆冷,皆屬厥陰,不可汗下,為真寒者言也。若火極似水而厥,非下何以救乎?節庵:陰陽二厥治之一差,死生立判。夫陽厥者,先自陽經氣分,同感寒邪,初頭疼發熱惡寒,已後傳進三陰血分,變出厥冷乍溫,便實譫語,煩渴,揚手擲足,反惡熱,脈沉有力,此為傳經熱證,謂之陽厥。乃熱極發厥,陽極似陰,外雖厥冷,內則熱邪耳。
皆由便實失下,使氣不通,故手足乍冷乍溫也。如火鍊金,熱極金反化水,水寒極而成冰,反能載物。厥微熱微,厥深熱深,若疑為陰厥,妄投熱藥,如抱薪救火矣。夫陰厥者,陰經直中真寒,不從陽經傳也。乃血分自受寒邪,初無頭疼身熱,便畏寒,四肢厥冷直臂脛以上,過乎肘膝,引衣蜷臥,不渴,或腹痛,或吐瀉,或戰慄,面如刀刮,口吐涎沫,脈沉遲無力。輕則理中,重則四逆溫之,勿今誤也。
邪在表者,手足熱;邪在表裡之間者,手足溫;邪在三陰之極者,手足逆冷。先熱後厥者,熱邪伏於內,先厥後熱,陰退而陽復也。仁齋:厥者,逆也。經言陰陽之氣,不相順接,四肢逆冷,便為厥也。又言:諸四逆厥者,不可下,虛家亦然。又曰:陽厥應下,不發汗,汗之,則口傷爛赤。
蓋厥亦有可下者在焉,曰:厥逆者,手足冷而四肢溫也。四逆者,四肢手足俱冷也。凡手足冷,便當早察冷熱虛實而治,毋致履霜堅冰,而治則後時矣。大抵傷寒至厥,宜速為治,稍若差遲,禍不旋踵。陽厥者,必先因熱不解,而後發厥。經言:厥深熱亦深,厥微熱亦微,此之謂也。
切其脈雖沉,按之則滑,四肢雖冷,手足心或溫也。時或煩躁發熱,與之冷飲,則咽也。仲景以厥逆,手足冷脈滑者,里有熱也,白虎湯主之。河間謂肢體厥冷,惟心胸熱,大便閉者,涼膈散養陰退陽,不宜速下。大便不閉者,黃連解毒湯。凡厥證可下者,內有燥屎也。必以手按病人臍腹,或硬或滿,或痛甚者,手不可近,或繞臍刺痛,若失氣極臭者,已有燥屎也。承氣等下之,或涼水下元明粉一二錢,或雞子清加蜜和水一甌,入芒硝二三錢最效。
白話文:
厥陰經的病症,可以用四逆湯、理中湯、通脈四逆湯、當歸四逆湯等方劑,根據不同情況選用。
如果是熱厥,初期一定會發燒頭痛,而且有其他陽性症狀。過幾天後才開始出現手腳冰冷的厥逆現象,而且厥逆持續半天後,身體又會發熱。這是因為熱邪深入體內,才會導致厥逆,所以會在發病兩三天後才出現。雖然脈象沉伏,但按下去卻很滑,表示體內有熱。患者可能怕冷,或想喝水,或手腳亂動,煩躁睡不著,大便不通,小便赤黃,而且外在表現多為昏沉不清,這就是熱厥。有時頭部會出汗,即使手腳冰冷,手腳心卻是溫熱的,或者手雖冷,指甲卻微微溫暖,又或者雖然冰冷,卻有時會回暖,這種情況應該用清熱的方法治療。
可以使用白虎湯、承氣湯等方劑,根據病情選用。如果有應該使用下法的症狀,但卻出現四肢冰冷,這表示應該使用下法卻沒有用,導致氣血不通,四肢才變得冰冷。如果誤判為陰厥,反而使用溫熱藥物,那就會適得其反,應該使用承氣湯來瀉下。
手腳冰冷都屬於厥陰的病症,不可以隨便發汗或瀉下,這指的是真正的寒證。如果熱邪到了極致,反而會像寒證一樣出現厥逆,不用瀉下的方法怎麼救呢?
節庵說:陰厥和陽厥這兩種病症,治療上如果有一點點差錯,就會決定生死。陽厥是因為陽經氣分先感受到寒邪,初期會有頭痛、發熱、怕冷的症狀,之後寒邪傳入三陰經的血分,轉變成手腳冰冷卻又時常回溫的現象,同時會有大便硬結、胡言亂語、口渴、手腳亂動、反而怕熱、脈象沉而有力等症狀,這是熱邪傳經的熱證,稱為陽厥。這其實是熱邪到了極致而出現的厥逆現象,陽氣到了極點看起來反而像陰證一樣,外表雖然冰冷,但體內卻是有熱邪。
這些都是因為大便乾硬沒有及時瀉下,導致氣機不通,所以手腳才會時冷時熱。就像煉金一樣,熱到極致金反而會化為水,水寒到極致會結成冰,冰卻能承載物體。厥逆輕微時熱也輕微,厥逆嚴重時熱也嚴重,如果誤以為是陰厥,胡亂投用溫熱藥,就像抱著柴火去救火一樣。
陰厥則是因為陰經直接受到寒邪,而不是從陽經傳來的。是血分直接受到寒邪,初期沒有頭痛發熱的症狀,而是直接怕冷,四肢冰冷會超過手肘和膝蓋,會想縮起來躲在被窩裡,不口渴,或者會腹痛,或者會吐瀉,或者會發抖,臉色像刀刮過一樣蒼白,口中流口水,脈象沉遲無力。輕微的陰厥用理中湯治療,嚴重的則用四逆湯溫補。絕對不可以搞錯。
邪氣在表的時候,手腳會發熱;邪氣在表裡之間的時候,手腳會溫熱;邪氣在三陰經最深層的時候,手腳會冰冷。先發熱後出現厥逆,是熱邪潛伏在體內;先出現厥逆後發熱,是陰氣退去而陽氣恢復。
仁齋說:厥就是逆的意思。經書說陰陽之氣不順接,導致四肢冰冷,就稱為厥。經書又說:所有四肢冰冷的厥證,都不能用瀉法,虛證的更不可以。又說:陽厥應該用瀉法,不應該發汗,發汗會導致口舌潰爛。
但厥證也有可以使用瀉下的情況,就是手腳冰冷但四肢溫熱的厥逆。四逆則是四肢手腳都冰冷。凡是手腳冰冷,都應該早點分辨是熱證還是寒證、是虛證還是實證,並及早治療,不要等到病情加重才來治療。
大體上來說,傷寒病到出現厥逆時,要趕快治療,稍微耽誤就會立刻危及生命。陽厥一定是先有發熱卻沒有解,然後才出現厥逆。經書說:厥逆深,則熱也深;厥逆輕微,則熱也輕微,就是這個意思。
診斷時要摸脈,雖然脈象沉伏,但按下去卻很滑,四肢雖然冰冷,手腳心卻可能溫熱。有時會煩躁發熱,給他喝冷飲,他會想喝。仲景認為,手腳冰冷,脈象卻滑,這表示體內有熱,可以用白虎湯來治療。河間認為,四肢冰冷,但胸口發熱,而且大便不通的,可以用涼膈散來養陰退陽,不適合立刻瀉下;如果大便沒有不通的,則用黃連解毒湯來治療。凡是可以瀉下的厥證,體內一定有燥屎。一定要用手按壓病人的肚臍周圍,看看肚子是硬、是脹滿,還是很痛,甚至連手都不能靠近,或者肚臍周圍有刺痛,如果病人放屁很臭,就表示體內有燥屎了,可以用承氣湯等藥物來瀉下,或者用冷水送服元明粉一兩錢,或者用雞蛋清加蜂蜜調水,再加入芒硝二三錢,效果最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