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一 (4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一 (4)

1. 少陰經

但欲寐,嗜臥

衛氣者,晝則行陽,夜則行陰,行陽則寤,行陰則寐。故陽氣虛,陰氣盛,則目瞑多眠,乃邪氣傳於陰,而不在陽也。昏昏然但閉目者,陰主闔而靜也。但欲寐,是少陰本病。然亦有熱者,蓋熱氣內伏,則亦多眠耳。

太陽病十日已去,脈浮細,嗜臥,外已解也。(神將復而愈。)設胸滿脅痛,(小柴胡湯。此條當是太陽少陽並病。)脈但浮,(麻黃湯。)

陽明中鳳,脈弦浮大,短氣腹滿,喘,脅及心痛,鼻乾不得汗,嗜臥身黃,小便難,潮熱噦。(小柴胡湯,麻黃湯。)

三陽合病,但欲眠睡,目合則汗出,膽有熱也。(小柴胡湯。)

少陰但欲寐,尺寸脈微細,(四逆湯。)欲吐不吐,心煩但欲寐,五六日自利而渴,小便自,(四逆湯,白通湯。)若小便黃赤而渴,(白頭翕湯。)

風溫脈浮發汗後,自汗身熱,多眠睡,息鼾,語言難出。(葳蕤湯。念莪:嗜臥亦有陰陽之殊,少陰脈微細,但欲寐,或蜷臥,或向壁臥,四肢逆冷,身體沉重,皆陰證也。附子湯溫之。如熱氣伏於裡,喜睡者,神氣皆倦,令人多眠。小柴胡湯誠為要劑。)

咽痛

太陽陽明各一證,悉屬熱也。少陰六證,熱證四,寒證二,厥陰一證,亦熱也。咽痛皆熱證,何少陰有二寒證耶?一以汗多亡陽,故用姜附以溫經復陽;一以陰盛格陽,故用通脈四逆,以散陰通陽。

太陽下之,脈緊者,必咽痛。(半夏散及湯。)

陽明頭眩,不惡寒,能食而咳,必咽痛。(四逆散加桂枝。)

少陰二三日咽痛,(甘草湯,不瘥,桔梗湯。)少陰咽中生瘡,不能語言,聲不出。(苦酒湯。)咽痛下利,胸滿心煩,(豬膚湯。)少陰客寒咽痛。(半夏散。)脈陰陽俱緊,反汗出亡陽,必咽痛吐利。(桂枝加乾薑湯,四逆湯。)下利清穀,裡寒外熱,厥逆脈微欲絕,反不惡寒,面赤或咽痛。

(通脈四逆湯,加桔梗,去芍藥。)伏氣病,伏寒少陰,經脈微弱,喉中痛似傷,非喉痹也,必下利。(始用半夏桂枝甘草湯,次四逆散。)

厥陰大下後,寸脈沉遲,手足厥逆,下部脈不至,咽喉不利,唾膿血。(麻黃升麻湯,若泄利不止,難治。)先厥後熱,下利必止,反汗出,咽中痛者,喉為瘁。陽毒咽痛。(升麻鱉甲湯。)陰毒咽痛。(上方,去蜀椒、雄黃。兼善:傷寒惟少陰篇中言咽痛咽傷,何也?蓋少陰之脈,上貫肝膈,入肺循喉嚨,系舌本,故云咽傷痛。《內經》曰:所生病咽腫上氣,咽乾及痛,此經所繫,邪氣由行而致然也。

節庵:咽痛不利,或痛或癢,不可納食,皆毒氣上衝所致也。太陽病下之。脈緊咽痛者,太陽之邪,搏於少陰也。少陰咽痛,脈沉遲,厥冷,或吐利者,不可汗下。桔梗等湯,甚者半夏散、通脈四逆湯。復庵:亦有初得病,頭痛發熱,無陽毒少陰諸證,而咽喉自痛者。此因感冒後,頓用厚衣被堆塞,或過服生薑熱酒,遂成上壅。

白話文:

【少陰經】

只想睡覺,嗜睡。
衛氣白天運行於陽分,夜晚運行於陰分,行於陽則醒,行於陰則睡。因此陽氣虛弱、陰氣旺盛時,就會閉目多眠,這是邪氣傳入陰分而未在陽分的表現。昏昏沈沈只想閉眼,是因陰主收闔而靜的緣故。「只想睡覺」是少陰病的典型症狀。但也有因熱證導致的,熱氣內伏時,也會讓人多睡。

太陽病超過十天後,脈浮而細,嗜睡,表示外邪已解(正氣將恢復而痊癒)。若出現胸悶脅痛(可用小柴胡湯。此條應為太陽與少陽併病),脈僅浮(可用麻黃湯)。

陽明中風,脈弦浮大,氣短、腹脹、喘息,脅及心痛,鼻乾無汗,嗜睡、膚色發黃,小便困難,潮熱打嗝(可用小柴胡湯或麻黃湯)。

三陽合病時,只想睡覺,閉眼就出汗,是膽有熱的表現(可用小柴胡湯)。

少陰病「只想睡覺」,尺寸脈微細(可用四逆湯)。想吐卻吐不出,心煩只想睡,五六天後腹瀉且口渴,小便正常(可用四逆湯或白通湯)。若小便黃赤而口渴(可用白頭翁湯)。

風溫病脈浮,發汗後自汗、身熱、嗜睡、打鼾、言語困難(可用葳蕤湯)。

【咽痛】
太陽與陽明各有一證,皆屬熱證。少陰病六證中,四證為熱,兩證為寒;厥陰一證亦屬熱。咽痛多為熱證,為何少陰會有兩寒證?一是因過汗亡陽,須用薑、附溫經回陽;二是陰寒過盛格拒陽氣,須用通脈四逆湯散陰通陽。

太陽病誤下後脈緊,必咽痛(可用半夏散或湯)。
陽明病頭暈、不惡寒、能食卻咳,必咽痛(可用四逆散加桂枝)。
少陰病二三日咽痛(先用甘草湯,不癒則用桔梗湯)。
少陰病咽部生瘡、無法言語、失聲(可用苦酒湯)。
咽痛伴腹瀉、胸悶心煩(可用豬膚湯)。
少陰感受寒邪咽痛(可用半夏散)。
脈陰陽俱緊卻汗出亡陽,必咽痛、嘔吐腹瀉(可用桂枝加乾薑湯或四逆湯)。
腹瀉完穀不化,裡寒外熱,四肢冰冷,脈微弱欲絕,反不惡寒,面赤或咽痛(可用通脈四逆湯加桔梗,去芍藥)。
伏氣病(寒邪潛伏少陰),經脈微弱,喉痛似傷非喉痹,必腹瀉(先服半夏桂枝甘草湯,後用四逆散)。

厥陰病大瀉後,寸脈沈遲,四肢冰冷,下部脈不至,咽喉不適、吐膿血(可用麻黃升麻湯;若腹瀉不止則難治)。
先四肢冷後發熱,腹瀉止卻汗出,咽痛者可能喉瘡潰爛。
陽毒咽痛(可用升麻鱉甲湯)。
陰毒咽痛(上方去蜀椒、雄黃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