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一 (3)

1. 腹滿

厥陰四五日,腹痛,若轉氣下趨少腹者,欲下利也。(四逆湯,乾薑附子湯。士材:按腹痛有虛有實,有寒有熱,有食有血,當詳辨之。可揉可按,而軟者虛也。不可揉按,而硬者實也。身無大熱,口中不渴,喜飲熱湯者,寒也,身熱口渴,喜飲涼水者,熱也。噫氣惡食,氣口脈實者,食也。

痛有定處,而不動移,或動或小腹硬滿,小便利,大便黑者,血也。大抵脈大而有力者,可涼可下。脈沉而無力者,宜溫宜補。更以證參之,百不失一矣。如陽邪傳裡痛者,其痛不常,當以辛溫之劑和之。陰邪在內而痛者,痛無休時,欲作利也,當以熱劑溫之。有燥矢宿食痛者,則煩而不大便,腹滿硬痛也,下除之。

經曰:諸痛為實,此痛隨利減之法也。海藏:中脘痛,太陰也,理中定中類主之。少腹痛,厥陰也,重則正陽丹、回陽丹類;輕則當歸四逆湯。太陰傳少陰痛甚者,當變下利不止。夏令肌熱惡熱,脈洪疾者,黃芩芍藥湯。秋令肌熱惡熱、脈沉疾者,桂枝芍藥湯。又腹痛者,芍藥甘草湯主之。

脈弦傷氣,加黃芩;脈洪傷金,加芍藥;脈緩傷水,加桂枝;脈澀傷血,加當歸;脈遲傷火,加乾薑。仁齋:凡中脘痛者,屬脾土。脈沉遲,內寒,理中湯。陽脈澀,陰脈弦,小建中湯。少腹痛者,屬厥陰,當歸四逆加吳茱萸。厥逆者,四逆加吳茱萸。大實腹滿而痛,或繞臍刺痛,不大便,脈實者,大承氣。

潮熱不大便,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,手不可近,大陷胸湯。脈弦腹痛,無寒無熱者,芍藥甘草湯。脈弦口苦發熱,腹中痛,小柴胡去人參加芍藥。寒熱交作,腹中痛,加芍藥、肉桂。寒多者去芩倍桂。少陰手足冷,腹痛,四逆散加附子湯,入肉桂、芍藥、吳茱萸主之。發熱脈弦而腹痛,芍藥黃芩湯。

自利腹痛,小便清白,理中四逆。看微甚,輕者五積散,無脈者,通脈四逆湯,使陰退而陽復。腹痛吐利而煩躁者,多有疹毒,俗刺委中穴。

白話文:

腹滿

如果病程進入厥陰階段的四五天,出現腹痛,並且痛感有向下移動到小腹的趨勢,這表示病人將要腹瀉。(可以使用四逆湯或乾薑附子湯來治療。)

張士材認為,腹痛的原因有很多種,可能是虛證或實證,寒證或熱證,也可能是因為飲食或瘀血引起的,必須仔細辨別。如果腹部可以揉按,而且觸感是柔軟的,那就是虛證;如果不能揉按,而且觸感是硬的,那就是實證。如果身體沒有明顯發熱,口不渴,喜歡喝熱湯,那就是寒證;如果身體發熱口渴,喜歡喝涼水,那就是熱證。如果打嗝、厭食,而且氣口脈象強實,那就是飲食積滯引起的。

如果痛處固定不移動,或是疼痛位置時動時不動,小腹脹滿,小便正常,大便呈黑色,那就是瘀血引起的。一般來說,脈象洪大而且有力的,可以採用清涼或攻下的方法;脈象沉細而無力的,則宜用溫補的方法。再結合其他症狀來判斷,就能準確無誤了。如果是因為陽邪侵入體內導致的疼痛,那疼痛的位置和時間不固定,應該用辛溫的藥物來調和;如果是陰邪在體內導致的疼痛,那疼痛會持續不斷,並且有要腹瀉的趨勢,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溫通。如果是有燥屎或宿食積滯引起的疼痛,就會感到煩躁而且沒有大便,腹部脹滿且疼痛,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排除積滯。

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各種疼痛都是實證」,這種疼痛可以通過腹瀉來減輕。朱丹溪認為,中脘(胃部)疼痛屬於太陰脾經的問題,應該用理中湯、定中湯等方劑來治療。少腹(小腹)疼痛屬於厥陰肝經的問題,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用正陽丹、回陽丹等方劑;如果病情較輕,則可以使用當歸四逆湯。如果是太陰病傳入少陰病,導致疼痛加劇,並且腹瀉不止,就會出現這種情況。如果是夏天,病人肌肉發熱,不喜歡熱,脈象洪大且急促,應該使用黃芩芍藥湯。如果是秋天,病人肌肉發熱,不喜歡熱,脈象沉細且急促,應該使用桂枝芍藥湯。此外,一般腹痛可以用芍藥甘草湯來治療。

如果脈象弦細,表示氣受損,可以加黃芩;如果脈象洪大,表示金受損,可以加芍藥;如果脈象緩和,表示水受損,可以加桂枝;如果脈象澀滯,表示血受損,可以加當歸;如果脈象遲緩,表示火受損,可以加乾薑。李杲認為,中脘(胃部)疼痛屬於脾土的問題。如果脈象沉遲,表示體內有寒,可以用理中湯來治療。如果陽脈澀滯,陰脈弦細,可以用小建中湯來治療。少腹(小腹)疼痛屬於厥陰肝經的問題,可以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湯來治療。如果出現厥逆(手足冰冷)的情況,可以用四逆加吳茱萸湯來治療。如果腹部脹滿疼痛,或繞著肚臍疼痛,沒有大便,脈象強實,可以用大承氣湯來瀉下。

如果出現潮熱,沒有大便,從心下到小腹都脹硬疼痛,手不能按壓,可以用大陷胸湯來治療。如果脈象弦細,腹部疼痛,沒有發冷或發熱的情況,可以使用芍藥甘草湯。如果脈象弦細,口苦發熱,腹中疼痛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去掉人參,加上芍藥。如果出現寒熱交替,腹中疼痛,可以加上芍藥和肉桂。如果寒症較為嚴重,可以去掉黃芩,加倍肉桂。如果少陰經的症狀,手足冰冷,腹部疼痛,可以使用四逆散加附子湯,再加入肉桂、芍藥、吳茱萸來治療。如果發熱,脈象弦細,腹部疼痛,可以使用芍藥黃芩湯。

如果出現腹瀉,腹痛,小便清澈,應該使用理中湯或四逆湯。根據病情輕重,如果病情較輕,可以使用五積散;如果脈象摸不到,可以使用通脈四逆湯,使陰氣退散,陽氣恢復。如果腹痛、嘔吐、腹瀉、並且感到煩躁不安,多半是有疹毒,民間會針刺委中穴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