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舌鑑總論 (3)
舌鑑總論 (3)
1. 紅色圖
舌見純紅色,熱畜於內,欲將發瘟也。不問何經,宜用透頂清神散治之。
舌見紅色而有小黑星者,熱毒乘虛入胃,畜熱則發斑矣。宜元參升麻葛根湯、化斑湯解之。(健曰:舌既有黑星,若斑點紫赤者,須黃連、紫草、大青速化。)
舌見淡紅中有大紅星者,乃少陰君火,熱之盛也。所不勝者,假火勢以侮脾土,將欲發黃之候也。宜茵陳五苓散治之。(健曰:此宜加黃連、滑石、甘草。)
白話文:
舌頭呈現純紅色,表示體內熱氣積聚,快要發燒了。不論是哪條經絡受影響,都應該服用透頂清神散來治療。
舌頭呈現紅色,並伴有小黑點,表示熱毒趁機侵入胃部,熱毒積聚就會引起斑疹。應該服用元參升麻葛根湯、化斑湯來解毒。如果斑點呈紫紅色,則需要迅速服用黃連、紫草、大青來化解。
舌頭呈現淡紅色,中間有明顯的紅色斑點,這是少陰君火旺盛的表现,熱氣過盛侵犯脾土,將要出現黃疸的徵兆。應該服用茵陳五苓散來治療。在治療過程中,可以加入黃連、滑石、甘草。
舌見紅色,更有裂紋如人字形者,乃君火燔灼,熱毒炎上,故發裂也。宜涼膈散。(健曰:此亦宜加黃連、花粉。)
並有此形者。
熱入陽明胃腑,故舌根微黃。若頭汗身涼,小便難者,茵陳蒿湯,加梔子、香豉。
瘟疫一二日,舌根灰黑,急用涼膈雙解散下之。至四五日後,變深黑下無及矣。
相火來乘君位,致令舌紅,燥而紋裂作痛,宜黃連解毒湯,加麥冬潤之。(健曰:此宜用黃連、黃柏、薄荷、石膏、花青煎湯,調白蜜,入川貝母、甘草末,噙化之。)
白話文:
舌頭呈現紅色,還有像人字形的裂紋,這是心火過旺灼傷,熱毒上炎導致的裂紋。建議服用涼膈散。此外,也可以加入黃連、花粉。
舌頭呈現這種形狀,同時舌根略微發黃,說明熱氣入侵了胃部。如果伴隨頭部出汗、身體發涼、小便困難,可以服用茵陳蒿湯,並加入梔子和香豉。
瘟疫發作一兩天,舌根變成灰黑色,需要立即服用涼膈雙解散來瀉火。如果病情持續四五天,舌頭顏色會變成更深的黑色,就無法救治了。
相火上炎侵犯心火,導致舌頭發紅、乾燥、出現裂紋並伴隨疼痛,建議服用黃連解毒湯,並加入麥冬滋潤。也可以用黃連、黃柏、薄荷、石膏、花青煎湯,調和白蜜,再加入川貝母、甘草末,含服化解。
瘟疫多有此舌,宜解毒湯,合益元散,加元參、薄荷治之。尺脈無者死,戰慄者亦死。
舌上出血如濺者,乃心臟邪熱壅盛所致。宜犀角地黃湯,加大黃、黃連。(健曰:並宜加紫草、石膏、燈心。)
紅短白泡舌,舌短有泡,口瘡聲啞,咽乾煩躁者,乃瘟疫強汗,或傷寒失汗而變此證。宜黃連犀角湯、三黃石膏湯選用。
長腫出口舌,舌長大,脹出口外,是熱毒乘心也。內服瀉心湯,外砭出惡血,再用片腦,入人中黃糝之。
白話文:
瘟疫 瘟疫常出現這種舌相,應使用解毒湯,搭配益元散,加入元參、薄荷治療之。尺脈消失者死亡,戰慄者也死亡。
舌上出現如噴濺狀出血,是由於心臟邪熱壅盛所致。應使用犀角地黃湯,搭配大黃、黃連。(健曰:並應加入紫草、石膏、燈心。)
紅色短舌有白泡,舌短有泡,口瘡聲音沙啞,咽喉乾燥煩躁,是由於瘟疫大汗,或傷寒失汗而變證。應選擇使用黃連犀角湯、三黃石膏湯。
腫脹超出嘴外的舌頭,舌頭變大,脹到超出嘴巴外面,這是熱毒乘心。內服瀉心湯,外用砭刺放出惡血,再用片腦加入人中黃糝敷之。
舌見純紅,更有紅點,如蟲蝕之狀者,乃熱毒熾盛,火在上,水在下,不能相濟故也。宜小承氣下之。(健曰:如腹無停滯,當以黃連解毒湯,重加紫草用。)
舌見紅色,內有黑紋者,乃陰毒厥於肝經,肝主筋,故舌現如絲形也。用理中,合四逆溫之。
以上《金鏡錄》法。
《舌鑑》紅舌者,伏熱內畜於心胃,自里而達於表也。冬傷於寒,至春變為溫病,至夏變為熱病者,其舌多紅而赤。又瘟證疫癘,舌亦赤,而加積胎也。其多食者,助熱內蒸,舌亦紅,而面赤甚者,面目俱赤,口瘡也。凡病有重輕,色有微甚,根、尖,中、左、右,瘡蝕脹爛,長短癟細,種種異形,所治自不同矣。當解者,內解其毒,當砭者,砭去其血,與諸湯液,推類而各施之。
白話文:
舌頭呈現鮮紅色,上面還有紅點,像蟲子啃咬的樣子,這是熱毒非常旺盛,熱氣在上,寒氣在下,無法互相調和的緣故。應該用小承氣湯瀉下。如果肚子裡沒有積滯,就應該用黃連解毒湯,再加重紫草的用量。
舌頭呈現紅色,裡面有黑紋,這是陰邪毒氣侵犯了肝經,肝主筋,所以舌頭呈現絲狀。應該用理中湯,配合四逆湯溫補。
這些都是《金鏡錄》中的方法。
《舌鑑》中說,舌頭發紅,是因為體內有熱氣積聚在心胃,從內部蔓延到表面的緣故。冬天受寒,到了春天變成溫病,到了夏天變成熱病,舌頭大多呈現紅色。瘟疫和傳染病,舌頭也會發紅,而且會出現積滯。經常吃很多東西的人,會助長內熱,舌頭也會發紅,而且臉色也會很紅,甚至會出現口瘡。疾病的輕重程度不同,舌頭的顏色深淺也不同,舌頭的根部、尖端、中間、左右,還有潰瘍、腐爛、腫脹等等,各種不同的形狀,治療方法也都不一樣。應該解毒的就要解毒,應該用針灸的就要用針灸,配合不同的湯藥,推類比照,針對不同情况施治。
純紅舌,即將瘟舌,瘟疫之邪,初畜於內。宜敗毒散加減,或升麻葛根湯治之。
紅痿舌,舌痿軟不能動者,心臟受傷也。當參脈證施治,然亦十難救一。(健曰:此宜人參養榮湯補之。)
紅硬舌,舌強硬失音,或邪結咽喉,以致不語者,死證也。脈有神,證輕,猶可治。
紅戰舌,舌戰者,顫掉不安,蠕蠕瞤動也。因汗多亡陽,或漏風所致。十全大補,大建中選用。
紅餂舌,舌頻出口,為弄舌。餂至鼻尖,上下口角左右者,惡候也。用解毒湯,加生地,不效者死。
白話文:
純紅舌,這是指像是瘟疫初期在體內產生的紅色舌頭現象,此時應使用「敗毒散」進行調整,或者考慮使用「升麻葛根湯」來治療。
紅痿舌,指的是舌頭變得疲軟無法動彈的情況,這通常是因為心臟受到傷害所導致。治療時應根據脈象和症狀來制定方案,但通常情況下,能夠成功救治的比例非常低。
紅硬舌,指的是舌頭變得堅硬、無法發音,或者是喉嚨裡有異物導致無法說話的現象,這是預示著生命危急的徵兆。如果脈象有力,病情輕微,則仍然有可能進行治療。
紅戰舌,指的是舌頭不停地顫抖,就像蠕蟲一樣在動,這是因為過度出汗導致陽氣流失,或是風邪侵襲所導致的現象。可以選擇使用「十全大補」或者「大建中」等藥方進行治療。
紅餂舌,指的是不斷吐出舌頭,這種行為被稱為「弄舌」,如果舌頭能延伸到鼻尖,並在口角兩側來回移動,這通常是預示著病情嚴重的徵兆。此時應該使用「解毒湯」,並且加入生地來進行治療,若治療效果不佳,則可能面臨生命危險。
紅細枯長舌,舌乾紅而長細者,乃少陰之氣絕於內,而不上通於舌也。雖無他證,朝夕變生,難保矣。
紅嫩無津舌,汗下太過,津液耗竭,舌鮮紅柔嫩如新生狀,望之似潤,而實涸燥,宜人參三白湯,合生脈散。
紅尖紫刺舌,汗後食復,而舌見紅尖紫刺,證甚危矣,急以枳實梔子豉湯,加大黃下之。
(健增)純紅濕光舌,(一人疫證發熱,自汗如雨,斑疹隱隱不透,六脈浮大無論,洪而空豁,年將望六,陰虛太過,和之不退,補之不可,投劑稍差,必致猝變,予望而卻走。一醫視為初病脈浮,浪與荊、防發散,當日氣喘汗脫而死。一人舌脈如之,年亦相似,當春病溫,過經不解。
白話文:
舌头又红又细又长,干燥发红且细长,这是少阴之气衰竭,无法上达舌头所致。即使没有其他症状,也需警惕,病情随时可能恶化。
舌头红嫩无津,汗出过多导致津液耗竭,舌头鲜红柔嫩,看似湿润,实则干燥,宜用人参三白汤,配合生脉散。
舌头红尖带紫,汗出后饮食后舌头呈现红尖带紫,情况十分危急,需急用枳实栀子豉汤,加大黄泻下。
舌头鲜红润泽,但实际上是湿热内蕴,身体虚弱。年岁较长,阴虚过盛,病情反复,补之无效,用药稍有不当,极易猝死。
予投小柴胡加參、連,而熱即退。再進歸脾湯加薑、棗,五劑而痙。可見同一舌脈,而有治不治之殊,因其形證有別也。)
(健增)純赤光干舌,(予岳年居七旬,秋初微瘧轉痢,一醫浪進大黃一服,大傷津液,困頓少食。一醫又誤投炮姜理中一劑,燥涸其舌,光赤如豚肝狀,從此不思飲食,百無滋味,晝夜不寐,日久骨立,脈弦且代,因延予師診視。師知其本屬陰虛,病屬伏暑。乃與清暑益氣,以參、連化熱,知、柏養陰,歸、芍和血,麥冬、五味生脈添津,兩越月服參斤十二兩。中間曾發乾厚黑胎,如指大一瓣,剝去後,邊上始發白胎如粉。
白話文:
第一段
我給病人服用小柴胡湯加參、連,他的發熱症狀就退了。接著我又給他服用歸脾湯加薑、棗,服用了五劑之後,痙攣就消失了。可見同樣的舌脈,卻有治癒和無法治癒的差別,這是因為他們的形證(症狀)不同。
第二段
(健增)患者舌苔呈現純赤色,光滑乾燥。(我岳父今年七十歲,秋季初期患了輕微的瘧疾,接著轉為痢疾。一位醫生不加思索地給他服用了一劑大黃,結果嚴重損傷了他的津液,導致他虛弱無力,食慾不振。另一位醫生又錯誤地給他服用了一劑炮姜理中湯,使他的舌苔變得乾燥光滑,如同豬肝一樣。從此他不再想吃東西,對任何食物都提不起興趣,日夜難眠,時間一長,骨瘦如柴,脈象弦緊且代脈。因此,我延請老師前來診視。老師了解到他原本就屬於陰虛體質,這次的病症屬於伏暑。於是,老師給他開了清暑益氣的方劑,用參、連化解暑熱,用知、柏滋養陰液,用歸、芍調和血氣,用麥冬、五味滋陰生津。兩個多月後,患者服用了十二兩參。中間曾出現乾厚黑色的舌苔,如同手指大小的一片,剝掉之後,舌苔邊緣又開始出現白色的粉末狀苔。)
解釋:
這段文字描述了一位中醫醫生對一位患者進行的治療過程。醫生根據患者的舌脈、症狀,以及體質,分別使用了不同的藥方,最終使患者康復。
第一段
重點說明了:
- 不同的形證(症狀)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案。
- 同樣的舌脈,可能反映出不同的病症,不能單憑舌脈就判斷病情。
第二段
重點說明了:
- 患者的病症源於陰虛伏暑,需要清暑益氣,滋陰養血。
- 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調整用藥,並觀察用藥效果,最終使患者康復。
這段文字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,強調了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運用不同的治療方法,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。
然後舌漸毛而光退,津漸生,而知味,食漸進,神漸旺,而獲生。要知此證,皆緣瘧中無未得解散,故伏暑日深,變痢之際,又不疏泄,致藥誤內陷,邪入心脾,消爍津液,幾乎不治。幸先業滑石理調治,邪從黑胎白粉而出。益見失表之為害明矣。)
(又一女戚,於大伏中,偶因傷暑,停食發熱,即延醫診視。醫見年近七旬,便與健脾之劑,而加嘔吐。一醫恐其吐傷中氣,遂投建中湯,而吐更甚。又一醫從其建中,加重參、桂而兼五味、麥冬生脈,乃至湯水不入。來乞予診,舌現花黑胎五六瓣,知其停食作熱也。啟胸按之,豈料其胸脹肺高,酸痰凝結於上,燥屎壅塞於下,皆為參、耆、桂、術之所致也。
白話文:
接著舌頭逐漸變光滑,亮澤消失,津液逐漸產生,能嚐出味道,食物逐漸進食,精神漸漸好轉,得以存活。要知道這個病症,都是因為瘧疾沒有完全祛除,所以暑熱日益深入,轉變為痢疾之時,又沒有疏通泄散,導致藥物誤入內部,邪氣進入心脾,消耗津液,幾乎無法醫治。幸好先師滑石理的治療,邪氣從黑色胎質和白粉中排出。讓人更加明白外感病邪的危害性。
(另外一位親戚的妻子,在大暑中暑,停食發熱,立即請醫生診治。醫生見她年近七旬,就給她開了健脾的藥,還讓她嘔吐。另一位醫生擔心她嘔吐會傷到中氣,於是開了「建中湯」,但嘔吐反而更嚴重。又有一位醫生沿用「建中湯」,加重人參、桂枝而兼用五味子、麥冬生脈,以至於湯水都無法入口。她來找我診治,舌頭上有花黑的胎質五六瓣,知道她是停食而發熱。掀開她的胸查看,沒想到她的胸部脹滿,肺部高聳,酸痰凝結在上,燥屎壅塞在下,這些都是人參、黃耆、桂枝、白術造成的。)
問其起病,已十二日,雖無壯熱,而熱勢不解,尚未得汗,大便欲出,而燥痛異常,予思上結難開,下滯易去,去則氣下,而吐或可止。因先潤劑,與小陷胸,加鮮藿香、葛根、石膏、元明粉,內外雙解之。服半劑而矢去其半,明晨,舌現滿黑干胎,服完後半劑,燥屎盡下矣。
而吐不肯定,舌變赤光,乾涸如隔宿豬腰狀。予乃與其子言曰:此舌伏暑甚深,飲食難下,且膈痰作堵,未易消化,從此留連,恐年高力盡,不能愈矣,予遂不看。延至百日,復來邀視,胸雖平而吐仍在,形消脈減,舌更枯燥,而大便欲出不出,回氣昏暈。因用潤下清涼如蔞仁、紫草、膏、連、明粉等,去其燥矢。
白話文:
病人發病已經十二天了,雖然沒有高燒,但體熱一直沒有退,也沒有出汗,大便想解,卻又乾澀疼痛異常。我思考著,病人上焦氣機鬱結難以疏通,下焦積滯容易排出,如果排出,氣機下行,嘔吐可能會止住。因此,我首先使用潤燥的藥物,並加入小陷胸湯,再加鮮藿香、葛根、石膏、元明粉,內外雙解。服用半劑藥後,大便就排出了大半,第二天早上,舌苔出現滿滿的黑干苔。服完剩下半劑藥後,乾硬的糞便全部排出來了。
但是嘔吐的狀況還沒改善,舌頭變紅,乾燥得像隔夜豬腰一樣。我於是跟他的兒子說:「父親的暑熱很深,飲食難以消化,而且隔痰堵塞,不易消化,如果這樣拖下去,恐怕年紀大了,體力不足,就無法痊癒了。」因此我不再繼續看診。
過了百天,病人又來邀請我診治。他的胸部雖然不再疼痛,但嘔吐還是沒有好,身形消瘦,脈搏減弱,舌頭更加乾枯,大便想解卻解不出來,呼吸微弱,頭昏眼花。我於是用潤下清涼的藥物,如蔞仁、紫草、膏、連、明粉等,幫助他排出乾硬的糞便。
而小便紅赤,短澀熱痛,方將瀉其小便,分利暑濕。孰知下空上冒,暑毒迸越,口發黃疳,勢不可遏,兩日爛及咽喉,湯水莫入而姐。故凡疾病,無論大小,悉關性命,延醫調治,必當慎重。毋以耳為目,務虛名,無實際之輩,最誤人也。如此證,初時只須暑食兼消,二三文之藥,就可療也。
何故即用溫補,包括暑邪,淹纏三月,以致不救,真可哀也。要知天令之邪,終當外泄,是證關閉無汗,皆五味、桂枝、參、耆之害。同一光赤舌,而一則得補而生,一則因補而死。其故在初治之大差與不差,後治之去病與不去病耳。)
白話文:
小便顏色鮮紅,排尿困難、灼熱疼痛,應該要瀉掉小便,排出暑濕。然而,如果盲目瀉下,反而會讓暑毒上攻,導致口舌發黃、疳疾,病情急劇惡化,兩天內便會腐爛至咽喉,連湯水都無法吞嚥。所以,無論疾病大小,都關係著性命,尋醫治療一定要慎重。不要聽信那些只注重虛名,沒有真才實學的人,他們最容易誤人。像這種情況,一開始只要用消暑解熱的藥,幾分藥就能治好。
為何要馬上用溫補的藥?這樣會把暑邪困在體內,拖延三個月,最終導致無藥可救,真是令人悲痛!要知道,天時之邪,最終都會外泄。這種症狀閉塞無汗,都是因為過度使用五味、桂枝、人參、黃耆造成的。同樣都是舌頭發紅,一個因為補救而活下來,另一個卻因為補救而死去。原因就在於初期治療是否得當,以及後期是否能徹底去除病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