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 (26)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 (26)
1. 少陽經
若胸滿而悶,加枳殼、桔梗各二錢,若滿而煩,加瓜蔞三錢,黃連錢半。凡心之上,胸之分,宜枳殼;心之下胃之分,宜枳實。蓋枳殼能瀉至高之氣,枳實能瀉至低之氣;蔞仁能瀉肺,滌胸冒痰垢之藥,故胸滿而煩者必加之。戴氏:陽證身熱而胸膈痞塞者,減枳殼、桔梗之半,加柴胡、前胡治之。
嘔吐,乾嘔
嘔者,有物有聲而漸出;吐者,有物無聲而頓出。乾嘔者,有聲而無物。嘔有責為熱者,有責為寒者,至於吐,則悉屬虛冷矣。嘔又有停飲者,有胃脘有膿者。大抵傷寒表邪欲傳裡,裡氣上逆則為嘔。是以半表裡證多嘔也。生薑為嘔家聖藥,散逆氣也。半夏為嘔家要藥,去痰水也。
嘔多雖有陽明者,不可攻,為其氣逆,尚未收斂為實,是猶在外,未傳入里也。熱者脈數煩渴,寒者脈遲逆冷。有水氣者,先渴後嘔。腹滿怔忡有膿血者,吐儘自愈,不須治也。
初起病即嘔吐,寒傷胃也。(藿香正氣散。)太陽惡寒,體痛嘔逆,脈陰陽俱緊。(麻黃湯。)五六日嘔而發熱,(小柴胡湯。)六七日發熱微惡寒,支節煩疼,心下支結,微嘔。(柴胡桂枝湯。)發汗吐下後,虛煩,懊憹而嘔。(梔子生薑湯。)胸中有熱,胃中有邪氣,腹痛欲嘔吐。
(黃連湯。)發熱汗出不解,心下痞硬,嘔吐下利。(大柴胡湯。)過經十餘日,嘔不止,心下急微煩。(上方。)十三日不解,胸脅滿而嘔,潮熱微利。(先小柴胡解外,後柴胡加芒硝湯。)過經十餘日,嗢嗢欲吐,胸中痛,大便溏,腹微滿微煩,但欲嘔。(先曾吐下傷胃,與調胃承氣湯,不爾不與。
)
陽明脅下硬滿,不大便而嘔,舌上白胎。(小柴胡湯。)嘔多雖有陽明證,不可攻。(黃芩生薑半夏湯、小柴胡湯。)食後欲嘔,陽明也。(吳萊萸湯。)得湯反劇者,屬上焦,(葛根半夏湯。陽明有寒而嘔,吳茱萸湯。)潮熱便閉而嘔,(大柴胡湯。)陽明反無汗而小便利,二三日嘔而咳,手足厥,頭痛。(真武湯去茯苓。)
發熱口苦,脈弦數而嘔,或心煩喜嘔,或胸脅滿痛,寒熱而嘔,或日晡發熱而嘔。(並小柴胡加半夏、生薑。)血弱氣盡,邪氣因入,結於脅下,往來寒熱,邪高痛下,故嘔。(小柴胡湯。)渴而飲水嘔,柴胡不中與也。(赤茯苓湯。)
太陽陽明合病,不下利,但嘔。(葛根半夏湯。)太陽少陽合病,下利而嘔。(黃芩加半夏生薑湯。)
少陰下利,咳而嘔渴,心煩不眠。(豬苓湯。)少陰腹痛,小便不利,四肢重痛,自利或嘔,此有水氣。(真武湯去附子加生薑。)少陰下利,脈微澀,嘔而汗出,更衣反少者。(灸之,溫其上。)嘔而肢冷脈沉細,(四逆湯加橘、半、生薑。)
白話文:
少陽經
如果胸口感到脹滿而悶,可以加入枳殼、桔梗各二錢來處理。如果脹滿又感到煩躁,可以加入瓜蔞三錢、黃連錢半。一般來說,心臟以上、胸腔的部位不適宜用枳殼;心臟以下、胃的部位不適宜用枳實。因為枳殼能瀉掉往上衝的氣,枳實能瀉掉往下沉的氣。瓜蔞仁能瀉肺,清理胸中痰垢,所以胸滿而煩躁時必須加入。戴氏認為,屬於陽證,身體發熱且胸口痞塞的人,應減少枳殼、桔梗的用量一半,改用柴胡、前胡來治療。
嘔吐、乾嘔
嘔是指有東西、有聲音且漸漸吐出;吐是指有東西、但沒聲音且突然吐出。乾嘔則是有聲音但沒有東西吐出。嘔的病因有屬於熱證的,也有屬於寒證的;至於吐,則多半是虛寒引起的。嘔的成因,有因為停滯的飲水引起的,也有因為胃部有膿而引起的。大體來說,傷寒表邪想往裡傳,裡面的氣向上逆行就會導致嘔吐。因此,半表半裡的病症多會出現嘔吐。生薑是治療嘔吐的良藥,可以散掉逆行的氣。半夏也是治療嘔吐的要藥,可以去除痰水。
嘔吐雖然有時與陽明經有關,但不能用攻下的方法治療,因為氣是逆行的,還沒有收斂變成實證,所以病邪仍然在表,還沒有傳到裡。熱證的嘔吐,脈搏會跳得快而且感到煩躁口渴;寒證的嘔吐,脈搏會跳得慢、身體冰冷。有水氣停滯的人,會先感到口渴,然後才出現嘔吐。腹脹、心悸、如果有膿血的,吐完就會自己好,不需要特別治療。
剛開始生病就嘔吐,是寒邪傷到胃造成的(可以用藿香正氣散)。太陽經病症,怕冷、身體疼痛、嘔吐,脈象陰陽兩脈都呈現緊張的狀態(可以用麻黃湯)。生病五六天後出現嘔吐並發熱(可以用小柴胡湯)。生病六七天後發熱、輕微怕冷、四肢關節疼痛、胸口下方脹痛、輕微嘔吐(可以用柴胡桂枝湯)。發汗或吐下後,出現虛煩、心煩不安而且嘔吐(可以用梔子生薑湯)。胸中有熱,胃中有邪氣,腹痛想嘔吐(可以用黃連湯)。發熱、出汗,病情沒有緩解,胸口下方痞硬、嘔吐、腹瀉(可以用大柴胡湯)。生病超過十幾天,嘔吐不止,胸口下方急迫、輕微煩躁(可以使用上方,指大柴胡湯)。生病十三天沒有好轉,胸脅脹滿且嘔吐、潮熱、輕微腹瀉(先用小柴胡湯解除表證,再用柴胡加芒硝湯)。生病超過十幾天,一直想吐,胸痛、大便稀溏、肚子輕微脹滿、輕微煩躁,只是想嘔吐(這是之前吐下傷了胃,可以用調胃承氣湯,否則不用)。
陽明經的病症,脅下脹滿、不大便而且嘔吐,舌苔白膩(可以用小柴胡湯)。嘔吐雖然有時與陽明經有關,但不能用攻下的方法治療(可以用黃芩生薑半夏湯或小柴胡湯)。飯後想吐,屬於陽明經的病症(可以用吳茱萸湯)。喝湯後嘔吐反而加重,屬於上焦的問題(可以用葛根半夏湯,陽明經有寒而導致嘔吐,可以用吳茱萸湯)。潮熱、便秘而且嘔吐(可以用大柴胡湯)。陽明經的病症反而沒有汗、小便順暢,二三天後出現嘔吐和咳嗽、手腳冰冷、頭痛(可以用真武湯,去掉茯苓)。
發熱、口苦、脈象弦數而且嘔吐,或者心煩想嘔吐,或者胸脅脹滿疼痛、忽冷忽熱而嘔吐,或者下午發熱而嘔吐(這些情況都可以用小柴胡湯加半夏、生薑)。血虛氣弱,邪氣因此入侵,在脅下結聚,忽冷忽熱,疼痛部位忽上忽下,所以會嘔吐(可以用小柴胡湯)。口渴喝水後就嘔吐,不適合用柴胡來治療(可以用赤茯苓湯)。
太陽經和陽明經合併發病,不下利,只有嘔吐(可以用葛根半夏湯)。太陽經和少陽經合併發病,腹瀉而且嘔吐(可以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)。
少陰經的病症,腹瀉、咳嗽、口渴、心煩失眠(可以用豬苓湯)。少陰經腹痛、小便不順暢、四肢沉重疼痛、腹瀉或嘔吐,這是因為體內有水氣停滯(可以用真武湯,去掉附子,加入生薑)。少陰經腹瀉、脈象微弱澀滯、嘔吐而且出汗、排便量反而減少(可以用艾灸來溫暖上部)。嘔吐而且四肢冰冷、脈象沉細(可以用四逆湯,加入橘皮、半夏、生薑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