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 (25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 (25)

1. 少陽經

胸脅滿痛

邪氣傳裡,必先是胸而脅,以次經心腹而入胃。是以胸滿,多帶表證;脅滿,多帶半表半裡證;腹滿,多里證;少腹滿,非溺即血也。蓋身半以上,同天之陽;身半以下,同地之陰。清陽出上竅,濁陰歸下竅,當出不出,積而為滿。故在上滿者,無形之氣也;在下滿者,有形之物也。

在上者因而越之,故胸滿宜吐;在下者引而竭之,故腹滿宜下。俱有陰陽之辨,不可不察也。

太陽十日已去,脈浮細,嗜臥,外已解也。設胸滿脅痛,(小柴胡湯。)下後脈促胸滿,(桂枝去芍藥湯。)汗下後,煩熱,胸中窒滿。(梔子豉湯。)病如桂枝證,胸中痞硬,氣上衝喉,不得息,此胸中有寒痰。(瓜蒂散。)太陽下利,嘔逆頭痛,心下痞硬滿,脅痛,乾嘔短氣,汗出不惡寒,表解里未和也。

(十棗湯。)已汗復下,胸脅滿,小便不利,頭汗出,寒熱心煩。(柴胡桂枝幹薑湯。)下後胸滿煩驚,小便不利,譫語身重。(柴胡加龍骨牡蠣湯。)過經十餘日,溫溫欲吐,胸中痛,大便反溏,腹微滿微煩。(先極吐下者,調胃承氣湯,不吐下者勿與。)吐下後,發汗虛寒,脈甚微,心下痞硬,脅下痛,氣衝咽喉,眩冒,經脈動惕。

(真武湯、桂枝茯苓白朮甘革湯。)

陽明潮熱,大便溏,小便自可,胸脅滿不去。(小柴胡湯。)陽明脅下硬滿,不大便而嘔,舌上白胎。(上方。)

太陽不解,轉入少陽,脅下硬滿,乾嘔寒熱,脈沉緊。(上方。)四五日,身熱惡風,頸項強,脅下滿,手足溫而渴。(上方。)傷寒中風,往來寒熱,胸滿脅痛,心煩喜嘔。(上方。)或脅下痞硬。(上方去大棗,加牡蠣。)少陽中風,耳聾目赤,胸滿而煩,若吐下驚而悸。

(小柴胡,去黃芩加茯苓。)十三日不解,胸脅滿而嘔,潮熱微利。(先小柴胡湯解外,後柴胡加芒硝湯。)

太陽陽明合病,喘而胸滿。(麻黃湯。)

少陰下利,咽痛胸滿心煩。(豬膚湯。)

厥陰手足厥冷,脈乍緊,邪結在胸中,滿而煩,飢不能食,病在胸中也,須吐之。(瓜蒂散。《明理》:胸滿,如下後脈促胸滿,合病喘而胸滿,二者俱屬表,宜汗之,蓋胸中至表猶近也。及脅滿則不言發汗,但主小柴胡和解而已。大抵邪初入里,尚未停留為實,氣鬱積而不行,致生滿者,惟和解之。

若留胸中,聚而為實,非湧吐之不可。故華佗曰:四日在胸,吐之則愈。邪已收斂不散,則可吐之。《內經》曰:其高者因而越之。病在胸膈之上為高,吐之為越。如梔子豉湯、瓜蒂散二證是已。雖均是吐劑,又須知梔子吐虛煩客熱,瓜蒂吐痰實宿寒也。嗣真:《活人》云太陰者,脾之經,主胸膈膜脹。

觀《明理論》云:胸中至表猶近,所以喘而胸滿者,麻黃湯,是屬表而可汗也。胸脅滿者,以柴胡湯,是半表裡而可和解也。至太陰止云腹滿而吐,食不下,時腹自痛,或腹滿而咽乾,可見太陰不主胸上矣。仁齋:胸滿多用吐法,實者瓜蒂散,虛者人參蘆,更以手探吐之。傷寒三四日已傳少陽,口苦發熱胸滿,小柴胡湯。

白話文:

少陽經

胸脅脹滿疼痛

邪氣侵入體內,必定先從胸部開始,然後到脅部,接著通過心腹進入胃。因此,胸部脹滿多半是表證;脅部脹滿多半是半表半裡證;腹部脹滿多半是裡證;小腹脹滿,不是想小便就是有出血的狀況。身體上半部屬於天的陽氣,下半部屬於地的陰氣。清陽之氣從上竅排出,濁陰之氣從下竅排出,當排不出來時,就會積聚而產生脹滿。所以,在上半身出現的脹滿,多是無形的氣所造成;在下半身出現的脹滿,多是有形的物質所造成。

在上半身的脹滿,應當引導向上排出,所以胸部脹滿適合用催吐的方法;在下半身的脹滿,應當引導向下排出,所以腹部脹滿適合用瀉下的方法。這其中有陰陽的區別,必須仔細辨別。

太陽病的病程過了十天,脈象變細浮,喜歡躺著,表示外邪已經解除。如果出現胸部脹滿、脅部疼痛,可以用小柴胡湯。如果瀉下後出現脈象加快、胸部脹滿,可以用桂枝去芍藥湯。如果發汗或瀉下後,出現煩躁發熱、胸中悶塞脹滿,可以用梔子豉湯。如果病症像桂枝湯證,出現胸中痞硬、氣往上衝到喉嚨、呼吸困難,這是胸中有寒痰,可以用瓜蒂散。如果太陽病出現腹瀉、嘔吐、頭痛、心下痞硬脹滿、脅部疼痛、乾嘔、呼吸短促、出汗但不怕冷,這是表證已解,但裡證還沒調和好,可以用十棗湯。如果已經發汗又瀉下,出現胸脅脹滿、小便不利、頭部出汗、忽冷忽熱、心煩,可以用柴胡桂枝乾薑湯。如果瀉下後出現胸部脹滿、煩躁、驚恐、小便不利、說胡話、身體沉重,可以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。如果病程超過十多天,出現溫溫想吐、胸中疼痛、大便反而稀溏、腹部微微脹滿、稍微煩躁,(如果之前曾經劇烈嘔吐或瀉下,可以用調胃承氣湯;如果沒有,就不要用此方。)如果嘔吐或瀉下後,又發汗導致虛寒,脈象微弱、心下痞硬、脅下疼痛、氣往上衝到咽喉、頭暈目眩、經脈跳動,可以用真武湯或桂枝茯苓白朮甘草湯。

陽明病出現潮熱、大便稀溏、小便正常、胸脅脹滿不消退,可以用小柴胡湯。陽明病出現脅下堅硬脹滿、不大便但嘔吐、舌苔發白,可以用小柴胡湯。

太陽病沒治好,轉入少陽病,出現脅下堅硬脹滿、乾嘔、忽冷忽熱、脈象沉緊,可以用小柴胡湯。如果病程四五天,出現發熱怕風、頸項僵硬、脅下脹滿、手腳溫熱但口渴,可以用小柴胡湯。如果傷寒或中風,出現忽冷忽熱、胸部脹滿、脅部疼痛、心煩、想嘔吐,可以用小柴胡湯。或者脅下痞硬,可以用小柴胡湯,去掉大棗,加入牡蠣。如果少陽中風,出現耳聾、眼睛發紅、胸部脹滿而煩躁,如果還伴隨嘔吐或瀉下,可能會出現驚恐或心悸,可以用小柴胡湯,去掉黃芩,加入茯苓。如果病程十三天沒好轉,出現胸脅脹滿而嘔吐、潮熱、稍微腹瀉,可以先用小柴胡湯解表,再用柴胡加芒硝湯。

太陽病和陽明病合併,出現喘息、胸部脹滿,可以用麻黃湯。

少陰病出現腹瀉、咽喉疼痛、胸部脹滿、心煩,可以用豬膚湯。

厥陰病出現手腳冰冷、脈象時緊時鬆、邪氣結在胸中,導致胸部脹滿而煩躁、飢餓卻吃不下,這是病在胸中,必須用催吐的方法。可以用瓜蒂散。《明理》說:胸部脹滿,像是瀉下後脈象加快、胸部脹滿,或是合併喘息、胸部脹滿,這兩種情況都屬於表證,適合用發汗的方法,因為胸部距離體表較近。而脅部脹滿則不提發汗,只用小柴胡湯調和。大致來說,邪氣剛進入體內,還沒有停留形成實證,只是氣鬱積不通暢,才產生脹滿,這種情況只要用調和的方法即可。

如果邪氣停留在胸中,積聚成實證,就必須用催吐的方法。所以華佗說:「病在胸中四天,催吐就能痊癒。」邪氣已經收斂而不散,就可以用催吐的方法。《內經》說:「其高者因而越之。」病在胸膈之上屬於高處,催吐可以使邪氣向上排出。像梔子豉湯、瓜蒂散這兩個方子就是這樣。雖然都是催吐藥,但要知道梔子湯是治療虛煩客熱,瓜蒂散是治療痰實宿寒。嗣真在《活人》中說太陰是脾經,主胸膈膜脹滿。

《明理論》說:「胸部距離體表較近」,所以喘而胸滿用麻黃湯,這是屬於表證而可以發汗。胸脅脹滿用柴胡湯,這是屬於半表半裡而可以用調和的方法。至於太陰病,只提到腹部脹滿而嘔吐,吃不下,時常腹痛,或腹部脹滿而咽乾,可見太陰病不主要表現在胸部。仁齋認為胸部脹滿多用催吐的方法,實證用瓜蒂散,虛證用人參蘆,也可以用手探吐。傷寒三四天已經傳入少陽,出現口苦、發熱、胸部脹滿,用小柴胡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