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 (1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十 (1)

1. 《傷寒直指》卷十

2. 類證一

3. 太陽經

4. 發熱

發熱者,無休止時也。寒熱者,寒已而熱,熱已而寒也,潮熱者,有時而熱,有時止,如潮汛之不失期也。煩熱者,虛而煩躁發熱也。傷寒發熱證多,其不同者,太陽邪氣怫鬱在表,多作壯熱。若微熱者,邪已衰也。陽明主乎潮熱,少陽主往來寒熱。然亦皆有發熱者,其兼證必異,其施治亦殊也。

少陰反發熱者,外未離乎表也,裡寒外熱者,陰盛格陽之熱也。太陰不言發熱,而有中風脈浮可汗之條。厥陰有陰極陽生,先厥後熱之熱。是六經皆有發熱也。汗下後亦有發熱者,非邪猶在,即陰陽已虛也。合併病異氣病,亦無不發熱者,與瘥後發熱,皆宜詳本條之說而各區別,毋混視焉可矣。

太陽發熱,頭痛項強,腰脊痛,身痛,骨節痛,惡寒無汗,脈緊。(麻黃湯。)惡風有汗,脈浮緩。(桂枝湯。)中風脈浮緊,發熱惡寒,體痛無汗煩躁。(大青龍湯。)表不解,心下有水氣,乾嘔發熱而咳。(小青龍湯。)中風發熱而煩,有表裡證,渴欲飲水,水入則吐,為水逆。

(五苓散。)大汗後,脈浮數,微熱消渴,小便不利,為太陽傳本。(上方。)服桂枝湯,或下後仍頭項強痛,發熱無汗,心下滿痛,小便不利。(桂枝湯去桂加茯苓白朮湯。)五六日大下後,身熱不去,心中結痛。(梔子豉湯。)丸藥大下之後,身熱不去,微煩。(梔子乾薑湯。

)傷寒發熱,汗出不解,心下痞硬,嘔吐,下利。(大柴胡湯。)發汗不解,仍發熱,心悸,頭眩,身瞤動,振振欲擗地。(真武湯。)發熱頭痛,脈反沉,不瘥,身體痛,當救里。(四逆湯。)

陽明發熱,目痛鼻乾不眠,微惡寒,頭額痛脈洪長。(葛根湯。)脈浮滑,表裡有熱。(白虎湯。)吐下後熱結在裡,表裡俱熱,惡風,大渴煩躁,脈洪數。(白虎加人參湯。)陽明中風,口苦咽乾,腹滿喘,發熱惡寒,脈洪緊。(小柴胡湯加葛根。)若發熱汗出不惡寒,反惡熱,身重。

(柴葛解肌湯。)陽明下之,外有熱,懊憹,飢不能食,但頭汗。(梔子豉湯。)太陽三日,發汗不解,蒸蒸發熱。(調胃承氣湯。)陽明汗多,微發熱惡寒,熱不潮,外未解也。未可與大承氣,其腹大滿不通。(小承氣微和之。)小便不利,大便乍難乍易,時有微熱,喘冒不臥。

(大承氣湯。)陽明發熱汗多,急下之。(上方。)六七日,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,無表裡證,大便難,身微熱,急下之。(上方。)無表裡證,發熱七八日,雖脈浮數,可下之。已下,脈數不解,善飢不大便,有瘀血也。(抵當湯。)脈浮而遲,表熱裡寒,下利清穀。(四逆湯。

少陽發熱,耳聾脅痛,寒熱嘔口苦,頭角痛,脈弦數。(小柴胡湯。)傷寒頭痛發熱,脈弦細者屬少陽。(上方。)嘔而發熱。(上方。)四五日,身熱惡風,頸項強,脅下滿而渴。(上方。)傷寒中風,往來寒熱,胸脅滿,不欲飲食,心煩喜嘔,或不渴,外有微熱。(小柴胡去人參加桂。)六七日,發熱微惡寒,肢節煩疼,微嘔心下支結。(柴胡桂枝湯。)

白話文:

發熱,指的是持續不斷地發燒。寒熱,指的是先發冷後發熱,或先發熱後發冷的交替現象。潮熱,指的是像潮水一樣有規律地定時發熱、定時退熱。煩熱,指的是因虛弱而引起的煩躁發熱。傷寒引起的發熱症狀很多,不同之處在於,太陽經的邪氣鬱積在體表時,多表現為高熱。如果只是輕微發熱,說明邪氣已經衰退。陽明經主要表現為潮熱,少陽經主要表現為寒熱交替。但這三種情況都可能出現發熱,只是伴隨的其他症狀不同,治療方法也因此不同。

少陰經反而出現發熱,說明邪氣還在體表沒有離開。體內寒冷而體表發熱,是陰氣過盛把陽氣逼到體外的表現。太陰經雖然不直接說發熱,但有中風、脈浮、可發汗的說法。厥陰經有陰氣達到極限、陽氣開始產生的現象,會先出現手腳冰冷,然後發熱。可見六經都有可能出現發熱。發汗或瀉下後仍然發熱,不是因為邪氣還沒散去,就是因為陰陽已經虛弱。合併其他疾病或因氣虛引起的疾病,也會出現發熱。病癒後又發熱,都要詳細根據原文的說明來區別判斷,不要混淆。

太陽經發熱,會有頭痛、頸項僵硬、腰背疼痛、全身痠痛、關節痛,怕冷而且沒有汗,脈象是緊的。(用麻黃湯治療)怕風而且有汗,脈象是浮緩的。(用桂枝湯治療)中風,脈象是浮緊,發熱怕冷,身體疼痛且無汗,感到煩躁。(用大青龍湯治療)表證沒有解除,心下有水氣,乾嘔、發熱而且咳嗽。(用小青龍湯治療)中風發熱而煩躁,有表證和裡證,口渴想喝水,但水喝下去就會吐出來,這是水逆的現象。(用五苓散治療)大量出汗後,脈象是浮數,微微發熱、口渴,小便不順暢,這是太陽經的病傳到本經了。(用上方五苓散治療)吃了桂枝湯,或是瀉下後仍然頭項僵硬疼痛、發熱無汗、心下脹滿疼痛、小便不順暢。(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治療)五六天瀉下後,身體發熱沒有退,心中結痛。(用梔子豉湯治療)吃了丸藥瀉下之後,身體發熱沒有退,感到輕微煩躁。(用梔子乾薑湯治療)

傷寒發熱,出汗後沒有好轉,心下痞硬、嘔吐、腹瀉。(用大柴胡湯治療)發汗後沒有好轉,仍然發熱,心悸、頭暈、身體顫動、四肢抽搐,想摔倒在地上。(用真武湯治療)發熱頭痛,脈象反而沉,病沒有好轉,身體疼痛,這應該救治裡證。(用四逆湯治療)

陽明經發熱,眼睛痛、鼻子乾燥、睡不著,微微怕冷,頭額痛,脈象是洪長。(用葛根湯治療)脈象是浮滑,有表證也有裡證,都有熱。(用白虎湯治療)嘔吐或瀉下後,熱結在體內,表裡都有熱,怕風、非常口渴、煩躁,脈象是洪數。(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)陽明經中風,口苦、咽乾、腹部脹滿、喘氣、發熱怕冷,脈象是洪緊。(用小柴胡湯加葛根治療)如果發熱出汗不怕冷,反而怕熱,身體沉重。(用柴葛解肌湯治療)陽明經的病,瀉下後,體外有熱,感到煩躁,肚子餓卻吃不下,只有頭部出汗。(用梔子豉湯治療)太陽經的病持續了三天,發汗後沒有好轉,持續發熱。(用調胃承氣湯治療)陽明經出汗多,微微發熱怕冷,不是潮熱,說明體表還沒有解。(不可用大承氣湯,用小承氣湯稍微調和即可)小便不順暢,大便時而困難時而容易,時常微微發熱,喘氣、昏迷不能躺下。(用大承氣湯治療)陽明經發熱出汗多,要趕快瀉下。(用上方大承氣湯治療)病了六七天,眼睛看不清楚,眼神不協調,沒有表證和裡證,大便困難,身體微微發熱,要趕快瀉下。(用大承氣湯治療)沒有表證和裡證,發熱七八天,即使脈象是浮數,也可以瀉下。已經瀉下後,脈象數沒有退,容易感到飢餓,但不大便,是有瘀血。(用抵當湯治療)脈象浮而遲,體表發熱但體內寒冷,腹瀉且大便沒有消化物。(用四逆湯治療)

少陽經發熱,會出現耳聾、脅肋疼痛、寒熱交替、嘔吐、口苦、頭角痛,脈象是弦數。(用小柴胡湯治療)傷寒引起頭痛發熱,脈象是弦細,屬於少陽經的病。(用上方小柴胡湯治療)嘔吐而且發熱。(用上方小柴胡湯治療)病了四五天,身體發熱怕風,頸項僵硬,脅下脹滿且口渴。(用上方小柴胡湯治療)傷寒中風,出現寒熱交替、胸脅脹滿、不想吃飯、心煩喜嘔,或者不口渴,體外有微微發熱。(用小柴胡去人參加桂枝治療)病了六七天,發熱微微怕冷,四肢關節煩疼,微微想吐,心下有支撐結聚的感覺。(用柴胡桂枝湯治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