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舌鑑總論 (12)

回本書目錄

舌鑑總論 (12)

1. 紫色舌總論

直待撥亂反正,斯得全其生耳。豈因於冬月而可不究其暑乎?贅此以驗舌胎之凶吉,如此。

舌渾紫,而又滿舌紅斑,或身亦發赤斑者,化斑湯、解毒湯,加葛根、青黛、黃連。有下證者,涼膈散。

舌淡紅,尖生紫蓓蕾者,感冒後,不戒酒食,濕傷膽經,味傷胃經所致也。小柴胡加減之。健曰:應入連、膏並進。

醬色論醬色胎者,夾食傷寒也。一二日即見此舌者,寒傷太陰,食停胃腑之證也。輕者胎色薄,雖腹痛而不下利,桂枝湯,加橘、半、積、樸,胎厚腹痛不止者,必危。舌見醬色乃黃兼乎黑,為土邪傳水,必唇口乾燥,大渴,雖下奪,難愈。健按:醬胎乃老黃胎之甚而濕者,若干而燥,即為焦胎矣。

皆由飲食停畜,濕熱侵脾,不與清熱消導,令變乾焦短縮,芒刺黑胎。何可以桂枝為治,理當小陷胸,或調胃承氣下之。其茶葉色,油綠胎,治亦相同也。

藍色論藍色胎者,乃肝木之色,見於外也。傷寒病久已經汗下,胃氣既傷,心火無氣,胃土無依,肺無所生木無所畏,故乘土而見藍色。是金木相併,火土氣絕之候,是以必死。如微藍或稍見藍紋者,猶可溫胃健脾,調肝益肺治之。純藍者,肝木獨盛無畏也,不治矣。若見藍紋者,可小柴胡,加炮姜治之。因寒物結滯者,急進附子理中湯、大建中湯。

以上申氏法。

成氏:舌者,心之官,法應南方火,本紅而澤。傷寒三四日已後,舌上有膜,白滑如胎,甚者或燥澀黃黑,是數者,邪氣淺深之故也。邪氣在表者,舌上無胎,及邪氣傳裡,津液摶結,則舌上生胎矣。寒邪初傳,未全成熱,或在半表,或在半里,或邪氣客於胸中者,皆舌上白胎而滑也。

經曰:舌上如胎者,以丹田有熱,胸中有寒,邪初傳入里也。陽明病,脅下硬滿,不大便而嘔,舌上白胎者,可與小柴胡湯,是邪猶在半表半裡也。陽明病若下之,則胃中空虛,客氣動膈,心中懊憹,舌上胎者,梔子豉湯主之,是邪客於胸中也。若病在臟,宜若可下,如舌上胎滑者,則不可攻,是邪未全成熱,猶帶表寒故也。

及其邪傳為熱,則舌上之胎,不滑而澀也。經曰:傷寒七八日不解,熱結在裡,表裡俱熱,時時惡風,大渴,舌上乾燥而煩,欲飲水數升者,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是熱耗津液而滑者,已干也。若熱聚於胃,則舌為之黃,是熱已深也。《要略》曰:舌黃未下者,下之,黃自去;若舌上色黑者,為熱之極也。

《針經》曰:熱病口乾舌黑者死。以心為君主之官,開竅於舌,黑為腎色,見於心部,心者火,腎者水,邪熱已極,鬼賊相刑,故知必死。觀其舌色,可以見順逆矣。

(立齋:)舌白者,肺金之色也。由寒水甚,而火不能平金,則肺金自盛,故色白也。色青者,肝木之色也。由火甚,而金不能平木,則肝木自盛,故色青,為實矣。仲景曰:少陰病,下利清穀,色青者,熱在裡也,大承氣下之。舌黃者,由土甚則水必衰,所以水不能平火,而脾土自旺,故色黃也。

白話文:

要徹底治療疾病,必須先釐清病因,才能讓身體恢復健康。難道因為在冬天,就可以忽略夏天可能發生的疾病嗎?以下將解釋舌苔的凶吉狀況,以供參考。

舌頭整個呈現紫色,並且佈滿紅色斑點,或者身體也出現紅色斑點,這是熱毒深重的表現,需要用化斑湯、解毒湯,並加入葛根、青黛、黃連等藥材來治療。如果同時有便秘等腸胃不適的症狀,則可使用涼膈散。

舌頭顏色是淡紅色,但舌尖卻長出紫色的蓓蕾狀突起,這是因為感冒後不忌口,飲酒又吃油膩食物,導致濕氣傷害膽經,食物的滋味傷害胃經所造成的。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減藥材來治療。同時也有人認為,應該同時服用黃連和膏滋類的藥物。

舌苔呈現醬油色,表示是夾雜了飲食不當所造成的傷寒。如果一兩天內就出現這種舌苔,代表是寒氣損傷太陰經,食物停留在胃部的徵兆。如果只是輕微的醬油色,且舌苔薄,雖然腹痛但沒有拉肚子,可以用桂枝湯加上橘皮、半夏、枳實、厚朴等藥材來治療。但如果舌苔厚,腹痛持續不止,那就非常危險。舌苔呈現醬油色,並且偏黃又帶有黑色,表示是土邪入侵腎水,一定會有嘴唇乾燥、極度口渴的症狀,即使使用瀉藥,也很難治好。有人認為,醬油色舌苔是老黃苔更加濕潤的表現,如果乾燥,就變成焦黑的舌苔了。

這些情況都是因為飲食停滯、濕熱侵入脾臟,沒有及時清熱消導,導致舌苔變乾、焦黑、短縮,甚至出現芒刺狀的黑苔。這時候絕對不能用桂枝湯來治療,應該使用小陷胸湯,或是調胃承氣湯來瀉下。舌苔呈現茶葉色或油綠色時,治療方法也是相同的。

舌苔呈現藍色,這是肝木之氣顯現於外。傷寒病久治不癒,經過發汗、瀉下等治療,導致胃氣受損,心火虛弱,胃土失去依靠,肺氣無法滋養,肝木失去約束,才會乘虛侵犯脾土而出現藍色。這表示金木相剋,火土氣絕的危險狀況,因此通常是致命的。如果舌苔只是微微呈現藍色,或是只有少許藍色紋路,還可以溫養胃氣、健脾、調理肝臟、補益肺氣來治療。但如果舌苔呈現純藍色,表示肝木獨盛而無所畏懼,就無法治癒了。如果只是出現藍色紋路,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炮薑來治療。如果是因為寒性物質積滯,則要趕緊使用附子理中湯或大建中湯。

以上是申氏的看法。

成氏認為,舌頭是心臟的器官,依照五行屬性,應該屬於南方的火,本來的顏色是紅色且帶有光澤。傷寒三四天後,舌頭上會出現一層薄膜,呈現白色滑膩的舌苔,嚴重的話會變得乾燥、粗糙,或是變成黃色、黑色。這些不同狀況是邪氣侵入深淺所造成的。邪氣還在體表時,舌頭上沒有舌苔;當邪氣侵入體內,津液凝結,舌頭上就會產生舌苔。寒邪剛開始侵入時,還沒完全轉為熱邪,可能在半表半裡,或是停留在胸腔,這時舌頭上會出現白色且滑膩的舌苔。

醫書上說:「舌頭上出現舌苔,是因為丹田有熱,胸中有寒,是邪氣剛開始侵入體內的徵兆。」陽明病患者,脅下脹滿、大便不通而且想吐,如果舌頭上出現白色舌苔,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,表示邪氣還在半表半裡之間。如果陽明病用瀉下方法治療,導致胃中空虛,邪氣擾動膈膜,出現心中煩悶的症狀,並且有舌苔,可以用梔子豉湯來治療,表示邪氣停留在胸腔。如果疾病在內臟,應該要用瀉下方法治療,但如果舌苔滑膩,就不能使用瀉下,表示邪氣還沒完全化熱,還帶有體表的寒氣。

等到邪氣轉為熱邪時,舌苔就會從滑膩變得粗糙。醫書上說:「傷寒七八天還沒痊癒,熱邪結在體內,表裡都是熱,而且時常怕風、口渴,舌頭乾燥煩躁,想喝很多水,這時可以使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。」這表示熱邪耗損津液,讓原本滑膩的舌苔變得乾燥。如果熱邪聚集在胃部,舌苔就會變成黃色,表示熱邪已經很深入了。《要略》中提到:「舌苔黃色,還沒使用瀉下藥的,可以使用瀉下藥,黃色就會消失;如果舌頭呈現黑色,表示熱邪已經到了極點。」

《針經》中提到:「熱病患者,如果出現口乾舌黑的現象,就表示病情危急。」因為心臟是主宰器官,開竅於舌頭,黑色屬於腎臟的顏色,出現在心臟的部位,心屬火,腎屬水,邪熱已經到了極點,導致水火不相容,所以知道患者一定會死亡。觀察舌頭的顏色,就可以判斷病情是好轉還是惡化。

(立齋認為:)舌苔呈現白色,是肺金的顏色。是因為寒水太盛,導致心火無法平衡肺金,所以肺金過盛,舌頭才呈現白色。舌苔呈現青色,是肝木的顏色。是因為火熱太盛,導致肺金無法平衡肝木,所以肝木過盛,呈現實證。醫書中說:「少陰病患者,腹瀉不止,大便清稀,如果舌頭呈現青色,表示熱邪在體內,要用大承氣湯瀉下。」舌苔呈現黃色,是因為土氣過盛,水氣一定衰弱,導致腎水無法平衡心火,所以脾土過於旺盛,舌頭才呈現黃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