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舌鑑總論 (8)
舌鑑總論 (8)
1. 紅色圖
舌見純紅色,熱畜於內,欲將發瘟也。不問何經,宜用透頂清神散治之。
舌見紅色而有小黑星者,熱毒乘虛入胃,畜熱則發斑矣。宜元參升麻葛根湯、化斑湯解之。(健曰:舌既有黑星,若斑點紫赤者,須黃連、紫草、大青速化。)
舌見淡紅中有大紅星者,乃少陰君火,熱之盛也。所不勝者,假火勢以侮脾土,將欲發黃之候也。宜茵陳五苓散治之。(健曰:此宜加黃連、滑石、甘草。)
舌見紅色,更有裂紋如人字形者,乃君火燔灼,熱毒炎上,故發裂也。宜涼膈散。(健曰:此亦宜加黃連、花粉。)
並有此形者。
熱入陽明胃腑,故舌根微黃。若頭汗身涼,小便難者,茵陳蒿湯,加梔子、香豉。
瘟疫一二日,舌根灰黑,急用涼膈雙解散下之。至四五日後,變深黑下無及矣。
相火來乘君位,致令舌紅,燥而紋裂作痛,宜黃連解毒湯,加麥冬潤之。(健曰:此宜用黃連、黃柏、薄荷、石膏、花青煎湯,調白蜜,入川貝母、甘草末,噙化之。)
瘟疫多有此舌,宜解毒湯,合益元散,加元參、薄荷治之。尺脈無者死,戰慄者亦死。
舌上出血如濺者,乃心臟邪熱壅盛所致。宜犀角地黃湯,加大黃、黃連。(健曰:並宜加紫草、石膏、燈心。)
紅短白泡舌,舌短有泡,口瘡聲啞,咽乾煩躁者,乃瘟疫強汗,或傷寒失汗而變此證。宜黃連犀角湯、三黃石膏湯選用。
長腫出口舌,舌長大,脹出口外,是熱毒乘心也。內服瀉心湯,外砭出惡血,再用片腦,入人中黃糝之。
舌見純紅,更有紅點,如蟲蝕之狀者,乃熱毒熾盛,火在上,水在下,不能相濟故也。宜小承氣下之。(健曰:如腹無停滯,當以黃連解毒湯,重加紫草用。)
舌見紅色,內有黑紋者,乃陰毒厥於肝經,肝主筋,故舌現如絲形也。用理中,合四逆溫之。
以上《金鏡錄》法。
《舌鑑》紅舌者,伏熱內畜於心胃,自里而達於表也。冬傷於寒,至春變為溫病,至夏變為熱病者,其舌多紅而赤。又瘟證疫癘,舌亦赤,而加積胎也。其多食者,助熱內蒸,舌亦紅,而面赤甚者,面目俱赤,口瘡也。凡病有重輕,色有微甚,根、尖,中、左、右,瘡蝕脹爛,長短癟細,種種異形,所治自不同矣。當解者,內解其毒,當砭者,砭去其血,與諸湯液,推類而各施之。
純紅舌,即將瘟舌,瘟疫之邪,初畜於內。宜敗毒散加減,或升麻葛根湯治之。
紅痿舌,舌痿軟不能動者,心臟受傷也。當參脈證施治,然亦十難救一。(健曰:此宜人參養榮湯補之。)
紅硬舌,舌強硬失音,或邪結咽喉,以致不語者,死證也。脈有神,證輕,猶可治。
紅戰舌,舌戰者,顫掉不安,蠕蠕瞤動也。因汗多亡陽,或漏風所致。十全大補,大建中選用。
白話文:
紅色圖
-
舌頭呈現純紅色,表示體內積熱,即將引發瘟疫。不論屬於哪一條經絡的病症,都適合使用透頂清神散治療。
-
舌頭紅色並帶有小黑點,是因熱毒趁虛侵入胃部,積熱而發為斑疹。宜用元參升麻葛根湯或化斑湯解毒。(補充:若舌上有黑點,斑點呈現紫紅色,應迅速用黃連、紫草、大青葉化解。)
-
舌頭淡紅色中有明顯大紅點,是少陰君火旺盛的表現。火勢過盛侵犯脾土,即將引發黃疸。宜用茵陳五苓散治療。(補充:可加黃連、滑石、甘草。)
-
舌頭紅色且出現人字形裂紋,是君火熾盛、熱毒上炎的表現,導致舌裂。宜用涼膈散治療。(補充:可加黃連、天花粉。)
-
若舌根微黃,是熱邪侵入陽明胃腑。若伴隨頭部出汗、身體發涼、小便困難,可用茵陳蒿湯加梔子、香豉治療。
-
瘟疫發病一兩天,舌根呈灰黑色,需緊急服用涼膈雙解散瀉下熱毒。若拖至四五天後轉為深黑色,則難以救治。
-
相火侵犯君位,導致舌頭發紅、乾燥裂開疼痛,宜用黃連解毒湯加麥冬滋潤。(補充:可改以黃連、黃柏、薄荷、石膏、花青煎湯,調入白蜜、川貝母、甘草末含服。)
-
瘟疫常見此類舌象,宜用解毒湯合益元散,加元參、薄荷治療。若尺脈消失或患者發抖抽搐,則預後不良。
-
舌頭出血如噴濺狀,是心臟熱毒壅盛所致。宜用犀角地黃湯加大黃、黃連。(補充:可加紫草、石膏、燈心草。)
-
舌短縮且出現白色水泡,伴有口瘡、聲音沙啞、咽喉乾燥、煩躁,是因瘟疫過度發汗或傷寒未發汗而致。可選用黃連犀角湯或三黃石膏湯治療。
-
舌頭腫脹伸出嘴外,是熱毒攻心的表現。內服瀉心湯,外以針刺放血,再用人中黃混合冰片外敷。
-
舌頭純紅並有紅色斑點如蟲蛀狀,是熱毒熾盛、水火不濟的現象。宜用小承氣湯瀉下。(補充:若無停滯積食,可用黃連解毒湯,重用紫草。)
-
舌頭紅色帶有黑色條紋,是陰毒積聚肝經的表現。因肝主筋,舌現絲狀紋路。宜用理中湯合四逆湯溫補。(補充:需依脈證加減。)
《金鏡錄》治法總結。
《舌鑑》觀點:
紅舌多因心胃積熱,由內向外發病。冬季傷寒,春季轉為溫病,夏季化為熱病時,舌頭多呈紅色而深赤。瘟疫病患舌赤並有厚苔。飲食過量助熱,亦會使舌紅而面色發赤,甚至口舌生瘡。病輕重各異,舌色深淺、舌根與舌尖、左右部位變化,以及潰爛腫脹、長短凹凸等不同形態,治療方法亦需相應調整。宜解毒者清熱,需放血者刺絡,並配合適當方藥辨證施治。
其他舌象:
- 純紅舌:瘟疫初期積熱,宜用敗毒散加減或升麻葛根湯治療。
- 紅痿舌(舌軟無力):因心臟受損,依脈證治之,但多難輓救。(補充:宜用人參養榮湯補益。)
- 紅硬舌(舌僵硬失語):多屬死證,若脈象有神、症狀輕微,或可救治。
- 紅戰舌(舌體顫動):因陽氣虛脫或受風所致,宜用十全大補湯或大建中湯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