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舌鑑總論 (8)

回本書目錄

舌鑑總論 (8)

1. 紅色圖

舌見純紅色,熱畜於內,欲將發瘟也。不問何經,宜用透頂清神散治之。

舌見紅色而有小黑星者,熱毒乘虛入胃,畜熱則發斑矣。宜元參升麻葛根湯、化斑湯解之。(健曰:舌既有黑星,若斑點紫赤者,須黃連、紫草、大青速化。)

舌見淡紅中有大紅星者,乃少陰君火,熱之盛也。所不勝者,假火勢以侮脾土,將欲發黃之候也。宜茵陳五苓散治之。(健曰:此宜加黃連、滑石、甘草。)

舌見紅色,更有裂紋如人字形者,乃君火燔灼,熱毒炎上,故發裂也。宜涼膈散。(健曰:此亦宜加黃連、花粉。)

並有此形者。

熱入陽明胃腑,故舌根微黃。若頭汗身涼,小便難者,茵陳蒿湯,加梔子、香豉。

瘟疫一二日,舌根灰黑,急用涼膈雙解散下之。至四五日後,變深黑下無及矣。

相火來乘君位,致令舌紅,燥而紋裂作痛,宜黃連解毒湯,加麥冬潤之。(健曰:此宜用黃連、黃柏、薄荷、石膏、花青煎湯,調白蜜,入川貝母、甘草末,噙化之。)

瘟疫多有此舌,宜解毒湯,合益元散,加元參、薄荷治之。尺脈無者死,戰慄者亦死。

舌上出血如濺者,乃心臟邪熱壅盛所致。宜犀角地黃湯,加大黃、黃連。(健曰:並宜加紫草、石膏、燈心。)

紅短白泡舌,舌短有泡,口瘡聲啞,咽乾煩躁者,乃瘟疫強汗,或傷寒失汗而變此證。宜黃連犀角湯、三黃石膏湯選用。

長腫出口舌,舌長大,脹出口外,是熱毒乘心也。內服瀉心湯,外砭出惡血,再用片腦,入人中黃糝之。

舌見純紅,更有紅點,如蟲蝕之狀者,乃熱毒熾盛,火在上,水在下,不能相濟故也。宜小承氣下之。(健曰:如腹無停滯,當以黃連解毒湯,重加紫草用。)

舌見紅色,內有黑紋者,乃陰毒厥於肝經,肝主筋,故舌現如絲形也。用理中,合四逆溫之。

以上《金鏡錄》法。

《舌鑑》紅舌者,伏熱內畜於心胃,自里而達於表也。冬傷於寒,至春變為溫病,至夏變為熱病者,其舌多紅而赤。又瘟證疫癘,舌亦赤,而加積胎也。其多食者,助熱內蒸,舌亦紅,而面赤甚者,面目俱赤,口瘡也。凡病有重輕,色有微甚,根、尖,中、左、右,瘡蝕脹爛,長短癟細,種種異形,所治自不同矣。當解者,內解其毒,當砭者,砭去其血,與諸湯液,推類而各施之。

純紅舌,即將瘟舌,瘟疫之邪,初畜於內。宜敗毒散加減,或升麻葛根湯治之。

紅痿舌,舌痿軟不能動者,心臟受傷也。當參脈證施治,然亦十難救一。(健曰:此宜人參養榮湯補之。)

紅硬舌,舌強硬失音,或邪結咽喉,以致不語者,死證也。脈有神,證輕,猶可治。

紅戰舌,舌戰者,顫掉不安,蠕蠕瞤動也。因汗多亡陽,或漏風所致。十全大補,大建中選用。

白話文:

[紅色圖]

舌頭呈現純紅色,表示熱邪積聚在體內,可能快要爆發瘟疫。不論是哪個經絡的問題,都適合用透頂清神散來治療。

舌頭呈現紅色,且有小黑點,表示熱毒趁虛進入胃部,熱邪積聚就會發斑疹。適合用元參升麻葛根湯或化斑湯來解毒。(張氏補充說:如果舌頭有黑點,且斑點呈現紫紅色,必須趕快用黃連、紫草、大青等藥來化解。)

舌頭呈現淡紅色,但有大紅星點,表示少陰經的君火過盛,熱邪很嚴重。這種熱邪會欺侮脾土,很可能會出現黃疸。適合用茵陳五苓散來治療。(張氏補充說:這個情況適合加黃連、滑石、甘草。)

舌頭呈現紅色,且有像人字形的裂紋,表示君火過旺,熱毒向上燃燒,所以才會產生裂紋。適合用涼膈散來治療。(張氏補充說:這個情況也適合加黃連、花粉。)

以上這些都是類似的情況。

熱邪進入陽明胃腑,所以舌根會微微發黃。如果頭部出汗但身體冰涼,小便困難,適合用茵陳蒿湯,並加梔子、香豉。

瘟疫一兩天,舌根呈現灰黑色,要趕快用涼膈雙解散來瀉下。如果到了四五天後才出現深黑色,就來不及治療了。

相火侵犯君火的位置,導致舌頭發紅、乾燥,且有裂紋和疼痛,適合用黃連解毒湯,並加麥冬來滋潤。(張氏補充說:這個情況適合用黃連、黃柏、薄荷、石膏、花青煎湯,調入白蜜,加入川貝母、甘草末,含在口中慢慢融化。)

瘟疫常常出現這種舌象,適合用解毒湯,合併益元散,並加元參、薄荷來治療。如果把脈時發現尺脈沒有脈搏,或是身體發冷顫抖,都是死亡的徵兆。

舌頭上出血像噴濺一樣,表示心臟邪熱過度壅盛。適合用犀角地黃湯,並加大黃、黃連。(張氏補充說:同時也適合加紫草、石膏、燈心。)

舌頭呈現紅色且短,有白色泡沫,舌頭短且有泡,有口瘡、聲音沙啞、咽喉乾燥煩躁,這是瘟疫過度發汗,或是傷寒沒發汗導致的。適合選用黃連犀角湯或三黃石膏湯。

舌頭長大腫脹,伸出口外,表示熱毒侵犯心臟。內服瀉心湯,外用砭石放出惡血,再用冰片,加入人中黃粉末敷在舌頭上。

舌頭呈現純紅色,且有像蟲咬的紅點,表示熱毒過盛,火在上而水在下,無法相互協調。適合用小承氣湯來瀉下。(張氏補充說:如果肚子沒有積滯,應該用黃連解毒湯,並多加紫草。)

舌頭呈現紅色,內有黑紋,表示陰毒侵犯肝經,肝主筋,所以舌頭呈現絲狀。適合用理中湯,合併四逆湯來溫補。

以上是《金鏡錄》的記載。

《舌鑑》認為,紅舌是體內積蓄熱邪在心胃,從裡而外表現出來。冬天受寒,到了春天轉為溫病,到了夏天轉為熱病,舌頭大多會呈現紅色或赤色。還有瘟疫疾病,舌頭也會呈現赤色,而且會有積胎。另外,飲食過多的人,會助長體內熱邪,舌頭也會發紅,而且臉色會很紅,甚至眼睛和臉都會發紅,出現口瘡。所有疾病都有輕重之分,顏色也有輕微和嚴重之別。舌根、舌尖、舌中、左邊、右邊,都有可能出現瘡瘍、潰爛、腫脹、長短粗細等各種不同的狀況,所以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。應該要解毒的時候,要解體內之毒;應該要放血的時候,要放掉瘀血。配合各種湯藥,推測病情來施治。

純紅色的舌頭,是即將爆發瘟疫的徵兆,瘟疫之邪,一開始積蓄在體內。適合用敗毒散加減,或是升麻葛根湯來治療。

舌頭呈現紅色且軟弱無力,無法活動,表示心臟受傷。必須參考脈象和病徵來治療,但也很難救活。(張氏補充說:這個情況適合用人參養榮湯來補養。)

舌頭呈現紅色且僵硬,聲音沙啞,或是邪氣阻塞咽喉,導致無法說話,這是死亡的徵兆。如果脈象還有神氣,病情較輕,還可以治療。

舌頭顫抖,表示舌頭顫動不安,蠕動不止。這是因為出汗過多導致陽氣耗損,或是受風導致的。適合選用十全大補湯或大建中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