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九上 (1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九上 (1)

1. 望色篇

(健曰:仲景傷寒病證脈治,既列諸篇,獨於察色,間論之而未詳載。竊念望、聞、問、切,為醫要務,而望先之,寓神明之鑑,燭照百病,其應如響。傷寒重證而可不講者乎?因採《內經》要旨,及前賢名論而集是篇,雖未能盡悉其詳,然臨病大綱,晦明之象,頗見一斑矣。)

夫精明五色者,氣之華也。(《內經》曰:精明者,所以視萬物,別黑白,審長短,以長為短,以黑為白,如是則精衰矣。)赤欲如白裹朱,不欲如□;(□,稱去聲。《詩經》:魴魚□尾,其色如赭也。)白欲如羽,(孟子:如白羽之白。)不欲如鹽;(鹽色枯而不潤也。

白話文:

健曰:仲景《傷寒論》中,已將病證脈治分列於各篇,唯獨對察色,僅有間或論述,未曾詳盡記載。我私下認為,望、聞、問、切,是醫者最重要的任務,而望診居於首位,蘊含著神明般的洞察力,能照亮百病,其反應如同響應一般。傷寒重症怎能不講究察色呢?因此,我參考了《內經》的精髓,以及前賢的著名論述,編撰了此篇。雖然不能盡述其詳,但臨病的大綱,晦明之象,也略見一斑了。

精明五色,是氣的華彩。(《內經》說:精明,是用来观看万物,分辨黑白,审视长短的。如果把长看作短,把黑看作白,就说明精气衰败了。)红色要像白色包裹著紅色,不要像□;(□,讀去聲。《詩經》:「魴魚□尾」,其色如赭紅色。)白色要像羽毛一樣白,(孟子:「如白羽之白」)不要像鹽一樣白。(鹽色枯燥,缺乏潤澤。)

)青欲如蒼壁之澤,(蒼壁,青色玉,玉色潤而有寶光。)不欲如藍,(藍,即靛也,靛色黯。)黃欲如羅裹雄黃,(羅裹雄黃,寶色內藏,而未達乎毛膚。)不欲如黃土,(黃土,色燥也。)黑欲如重,(平聲)漆色,(重漆,退光漆也。)不欲如地蒼,(地蒼,即蒼苔,黴黯之色也。

五色精微象見矣。吉凶夭壽可判也。)《靈樞·五色》篇曰:五色之見也,各出其色部。(五臟之脈,分配面部,各隨部位,以定五行生剋,時令變現,制化之道皆當按部位推測,能知病之吉凶,大有奇驗。所以稱望而知之謂之神。)色部骨陷者,必不免於病矣。(人之氣色,有未病而至者,有病至而至,有病而不至者,有浮泛者,有沉著者。

白話文:

)青色的部分應該像蒼翠的玉璧那樣水潤,(蒼璧,青色的寶玉,玉色滋潤並帶有寶光。)不要像藍色那樣,(藍,就是靛藍也,靛藍色較深沉。)黃色的部分應該像羅布包裡的雄黃,(羅布包著的雄黃,其寶色藏於其中,沒有顯露出來。)不要像黃土那樣,(黃土,顏色乾燥。)黑色的部分應該像重漆色,(平聲)漆色,(重漆,指退光漆。)不要像地蒼那樣,(地蒼,即蒼苔,顏色昏暗。)

五色的精微象徵已經顯現出來了。吉凶夭壽可以據此判斷。)《靈樞·五色》篇說:五色的出現,各出於其所屬的部位。(五臟的脈絡,分佈於面部,各隨部位,從而決定五行生剋,時令變化,制化之道都應當根據部位推測,就能知道疾病的吉凶,非常靈驗。所以稱望而知之為神。)部位的骨頭陷下去的,必然不能免於疾病。(人的氣色,有未發病就出現的,有發病後纔出現的,有發病時不出現的,有浮現於外的,有深藏於內的。

骨陷,乃不正晦色,著骨而起,從外視之,其色如陷入骨,故知其必病矣。)其色部承襲者,雖病不死也。(承者,上承也。如水之承金,應黑而反白,為不甚。襲者,下襲也。如火之刑金,應赤而反白,為不甚。如此類推,則知本部病之正色不變,為不死也。)其色上行者,病益甚。

其色下行如雲徹散者,病方已。(就面部上為天庭,下為地閣;地氣上為云,天氣下為雨。五臟病氣之色,如從下現,而如雲上騰者,病益日甚;如從下現,而如雲徹散者,病日輕而已。)五色各有臟部。(五色,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,按五行,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以應五臟,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也。

白話文:

"骨陷"指的是面色晦暗,深沈到骨頭,從外面看去顏色像陷入骨頭一樣,這表示身體一定有病。

如果顏色在某個部位是承襲的,即使生病,但性命無虞。"承"指的是上部接受,如同水流向金屬,應當呈現黑色卻變成白色,表示病情不太嚴重。"襲"指的是下部侵犯,如同火傷到金屬,應當呈現紅色卻變成白色,表示病情不太嚴重。以此類推,我們可以知道原本部位的正常顏色沒有改變,表示生命無虞。

如果顏色向上行進,那麼病情會越來越嚴重。

如果顏色向下流動,看起來像是雲朵消散,那麼病情正在緩解。

面部上部為"天庭",下部為"地閣";地面的氣上升成為雲,天空的氣下降成為雨。五臟的病氣顏色,如果從下部出現,然後像雲上升,那麼病情會逐漸加重;如果從下部出現,然後像雲消散,那麼病情會逐漸減輕。

每種顏色都有對應的五臟。"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"五色,按照五行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的原則,分別對應五臟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)。

臟部者,五臟所主之部位,如額屬心火而本色赤,鼻屬脾土而本色黃,左顴屬肝木而本色青,右顴屬肺金而本色白,額屬腎水而本色黑。)有外部,有內部也。(外部,六腑也;內部,五臟也。)色從外部走內部者,其病從外傳內也。色從內部走外部者,其病從內出外也。病生於內者,先治其陰,後治其陽,反者益甚。

病生於陽者,先治其外,後治其內,反者益甚。(外部,六腑之表,六腑挾其兩側也。內部,五臟之裡,五臟次於中央也。外部走內部者乃表傳裡,外為本而內為標;內部走外部者,乃里出表,陰為本而陽為標。反之者,則病甚。此即傷寒表裡陰陽之象,有其證而現其色,可審察焉。

白話文:

臟部與色澤,表裡陰陽

臟部指的是五臟所掌管的部位。例如,額頭屬於心火,其本色為紅色;鼻子屬於脾土,其本色為黃色;左顴骨屬於肝木,其本色為青色;右顴骨屬於肺金,其本色為白色;下巴屬於腎水,其本色為黑色。

人體有外部和內部。外部指的是六腑,內部指的是五臟。

如果色澤從外部向內部變化,則病症由外傳入內如果色澤從內部向外部變化,則病症由內發出外

若病症起源於內部,則應先治療陰,後治療陽,反之則病情會加重。

若病症起源於陽部,則應先治療外部,後治療內部,反之則病情會加重。

外部指的是六腑的外表,六腑位於身體兩側。內部指的是五臟的內裡,五臟位於身體中央。

從外部傳入內部稱為表傳裡,外部為本,內部為標。 從內部發出外部稱為里出表,陰為本,陽為標。

若反之則病情加重。

以上是關於傷寒表裡陰陽的色澤變化,根據病症的表現和色澤的變化,可以審察病情。

)常候闕中。(闕中,印堂也。)薄澤為風,(薄澤,晃亮也。)沖濁為痹,(沖濁,混黯也。)在地為厥,此其常也。(黯然之色,出於地閣,則知其為下寒而厥矣。)各以其色言其病。(各以本部所現不正之色,察其承襲,則知其病之輕重矣。)大氣入於臟腑者,不病而卒死。

(大氣,大邪大毒之氣也。如水色見火部,火色見金部,此原氣大虛,賊邪已至,雖不病,而有卒死之虞。)赤色出於顴,大如拇指者,雖少愈,而卒死。(形如拇指,最為凶象。顴者應背,為肺部見赤色,乃火剋金也,是為負色。)黑色出於庭,大如拇指者,必不病而卒死。

白話文:

)常候闕中。(闕中,印堂也。)

常看印堂的顏色,以判斷病情。

薄澤為風,(薄澤,晃亮也。)沖濁為痹,(沖濁,混黯也。)在地為厥,此其常也。(黯然之色,出於地閣,則知其為下寒而厥矣。)

印堂光亮,是為風寒之象。印堂黯淡,是為痺病之象。地閣黯淡,則為下寒而厥。這些都是常見的病徵。

各以其色言其病。(各以本部所現不正之色,察其承襲,則知其病之輕重矣。)

根據不同部位的顏色變化,就可以判斷病情的輕重程度。

大氣入於臟腑者,不病而卒死。

如果邪氣侵入臟腑,即使沒有明顯病症,也可能突然死亡。

(大氣,大邪大毒之氣也。如水色見火部,火色見金部,此原氣大虛,賊邪已至,雖不病,而有卒死之虞。)

大氣指的是邪氣毒氣,例如水色出現於火部,火色出現於金部,這都是元氣虛弱,邪氣入侵的表現,即使沒有病症,也可能突然死亡。

赤色出於顴,大如拇指者,雖少愈,而卒死。(形如拇指,最為凶象。顴者應背,為肺部見赤色,乃火剋金也,是為負色。)

顴骨部位出現紅色,而且像拇指大小,即使病情稍有緩解,也可能突然死亡。這是因為顴骨对应背部,紅色代表火,而肺部属金,火克金,这是负色,预示凶险。

黑色出於庭,大如拇指者,必不病而卒死。

庭部位出現黑色,而且像拇指大小,一定會突然死亡,没有病症也无法避免。

(庭,天庭,最高處。黑色干之,乃水乘火也,雖不病而當卒死,亦是負色,最凶。)庭者,首面也。闕上,咽喉也。闕中者,肺也。下極者,心也。(下極山根部位。)直下者,肝也。(直下,年壽部位。)肝左者,膽也。(膽居肝之短葉,故見於左。)下者,脾也。(下者,即準頭名土星,曰面王。

又曰明堂,居面之中央,故屬脾。)方上者,胃也。(方上者,鼻之兩旁,鼻隧是也。相書謂之蘭臺廷尉。)中央者,大腸也。(人中外五分,迎香穴也。)挾大腸者,腎也。(頰之上也,五臟皆一,故居中。腎獨兩臟,故見於兩頰。)當腎者,臍也。(當腎部,頰之下也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面相學中,不同部位與五臟六腑的對應關係。它認為,額頭最高處(天庭)如果出現黑色斑點,是凶兆,可能預示著突然死亡。而面部其他部位,比如鼻樑、鼻尖、兩頰等,分別對應著肺、脾、腎等臟器。古代相術認為,通過觀察面部的這些部位,可以推測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和命運。

)面王以上者,小腸也。(準頭以上,兩顴以內也。)面王以下者,膀胱子處也。(人中,應膀胱子戶之分,凡人中平淺,而無髭者,無子。)顴者,肩也。顴後者,臂也。臂下者,手也。目內眥上者,膺乳也。挾繩而上者,背也。(頰之外曰繩,亦曰邊城。身之後曰背,應挾繩之上位也。

)循牙車以上者,股也。(牙車以上,近耳眈也。)中央者,膝也。膝以下者,脛也。當脛以下者,足也。巨分者,股里也。(口旁大紋處,名法令,股里股之內側也。)巨闕者,膝臏也。(頰車,曲骨,即腮骨也。膝臏,即膝蓋骨也。)此五臟六腑肢節之部位也。

白話文:

臉上,王字部位以上屬於小腸,(準頭以上,兩顴以內。)王字部位以下屬於膀胱,(人中,應膀胱的部位,人中平淺,沒有鬍鬚的人,就沒有孩子。)顴骨代表肩膀,顴骨後方代表手臂,手臂下方代表手,眼睛內眥上方代表胸乳,沿着臉頰邊緣向上延伸的部分代表背部。

沿着牙齒部位向上延伸的部分代表大腿,(牙齒部位以上,靠近耳朵。)中間部位代表膝蓋,膝蓋以下代表小腿,小腿下方代表腳,嘴巴旁邊的大紋路代表大腿內側,頰車部位代表膝蓋骨。這些都是五臟六腑和四肢部位的對應位置。

沉濁為內,浮澤為外,黃赤為熱,青黑為痛,白為寒,黃為膏。潤為膿,赤甚者為血,痛甚為攣,寒甚為痹不仁。五色各見其部,察其浮沉以知淺深,察其澤夭以觀成敗,察其散傳以知遠近,視色上下以知病處。色明不粗,沉夭為甚;不明不澤,其病不甚。(雖不明澤,而不沉夭,病必不甚。

)其色上行者,病益甚;其色下行如雲徹散者,病方已。其色散,駒駒然未有聚;其病散,其氣痛,聚未成也。腎乘心,心先病,腎為應,色皆如是。(言一臟,以例其餘,故曰皆如是。)

男子在於面王,為小腹痛,下為卵痛,其圜澤為莖痛,(莖,玉莖也。)高為本,下為首,狐疝,㿉(音頹)陰之屬也。(疝有七種,㿉,其一也。)

女子色在面王,為膀胱子處之病,散為痛,傳為聚,方圓左右,各如其形色。其隨而下至胝為淫,(淫,即白沃,帶類也。)有潤如膏狀,為暴食不潔。色者,赤白青黃黑,皆端滿有別鄉。(鄉,向也。)別鄉赤者,其色亦大如榆莢,在面王為不日。其色上銳,首空上向,下銳下向,在左右如法。

(邪色之見,各有向,其尖銳之處,乃所犯之方。故首虛則上向,下銳亦然,其左右同法。)「五臟生成論」曰:面黃目青,面黃目赤,面黃目白,面黃目黑者,皆不死。面青目赤,面赤目白,面青目黑,面黑目白,面赤目青,皆死也。(五臟未病,有相生相成之理,已病亦有相生相剋之機,故五色之奇脈現也。

白話文:

女人的面色反映了膀胱的病症,散開則為疼痛,聚集則為腫塊,四面八方,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。如果病症向下蔓延至陰部,則為濕熱下注,分泌物如膏狀,這是暴飲暴食不潔所致。面色分為赤、白、青、黃、黑五色,每種顏色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形狀。紅色如榆莢大小,位於面王處,預示著不久將會發病。紅色向上尖銳,頭部空虛朝上,向下尖銳朝下,左右兩側對稱。

五臟未生病時,存在相生相成的關係,生病後也會互相影響,因此出現五色奇脈。面黃目青、面黃目赤、面黃目白、面黃目黑,這些情況都不會致命;而面青目赤、面赤目白、面青目黑、面黑目白、面赤目青,這些情況則會導致死亡。

奇脈,與五色不相偶合也。凡色現黃,皆為胃氣,故不死。黃者,中央之色,五行以土為本,故色黃猶存胃氣,無色黃則胃氣絕而死矣。凡視證,必先察色,然後切脈審證,核參表裡虛實,陰陽寒熱,以決吉凶。《內經》曰:聲合五音,色合五行,聲色符同,然後可知五臟之病。

《難經》曰:望而知之之謂神,聞而知之之謂聖,問而知之之謂工,切而知之之謂巧,具此識力,斯為明醫。夫色皆現於面部皮膚之上,氣有如亂絲亂髮之狀,常隱於皮里者,亦當察之。蓋五臟有五色,六腑從之以應五行。相生者吉,相剋者凶,滋榮者生,枯夭者死。自準頭、年壽、命宮、法令、人中,最宜潤澤明亮,若晦黯枯燥,此為凶象。

白話文:

奇脈,指的是脈搏的節奏與顏色的表現不符。一般來說,如果顏色呈現黃色,這通常表示有胃氣的存在,因此是個好徵兆,不會危及生命。黃色是五行中土的代表色,五行理論認為土是基礎元素,所以黃色的出現代表胃氣還在,如果沒有黃色,那麼胃氣就消失了,這意味著生命危急。在診斷時,首先應該觀察病人的臉色,接著再切脈來進行更深入的診斷,以確定身體內部的虛實,以及陰陽、寒熱的狀態,進而判斷病情的好壞。《內經》提到,聲音和五音相應,顏色和五行相應,聲音和顏色相符,才能確診五臟的病症。

《難經》則指出,能夠透過外觀直接診斷出病情的醫者被稱為神醫,透過聽覺診斷的醫者被稱為聖醫,透過問診瞭解情況的醫者被稱為能手,透過脈診判斷的醫者被稱為巧手,如果一個人同時擁有這些辨別能力,那麼他就是一位明確的醫生。顏色都顯現在臉部的皮膚上,如果氣息看起來像是亂絲或亂髮,且常常藏在皮膚下,同樣也需要仔細觀察。因為五臟對應五種顏色,六腑會根據五行的理論對應這些顏色。五行相生的關係代表吉祥,相剋的關係代表不幸,旺盛的氣息代表生機,衰弱或枯萎的氣息則代表死亡。從準頭、年壽、命宮、法令、人中等部位,最適合潤澤明亮,如果變得暗淡乾燥,則是不利的預兆。

再參以四時生克之理,而通察之,無論傷寒外感,內傷雜證,瞭然心目,而必有當矣。)

(仁齋)肝色青,其聲呼;肺色白,其聲哭;心色赤,其聲笑;脾色黃,其聲歌;腎色黑,其聲呻。此五臟本音本色也。如青赤見於春,赤黃見於夏,黃白見於長夏,白黑見於秋,黑青見於冬,此四時相生之色也,吉。若肝病色青而自,心病色赤而黑,脾病色黃而青,肺病色白而赤,腎病色黑而黃,此五行相剋之色也,難治矣。

且五臟有熱,皆現於面,肝熱,左頰先赤;肺熱,右頰先赤;心熱,額先赤;脾熱,鼻先赤;腎熱,頤先赤。至於面黑者為陰寒,面青者為風寒,青而黑主寒主痛。黃而白,為濕為熱力氣不調;青而白,為風為氣滯為寒痛。大抵黑氣見於面者多凶,為病最重。若黑氣暗中明,準頭年壽亮而滋潤者生,黑而枯夭者死。

白話文:

再參考四時生剋的原理,通盤瞭解,無論是傷寒外感,還是內傷雜證,都能一目瞭然,必定有相應的治療方法。

(仁齋)肝臟呈現青色,聲音為呼喊;肺臟呈現白色,聲音為哭泣;心臟呈現紅色,聲音為歡笑;脾臟呈現黃色,聲音為歌唱;腎臟呈現黑色,聲音為呻吟。這些是五臟固有的本色和本音。如果在春天看到青色和紅色,在夏天看到紅色和黃色,在長夏看到黃色和白色,在秋天看到白色和黑色,在冬天看到黑色和青色,這些都是四時相生的顏色,是吉兆。如果肝病呈現青色而發黑,心病呈現紅色而發黑,脾病呈現黃色而發青,肺病呈現白色而發紅,腎病呈現黑色而發黃,這些都是五行相剋的顏色,難以治癒。

另外,五臟有熱,都會表現在臉上,肝熱,左臉頰先變紅;肺熱,右臉頰先變紅;心熱,額頭先變紅;脾熱,鼻子先變紅;腎熱,下巴先變紅。至於面部發黑的是陰寒證,面部發青的是風寒證,青而發黑的主寒主痛。黃而發白,是濕熱之邪氣不調;青而發白,是風邪氣滯寒痛。總之,臉上出現黑氣的往往兇險,病情最重。如果黑氣在暗中發亮,鼻頭年壽亮而滋潤的是生,黑而枯槁的是死。

(此皆參素、難而言簡切。)

青色屬木,主風主寒主痛,乃足厥陰肝之色也。凡面青唇青者,陰極也。若舌卷囊縮,急溫之。如夾陰傷寒,小腹痛則面青也。《內經》:青如翠羽者生,青如草滋者死。青而紅、青而黑相生者生,青白而枯燥相剋乃死。凡脾病見青氣多難治。

赤色屬火,主熱,乃手少陰心之色也。在傷寒見之,則有三陽一陰之火。如足太陽寒水本黑,熱則紅也。經曰:面色綠綠正赤者,陽氣怫鬱在表,汗不徹故也,當發其汗。若脈浮數,面熱汗不出者,面必紅赤而光彩也。陽明病,面合赤色者,不可攻之,謂表邪未解,不可攻裡也。

白話文:

(這些都是參照經典醫書而來,想要言簡意賅地闡述是很困難的。)

青色屬於木,主風寒疼痛,是足厥陰肝的顏色。

凡是面色青白、嘴唇青白的人,都屬於陰氣過盛。如果舌頭捲縮、口唇緊閉,要趕緊用溫熱的方法治療。如果夾雜着陰寒之氣而導致傷寒,小腹疼痛就會面色發青。《內經》中說:青色像翠鳥羽毛一樣的,預示着人會活;青色像草木一樣滋潤的,預示着人會死。青色中帶着紅色或者黑色,是相生之象,預示着人會活;青色中帶着白色或者枯燥,是相剋之象,預示着人會死。凡是脾臟出現問題,面色青白,往往很難治療。

赤色屬於火,主熱,是手少陰心的顏色。

在傷寒中見到赤色,意味着三陽一陰之火。就像足太陽經屬寒水,本來是黑色的,當熱邪入侵,就會發紅。經書中說:面色發綠,又帶着赤色,說明陽氣鬱結在表面,汗液不能透發出來,需要發汗治療。如果脈搏浮數,面部發熱,但不出汗,面色就會紅赤發光。陽明病,如果面色呈現赤色,不能用攻邪的方法治療,因為表邪沒有解開,不能攻治裏面的病邪。

若陽明內實,惡熱不惡寒,或蒸蒸發熱,潮熱,大便閉,譫語,面赤者,可攻之。如表裡俱熱,口燥舌乾飲水,脈洪面赤者,宜人參白虎湯和之也。少陽病,在半表半裡,脈弦面紅者,小柴胡和之也。少陰病下利清穀,裡寒外熱,面赤者,四逆加蔥白湯。此陰寒內極,格逆其浮火,上行於面,故赤色,非熱也。

又夾陰傷寒,虛陽泛上者,亦面赤也。又煩躁,面赤足冷,脈沉,不能飲水,諸陰極也,宜溫之。若久病虛人,午後兩顴頰赤者,陰火也,不可作傷寒治。又三陽之氣,皆會於頭額,其有赤氣,或赤腫,大頭類者,各就部分別之。《內經》:赤如雞冠者生,如衄血者死。赤而青,赤而黃,相生者吉;赤而黑,相剋者凶。

白話文:

如果陽明經內部實熱,病人感到燥熱而不怕冷,或者持續發熱、潮熱,便秘、神志不清、臉色發紅,可以採取攻邪的方法治療。如果表裡都熱,口乾舌燥想喝水,脈象洪大,臉色發紅,適合服用人參白虎湯。少陽病屬於半表半裡,脈象弦緊,臉色發紅,可以服用小柴胡湯。少陰病症狀是腹瀉,排出清稀的谷物樣大便,裡寒外熱,臉色發紅,可以用四逆加蔥白湯治療。這是因為陰寒內盛,陽氣逆行導致浮火上行至面部,所以臉色發紅,並不是真正的熱證。

此外,夾雜陰寒的傷寒病,虛陽上浮也會導致面紅。還有煩躁不安,臉紅腳冷,脈象沉細,不能喝水,屬於諸陰極盛,需要溫陽治療。如果久病體虛的人,下午兩頰發紅,屬於陰虛火旺,不能按照傷寒病的治療方法。三陽之氣都匯聚於頭面部,如果頭面部出現紅色,或者紅腫,頭部很大,要根據具體部位進行區別治療。《內經》中說,紅色像雞冠一樣鮮紅者為吉,像流鼻血一樣的紅色則為凶。紅色伴隨青色或黃色,相生則吉;紅色伴隨黑色,相剋則凶。

準頭、印堂,有赤氣明潤者生,枯夭者死。凡肺病見赤氣者,難治。

黃色屬土,主濕,乃足太陰脾之色也。黃如橘子明者,熱也;如熏黃暗者,濕也。《內經》:黃如蟹膏者生,如枳實者死。黃而白,黃而紅,相生者吉;黃而青,相剋者凶。準頭、年壽、印堂有黃氣明潤者,病退有喜兆,枯燥而夭者死。凡病欲愈者,目眥黃,長夏見黃白吉,若青黑者凶。

白色屬金,主血氣不足,乃手太陰肺之色也。傷寒面白無神者,發汗過多,或脫血所致。《內經》:白如脂膏者生,如枯骨者死。白而黑,白而黃,相生者吉;白而赤,相剋者凶。印堂、年壽,白而光潤者吉,白而枯夭者凶。凡肝病見白色,難治。

白話文:

鼻子尖、眉心,如果出現紅潤光澤的紅色,預示著病人會活下來;如果出現乾燥暗淡的紅色,預示著病人會死亡。凡是肺病患者出現紅色,都難以治療。

黃色屬於土,主濕,是足太陰脾的顏色。黃色像橘子一樣明亮,代表著熱;黃色像熏黃一樣暗淡,代表著濕。 《內經》記載:黃色像蟹膏一樣明亮,預示著病人會活下來;黃色像枳實一樣暗淡,預示著病人會死亡。黃色和白色相生,預示著吉兆;黃色和青色相剋,預示著凶兆。鼻子尖、年壽、眉心,如果出現黃色光潤,預示著病情好轉,有喜兆;如果出現乾燥暗淡,預示著病人會死亡。凡是病人想痊癒,眼角發黃,長夏出現黃白,是吉兆;如果出現青黑色,是凶兆。

白色屬於金,主血氣不足,是手太陰肺的顏色。傷寒病人面色蒼白無神,可能是因為發汗過多,或失血所致。 《內經》記載:白色像脂膏一樣明亮,預示著病人會活下來;白色像枯骨一樣暗淡,預示著病人會死亡。白色和黑色相生,預示著吉兆;白色和紅色相剋,預示著凶兆。眉心、年壽,如果出現白色光潤,預示著吉兆;如果出現白色乾燥暗淡,預示著凶兆。凡是肝病患者出現白色,都難以治療。

黑色屬水,主寒,主痛,乃足少陰腎之色也。《內經》:黑欲如烏羽者生,如炭炲者死。黑而白,黑而青,相生者吉;黑而黃,相剋者凶。黑氣自魚尾相連入太陰者死。自法令人中入口者死。耳目口鼻黑氣枯夭者死。凡心病見黑氣者,難治。心病見黑氣在頭者死。

察目

(仁齋)凡目睛明,能識見者,可治。睛昏不識人,或反目上視,或瞪目直視,或目睛正圓,或戴陽反折,或眼胞忽然陷下,皆不治。凡開目欲見人,陽證也。閉目不欲見人,陰證也。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,熱甚於內也。目疼痛者,陽明之熱也。目赤者,亦熱甚也。目瞑者,必將衄血。

白話文:

第一部分黑色與五臟六腑

黑色屬水,主寒,主痛,乃足少陰腎之色也。《內經》說:黑色如烏羽者為健康,如焦炭者為死亡。黑色與白色相生為吉兆,黑色與黃色相剋為凶兆。黑色氣息從魚尾(眼角)連接到太陰(肺)者會死亡。黑色氣息從人中(鼻唇溝)進入口者會死亡。耳、目、口、鼻有黑色氣息,枯萎乾癟者會死亡。凡是心病出現黑色氣息者,難以治癒。心病出現黑色氣息在頭部者會死亡。

第二部分察目

(仁齋說)凡是眼珠明亮,能辨識事物者,可治癒。眼珠昏暗,不識人,或反眼向上看,或瞪眼直視,或眼珠正圓,或眼白反折,或眼皮突然凹陷,這些都是不治之症。凡是睜開眼睛想看人,屬於陽證。閉上眼睛不想看人,屬於陰證。眼睛模糊不清,眼珠不和,說明體內熱盛。眼睛疼痛,屬於陽明經的熱氣。眼睛發紅,也屬於熱盛。眼睛閉著,必將流鼻血。

目睛黃者,將發身黃。凡病欲愈,目眥黃,鼻準明,山根亮也。(目白珠青者,肝虛熱也。睡臥露睛者,元神虛也。)

察鼻

(仁齋)鼻頭色青,腹中痛,若冷者死。微黑者,水氣。黃者,小便難。白者,氣虛。赤者,肺熱。鮮明者,有留飲。鼻孔乾燥者,邪熱在陽明肌肉之中,必衄血也。鼻孔乾燥,色如煙煤,陽毒熱深也。鼻孔出冷氣,滑黑,陰毒冷極也。鼻息鼾睡者,風溫。鼻塞濁涕者,風熱。鼻孔煽張者,肺風肺絕而不治矣。

察口唇舌

(仁齋)凡口唇焦乾為脾熱,為邪在肌肉。焦而紅,吉;焦而黑,凶。唇口俱赤腫,若熱甚;唇口俱青黑者,冷極。口苦者膽熱,口甜者脾熱,口淡者胃熱,口酸者肝熱,口辛者肺熱,口咸者腎熱,口燥咽乾亦腎熱,口乾舌燥而欲飲水者陽明之熱。口噤難言者,痙風;上唇有瘡,狐蟲蝕臟;下屑有瘡,惑蟲蝕肛。

白話文:

眼睛

眼睛發黃,預示將會全身發黃。任何疾病在快痊癒時,眼睛發黃,鼻樑明顯,山根處也會發亮。(眼白泛青,表示肝虛有熱。睡覺時眼睛睜開,表示元神虛弱。)

觀察鼻子

(仁齋)鼻頭發青,表示腹中疼痛,若觸摸發冷,則會死亡。鼻頭發黑,表示有水氣。鼻頭發黃,表示小便困難。鼻頭發白,表示氣虛。鼻頭發紅,表示肺熱。鼻頭髮亮,表示體內有留飲。鼻孔乾燥,表示邪熱在陽明肌肉中,必定會流鼻血。鼻孔乾燥,顏色如煙煤一般,表示陽毒熱很深。鼻孔排出冷氣,且黏液發黑,表示陰毒寒氣極盛。鼻子鼾聲大作,表示有風熱。鼻塞,且有濁涕,表示有風熱。鼻孔扇張,表示肺風或肺絕,無藥可治。

觀察口脣舌頭

(仁齋)凡是口脣焦乾,表示脾熱,或者是邪氣在肌肉中。口脣焦紅,吉利;口脣焦黑,凶兆。口脣都發紅腫,表示熱氣很盛;口脣都發青黑,表示寒氣極度。口苦,表示膽熱;口甜,表示脾熱;口淡,表示胃熱;口酸,表示肝熱;口辛,表示肺熱;口鹹,表示腎熱;口燥咽乾,也表示腎熱;口乾舌燥,想喝水,表示陽明有熱。口不能說話,表示痙風;上嘴脣有瘡,表示狐狸精蟲蝕傷內臟;下嘴脣有瘡,表示迷惑心神的蟲子蝕傷肛門。

若唇青舌卷,唇反吻青,環口黧黑,口張氣直,開如魚口,口唇顫搖不止,氣出不返,皆不治。(唇口色淡者,脾虛,淡而白,虛更寒,治應溫補。鉗緊口不能張,此陽明熱極,津液不濡,關節不利也。當清胃添津以治之,熱退則張矣。)

(仁齋)凡舌鮮紅者吉。青為冷,青而紫為陰為寒。赤而紫為陽為熱。黑者,亢極難治。舌胎白而滑表有寒,白而干里有熱也。黃而燥渴者熱盛,黑而燥渴者亢極。若不燥渴,胎黑而滑者為陰為寒。舌卷而焦黑,而燥裂舌芒刺,皆熱極也。凡舌強、舌硬、舌短縮、邪氣昏亂,語言不清,皆死也。

陰陽易舌出數寸者死。舌乃心苗,屬火,色紅者吉,黑者水剋火,故難治。(《全生集》云:夏月舌胎黑,燥渴者,時火與邪熱內外相灼,故易生胎刺,未在必死之例。冬月見之為重。健曰:舌胎灰色而燥,乃宿食停滯未化,當涼以消之。若灰色而滑,乃腎熱水色上泛,宜益腎滋陰。

白話文:

脣色青紫篇

脣色發青,舌頭捲縮,嘴脣外翻發青,口周環繞著紫黑色,嘴巴張開,氣息直衝而出,嘴巴像魚嘴一樣張開,嘴脣顫抖不止,氣息無法回返,這些情況都難以治癒。(嘴脣顏色淡白的人,脾氣虛弱,顏色淡而發白,虛弱更伴隨寒氣,應以溫補的方式治療。嘴脣緊閉無法張開,這表示陽明經發熱到極點,津液無法滋潤,關節無法活動。應清熱滋潤胃來治療,熱氣退去嘴脣就能張開。)

舌相篇

(仁齋)凡是舌頭鮮紅色吉利。舌頭發青表示寒氣,發青帶紫表示陰氣和寒氣。發紅帶紫表示陽氣和熱氣。發黑表示亢奮嚴重,難以治療。舌苔白色而滑潤表示有寒氣,白色而乾燥表示有熱氣。舌苔黃色而乾渴表示熱氣盛,舌苔黑色而乾渴表示亢奮嚴重。如果不乾渴,舌苔黑色而滑潤表示陰氣和寒氣。舌頭卷縮且焦黑,舌頭乾燥而龜裂刺痛,皆表示熱氣極盛。凡是舌頭強硬、僵硬、短縮,邪氣混亂,言語不清,都表示死亡。

陰陽失衡,舌頭伸出好幾寸長表示死亡。舌頭是心臟的苗芽,屬火,顏色紅潤吉利,黑色表示水剋火,因此難以治療。(《全生集》中說:夏季舌苔發黑,且乾燥口渴,是因為當時的火氣和邪氣內外交灼,因此容易形成舌尖刺痛,不一定會死亡。冬季見到這種情況則較為嚴重。健曰:舌苔發灰且乾燥,表示宿食停滯未消化,應以清涼的方式消除。若舌苔發灰而滑潤,表示腎氣過熱,水液上浮,應滋補腎氣,滋潤陰液。)

若油綠胎,醬胎,黃熟胎,皆屬宿食垢膩,痰火濕熱壅聚,當消之,清之。)

察耳

(仁齋)凡耳輪紅潤者生。或黃,或白,或黑,或青而枯焦者死。薄而白,薄而黑,或焦或燥如炭色,皆腎敗凶。耳聾,目中疼,乃少陽之熱,可和解之。若耳聾舌卷唇青,厥陰證也,難治矣。(耳為腎竅,平日素聰,而病至危急,忽聾而絕無應響,此為腎絕。其病不治,非少陽重聽者比,是即陽陷入陰也。)

察身

(仁齋)凡病人身輕,能自轉側者,易治;體重不能轉動者,難治。蓋陰證則身重,必足冷而蜷臥,常好向壁,閉目不欲嚮明,懶見人也。陰毒宛如被杖之疼,身重如山,不能轉側,中濕,風溫,三陽合病,皆身重疼痛,不可轉移。大抵陽證皆身輕,手足和暖也。又頭重視傾,天柱倒者,元氣已敗。

白話文:

關於身體

(仁齋)病人身體輕盈,能自行翻身,容易醫治;身體沉重無法翻身,難以醫治。因為陰證會導致身體沉重,腳部冰冷捲縮,常喜歡面向牆壁,閉目不想面對陽光,不願意見人。陰毒的疼痛就像被打的疼痛,身體沉重如山,不能翻身。濕邪、風熱、三陽合併為病,也會導致身體沉重疼痛,無法翻身。大體上來說,陽證都會導致身體輕盈,手腳溫暖。此外,頭部沉重下傾,天柱骨往後倒,表示元氣已經衰敗。

關於飲食

如果油綠胎、醬胎、黃熟胎(這些胎便)全部屬於積食致垢膩,痰火濕熱壅塞聚積,應該消導它們,清利它們。

傷寒至循衣摸床、兩手撮空者,神已去而魂亂;身汗如油、喘而不休、形體不仁、乍靜乍亂者,命絕。凡病人皮膚潤澤者生,枯燥者死。(有瘟疫熱病昏沉,四肢不收,仰臥如大字者,危證也。又伏暑泄瀉等證,常欲俯臥如大字者,有頻易涼處者,當清熱消暑救之,不可認為陰證。

又傷寒時疫,醫誤壞證,至肉脫印瘡,形色惟悴,口噤直視,絕汗如油者,不治。)

白話文:

傷寒病人如果開始摸床摸衣、兩手空握,代表神志已經離去,魂魄混亂;如果全身出汗像油一樣,喘不過氣,身體失去知覺,時而安靜時而慌亂,就代表命不久矣。一般來說,病人皮膚潤澤的會活,乾燥的會死。有瘟疫熱病昏沉,四肢無法收縮,仰臥如大字的,是危急的徵兆。同樣地,伏暑泄瀉等症狀,病人經常想要俯臥如大字,或者頻繁尋找涼快的地方,應該要清熱消暑救治,不要誤認為是陰證。

如果傷寒時疫醫治失誤,導致肉體潰爛、形色枯槁、嘴巴緊閉直視前方、大量出汗如油,就無法治癒了。